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 创新有什么重要性?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
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2. 创新的引擎作用有哪些?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国家: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3. 改革与创新有什么关系?
(1)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
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4. 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目前,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
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5.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 / 2。
中考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复习:创新驱动发展

【一句话必背】1.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4.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5.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建设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6.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7.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8.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9.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10.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问答题梳理】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我国为什么需要创新发展?(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心。
(3)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的科技现状?(科技国情)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不足: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克争的决定性因素。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排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且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创新为何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全新概括。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下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是在深刻总结国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1.创新是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变革的大势所趋2013年9月30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赴中关村集体调研学习时特别指出,从全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总书记讲的这个大势,就是全球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一方面,科学前沿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昭示着科技革命加速到来。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乃至治理结构都将发生深刻改变。
另一方面,全球产业变革不断深入,直接冲击全球经济体系。
当前,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重大创新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
一是能源革命加快推进。
以石油、煤炭为基础的化石能源正在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所代替,分布式、智能化、绿色环保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主要方向。
二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渗透经济和社会生活。
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众多领域发生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为特征的产业变革,商业、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新业态出现爆发式增长。
10.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课件 共39张PPT)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 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 基点。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 会蔚然成风。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 心位置,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 标,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 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A
6、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冒险在土地承 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 开创了中国改革的先河。这说明( ) ①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创新推动 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④创新只要发挥主观能 动性就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探究1:创新的内容
(是什么)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 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 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 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探究2:从哲学角度分析如何实现创新?
①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提出新的创意,解决新问题。 ② 要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 地结合起来; ③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掌握系统优 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 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认识世界,坚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⑤ 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⑥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
喷”,创新指数排名不断上升。
中国科技发展正在从跟跑进入“跟跑、并跑和领跑
并存”的时代,进步和落后同在,成就与短板并存。对 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人们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共39张PPT)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 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 基点。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 会蔚然成风。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 心位置,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 标,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 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不久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2018年全球创 新指数报告,中国首次进入“最具创新力经济体”前20 名。近年来,中国重大成果、专利申请、科研论文“井 喷”,创新指数排名不断上升。
中国科技发展正在从跟跑进入“跟跑、并跑和领跑 并存”的时代,进步和落后同在,成就与短板并存。对 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人们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 菲薄,保持“定力”十分重要。
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的中国不仅已经步入 高铁时代,更成为高铁技术的输出国。
材料二 “改革创新”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永恒的主题。从 1992 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党的十
八材届料三中二全,会说提出 明“创经新济推体制动改生革产的重关点系是和处理社好会政制府度和市的场的 关变系革,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我国创造性地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每一次的理论 创新、制度创新都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 从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到现代文明人,我们人类的思
维性材方的料式变三也化由都,简离说单不明走开向实创复践新杂。推,人动类人文类明成思果维不和断累文积化,每的一发次展创新。
在基础科学领域,“天眼”、上海光源、大亚湾反 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为 世界级科研奠定了基础;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光子纠 缠等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共39张PPT)ppt课件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从社会的角度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各方面的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文化角度
(1)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和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纵向看,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 技创新成绩斐然。 在基础科学领域,“天眼”、上海光源、大亚湾反 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为 世界级科研奠定了基础;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光子纠 缠等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技术领域,载人航天、深地探测、超级计算等产 业关键技术迅速发展成熟,一些大成果、大工程让人耳 熟能详;即时通信、移动支付、无人超市等创新应用方 面,中国科技企业、产品和服务更是让世界瞩目。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的统计显示,中国技术专 利申请量已居全球首位,科研论文发表量也处世界前列, 说明科技产出确实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 2019 9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了 17-位。
2019
---------- 创新的现实意义
-
7
自从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新经济 ”,发展新经济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内各地区和各主要城 市竞争的焦点。 新经济是指依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 经济现象。随着新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许多领域已经 孕育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比如基于移动互联、 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生的共享经济、零 工经济、循环经济等,正全方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 生活,同时也催生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国家统计局2018年11月22日发布数据,经核算, 2017年全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29578亿元,相当于 GDP的比重为15.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按现价计 算的增速为 14.1%,比同期GDP 现价增速高2.9个百分点。 2019 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善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
1.课前调查:让学生就“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话题进行调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关于这一主题的内容,也可以对其进行讨论。
2.课堂演示: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历史上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该主题。
3.练习:让学生在老师讲解完这一话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就实际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其解决方案,找出其症结。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重点
1.明确创新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2.学习如何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有问题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难点
1.让学生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2.学习如何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有问题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上或者现实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题的内涵;。
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本考点梳理九年级(上)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考点精讲
返回考点清单 返回栏目导航
2.为什么说“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P15) (1)创新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2)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3)创新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4)创新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考点精讲
返回考点清单 返回栏目导航
(4)对人类社会: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5)对时代发展: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 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 胜;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考点清单
返回栏目导航
2 数据聚焦 考点精讲
考点 1 创新改变生活 考点 2 创新强国 考点 3 知识产权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Nhomakorabea考点精讲
返回考点清单 返回栏目导航
考点 1 创新改变生活
1.创新与生活的关系。(P15~17)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考点精讲
返回考点清单 返回栏目导航
★3.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P18~27) (1)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 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 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 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3)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 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大力弘扬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焕庸线东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极限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2、发展绝对水平不够高和老龄社会过快来临之间的矛盾凸显。 3、发“展生对之资者源寡环,境食的之新者压众力”与,人提民高群劳众动对生改产善率生迫存在环眉境睫的。新要求之间矛盾空前
4、科技创新能力依然不足,转型发展紧迫要求之间矛盾尖锐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新方式。
2016年世界十大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苏宁“智能仓库”:现代物流业一角
苏宁的“亚洲最大智慧物流基地” 从入库、补货、拣选、分拨到出库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
蔚来汽车ep9
中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能力 • 第一、中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有一定能力的工业体系 • 第二、中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防体系 • 第三、中国有比较完整和有一定能力的科学技术研发体系 • 第四、中国是人力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经济,发现造成全球市场动荡原因来自147 个拥有40%全球财富且高度关联,几乎全部 隶属于一个超级金融实体——共济会。
创新能力决定国家综合实力
全球价值链分工更有利于处在价值链两端的发达国家,在分工重塑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将面临 更为严峻的挑战
日本“发那科机器人”:生物医学实验 全球创新企业100强:2015年40家,2016年34家。
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注重创新驱动、体系建设、集约高效……实现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创新驱动 理论创新驱动 提供思想动力 制度创新驱动 激发内生动力 开放创新驱动 积国际竞争力 市场创新驱动 增强发展活力 文化创新驱动 厚植软巧实力 科技创新驱动 形成新生产力
风险投资:广种薄收,博弈市场 快速研发:高效、协同 生产变革:数字化、模块化、柔性
(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公司经营:控制力--领导力
中外互相学习
竞争更加激烈 大量淘汰 跨界
马斯克 1971年6月28日出生于南非
马斯克想要一种新的网络支付方式, PayPal 出现了; 马斯克想要开环保电动车,特斯拉建立 了; 马斯克想要太空旅行便宜些,Space X 公司也有了; 马斯克想要出行更快些,Hyperloop 面 世了; 他从没有抱怨过世界多糟糕,但他一直 在改变世界 。 这很伊隆·马斯克。
自主创新的内容
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吸收再创新
要从“世界工厂”跨越到“制造强国”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 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 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五)构建产业新体系 中国制造-----中国智造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 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 创新的人们。
4、自主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各国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全球分工格局正在 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战略
重塑 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
推进制造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三 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 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取得新突破
英国: 《工业2050战略》 德国:《工业4.0战略》 中国:《中国制造2025》 印度:《印度制造振兴计划》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发展依靠的是更多的智慧而不是汗水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2、发展绝对水平不够高和老龄社会过快来临之间的矛盾凸显。 3、发“展生对之资者源寡环,境食的之新者压众力”与,人提民高群劳众动对生改产善率生迫存在环眉境睫的。新要求之间矛盾空前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新方式。
巴西:《工业强国计划》
5、怎样看待未来发展
技术为本,创新为先
产业业态巨变整合
大量工作岗位被替代
(俄罗斯 人脑模型)不再只是“站在巨
3D
人的肩膀上”,而是“站在全人类的
智慧深处”。
打 印
科学与科幻之间
刻不容缓
认知比行动更重要
如果现在你不创造未来未来你将生活在过 去
大洗牌
2016年8月,《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位列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第25位,首次成为“全球 创新指数报告”发布以来第一个跻身25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国家。
1、和产业变革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
2015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7年
2016年
2011年,Watson参加综艺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来测试它的能力,这是该节目有史以来第一次 人与机器对决。
Watson:人工智能平台的应用
薛定谔之猫:量子的不确定性everything is impossible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全面创新: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雷·库兹韦尔: 美国 出生日期1948年2月 发明家、企业家、学者 主 要 成 就:发明盲人阅读机、音乐合成器和语音识别系统
《智能机器的时代》 《奇点临近》
四次产业变革历程
蒸汽机革命
电力革命
信息革命
智能革命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 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我国研发人员数量世界第一 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世界第一 发表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第一 高速铁路工程技术世界第一 超大型计算机速度世界第一 姣龙号潜艇深潜度世界第一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世界第一 高技术产品出口量世界第一 还有一批批的重大原创第一 核电华龙一号技术世界第一
高铁技术和通车里程世界第一
国产大飞机
中美的差距
时差 两个状态和时态 代差 AI 互联网时代(体量小 起步晚 基础薄弱) 落差 生态是别人决定的
下一代的互联网、信息技术、AI基础平台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了
工业革命时代,(后发)我们成为制造大国 互联网第三次浪潮,我们是最大的获益国 重要的是如何面向未来
1、增长模式、增长动力的转换:
3、赢者通吃的年代 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跨国公司盈利明显
截至2017年5月11日,美国五家科技公司苹 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脸书总市值超过 2.9万亿美元,超过英国GDP,相当于法国 GDP
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全世界70%以上的对外 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 利和其他技术转让。
2016年报告,瑞士学者用数学模型分析全球
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
十八大以来: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习语: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 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 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在21世纪,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将在于其国民的创造性意志和创造能力
中国差在什么地方:
• 中国关键技术的自给率低 • 发明专利转化率低 • 科学研究论文数量多,质量不高 • 人才基数大,科技人力资源世界第一;拔尖人才严重缺乏 • 科技投入相对比较分散 • 体制机制障碍
5、中国改革的全局出发提出的系统要求, “全面创新”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动能
国企
投、融资 体制改革
民企
(二)拓展发展新空间 1、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2、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3、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 4、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5、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EZZY首批上线的宝马纯电动汽车i3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 只有自主创新,才有出路
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 BCI技术最早植入人体的是人工耳蜗。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是使用了脑机接口技术来实现和外界的交流的。
《纽约客》杂志: 自从机器人的概念在科幻小说里首次出现……
甚至更早,从工业革命爆发,机器大生产最开始 为商家创造利润的那一天开始,人类便开始了无 休无止的焦虑。
高科技开发区
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
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 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
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 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M1
M2
M4 制度不断创新
M3
创新成为企业和全 社会的普遍行为
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一)培育发展新动力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优进优出
引导消费: 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
2.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4.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
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