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写读后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

拓展探究
学写读后感
【选材构思】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很多,但在材料的选 择上,一定要选给你印象最深的一部。在切入点上切忌 面面俱到,必须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把重点放在一个侧 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 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 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 篇都会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
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
后感也可以叫作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
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
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
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 益友”。①当一本书真正住进你的心里时,你就 会有这种感触。
受爸爸的影响,我对书很感兴趣。有一次, 爸爸买了一本《水浒传》② 。我本来只是想随便 翻翻看看,却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当合上最后一 页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灵久久地被那一 个个英雄豪杰震撼着、感动着。
拓展探究
学写读后感
【选材构思】所选取的文章一定是你熟悉并且容易有感悟 的。例如你比较喜欢诗歌,可以选择《回延安》谈感悟,喜 欢说明文可以结合第二单元的文章谈感悟,喜欢山水文章的 话,可以选择《小石潭记》等来写。
【写法指导】(1)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 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 出自己的感受;(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 意。
整体感知
学写读后感பைடு நூலகம்
4.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学写读后感》

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学写读后感》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第二针对材料亮出感点;第三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第四联系实际论证感点;第五回应前文收束全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要求和写法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喜欢读书课掌上经常对课文和读物进行评价也写过读后感但大多是引用课文、作品的内容结尾才谈几句看法并不了解读八年级语文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案二教材分析《学写读后感》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第二针对材料亮出感点;第三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第四联系实际论证感点;第五回应前文收束全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要求和写法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喜欢读书课掌上经常对课文和读物进行评价也写过读后感但大多是引用课文、作品的内容结尾才谈几句看法并不了解读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教学难点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范文示例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同学们看了许多好书例如《傅雷家书》、《致青年的十二封信》、《平凡的世界》等,这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有了许多的感触、想法怎样把你的感触、想法表达出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近的阅读情况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方法点拨怎样写好读后感呢?1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某篇课文、某部名著或指定的某材料,是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确定后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题目可以直接写《》读后感,也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是概括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副标题是读《》有感分两行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如《家庭教育秘诀(傅雷家书〉读后感》《人生只有奋斗才有希望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等.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注意标题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2针对材料,亮出感点.亮出感点,就是紧承前一段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做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第一题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或推荐阅读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如读了《平凡的世界》,你最深的感触就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他年轻的时候.: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最深的感触就是:当你遭遇了生活的不幸时,你要顽强地活下去并且要活得很精彩这些都是感点。
部编八下语文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束手无策。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
奇迹。③
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 橄榄球队,之后又进入了大学并最终 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战争。在 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
③点评 电影中使作 者感受深刻 的情节。
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打不过,
就跑”的嘱咐,转头就跑。看到这里,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文题二例文:
读《傅雷家书》有感
①写“我”
读完《傅雷家书》后,我感觉 对《傅雷家书》的
这不仅仅是一本家书,更是一本教 总评:不仅是家书,
人育人的书。①在这里,傅雷不只 更是教人育人的书。
是一个父亲,同时也是儿子的老师、
②从父亲、良 师、益友三个角度
好友。书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父 简要介绍傅雷对儿
亲的关怀疼爱,老师的谆谆教诲, 子的关怀、教诲、
中考真题
(2019·四川自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求写一篇文章。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古典诗词,常会让人产生丰富的 联想,给人生活的启迪。请从上面这首诗 中,任选一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 开联想和想象,或写景寄情,或议论抒怀, 写一篇文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 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联描写西湖早春 景色,可以任选一联写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表 达对西湖早春及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最 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略写诗人最爱 的湖东沙堤。“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 诗人也余兴未阑。依此可议论抒怀:春光易逝, 应尽情享受,学会珍惜。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

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这表明学生们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读后感写作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学生在理解课文主旨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意识到需要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挖掘课文内涵,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运用更多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主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读后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学写读后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后,有没有过想要分享自己感悟的冲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读后感写作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

• 1.大量引述原文。
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 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 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 2.脱离原文空写“感”。
“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只写感 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 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因此,写“感” 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 “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 1.理解原文抓要领。 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
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 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一)就你读过的某篇文章或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 拟。不少于 600 字。
• 提示:
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 写。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 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校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 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 1.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 2.认真理解原文,找准“感点”,写出的读后感有自己的真
实感受。 • 3.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有益的书籍中获得启迪。
什么是读后感?
• 读后感: 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自己写下的感想、启 发。
1.拟题。 读《……》有感; 读《……》后想到的; 读《……》的感想; 读《……》后的感想; 《……》读后感; 有感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第3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阶段目标】1.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基本要求和习作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3.养成读书、观影后常写读(观)后感的习惯,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经验,并运用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激发写作读后感的兴趣,培育高尚的审美情趣。
【训练要求】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指导】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
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做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安排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谈,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

【导语】《学写读后感》是部编⼈教版⼋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要做到以下四点:第⼀,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
第⼆,针对材料,亮出感点;第三,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第四,联系实际,论证感点;第五,回应前⽂,收束全⽂。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导学⽬标】 1.了解读后感的⼀般写作思路和⽅法。
2.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课时计划】 2课时第⼀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课时完成学⽣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成问题 ⾼尔基说:“书籍是⼈类进步的阶梯”。
在⼈⽣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照亮了我们蒙昧的⼼灵,指引着⼈⽣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本书、⼀篇⽂章、⼀⾸诗、⼀段语录,当我们看完⼀幅画后,我们的⼼灵会产⽣⼀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篇读后感。
例⽂引路掌握要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九世纪有两奇⼈,⼀个是拿破仑,⼀个就是海伦•凯勒。
”最近我读了⼀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以爱,给⼈以光明,给⼈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类⽣命的⾳乐!”的确,知识的⼒量是⽆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
在她19个⽉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幼⼩的⽣命不知道如何排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礼,直⾄她的莎莉⽂⽼师⾛进了她的⽣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灵的眼睛,得以与⼈沟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参考例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参考例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我带来了很多与其他书相比不一样的感受。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贫困工人家庭,父亲早逝。
他因为生活所迫,10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
后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艰难条件下,他强忍病痛,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并在病塌上开始了文学创作。
他用自己的革命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奇迹般地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贫穷的保尔•柯察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长,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很多人。
之后他成了一名侦察兵,在战斗中,他受了伤,回到了家乡,在修铁路时,保尔的旧伤复发,差点儿死去。
出院后,保尔已不能正常工作了,他很痛苦,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以至双目失明。
但他始终顽强地与病魔不停地斗争,并用笔写下了光辉的人生。
尼古拉的人生经历让我领略到了一个作家的坚强,他将这份生命的顽强全部融入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人生。
无论生活多么贫穷,他从不会因此而埋怨,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
他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我们对此感到钦佩。
他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在革命斗争的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作者尼古拉和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让我明白,人生不可能是完全一帆风顺的,挫折和磨难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有挫折和磨难的人生会更精彩,挫折和磨难能使人进步,激发起人的拼搏精神和勇气,并从中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教会了我们珍惜,它是我们最好的良师益友。
尼古拉和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带给我太多的思考,给我带来了对人生旅途的看法,我从中收获到宝贵的精神财富,细细品味着这部著作,同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更加坚强地面对不同的挑战,让生命成长得更加顽强,更加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写作学写读后感
【目标导航】
1.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基本要求和习作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3.养成读书、观影后常写读后感的习惯,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经验,并运用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激发写作读后感的兴趣,培育高尚的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一、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
200字左右。
二、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三、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言下之意,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
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
其实,读书还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
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的感悟,才能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我们成长旅途中的路灯。
【写作要求】
1.选定课文或名著后,再仔细读一读相应的片段,能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能概括叙述材料内容,写出自己独特、新颖的感受,要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来谈,避免脱离原文和生活实际任意发挥。
3.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技法点拨】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
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安排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谈,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结尾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范文引路】
解读泥土
——观鲁藜的《泥土》有感
有这样一种味道:香香的,而又涩涩的,我们都很熟悉;有这样一种感觉:塌实温暖,而又平凡,我们都不曾离开;有这样一种情怀:魂牵梦萦,终生不舍,而又甜蜜美妙……这一切,都源自泥土!
泥土,是那样富有却从不张扬,是那样宽广而决不矜夸。
世间万物,除了天空,大概就都属于泥土了。
天空给人高远、缥缈、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泥土恰恰相反,它温情、平易、和善,总给人一种母亲的感觉。
争春的群芳根植于泥土,躁动的走兽踩踏着泥土,形形色色的建筑依托于泥土,我们人类更是片刻也离不开它,其中也包括我们旋转不息的思想。
泥土是世间最大的宝库,它终将会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点滴和细节,一一撑起展示,整理收藏。
那或深或浅的纹路,那高低起伏的地势,那漂浮不定的尘埃……只要你用心去观看,总能看到自己熟悉的内容。
尤其是雨后的泥土,完全可以看作天与地激烈争论后留下的印记。
那无辜的禾苗,拔节的小草,涨起的河流,甚至泥地上的鸿爪,道路旁的脚印,庄稼上的纹路,都显示着天地交流后的痕迹——泥土,记录下来,悄悄收藏,等待有心的人来解读、感受、体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惟有爱,惟有深沉的虔诚的热爱,才是对泥土最好的最应该的回报。
泥土是世间最公平的法官,一切在它眼里都是等同的,众生平等,万物齐观,恐怕只有在泥土面前才能真正实现。
你是否记得,在某个角落里,你流下了泪水,点点滴滴落进了泥土里,滋养了大地,同时也催生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花季?你是否记得,在某个时刻,你心花怒放欣喜若狂,欢呼雀跃绽露笑靥,只有泥土颔首不语而又将一切默默收藏?你是否还记得,刚刚吹灭的15岁生日蜡烛的时候许下的心愿,也同样被泥土记下?甚至失意时的迷惘和惆怅,生病时的虚弱与苍白,跌跤后的疼痛与忧伤……泥土都是最忠实的见证者。
先哲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终将归于泥土,最终的最终,水归水,土归土。
所以,泥土是这个世界上最忠实的见证人,人类个体自身短短几十年,更无法逃脱泥土的观察和审视。
活着的时候你尽可以踩踏,蹬踹,挣扎,或者征服它;死后,却只能交给它,归泥土收藏。
飘零的落叶要回归土地,飘舞的蒲公英要寻土扎根,离家的游子要回归故里。
是的,见证者与收藏家,就是泥土的全部含义,也是如今的我能看出的关于泥土的全部含义。
泥土,多像一本最方便阅读的书呀,简单而深奥,宁静又热闹,平实而博大。
名师总评这是一篇内容丰富、内涵丰韵的观后感,很有散文诗的味道。
文章通过表达对泥土的认识与体会,紧紧抓住泥土富有、宽广、博爱、公正等特点,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尤其是下雨时泥土的特征,以及与自身阅历相结合的点染,显示着作者不一般的观察思考能力。
文章最后归结于“见证者与收藏家,
就是泥土的全部含义”,进而提炼出泥土“像一本最方便阅读的书”加以概括,不仅层次清晰明了,而且见解独到,确实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难能可贵。
而字里行间隐含着的热爱之情与哲理深思,在简洁清新的表达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出来。
1.当堂作文。
2.推荐作文评讲。
(1)同桌互评。
(2)教师点评。
1.布置作业:同桌间互换作文修改。
2.将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贴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供大家分享。
写读后感同学们并不陌生,也觉得不是很难,但如何把读后感写好却是一直困扰同学们的问题。
这次写作教学,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很高,在课堂上互动也很活跃,从学生们当堂写的作文来看,确实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