读《曹操的启示》有感:时势造英雄

合集下载

曹操的启示

曹操的启示

曹操的启示曹操(155年-220年)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有着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经验和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可以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

1. 善于权衡利弊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经常能够灵活权衡利弊,作出明智的决策。

在领导一支庞大的军队和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时,他经常面临复杂的情况和各种利益冲突。

然而,曹操能够深入分析局势,权衡各种选择,做出符合实际情况和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这一点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复杂的情况和决策。

学习曹操,我们应该善于分析利弊,权衡各种因素,以更好地做出决策。

2. 勇于面对困难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可谓数不胜数。

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决心和勇气,毫不退缩地面对困境。

他敢于面对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启示意义。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学习曹操,我们应该勇敢面对困难,不退缩,坚持不懈地追求我们的目标。

3. 注重团队协作曹操在领导军队和治理国家时,非常注重团队协作。

他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有效地组织和调度团队的力量。

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团队。

曹操非常重视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认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取得胜利。

这一点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团队合作。

学习曹操,我们应该注重团队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团队一起实现我们的目标。

4. 不断学习进步曹操一生都非常注重学习和进步。

他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从不停止学习和探索。

他从他人身上学习经验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种不断学习进步的精神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学习曹操,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读《曹操的启示》有感:时势造英雄

读《曹操的启示》有感:时势造英雄

读《曹操的启示》有感:时势造英雄
曹操的启示是一部充满历史感与价值观的经典之作。

通过曹操的精彩表述,深刻地展现出时代需要英雄者的重要性。

国家面临重大问题,只有有远见且勇气可以改变未来的英雄者,才能真正引领时代前进。

曹操以“非改时势,不可夺天下”的话语,醒悟人们对于时代的重要性。

在古代,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王者,都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主动或被动地适应时代、从容处理任何难题,从而使自己的国家得以生存。

只有英雄者才有力量改变时代的变化,他们能够以超人的智慧及勇敢的行为,为国家带来光明的未来。

曹操也提到,要成为英雄,就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信念,乐观进取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以守法纪律,勇往直前,无论怎样都不会轻易放弃。

总的来说,曹操的启示展示了英雄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应该尊重时代的变化,勇敢面对任何困难,怀着坚定的信心与决心,勇往直前,获得成功。

读《曹操》有感

读《曹操》有感

读《曹操》有感读《曹操》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读《曹操》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曹操》有感1今天学习了曹操的《举贤勿拘品行令》,颇多感慨:文章举例,“伊挚、傅说”出身贫贱,“管仲”是与齐桓公敌对的人,“皆用之以兴”,使国家得到兴盛;“萧何、曹参”县府小官员,“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受过侮辱,被人嘲笑,“卒能成就王业,声著于载”,却能成就大事,千古留名;“吴起”“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为了做将领,杀了妻子以取得信任,散尽金银以求官职,母亲死了也不回家归葬,“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但是在魏国,强敌不敢来犯。

文章疑问,“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怎么可能没有“高手在民间”呢?文章提到人才的使用,“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勇敢无畏的可作战,有文采的可做文吏,名声有瑕但具治国领军之才的亦可。

文章结论,“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唯才是举,不要遗漏!应该说,这篇文章反映了曹操“凡才皆可为我所用”的人才观,这种人才观即便今天看来,依然不能不感叹曹操的.气量宏大、心胸博大,文中传递的选人用人思想今天读来依然有心惊肉跳之感,类似吴起这样有明显道德瑕疵,尤其在古代悖于“孝悌”的人才依然可堪大用,不能不叹服曹操的确是认准了“高手在民间”!新时代,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就是要主动学习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古为今用,应该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能力决心和定力,曹操用人选人上的气量胸怀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学习,但是应该看到,曹操所处的时代“三足鼎立”,封建军阀间混战不已,曹操为了生存,为了“脱颖而出”,“非常之时”必然少不了“非常之法”、“非常之事”,这种“唯才是举”是为了尽最大可能争取雄霸天下的人才;再者,这种“唯才是举”,执于一端的做法也留下了潜在的隐患,曹操在世时固然短期内魏国力量最为强大,曹操离世,则潜在的矛盾,固有的隐患显露,最为强大的魏国却在三国中最先被晋“取而代之”,可见,“唯才是举”并不是包治百病包打天下的灵丹妙药,“药力大副作用也大”,还是需要依靠“德”来平衡药理,实现真正的祛病强身!读《曹操》有感2经过多年的战乱,当时的农业生产遭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弊平原”的悲惨景象。

曹操的事迹鼓舞了我

曹操的事迹鼓舞了我

曹操的事迹鼓舞了我曹操,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他的事迹不仅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给予了我许多启示和鼓舞。

在我作为一个高中生的阶段,曹操的事迹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我在学业和生活中追求卓越、勇往直前。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才华和智慧让我深感敬佩。

他深谙人情世故,善于运筹帷幄,为自己的事业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实现。

这使我明白了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智慧的谋划。

正如曹操所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这句话深深地激励着我,让我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迎接人生的挑战。

曹操在军事上的才华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他善于运用兵法,灵活应对各种战局,战胜了许多强敌。

他的军事智慧和勇气让我深感敬佩。

在我学习的道路上,我也经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是曹操的事迹告诉我,只要我勇敢面对,善于思考和应对,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如曹操所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只有灵活应变,才能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出色的表现,他也是一位文学家。

他的诗词深邃优美,流传至今。

曹操的文学才华让我深受启发,他的作品中透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他的诗词让我明白文学的力量,它可以启迪人的心灵,引导人的思考,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激情。

曹操的文学作品也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是多方面的,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曹操的事迹给予了我许多启示和鼓舞,他的智慧、勇气和才华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会时刻牢记曹操的事迹,不断努力学习和进步,追求卓越。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正如曹操所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我希望自己能够像曹操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

曹操的事迹鼓舞了我,他的智慧、勇气和才华成为我追求卓越的动力。

读《曹操的启示》有感:时势造英雄_读后感_模板

读《曹操的启示》有感:时势造英雄_读后感_模板

读《曹操的启示》有感:时势造英雄_读后感_模板时势造英雄——读《曹操的启示》有感肖曦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曹操是中国百姓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称其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臣贼子。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是一个乱世英雄,他也有他的缺点和历史局限,比如诡诈多疑、心狠手辣,好战嗜杀等等。

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他的才华和功绩,他雄才大略,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知人善任,才华横溢,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

《曹操的启示》这本书从管理学的角度对曹操的一生进行剖析,在大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

笔者从书中选取曹操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几件事情来进行分析,从而让曹操的形象更加清晰,让人回味无穷。

胸怀理想,目标坚定。

公元174年,曹操20岁,任洛阳北部尉,按现在的话说,相当于洛阳市北区公安局长。

新领导上任,就下了一份政治宣言”划清界限,树立威信”.曹操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当时洛阳作为国家的首都,地方豪强和乡村恶霸都因为在朝廷有靠山,所以都不怎么把王法放在眼里,曹操一心想整顿治安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所以在衙门口摆了两排五色大棒。

专门用来惩治违反禁令的人,不管对方后台有多硬,只要违法照打不误!这其中就打死了一个曹操父亲曹嵩的朋友,曹嵩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如此鲁莽,竟然把自己圈子里的人给打死了。

曹嵩想的是小圈子,是个人私利,而曹操想的是远大的政治抱负,不被小圈子利益所束缚。

做大事,必须要有大算盘,放下小算盘。

只有大算盘,没有小算盘,是伟人;只有小算盘,没有大算盘,是庸人;为了大算盘,放下小算盘,是高人。

能教育人人都放下小算盘的,那是圣人。

真才实学,活学会用。

曹操当年辞官归乡的时候,有过一段闭门读书的经历,他在学习方面下过不少功夫。

”拜议郎,常拖疾病,辄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误。

时势造英雄辩论赛观后感

时势造英雄辩论赛观后感

时势造英雄辩论赛观后感前几天看了一场关于“时势造英雄”的辩论赛,那可真是一场唇枪舌战的精彩大戏啊!正方的观点是“时势造英雄”,他们一开场就像一群开了挂的战士,攻势很猛呢。

他们举了好多例子,就像三国时期的曹操。

正方说,那时候天下大乱,汉室衰微,这就是个特殊的时势。

在这种到处都是割据势力、战乱纷飞的情况下,曹操才有机会崛起。

他顺应了当时的局势,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步步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一代枭雄。

要是搁在和平繁荣的朝代,哪有这么多机会让他这么折腾啊。

正方还提到了近代的革命战争时期,当时列强入侵,国内民不聊生,这种内忧外患的时势下,无数英雄才应运而生。

像孙中山先生,他看到国家的积贫积弱,于是发起革命,想要推翻封建帝制,就是这个动荡的时势给了他成为英雄的舞台。

如果没有这样的时势背景,他可能也就是个普通的有识之士,很难成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大英雄。

反方呢,主张“英雄造时势”,他们也不甘示弱。

反方说像乔布斯这样的人物就是英雄造时势的典型。

在手机市场还充斥着各种按键手机的时候,乔布斯以他独特的创新思维和远见,创造了iPhone。

这个举动简直就是重新定义了手机这个概念,从而带动了整个手机行业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和生活方式。

这就好像是他一个人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硬生生地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时势。

反方还提到了成吉思汗,他统一蒙古各部,靠着自己的军事天赋和领导能力,四处征战,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他所到之处,原本混乱或者落后的地区被他的铁蹄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和文化格局,这不就是英雄创造了时势嘛。

不过呢,在整个辩论过程中,我还是觉得正方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一些。

你想啊,英雄固然有他们自身的才能和品质,但如果没有合适的时势,就像一颗种子没有合适的土壤,怎么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呢?即使是乔布斯,如果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还停留在原始阶段,没有那些基础的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作为支撑,他就算有再多的奇思妙想,也没法做出iPhone这样的变革性产品。

关于解读曹操的作文:我看曹操_优秀作文

关于解读曹操的作文:我看曹操_优秀作文

关于解读曹操的作文:我看曹操_优秀作文关于解读曹操的作文:我看曹操我看曹操江西南丰第二中学九年级钱晨耀英雄适时势,时势造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曹操由弱小逐渐变为强大,最终拥师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举成为北方的霸主。

与他相比,刘备、孙权是望尘莫及的。

可非常遗憾的是,后世却对曹操并没有什么好评。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曹操”,说的似乎很有见地。

他说曹操之所以被后世所不齿原因有三:其一,曹操为人奸诈。

但我认为正所谓“兵不厌诈”,疆场驰骋之将帅,官场浪迹之政客,不说些假话,为人不诈是不行的。

何况是在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

其二,曹操篡汉。

这就更没道理了,古来王朝更替是很正常的。

曹操篡汉,刘备、孙权就不篡汉了吗?中国历史上有二卜四个王朝,照这样说的话,岂不是个个开国皇帝都是篡国贼了?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易教授说曹操讲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但据正史记载,曹操只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可不知被谁加上了“天下”二字,性质就大变。

退一万步讲,即便曹操确实说过此话,那又怎么样?一句话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立场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难道功德巍巍的周公是个胆小怕死之人,臭名昭著的王莽倒成了谦谦君子?这样看来,后人不齿曹操的三点依据都是站不住脚的,曹操在历史卜.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袁术、袁绍、吕布、张鲁、张绣、马腾、韩遂,群雄皆被曹操所灭,使动乱已久的北方安定下来,而且曹操主要是靠自己的谋略和魄力完成这些事情的,比起刘备倚仗诸葛亮、孙权承父兄之业来说真是强了百倍。

曹操奸诈,对其手下的人却是推心置腹:郭嘉死了,他哀哉、痛哉;典韦死了,他号哭不已。

如此爱才如命,才能使“麾下谋臣战将如云”。

曹操多疑,却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许攸之来,不疑其诈降;韩猛之粮,不疑其诱敌”。

相反,袁绍却是“该疑者不疑,不该疑者却疑”,故失掉了中原。

曹操狠毒,是因为他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我是曹操》读后感(精选多篇)

《我是曹操》读后感(精选多篇)

《我是曹操》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我是曹操》读后感 800字《我是曹操》读后感“时势造英雄”总觉得这句话很正确老家,但是在老家的四年里我认为是彻底的改变了曹操,因为在这里有他七叔,一个耿直而又心向大学的人,可以说是他给了曹操启蒙教育,培养了他的心胸与胆识,而且在家乡的这一段时间里,结识了夏侯一家,并且和本家的兄弟也增进了感情,为他后来打天下打下了坚实的人脉基础,而且从此曹操爱上了读书,尤其是兵法。

他的四叔也教了他不少东西,“学可以无术,但不可以不博。

” 回到京城之后,在酒桌上结识了袁绍,原来谁都有烦恼的事情,袁绍也是,本来应该坐在上等席面上的,后来跟曹操坐在了一起,也算是缘分,俩人谈的很来,后来还都在救何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当然荀彧等人也在这个时候因为他对兵法的才华等互相认识了,最重要的是遇到了他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桥公,如果没有他,我想曹操后来的路会难走很多的。

因为他四叔的靠山的原因,曹家一度没落了,但是后来又是幸有此时,曹家又起死回生了。

这些家族的事儿不是曹操能左右的了的,但是从小接受到的事物使他又比同龄人多懂得了一些。

曹操的放荡不羁也是在少年就有体现的,他的正妻长得不看,于是他便纳妾,他的夫人也知道,还在帮助他,曹操有了这么个老婆也算是他修来的福分吧,要不内院着火怎么能不影响他外界的打拼呢。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懂事的女人啊。

曹操的率真,志勇一直是我看的,相信第二部一定能有更加真实的曹操。

第四篇:曹操献刀-读后感并非全是奸邪——读《曹操献刀》有感高二(11)班柳晓蓉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反面人物,但曹操也是一位枭雄,虽然曹操残忍多疑、奸邪狡诈,但是他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珍惜贤才、有胆识的人,自古就有“乱世出英雄”。

在东末时期,整治黑暗,出现许多地方割据势力,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

而在《曹操献刀》中,可以感觉到曹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

就如杀死救命恩人吕伯奢全家可看出,他做大事不拘小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曹操的启示》有感:时势造英雄
时势造英雄
——读《曹操的启示》有感
肖曦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曹操是中国百姓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称其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臣贼子。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是一个乱世英雄,他也有他的缺点和历史局限,比如诡诈多疑、心狠手辣,好战嗜杀等等。

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他的才华和功绩,他雄才大略,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知人善任,才华横溢,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

《曹操的启示》这本书从管理学的
角度对曹操的一生进行剖析,在大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

笔者从书中选取曹操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几件事情来进行分析,从而让曹操的形象更加清晰,让人回味无穷。

胸怀理想,目标坚定。

公元174年,曹操20岁,任洛阳北部尉,按现在的话说,相当于洛阳市北区公安局长。

新领导上任,就下了一份政治宣言”划清界限,树立威信”.曹操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当时洛阳作为国家的首都,地方豪强和乡村恶霸都因为在朝廷有靠山,所以都不怎么把王法放在眼里,曹操一心想整顿治安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所以在衙门口摆了两排五色大棒。

专门用来惩治违反禁令的人,不管对方后台有多硬,只要违法照打不误!这其中就打死了一个曹操父亲曹嵩的朋友,曹嵩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如此鲁莽,竟然把自己圈子里的人给打死了。

曹嵩想的是小圈子,是个人私利,而曹操想的是远大的政治抱负,不被小圈子利益所束缚。

做大事,
必须要有大算盘,放下小算盘。

只有大算盘,没有小算盘,是伟人;只有小算盘,没有大算盘,是庸人;为了大算盘,放下小算盘,是高人。

能教育人人都放下小算盘的,那是圣人。

真才实学,活学会用。

曹操当年辞官归乡的时候,有过一段闭门读书的经历,他在学习方面下过不少功夫。

”拜议郎,常拖疾病,辄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误。

曹操读书,不关读书上的内容,同时对文字进行评判和分析,形成自己的思想逻辑体系,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才须学也,学贵识也”曹操把自己对兵书战策的学习成果整理成著作,直到今天仍是兵法经典,如《孙子略解》,《兵书摘要》,《兵法》等等。

不过这两点不足以帮助曹操很快的提升,只能说明他在知识上进步了,理论功底扎实了。

但是他不是一个死学书本的人,他喜欢尝试、探索,喜欢冒险,把知识和直接的体验及间接的经验相结合,让知识活起来,
把知识点和生动的场景、人物、故事,特别是亲身体验相结合。

集思广益,尊重事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可是人一旦遭受了挫折和失败,最大的麻烦就是陷入自责和悔恨,无法从痛苦的情绪中走出来。

其实,高人从来都不是从来不犯错误的人,而是出错之后保持清醒,能用高明方法补救的人,痛失兖州是曹操事业早期的一次重大挫折,但这样的经历也教会了他很多,他放下架子,充分尊重事实,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在重新夺回兖州的过程中,他听取了两次建议,分别让他躲过了袁绍的阴谋诡计,以及在攻打徐州和兖州的选择上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广纳贤才,惜才爱贤。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佳宾,鼓瑟吹笙”.这些声情并茂的文字,表达了曹操对贤能人才的爱慕和思恋之情。

同时,在对待可用之人的态度上,曹操也是做得游刃有余,让人折服。

他坚持一个基本原
则,就是”军事进攻创造条件,政治招抚打开局面。

”凡是能够归顺的,一律接纳,并且既往不咎,封官封爵。

例如张辽,曹操大破吕布之后受到了张辽的辱骂,曹操不仅没有杀张辽,反而‘亲解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张辽感动不已,愿意归曹,并成为了一员大将,官至征东将军,受命拥重兵坐镇东南,从而成就了张辽小儿闻名夜不敢哭之威名。

曹操的一生是真实的一生,也是精彩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大人物的奋斗史,也是一个飞鹰走马的不良少年成长为雄才大略的管理者的个人发展史。

从曹操身上,我们发现很多,了解很多,学会很多,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把这些运用到实践中去,去追寻和创造我们个人以及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写于2018年4月·广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