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疫情防控期间消毒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2023中小学传染病防控制度(学校管理制度)

2023中小学传染病防控制度(学校管理制度)

2023中小学传染病防控制度一、宣传教育1、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

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

3、健康教育课每周安排一节课并排入周课表,有专任授课老师并有备课笔记。

二、传染病防控学校应健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全面抓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1、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XXX(校长、第一责任人)副组长:XXX(传染病疫情报告员)成员:2、坚持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

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逐级负责、逐级报告,教师立即上报给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立即报告校长或分管校长,校长或分管校长报告给教育主管部门和县疾控中心。

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3、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

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

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三、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1、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

2、充分利用黑板报、班队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抽烟喝酒、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要立即报告。

二小疾病防疫管理制度

二小疾病防疫管理制度

二小疾病防疫管理制度
是一个用于管理和控制学校二小疾病的制度。

一、目标:
1.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 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二、职责:
1. 学校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二小疾病防疫管理工作。

2. 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疫情监测和报告。

3. 教职员工负责学生健康状况的观察和上报。

4. 学校保洁人员负责学校环境的卫生和消毒工作。

5. 学生负责自我保护意识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三、措施:
1. 日常防控措施:
- 学校定期开展学生体温检测,发现发热学生要及时隔离并报告卫生部门。

- 加强学校卫生设施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定期检查和维护水、电设备等设施的安全和卫生状况。

- 提倡学生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 注重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定期刷牙、保持清洁、健康饮食等。

2. 疫情防控措施:
- 如发生疫情,要立即组织隔离措施,确保病情不扩散。

- 向卫生部门报告疫情,配合进行疫情调查和排查。

- 暂停学校活动、取消集体聚餐和外出活动等,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 疫情结束后,要彻底清洁消毒学校和教室,确保环境卫生和学生健康安全。

四、培训与宣传:
1. 学校组织师生进行二小疾病防疫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2. 制作宣传材料,如海报、宣传册等,向所有师生进行宣传教育。

3. 建立学校相关防疫知识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防疫政策和最新疫情动态。

以上是二小疾病防疫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的良好,特制定本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范围内的疫情防控期间,包括所有教学、生活区域及公共场所。

一、卫生管理责任1. 学校设立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全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教工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2. 校长是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学校环境卫生管理措施1. 教学区域(1)教室卫生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维护教室的清洁整洁。

每日上午和下午课间,教室内需开窗通风,并有专人负责整理教室。

(2)公共场所卫生走廊、楼梯、洗手间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工作由专人负责。

洗手间每日进行消毒,定期更换手纸和肥皂。

(3)课桌椅及教学器材卫生清洁工每天对教室内的课桌椅、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器材进行消毒工作,保证教学设备的洁净。

2. 宿舍区域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寝室卫生每间寝室内有专人负责卫生清洁工作,保持室内干净整洁。

寝室内每日开窗通风,定期更换床上用品。

(2)公共区域卫生楼梯间、过道和洗漱区等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每日进行打扫和消毒,保持公共区域的卫生。

3. 食堂区域(1)食堂环境卫生食堂内有专人负责清洁工作,每日进行地面、桌椅及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2)餐具消毒食堂餐具经过专人清洗和高温消毒后使用,确保餐具的卫生安全。

4. 公共场所卫生校园内的公共场所如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等,都需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整体的卫生环境。

三、卫生检查与督促1. 学校将定期组织环境卫生检查,对各个区域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制定整改措施。

2. 学校将加强对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卫生工作的有效进行。

3. 学校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委员会成员将对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四、疫情防控期间特殊措施1. 加强通风消毒,定期对各个区域进行消毒工作,特别是公共场所和教室。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三篇)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三篇)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小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接触面的扩大,小学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也在增加。

传染病对小学生的健康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以保障小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的安全。

二、管理责任1.小学校长和教师应当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负有管理责任,将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2.卫生保健部门应当负责提供传染病防控的指导和支持,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及时报告和采取应对措施。

三、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定期组织健康知识培训。

2.定期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检查,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学习环境的卫生。

3.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记录学生得病情况,做好传染病的监测和预测工作。

4.制定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包括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处置程序、学生疾病监测和隔离措施等。

四、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处置1.学校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立即向卫生保健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保健部门的要求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等措施。

2.卫生保健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疫情调查和处置,指导学校做好隔离和病情监测工作。

3.学校应当配合卫生保健部门的工作,向学生和家长做好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醒他们采取预防措施。

五、监督和评估1.卫生保健部门应当定期对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校进行整改。

2.学校应当建立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评估机制,定期评估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效果,并吸取经验改进工作。

六、处罚对于违反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的行为,学校可以采取适当的纪律处罚措施,如警告、通报批评等。

七、附则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小学校长和卫生保健部门共同承担。

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补充。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二)一、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小学师生的健康与安全,科学有效地防控传染病,制定本管理制度。

小学校园消毒制度

小学校园消毒制度

小学校园消毒制度一、背景介绍在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小学校园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我校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消毒制度。

本文将对我校小学校园消毒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以加强家长和世人对我校消毒工作的了解,提高大家的防护意识。

二、消毒频率为了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与卫生,我校对各个区域的消毒频率分别制定了细致的安排。

其中,教室区域每天消毒两次,一次是在早晨学生到校前,另一次是在下午放学后;公共办公区域和走廊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地方每天消毒一次;卫生间每天消毒三次,分别是早中晚三个时间段。

三、消毒方法我校采用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消毒与化学消毒两种。

物理消毒主要是通过使用紫外线灯对空气和物体进行消毒,同时还有地面擦拭和物品清洁等方式;化学消毒则是通过喷雾、拖地和擦拭等方式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为了增大消毒效果,我校还会定期更换消毒液,并确保消毒液的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保证消毒效果。

四、消毒用具选择为了保证消毒工作的质量,我校对消毒用具的选择也非常严格。

首先,我们使用的消毒用具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具有消毒能力;其次,消毒用具的材质必须耐腐蚀、耐高温,并且易清洗;另外,消毒用具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消毒效果。

总而言之,我们在选择消毒用具的过程中始终以质量和效果为首要目标。

五、消毒操作规范在进行消毒操作时,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范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

首先,消毒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戴手套等;其次,消毒前必须将物品或区域进行清洁,确保消毒液能够充分接触到需要消毒的物体表面;然后,根据不同的消毒方法,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确保消毒液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完成消毒后,要及时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工具,以免交叉感染。

六、消毒效果检测为了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性,我校还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检测。

检测主要通过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测来进行。

通过对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判断消毒工作的质量,并及时纠正和改进。

学校传染病消毒、通风和隔离制度范文(三篇)

学校传染病消毒、通风和隔离制度范文(三篇)

学校传染病消毒、通风和隔离制度范文一、消毒制度1. 消毒是保障学校卫生和健康环境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传播,学校制定了以下消毒制度:a. 对教室、宿舍、公共场所等频繁使用的区域进行定期消毒,时间间隔不超过一周。

b. 给予特定区域、特定时间的学生人员集中消毒,如发现传染病疫情的班级或宿舍。

c. 采用符合标准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2. 消毒流程a. 定期检查消毒设备及其消毒效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b. 按照消毒规程,使用消毒剂对需要消毒的区域进行喷洒或清洁,保证覆盖面广且均匀。

c. 严格把控消毒剂的使用量,避免超量或不足,保证消毒效果的达标。

d. 对消毒过程进行记录,并及时了解消毒效果,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e. 按照关键部位和区域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和措施,以确保学校环境的全部消毒。

f. 完成消毒后,对消毒区域进行封闭处理,以维护消毒效果。

二、通风制度1. 通风是保障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学校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学校制定了以下通风制度:a. 不定期或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时间间隔不超过2小时。

b. 在特殊情况下,如上课期间、考试等,适当延长通风时间,以确保学生的健康。

c. 对空气循环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有效运行。

2. 通风流程a. 通风前,确保所有窗户和门关闭,防止外界污染进入室内。

b. 开窗通风时,保持窗户的开启时间,保证室内的新鲜空气充足。

c. 在通风过程中,留意室内温度和湿度,确保学生的舒适感,同时避免过度通风造成能源浪费。

d. 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通风频率和时长,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需要。

e. 通风后,关闭窗户,确保室内和室外的交界处环境的密闭性。

三、隔离制度1. 隔离是阻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为了有效隔离患病或疑似患病人员,学校制定了以下隔离制度:a. 对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学生,及时隔离并送往学校医务室进行检查。

学校防疫消毒液管理制度

学校防疫消毒液管理制度

学校防疫消毒液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各类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场所的防疫消毒液管理工作。

二、管理要求1. 学校防疫消毒液管理工作由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负责,设立防疫消毒液管理小组,具体负责学校各类场所的防疫消毒液的摆放、使用和管理工作。

2.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详细的防疫消毒液管理台账,对学校所有防疫消毒液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包括名称、数量、规格、存放位置等信息。

3. 防疫消毒液管理小组应定期检查学校各类场所的防疫消毒液使用情况,并定期组织对消毒液进行清点和清理,确保使用有效,并及时更新使用成本。

4.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防疫消毒液的采购制度,确保消毒液的质量和数量,严格按照消毒液的保质期使用,避免因过期导致使用失效。

5. 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他们对防疫消毒液使用的重视,提高师生的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6. 学校要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疫情传播风险,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及时进行消毒工作,确保师生的健康安全。

三、管理措施1. 摆放位置学校应根据各类场所的实际情况,合理摆放防疫消毒液。

如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应摆放在显眼位置,便于师生使用和取用;同时要避免防疫消毒液与食品、饮料、日常用品等混放。

2. 使用方式学校应根据防疫消毒液的种类和用途,明确使用方式和方法。

如接触防疫消毒液时要注意保护眼睛、皮肤等,避免接触口腔和鼻腔;使用前要注意摇匀,确保有效成分均匀分布;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双手,避免残留物对皮肤的刺激。

3. 存放要求学校要建立防疫消毒液的存放管理制度,确保防疫消毒液存放的安全和有效性。

存放防疫消毒液的场所要通风、干燥,并且要避免日光直射,防止高温和火源。

同时要定期检查存储条件,确保防疫消毒液的品质。

四、管理责任1. 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对防疫消毒液管理工作进行总体协调和监督,负有组织、指导和督促防疫消毒液管理小组做好工作。

小学学生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疫情防控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全体小学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小学学生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一、日常防控管理1、健康监测每天上学前,家长需为学生测量体温,并在班级群内如实报告。

若学生体温超过 373℃,或有咳嗽、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班主任请假。

学校在校门口设置体温检测点,对入校学生进行体温检测。

若发现体温异常者,将立即引导至临时隔离点,并通知家长接回就医。

2、个人防护学生在校期间需全程佩戴口罩,口罩应定期更换。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学校在教学楼、食堂等场所配备充足的洗手液和消毒用品。

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避免聚集和近距离接触。

3、校园环境清洁与消毒学校安排专人每天对教室、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做好记录。

教室保持通风良好,每天至少通风三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4、课间活动管理课间休息时,学生应避免在走廊、楼梯等场所聚集和追逐打闹。

学校合理安排课间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二、上下学管理1、上学管理学生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错峰上学,避免在校门口聚集。

家长送学生到校后应立即离开,不得在校门口逗留。

2、放学管理学校实行错峰放学,各班级按照规定时间有序离校。

家长应按时在指定地点接学生,接到学生后立即回家,不得在校外逗留。

三、就餐管理1、食堂就餐学校食堂实行错峰就餐制度,学生按照安排有序进入食堂。

就餐时,学生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同向就座,不得交谈。

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食品卫生安全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安全。

2、教室就餐对于在教室就餐的学生,学校统一配送餐食。

学生在教室就餐时,应保持环境整洁,餐后及时清理垃圾。

四、体育活动管理1、合理安排体育课程体育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和运动强度。

2、体育活动组织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学生应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身体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雩坛小学疫情防控期间消毒管理制度
为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消灭新型冠状病毒存在的外部环境,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决定,成立疫情防控消毒小组,其专门负责学校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等的消毒工作,消毒时填写《消毒记录表》,并做资料存档。

(一)大门口师生进出通道消毒制度
1. 大门口教师通道、学生通道、保安室、大门口地面等每天进行三次消毒:早晨6点30分,中午12点30分,下午6点整。

当人员进出数量较多时,临时增加每小时消毒一次,消毒液采用按照说明书配置的84消毒液。

2. 对所有进出学校的车辆的车身、车轮全面消毒,消毒液采用按说明书比例配制的84消毒液。

(二)教学楼、办公区消毒制度
1. 教学楼、办公室等公共区域(教室、办公室、功能室、会议室、卫生间、垃圾桶等)每天消毒两次,分别在中午放学后和下午放学后,消毒液采用按说明书比例配制的84消毒液。

2. 地面采用配制的84消毒液,楼梯扶手及门把手等采用稀释后的医用酒精消毒。

(三)开学前后校园消毒制度
1. 开学前,组织消杀人员对学校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卫生间等进行彻底清理和打扫,安排保洁人员对上述区域进行全面消毒,采用按比例配制的84消毒液进行消毒。

2. 开学后,安排专业人员对公共区域每天两次消毒,采用按比例配制的84消毒液。

(四)消毒液使用注意事项:
1. 严禁有明火出现在酒精消毒的场所,酒精消毒后注意通风。

84消毒液不能跟其他消毒液同时使用,其同其他酸性同时使用,会产生大量氯气,对人体有害。

2. 84消毒液是一种酸性消毒液,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严禁将未
稀释的84消毒液直接用来消毒。

附:
舞雩坛小学疫情防控消毒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班主任(主要负责教室的消毒工作)
总务主任(全面指导学校消毒工作,包括门卫室、大门口
内外、师生通道、教学楼、办公区域、卫生间、垃
圾桶等的消毒)
2020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