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
合集下载
2024年新教材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中 国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
措 文化 施
经济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交通
统一车轨;修驰道;开灵渠;
军事 统一岭南;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课堂练习
1.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
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
秦王嬴政准备充分善用人才
一、秦灭六国
2.秦统一的过程
秦灭六国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燕
赵 齐
秦韩 魏
咸阳
楚
前223年灭楚
秦始皇像
前222年灭燕
前 2 2 1 年 灭 齐 策略:远交近攻
一、秦灭六国
3.秦朝的建立
二、建立中央集权
阅读教材,根据提示,完成表格,秦朝建立怎样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
地方
二、建立中央集权
1.在中央
(1)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皇位 0 朕为始皇帝。以计数,二世 世袭 1 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权 0 至上 2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伏羲、神农、燧人
皇帝 0
修驰道
开凿灵渠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4.军事上
修长城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 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 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 马......” ——贾谊 《过秦论》
·在原先战国时期秦 赵燕三国北方长城的 基础上修建长城。
影响:更好地抵御了匈奴,巩固了边防,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但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加重了百姓负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37张PPT)

(1)统一文字;
小篆、 隶书
(2)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 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 经济 措施 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在全国流通。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 统一 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 货币 作用 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 济的交流。
(2)统一货币;
秦圆形方 孔半两钱
经济
目 的
( 3) 措 统一度 施 量衡
交通 使秦朝的陆路交 作用 通四通八达。
交通
(5) 开凿 灵渠
沟通了湘江和漓 作用 江,便利了南北 的水运交通
(5) 开 凿 灵 渠;
灵渠
漓江
湘江
军事 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 (6) 并修筑长城。长城西 修筑 起临洮,东到辽东。 长城
(6)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辽东 临洮
四、秦朝疆域
长城一带 秦朝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也是当时世 界上的大国。 东 海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皇 帝 太 丞 御 史 大 尉 相 夫 郡 (守 ) 县(令或长)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朕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 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他们正在做什么?
将军俑 跪射俑 立射俑
驾车的御 官俑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2.措施
背景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 文化
目的 消除文字上的差异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制定 措施 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1)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 统一 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 文字 作用 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38页)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长城
面积:超过340万
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
陇 西
东 (前213年)
海
面对空前广袤的国 土该如何统治?
南海
第二幕
小组探究:
分别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 等方面分析秦朝是如何巩固统一?
二: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政治)
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根本目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中国 历史
第一幕
打江山完成千秋伟业
春
战
秋
国
请仔细观察上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发 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
变化:诸侯国的数目减少;晋国被韩赵魏取代;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减少; 特点: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统一的趋势在加强.
一:秦灭六国(军事上统一) (一)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 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 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 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前218—前214年 开灵渠征岭南,设三郡
1.灵渠:统一岭南及 东南沿海地区
辽东
(五)军事:凿灵渠、修长城
前215年 2.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临洮
灵 渠
桂桂林林郡郡
象郡
南海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长城
面积:超过340万
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
陇 西
东 (前213年)
海
面对空前广袤的国 土该如何统治?
南海
第二幕
小组探究:
分别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 等方面分析秦朝是如何巩固统一?
二: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政治)
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根本目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中国 历史
第一幕
打江山完成千秋伟业
春
战
秋
国
请仔细观察上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发 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
变化:诸侯国的数目减少;晋国被韩赵魏取代;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减少; 特点: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统一的趋势在加强.
一:秦灭六国(军事上统一) (一)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 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 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 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前218—前214年 开灵渠征岭南,设三郡
1.灵渠:统一岭南及 东南沿海地区
辽东
(五)军事:凿灵渠、修长城
前215年 2.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临洮
灵 渠
桂桂林林郡郡
象郡
南海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最高统治者
皇帝
君主专制
中央政府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中央集权
地方政府
郡守
县令
新课讲解
大权独揽
中央官制 御史 大夫
监察
皇帝
任免官员
丞
太
相
尉
行政
军事
郎卫 中尉 令宫
宫廷 门 警卫 卫
戍
太宗 仆正
宫皇 廷室 车事 马务
廷 治 少 典 奉 中将
尉 粟 府 客 常 尉作
司 法
内 工商 民 史 税务 族
祭 祀
的权力
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 方式
分封制
皇帝
纵览全国的一切军 政大权 建立郡县制
新课讲解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故事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 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 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最后 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结 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 都不认识。 请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新课讲解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课堂活动: 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
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新课讲解 问题思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 新的社会发展;
二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
新课讲解 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尺寸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文字不统一
新课讲解
尺寸、货币和文字的不统一,有哪些危害?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秦统一全国后,如果继续保留各诸侯国的制度,必 然会给赋税的征收和贸易以及文化交流带来不便。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 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 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 嫌疑者,皆明壹之。
——邱隆、丘光明等《中国 古代度量衡图集》
秦铜量
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秦铜权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一 秦灭六国
3.意义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秦始皇像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 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服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 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平定天 下……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古有天 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 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 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监察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郡(守) 县(令或长)
地方政府
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拓展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相对于民主而言,体现皇帝个人专断独裁,皇 帝集国家最高权于一身,帝位终身和皇帝世袭。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关 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掌监察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3.地方机构——郡县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问题探究:秦国统一六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材料一:“秦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末—年《最史富记强·的李国斯家列传》 材料二: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 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识,为得到 这一人才,②下秦令王攻嬴韩政,善迫于使用韩人王,将采韩取非正送确往的秦战国略。战术
二、秦皇新政集君权: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为什么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问题1: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嬴政留下了什么启示?
王室衰微
加强君主权力 诸侯争霸
加强中央权力
问题2:嬴政会采取哪家学派的治国建议?
韩 非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法家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1.加强君主权力 ——建立皇帝制度
问题探究二: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核心素 养目标
时空观念
壹
结合秦朝统一的过程及意义,从“时
空观念”的角度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
贰 唯物史观
结合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对
叁
秦始皇的评价,从“唯物史观”的角
度分析秦始皇的功过。
家国情怀
结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从“家国情怀” 的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意义。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①—皇《位世史袭记》
材料二: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 子自称曰“朕”。 —②《皇史帝独记尊》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③皇权至上 —《史记》
材料一:“秦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末—年《最史富记强·的李国斯家列传》 材料二: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 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识,为得到 这一人才,②下秦令王攻嬴韩政,善迫于使用韩人王,将采韩取非正送确往的秦战国略。战术
二、秦皇新政集君权: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为什么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问题1: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嬴政留下了什么启示?
王室衰微
加强君主权力 诸侯争霸
加强中央权力
问题2:嬴政会采取哪家学派的治国建议?
韩 非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法家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1.加强君主权力 ——建立皇帝制度
问题探究二: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核心素 养目标
时空观念
壹
结合秦朝统一的过程及意义,从“时
空观念”的角度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
贰 唯物史观
结合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对
叁
秦始皇的评价,从“唯物史观”的角
度分析秦始皇的功过。
家国情怀
结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从“家国情怀” 的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意义。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①—皇《位世史袭记》
材料二: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 子自称曰“朕”。 —②《皇史帝独记尊》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③皇权至上 —《史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C.促使国家财政有很大改善 D.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
6.(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
C 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
A.因征服越族而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巩固了国家统一D.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
7.(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
中央政府 制
“三公”下设九卿,分管财政、宫廷等事务。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太廷 仆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少 府
史
郡
地方政府 县
制பைடு நூலகம்
【视频】郡县制
4、郡县制
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长官 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材料1: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 树兵也,而求其宁息,皇岂帝不和难朝哉廷!就廷牢尉牢议控是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廷尉李斯议曰政:治“、今法海律内、赖军陛事下、神土灵地一及统赋,役皆等为制郡度县推…向…全天国下。无异意,则安宁 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3: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 唯上幸许。”
【视频】统一度量衡
2、经济上: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魏秦
齐
赵
统一货币
燕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圆的状形况方,有孔利于国家 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半地两经钱济的交流。
韩
楚
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 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 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 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共33张PPT)

假如你是秦始皇,你该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量 度
衡
3、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驰道。
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臣奉命率50万大军
征南越、西瓯,而今已在 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 建树,臣以为南越地形地 貌以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 乃问题之关键。臣恳请吾 皇尽早采取措施,改善交 通保证补给以早日平南疆。
了社会经济的发长展期。战在这乱种,背人景民下,渴自望然统人一心厌战,安定
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材料二:
立木立信
材料三:
商鞅变法:实力最强
嬴政的雄才大略
不喜欢大王这个称呼,不能 体现我的地位和政绩。
国家事务实在过于繁重,谁 能分担?
疆域辽阔,如何控制地方权力?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之皇帝制度
我统一天下“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总于朕揽。大”权,
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5.战国时期,各国 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3.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写道:当时“田畴异亩, 车殊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
结合材料,你认为秦朝初年有哪些问题迫切 需要解决?秦始皇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古风
诸挥虎秦 侯剑视王 尽决何扫 西浮雄六 来云哉合 !,!,
一、秦的统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分立 混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 个老百姓,你最希望出现 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量 度
衡
3、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驰道。
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臣奉命率50万大军
征南越、西瓯,而今已在 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 建树,臣以为南越地形地 貌以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 乃问题之关键。臣恳请吾 皇尽早采取措施,改善交 通保证补给以早日平南疆。
了社会经济的发长展期。战在这乱种,背人景民下,渴自望然统人一心厌战,安定
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材料二:
立木立信
材料三:
商鞅变法:实力最强
嬴政的雄才大略
不喜欢大王这个称呼,不能 体现我的地位和政绩。
国家事务实在过于繁重,谁 能分担?
疆域辽阔,如何控制地方权力?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之皇帝制度
我统一天下“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总于朕揽。大”权,
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5.战国时期,各国 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3.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写道:当时“田畴异亩, 车殊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
结合材料,你认为秦朝初年有哪些问题迫切 需要解决?秦始皇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古风
诸挥虎秦 侯剑视王 尽决何扫 西浮雄六 来云哉合 !,!,
一、秦的统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分立 混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 个老百姓,你最希望出现 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导学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
小 篆
17
汉字的演变过程
18
楚贝币
韩赵魏 布币
统
一
货
圆形方
币
孔钱
统
一
度
度
量
衡衡
量
20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一尺约今 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一升约今 202ml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一斤约为 今250g
21
修灵渠
22
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
皇帝
君主专制
中央政府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中央集权
地方政府
郡守
县令
14
问题探究: 试比较秦朝的郡县制与周朝分封制的不同?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
王
的称呼
最高统治者 周天子在名义上
的权力
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 方式
分封制
皇帝
纵览全国的一切军 政大权 建立郡县制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政登基称王。公 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 争的序幕。秦王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 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 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 袖——秦始皇。
军 事
23
长城始建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秦、赵、燕, 以后后来的秦朝、汉朝都有修建,修建长城的目的多 被理解为抵御北方匈奴的侵略。
课堂小结
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21年
政 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经 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措 施
文 化 统一文字:小篆 隶书
军 北 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事 南 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11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课堂活动:
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 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问题思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 新的社会发展;
二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
随堂训练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
C 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 强了对 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D ( )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⑤
②
⑥
③
①④Βιβλιοθήκη 秦灭六国的过程图8
秦灭六国
秦 咸阳
公元前221年
9
秦统一历史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
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
10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 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 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 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 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 人物。
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的统一,掌握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 制度,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 统一的作用。
2.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 力。
3.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合作探究: 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
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秦灭六国原因: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 (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 (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