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记 李东阳

合集下载

劳动者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劳动者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劳动者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最光荣。

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耕作、渔业、捕猎、纺织等各行各业,都留有历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身影。

劳动的艰辛、劳动的场景自古就被文人墨客所记录,并留下众多名诗佳句,供后来人咏颂农家过山农家唐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农家宋杨万里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渔樵耕牧明黎扩南村北村雨足,十亩五亩秧齐。

带月肩犁未出,催人布谷先啼。

农家农家望晴唐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农家唐颜仁郁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农舍宋陆游三农虽隙亦匆忙,穑事何曾一夕忘。

欲晒胡麻愁屡雨,未收荞麦怯新霜。

插秧宋范成大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

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湖南江西道中宋刘克庄丁男放犊草间嬉,少妇看蚕不画眉。

岁暮家家禾绢熟,萍乡风物似豳诗。

畬田词宋王禹偁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自注:山田不知畎亩,但以百尺绳量之,曰某家今年种得若干索。

田舍曲元洪希文杏花开后雨如烟,燕子来时水满川。

眉雪老翁刍一束,省犁扶犊出新田。

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田家行唐王建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古诗游岳麓寺翻译赏析

古诗游岳麓寺翻译赏析

古诗游岳麓寺翻译赏析
《游岳麓寺》作者为明朝文学家李东阳。

其古诗全文如下: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注释】①岳麓寺,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上。

②“危峰”二句:从岳麓山顶峰俯瞰湘江岸边,山路弯曲盘旋而下。

楚江:指湘江。

干:岸边。

羊肠:弯曲的小道。

③万树松杉:形容松树和杉树满山。

双径:两条山路从不同方向通向寺前,在此交会。

僧:代指僧寺。

④“平沙”二句:孤城:指长沙。

隔水看:即隔江看,湘江在岳麓山与长沙城之间。

⑤蓟北:指河北省北部。

湘南:指湖南省南部。

“鹧鸪”句:诗人独凭危栏听到鹧鸪对啼,古人以鹧鸪声喻为哀伤之声。

【赏析】诗人游岳麓寺,在这首纪游诗中记述了寺的位置:在高峰上、长江岸、与长沙城隔江相望;描写了周围的景象:松树杉树满山,两条蜿蜒的盘山路在寺前交会,四面山峦,风雨凄凄,一座寒寺;再写寺前远眺所见:远望长江岸上的平沙和浅草伸延到了远远的天边/b/29590,还看到对岸落日下的孤城。

以上全是平实的记叙,选景、用字,都是很下工夫的,内容则显得寡然。

末联“蓟北湘南俱入眼”,这句是夸张,在岳麓山峰上是绝对看到不蓟北的,这只是作者的想象,下句说“鹧鸪声里独凭栏”,原来是人在岳麓寺独倚栏杆眺远,他是台阁大臣,想到天下事,心中泛起了伤愁。

有这一联,全诗就有了情感,这首诗才有了生气。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柳宗元《渔翁》教案

柳宗元《渔翁》教案

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
• 《诗经》中说,“籊籊tì 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 tì 远莫致之。” 虽然那时垂钓大概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但“岂不尔思”似乎已隐含了某种朦胧的情趣,这大概 就是渔父的雏形。 《史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 矣,以渔钓奸周西伯” ,《吕氏春秋· 谨听》称“太公 钓于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而自庄屈 之后,即使仍然有人以打鱼谋生,但在文人笔下,却没 有了谋生之苦,而是多了闲雅情趣。“渔得鱼心满意足, 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 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着谈 今论古。”“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 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因为庄屈二人所创立 的渔父意象在前,所以即使诗句中所描述的是真实的渔 樵生活,作者也已在其中寄寓了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
隐逸闲适的渔翁
杂歌谣辞•渔父歌 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隐逸闲适的渔翁
张志和,号玄真子。 肃宗时,合待诏翰 林,才高志洁,不 谐于时,后坐罪南 浦尉。赦还, 乃泛 游江湖,号烟波钓 徒。
隐逸闲适的渔翁
西塞曲是张志和恬淡人生的生动象征, 也是人与自然相互寻找并相互感化交融 的典型事例。在外人看来这种结合纯属 天成,其实却有着更深的背景。 他的父 亲张朝真,这是一位谦谦长者与著作家, 喜好药石、长生之术,尽一生努力为 《易经》作注。而他的哥哥张鹤龄更是 一位虔诚的道家弟子。在这种浓重的宗 教气息中长大的张志和即使对功名官爵 也有着与常人相同的兴趣,但他对生命 以及灵魂的认识比之他的同时代人却要 深刻得多。现在还不清楚他十六岁那年 以什么得到了肃宗的宠爱?也不清楚他 突然离开湖州的日期 以及为何要匆匆而 去,甚至不向主人辞行。

明代李流芳《游西山小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明代李流芳《游西山小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明代李流芳《游西山小记》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篇文章当作于作者第三次赴京会试期间。

作者原本邀请友人方应祥、闻启祥同游西山,但未能如愿,只好一人独往。

面对西山美景,作者怡然陶醉,乐而忘返,即兴写下这篇游记,并作为书信寄给杭州的友人。

原文:游西山小记明代-李流芳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

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澄湖百顷,一望渺然。

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

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

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

是日,跨蹇而归。

由青龙桥纵辔堤上。

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独行。

子将挟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翻译: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

走出西直门,经过高梁桥,约十余里地,便到了元君祠。

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转而往北,有一条十里平堤,堤上夹道种着的都是年代久远的柳树,高高低低,互相掩映。

澄湖百顷,一望渺然。

那上百顷的澄湖,一眼望去,烟波浩渺。

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

西山重重叠叠,与湖中的波光水影一上一下。

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

远远望见功德古刹和玉泉山脚下的亭榭,那红色的大门和绿色的瓦片,青青的树林和苍翠的山峦,互相映发。

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湖中的菰蒲长得很零乱,水鸥和鹭鸶翩翩飞翔,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图画之中。

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

我在金山寺和碧云寺、香山寺住了两夜,这天,骑着一匹驽马回来。

是日,跨蹇而归。

我从青龙桥走上平堤,让马随心所欲地走着。

由青龙桥纵辔堤上。

这时,晚风正清,湖上的烟雾刚刚升起。

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那烟岚使人感到其中充满了水气,柳树正在枝繁叶茂之时,我在观赏的同时感到很快乐,几乎不愿离去。

描写黄河的古诗

描写黄河的古诗

描写黄河的古诗描写黄河的古诗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黄河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黄河的古诗篇11、黄河百害,惟富一套2、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3、黄河清,圣人出4、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5、九曲黄河十八弯6、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7、圣人出,黄河清8、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9、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10、不到黄河心不甘11、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12、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1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14、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15、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16、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17、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18、九曲黄河十八湾19、鲤鱼跳龙门20、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21、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22、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黄河决于口而心不惊慌23、九曲黄河十八湾,一碗河水半碗沙24、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25、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26、跳进黄河洗不清27、天下黄河富宁夏28、说尽黄河只为水(.)2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跛至天涯30、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31、不到黄河心不死3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描写黄河的古诗篇2一:《渡黄河》谢榛(明)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二:《闻夜啼赠刘正元》孟郊(唐)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

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三:《登鹳雀楼》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啰唝曲六首》刘采春(唐)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东阳《华容县学重修记》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东阳《华容县学重修记》原文及翻译

李东阳《华容县学重修记》原文及翻译李东阳原文:岳州华容县学,在县治南,旧地苦水。

国朝洪武初,始迁于北一里许,久乃浸圮。

天顺间,知县许杰尝修庙庭,备祭器,有意于学,未逮也。

成化己亥,湖广按察佥事李公文中,行部至县,知学久不治。

慨然曰:“吾事也,吾不以烦民。

”乃取赢于官,得白金数百两,命府知事吴正董其役,剔朽除秽,易为坚完,焕然大新。

于是县官、师儒合而言曰:“李公之功,吾徒曷敢忘。

惟刻石纪事,昭于后世,俾引而无穷者,吾徒事也。

”兵部郎中刘君时雍上京师,则以诸君意属予,请为记。

予惟士之学,将以为世用也,然必养而后成。

故其平居,穷理明义,使中有定见,而力足以守之。

于是出而应世酬物,庶几不失其正。

盖必断于取舍得失之际,然后不为利害生死所移易。

自易及难,由恒达变,涵养成就,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国家之养士,知其不可易而成也,故学校以居之,师傅以教之,堂庑斋室之居,廪给馔食之制,课之以书史文艺之业,肄之以祭祀饮射之礼,申之以孝悌忠直廉耻之义。

日涵月泳,使学成而德立,然后禄而官之。

其勤且厚,固如此。

士之庐居而馔食者,念夫养我者之厚,必畜德积学以称为士,曰:“其无负兹馔与兹舍也。

”于是出而有守与责,则念夫爵我禄我者之重,必致志竭力建功业以称为臣,曰:“其无负此爵与此禄也。

”然则士之养于国者,恶可不思所以自养哉!华容文献地,多奇才伟器,登巍科,名列卿者踵相属。

方圣天子谒贤图治,贤有司又振而承之,兴学明教,亦进德修业之基也。

他日有以名行功业,不为物夺,卓然在天下,使而乡之士不为虚名,今日之举不为美观,而吾之文不为虚言者,非国家建学养士之意哉,亦非吾李公及予之心哉!公暨予同举进士,以刑部员外郎出佐湖臬。

尝预立边功,救荒除盗,锄强暴,植柔懦,有功吾民,盖不独于学政为然。

故并书之。

(选自《李东阳集》,有删节)译文:如皋中学陈春岳州华容县学,在县治南,旧地苦水。

国朝洪武初,始迁于北一里许,久乃浸圮。

天顺间,知县许杰尝修庙庭,备祭器,有意于学,未逮也。

游西山十记原文及翻译

游西山十记原文及翻译

游西山十记(记一) 袁中道译文记一译文出了西直门,过了高梁桥,路旁皆是杨柳,道旁清溪如同衣带,流水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沙石,水草藻类萦绕,像是马鬣在风中飘荡,小鱼一条接着一条,忽然跳出水面,流水绵延,背依竹林,接着是一座古刹,绿叶浓郁,掩映着朱红的大门,寂静无人,惟闻鸟鸣花落。

经过响水闸,听见水声汩汩流淌。

到了龙潭堤,树木越发茂密,水面越发宽阔,这就是颐和园昆明湖了。

每到盛夏的时候,莲花十里如锦,风中满是浓郁芬芳,众多美丽高贵的女子聚在此处,列坐水边,浮杯饮酒,真是极为美丽的景致啊。

在青龙桥上歇息,桥有数武之高,有一寺庙依山而建,下临陡崖,古柏阴森,石路千级。

山腰有一阁楼,千峰仿佛成了它的羽翼般,怀抱着阁楼像屏风一样立着,此处常常沉积着流岚雾霭。

前方平坦开阔如镜,有溪流,旁植柳树,稻田处处,一片翠绿之中隐隐可见村落。

沿着溪水流向走,到功德寺,寺内宽阔而颇有野外的景致,前面清澈的溪流绕过,有一座高高的小桥可以坐下歇息。

寺庙里的僧人大多能做农活,日已偏西,可以看见修道之人拿着农具戴着斗笠唱着歌归来。

有年老的僧人杵着拐杖在田间散步,水田因反光而泛白,青蛙鸣声此起彼伏。

啊,这就是田园生活的快乐啊,我已经多年没有见到了,于是晚上就歇在这里。

1、原文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

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

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也。

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临流泛觞,最为胜处矣。

憩青龙桥,桥侧数武,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阴森,石路千级。

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丛翠之中,隐见村落。

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

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

有老僧持杖散步胜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

《游东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东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东山记》文言文翻译导语:《游东山记》是明代文人杨士奇创作的散文作品,出自《东里集》,重点描述了访村舍、饮酒、赋诗、歌舞、戏鱼等文人雅士的活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东山记》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

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西山记李东阳
西山自太行联亘起伏数百里,东入于海,而都城中受其朝。

灵秀之所会,屹为层峰,汇为西湖。

湖方十余里,有山趾其涯,曰瓮山。

其寺曰圆静,寺左曰右湖,近山之境于是始胜。

又三里为功徳寺,洪波衍其东,幽林出其南。

路尽丛薄,始达于野,乃有玉泉出于山。

喷薄转激,散为溪池。

池上有亭,宣庙巡幸所驻跸处也。

又一里为华岩寺,有洞三,其南为吕公祠,一窍深黑,投之石,有水声,数步不可下,竟莫有穷之者。

又二十里为香山,楼宇台殿与石髙下,其绝顶胜瓮山,其泉胜玉泉。

又二十里为平坡寺,俗所谓大小青龙居之,迥绝孤僻其胜始极,而山之大观备矣。

成化庚寅四月之望,刑部郎中陆君孟昭与客游之,辰至于功徳寺,南至于玉泉,又南至于华岩,又西南至于香山,坐而乐之曰:“美哉,山乎!而不得在西湖之旁。

造物者亦有遗技乎?”或曰:“其特靳于是。

”或曰:“物固然耳,造物者何容心哉!”因相与大笑。

望平坡远,弗至。

乃循故道归。

过瓮山,登之。

孟昭曰:“维西山实胜都邑,不可阙好事者之迹。

”然官有守,士有习,不得岩探窟到,于旬月之顷,取适而止,无留心于兹,盖有合于弛张之义者,不可以不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