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苏东坡改对联》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山西省忻州市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苏东坡改对联教案语文A版

24、苏东坡改对联8 人之初课题人之初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课节选自《三字经》,文本句式整齐,韵律朗朗上口,既是识字教学的好素材,也是在学生心中埋下好学之心的良好契机。
由此,本课设计旨以识字教学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手段及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识记本课汉字,积累并运用多种识字方法.通过多遍诵读走近经典,走进文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从而让好学精神在儿童心中萌芽,进而领略国学文化的思想魅力。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字词,搜集对联.(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视频引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看视频欣赏《三字经》儿歌。
2.教师引问:你会背儿歌里的内容吗?3.教师相机板书“人之初”。
引言:《三字经》是古人的启蒙教材,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节选自《三字经》。
4.教师引导学习“之”和“初”. 出示“初”字字理演变图.1.学生跟随视频自觉吟唱.汇报对儿歌的了解。
2.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尝试背诵《三字经》的内容。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书空“人之初”,了解《三字经》是传统文化,知晓本文的出处。
4.学生齐读课文题目,用“之”和“初”组词.儿歌记忆:裁衣一把刀,就念初,初始的初,初夏的初。
1.看图填字并组词。
()(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纠正字音.2.课件出示第一节,教师引导学习第一节。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
随文识字.(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第二句,引导学习生字。
(3)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第一节。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1)圈画生字,遇到读不好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读一遍,互相帮助.(3)全班展示读。
2.学生看课件,试读、齐读第一节。
(1)学习汇报第一句中的生字:之、初、性、善、习。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苏东坡改对联_语文A版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苏东坡改对联_语文A版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会写6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四、教学预备1.生字词语卡片。
2.几副对联。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导入,激发爱好。
1.出示一副对联,请学生读一读,问问学生知不明白什么是对联。
教师也可简单说说什么是对联。
2.板书课题。
请学生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了解的内容。
教师进行梳理归纳。
如:(1)苏东坡是谁?(2)什么缘故要改对联?(3)苏东坡是如何改对联的?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在个人读文的基础上,小组内同学互相读课文,互相检查朗读情形,有读不准或读错的字音要关心小伙伴读正确。
2.读文后划出生字,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
(三)检查反馈,巩固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进行认读。
2.出示词语,在读词语中能够进行说话训练。
如:(1)聪慧——聪课文中说谁专门聪慧?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如此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解决了学生质疑的问题。
(2)贴在门上——贴苏东坡贴的对联是什么内容?出示两副对联让学生读一读。
(3)“读了”“了不得”这两个词语该如何样读?出示句子:他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专门了不得。
(4)出示其他词语,让学生读准字音。
(四)读书质疑,感悟内容。
1.学生再次读文,想想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否通过读书找到了答案。
2.通过读书找出苏东坡开始写的对联,和改后的对联,请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3.说一说,这两副对联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让学生通过读,议的活动,体会上下联各加上两字后意思的不同。
4.让学生再进行朗读,读出两副对联内容的不同。
梨树县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苏东坡改对联教案语文A版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3)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清楚,读流利。
2.与其他同学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听教师读时注意不认识的字.
4.自由拼读生字。
5.按结构、偏旁、笔画数等给生字归类。
6。同桌互读,并交流。
7。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第2题。
(2)认读词语:姓氏 什么
(二)复习生字。
(三)指导书写。
(四)拓展练习。
观察“高高兴兴"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学 生 活 动
1.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正确朗读。
3.小组内读生字词语,互相检查。互相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1.请学生认真观察6 个要求会写的字,看一看笔顺跟随表,自己说一说这些字该怎样
写,边说边在桌子上写一写这些字。
2。认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进行描红.
3.学生汇报。说说哪些字值得大家注意.
个别字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说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如“尽”是上下结构
的字,两个点要写得大一些。
4.请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5.请学生书写。
6.反馈纠正、评议。
7.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8.自读,同桌互读检查。
3。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姓(xìn xìnɡ)
氏(sì shì )
李(lǐ nǐ)
张(zhānɡ zānɡ)
4。连一连,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
女 木 弓 口 又
子 生 天 又 长
在很久远的过去,黄帝的孙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近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黄山市XX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苏东坡改对联教案 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

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记字;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诗文.(学生)
教学环节
一、猜谜语导入。(用时:5分钟)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注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章的感情及意义。
3。指名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诗文读准、读顺.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读后正音。
1.生读课文,边读边圈生字。
3.齐读课题.
4。认读生字“夜"。(指名读,齐读)。
5。区分同音字“夜"“叶",并组词,说话.
1。我会背古诗:《赠汪伦》。
2。比一比,组词。
夜()
叶( )
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圈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组成小组,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端午粽
本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体现出粽子的美味和外婆的善良、勤劳,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2021年整理〗《苏东坡改对联》优秀教案

《苏东坡改对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再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二、字词教学
1、易读错的字:平舌音“聪”、“惭”,翘舌音“志”。
2、改:第三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弯钩。
受:可以和“爱”比较记忆。
写、字:一个“冖”,一个“宀”要分清。
3、博览群书:览,看。
群书,各种各样的书。
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
飘飘然:形容很得意。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
老翁:老头。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狂傲:狂妄、骄傲。
三、阅读指导
1、写事的文章由课题入手是解决文章内容的好方法。
可以抓这几个问题:①“什么是对联?你对对联了解多少?”可以让学生提前查资料,课上简单地交流一下。
②“苏东坡是谁?”也可以通过课前查资料帮助学生了解。
③“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对联?”学生读文章后解决这个问题一点不难,老师要把前后两幅对联板书出来对比,添上两个词意思上有很大的差别。
2、把描写苏东坡改对联前后差别的词找出来读一读,使学生从苏东坡的改变中受到启发。
3、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名对背一背,大有益处。
【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苏东坡改对联》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苏东坡改对联》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摘要:教学要、认识生掌握多音了、,三课教学目标、会写、尽、认、识、连、忙等,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别辅导教学要、认识生掌握多音了、会写、尽、认、识、连、忙等、正确、流利朗课背诵对3、理课容了苏东坡改对理发愤识遍天下立志尽人含义从受到启发知道学无止境人要谦虚学习发愤图强重难、关键、识、写、理对含义从受到启发课划分三课课教学目标、认识3生掌握多音了、、正确、流利朗课3、理课容了苏东坡改对教学准备生词语卡片苏东坡图象以及教学程、谈话导入了苏东坡、师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春节候户户都要干什么吗?、教师板课题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人苏东坡改对故事3、指导题目认生、出示苏东坡图象简单介绍苏东坡二、初课准、通、教师学生跟着轻声、学生借助拼音由课3、学生组相助课、指名课其他学生评议5、全班齐教师总结鼓励学生生三、认生熟课、学生己课出生己拼拼、组成员相助认生3、集体反馈指明认并组词、巩固生词认情况5、学生由课,生音6、指名反馈学生生巩固情况7、分组比赛课熟课二课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朗课、理课容了苏东坡改对教学程、整体感知理容、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边课边思考课讲了苏东坡、件什么事?、指名反馈3、苏东坡改前对和改对、指名反馈起原对识遍天下尽人改对发愤识遍天下立志尽人5、讨论这两副对思6、指名反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容说说7、两什么()讨论苏东坡什么己门上贴上识遍天下尽人对()体会苏东坡骄傲(3)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感情朗他从就很聪明了许多觉得己很了不起()苏东坡什么把对改成了发愤识遍天下立志尽人(5)老人做法让苏东坡明白了什么?(学无止境人必须谦虚学勤奋刻苦)二、结朗巩固、教师结是呀苏东坡因事不再骄傲了把对也改了以勉励己成了有名学、学生由课3、全班有感情三课教学目标、会写、尽、认、识、连、忙等、朗课背诵对3、总结课启发教育学生教学准备生词语卡片教学程、固复习导入新授课、教师出示生词语卡片学生认、游戏巩固生认3、朗课3、教师通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苏东坡改对和原因还记得他什么改对吗?二、总结延伸背诵对、教师出示对发愤识遍天下立志尽人、起对3、说说你是怎样理这里发愤和立志、引导学生结合课容说说对发愤识遍天下立志尽人理5、教师结鼓励学生向苏东坡学习6、背诵对7、鼓励学生制作签把这副对写签上勉三、指导写、出示次写容学生看生卡认并组词、指导汉田格写位置3、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别辅导、交流、反馈己写新发现5、学生写教师巡视辅导6、作业评。
慈溪市三小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苏东坡改对联教案 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苏东

24、苏东坡改对联识字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熟练地扩写词语.2.通过制作卡片,动手拼写以及诵读儿歌,初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8个.2.初步了解,辨别形近字,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偏旁部首卡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认识“课”和“棵"这两个字吗?这两个字有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识字1。
根据拼音,试读词语,并观察,找出字中的共同点.生:相同的是这些字中都有一个“包"字。
2.有什么不同之处?3.偏旁不同,字音也有所不同。
4。
请不名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纠正.5.全班读,并在小组中检查交流。
二、写字1。
同学们知道了这些字的读音,那在写时应注意些什么呢?生:它们字形相近,但偏旁各不相同,所以要注意不能混淆。
2.出现了哪些偏旁?3.老师强调在书写这些偏旁时应注意的问题。
4。
给这些偏旁在本课中找出对应的朋友,并组成词语读一读。
5.老师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订正。
6。
学生写生字及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会写4个生字,并能熟练的扩词。
2.能诵读儿歌,了解形声字的特点.3.自主识字,师生交流。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并正确的书写。
教学难点:辨别形近字。
教学过程:一、识字1.同学们先不看课本,想想在你见过的字中,有那些字里含有“少"甲生:抄吵乙生:秒2。
老师补充:妙抄3。
你认识这些字吗?4.点学生读。
5。
全班同学练读。
6。
你能给这些字组词吗?7.学生读字词.8。
交流识字方法。
“抄"、“吵”、“炒”三个字的音节相同但声调不同。
二、写字。
1。
让学生先整体观察字形,找出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然后说出自己记识的方法.老师提醒:对比记忆法。
这5个字都有“少”字,但偏旁各不相同:“抄”要用手,所以是“扌”旁;“炒”要用“火”,所以是“火”旁。
这两个字与“吵”音节相同,但“吵”左边是“口”字旁。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苏东坡改对联》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苏东坡改对联》教学设计设计前言:在自己任教的低年级开展了蒙学精粹选学的实验。
我们有选择地读《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等。
经过近两年的阅读实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语言。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设计了《对对子》一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意图:1、继承传统教育方法,通过对联、古诗等的讲、读、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对子的音韵美,整齐美。
体味找对子的乐趣,激发学生创作对子的热情并尝试创作对子。
2、通过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彰显课外阅读的成果。
3、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前展示:背诵描写春天的诗及《三字经》片段。
教学预设:一、诱发兴趣,初步体味对子的特点。
1、故事《苏东坡改对联》我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你猜猜他会是谁呢?(生猜测)苏轼,苏东坡!我讲的故事的题目就是《苏东坡改对联》。
边讲边结合出示故事中的对联:识遍天下字发愤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立志读尽人间书生边听故事边读对联,体会对联的意思,找到故事中的对子。
(1)读了这则对联你想说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2)加了发愤和立志,有什么不同?(3)从这两则对联你知道对联有什么秘密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形式自然地出示对联,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对联的品读,了解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我国有很多的名人自幼就表现了不凡的才能,在我班小朋友的《经典对联》一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如:解缙小时侯面对尚书家的竹子,他写下了“门对万竿竹,家藏万卷书”。
纪晓岚也是语出惊人。
有机会找来读读记记。
(在平时的点滴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对联。
我选择的解缙幼时的故事及对联学生都会对。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进一步被激发。
)2、寻找《三字经》中的对子。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可以读得这么有味道?(都是三个字,琅琅上口)在我们学习的《三字经》中也藏有不少的对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A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苏东坡改对联》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了、好。
会写读、尽、认、识、连、忙等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对联。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东坡改对联的经过,理解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含义,从中受到启发,知道学无止境,人要谦虚学习,发愤图强。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理解对联含义,从中受到启发。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了、好。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东坡改对联的经过。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苏东坡图象以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苏东坡
1、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干什么吗?
2、教师板书课题,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文人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
3、指导读题目,认读生字联
4、出示苏东坡图象,简单介绍苏东坡。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轻声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学生小组内互相帮助读好课文。
4、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全班齐读,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读好生字。
三、认读生字,熟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己拼一拼,读一读。
2、小组成员互相读,帮助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指明认读并组词。
4、巩固生词的认读情况。
5、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6、指名读,反馈学生生字的巩固情况。
7、分组比赛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东坡改对联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教师出示问题,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苏东坡
2、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
3、找找苏东坡改前的对联和改后的对联。
4、指名反馈,大家一起读一读
原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改后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5、讨论:这两副对联的意思。
6、指名反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7、解决两个为什么。
(1)讨论:苏东坡为什么在自己的门上贴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
(2)体会苏东坡的骄傲。
(3)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感情朗读
他从小就很聪明,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4)后来,苏东坡为什么把对联改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5)老人的做法,让苏东坡明白了什么?(学无止境,人必须谦虚求学,勤奋刻苦)
二、小结,朗读巩固
1、教师小结:是呀,苏东坡因为此事不再骄傲了,把对联也改了,以此来勉励自己,成了有名的文学家。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全班有感情的读一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读、尽、认、识、连、忙等字。
2、朗读课文,背诵对联。
3、总结课文,启发教育学生。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固复习,导入新授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
3、朗读课文。
3、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苏东坡改对联的经过和原因。
还记得他为什么改对联吗?
二、总结延伸,背诵对联
1、教师出示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大家一起读对联。
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发愤和立志的。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理解。
5、教师小结:鼓励学生向苏东坡学习。
6、背诵对联。
7、鼓励学生制作书签,把这副对联写在书签上自勉。
三、指导书写
1、出示本次写字的内容,学生看生字卡认读并组词。
2、指导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交流、反馈自己写字时的新发现。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6、作业评点。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