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武侯祠对联
武侯祠对联天下第一对联

武侯祠对联天下第一对联武侯祠对联天下第一对联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对联吧,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那么你有了解过对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武侯祠对联天下第一对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武侯祠对联天下第一对联1上联:隆中对,出师表,壮志未遂,长使英雄泪;下联:三顾堂,梁父吟,遗址尚在,想见古人心。
上联:汉室溯臣劳,当运际扶危,合让先生出头地;下联:蜀都崇庙祀,幸恩承秉杲,更从遗像仰擎天。
上联: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下联: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上联:此地藉卧龙以传,看丹水西抱,白水东环,祗余长留名士隐;下联:斯人超雏凤而上,即莘野币交,渭滨车载,何如亲见使君来。
上联:吕磻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继以宛琅琊得主常有,经纶丕焕;下联:齐鲍叔郑子皮圣门所许也,合之徐元直见贤能举,豪杰奋兴。
武侯祠对联天下第一对联2上联:伯仲之间见伊吕下联:先生有道出羲皇(滇南黎天才集杜工部句题武侯祠)上联:丹心一片安炎鼎下联:浩气千秋壮属疆(勉县武侯祠,在陕西勉县新城西)上联:当年正气扶元气下联:万世人心仰赤心(武侯祠,当阳关陵)上联:两表酬三顾下联:一对足千秋(成都:游俊题武侯祠过厅,位于成都市南郊)上联:志见出师表下联:好为梁父吟(成都:郭沫若题武侯祠过厅)上联:八千余年上下古下联:七十二家文字奇(顾槐题河南南阳武侯祠)上联:伯仲之间见伊吕下联:指挥若定失萧曹(成都:冯灌父集杜甫诗题武侯祠刘备殿)上联:梁父吟成高士志下联:出师表见老臣心(灵川武侯祠,在广西灵川县漓江畔的甘棠镇)上联:兴亡天定三分局下联:今古人思五丈原(赵藩题成都武侯祠)上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下联:万古千秋五丈原(成都武侯祠)上联:诸葛大名垂宇宙下联:宗臣遗像肃清高(成都:沈尹默集杜甫诗题武侯祠过厅)上联:诸葛大名垂宇宙下联:隆中胜迹永清幽(董必武题湖北襄阳武侯祠)上联:旨寻六家业窥五际下联:内学七律旁通三微(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上联:成大事以细心一生谨慎下联:仰流风于遗象万古清高(灵川武侯祠)上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下联:万古云霄一羽毛(成都:沙孟海集杜甫诗题武侯祠诸葛亮殿)上联:三分天下四川地下联:六出祁山五丈原(武侯祠)上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下联:一番晤对古今情(成都:董必武题武侯祠过厅)上联:扇摇战月三分鼎下联:石黯阴云八阵图(武侯祠)上联:时艰每念出师表下联:日暮如闻梁父吟(成都:瞿朝宗题武侯祠)上联:文章西汉两司马下联:经济南阳一卧龙(襄樊:李尔重题古隆中武侯祠)武侯祠对联天下第一对联3上联:隆中山育英才,英才弼国家;下联:武侯祠敬先贤,先贤作楷模。
武侯祠最著名的对联

武侯祠最著名的对联成都武侯祠里来过许多名人,也留下不少诗句名言,小编带大家来看看有哪些名人提过诗词或对联。
张叔夜题二门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汉季;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沈尹默集杜甫诗题二门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山。
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二门三代有儒者气象;诸葛真名士风流。
隐居以求,行义以达;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伊吕允堪俦,若定指挥,岂仅三分兴霸业;魏吴偏并峙,永怀匡复,犹余两表见臣心。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此老不攻画,不善书,不经杂诗,压倒蜀吴魏中几多伪士;其人可托孤,可寄命,可临大节,算来夏商周后一个纯臣。
相关阅读:武侯祠简介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郊,占地56亩,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
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
它同先主庙、刘备莫相毗连。
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一进大门,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此时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此时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称为三绝碑。
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
都很精湛,因此被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
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
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
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
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
胡耀邦巧改武侯祠对联

胡耀邦巧改武侯祠对联
南阳卧龙岗诸葛武侯祠的大殿门两旁,有一副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传说这副对联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南阳知县顾嘉蘅所作。
说明诸葛亮对于蜀汉王朝,不管是在先主刘备还是后主刘禅在位期间,他都是鞠躬尽瘁,始终如一。
他的功绩,扬名天下。
至于早年诸葛亮隐居之地,究竟是襄阳还是南阳,那就不必追根溯源了。
1959年,当时的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来到河南检查工作,也曾在南阳诸葛武侯祠大殿前逗留,看了上联后,改一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
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明代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写了一副著名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北京有人由于对一些问题有情绪,模仿此联写成:
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生;
国事大事不问事,平安无事。
胡耀邦知道后,把这幅情绪消极的对联改成:
风声雷声悲叹声,枉此一生;
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
南阳武侯祠楹联

南阳武侯祠楹联南阳武侯祠楹联1.千古人龙(大门外石坊)注:人龙:人中龙,比喻出类拔萃,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此指诸葛亮。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南阳县典史王清亮书。
释义:诸葛亮是永垂千古的人类的佼佼者。
2.忠延汉鼎(大门外石坊)注:汉鼎:汉朝的皇位。
《三国志》记载:刘备为“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自称是“汉室之胄”。
三顾茅庐后,他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于建安二十六年(221年)称帝于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邑人刘泊仁书。
释义:诸葛亮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延续了汉王朝的社稷。
3.汉昭烈皇帝三顾处(大门内石坊)注:汉昭烈皇帝:即刘备。
刘备以汉朝的正统自居,建国号“汉”,“昭烈”是刘备的谥号。
三顾处:三顾茅庐的地方。
诸葛亮《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邑人任守泰等人立。
4.真神人(大门内石坊)注:真神人:对诸葛亮的赞语。
语出苏轼《武侯庙记》,中云:“密如鬼神,疾如风雷。
进不可挡,退不可追。
昼不可攻,夜不可袭。
多不可敌,少不可欺。
前后应会,左右指挥。
移五行之性,交四时之令。
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邑人任伯仁书。
5.武侯祠(山门)注:武侯:诸葛亮生前受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故后世称诸葛亮祠庙为“武侯祠”。
1959年8月8日郭沫若书。
6.武侯祠(山门)注:潘眉《三国志考证》卷六云:“武乡是琅琊的一个县,三国封爵之制,多以受封者本郡之县为封土,虽不在本国版图之内者,亦可遥领之。
诸葛亮是琅琊郡人,因以琅琊之武乡封之,······皆县侯,非乡侯”。
明崇祯七年(1634年)四月南阳知府陈振豪书。
7.三代遗才(山门内石坊)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武侯祠最著名的对联

武侯祠最著名的对联武侯祠最著名的对联张叔夜题二门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汉季;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沈尹默集杜甫诗题二门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二门三代有儒者气象;诸葛真名士风流。
隐居以求,行义以达;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伊吕允堪俦,若定指挥,岂仅三分兴霸业;魏吴偏并峙,永怀匡复,犹余两表见臣心。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此老不攻画,不善书,不经杂诗,压倒蜀吴魏中几多伪士;其人可托孤,可寄命,可临大节,算来夏商周后一个纯臣。
相关阅读:武侯祠简介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郊,占地56亩,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
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
它同先主庙、刘备莫相毗连。
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一进大门,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此时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此时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称为三绝碑。
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
都很精湛,因此被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
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
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
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
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
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此时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
河南南阳武侯祠对联_对联大全

河南南阳武侯祠对联
隐居求志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清咸丰年间,南阳刺史顾嘉蘅写了一副,挂在河南南阳卧龙岗的武侯祠正门上。
这副对联的上联,赞扬三国时蜀国丞相鞠躬尽瘁,为国尽忠,不管是对贤明的齐备还是对昏庸的刘禅;下联盛赞诸葛亮名垂千古,为天下人所传颂。
但是,联中何以提及"襄阳南阳"呢?
原来,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争执--河南人说:诸葛亮当年住在南阳。
湖北人却:诸葛亮当年住在我们襄阳。
河南人的理由是: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湖北人的根据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说诸亮住的地方是"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
双方各有各的依据,那么,诸葛亮的老家到底是哪里呢?史料告诉我们:当时,南阳和襄阳同属南阳郡,不象今天分属河南、湖北两省。
住在南阳城内的可以自称南阳人,住南阳郡内的襄阳人也可以自称南阳人。
顾嘉蘅的下联,就是想解决上述的争论,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属于整个国家的名人,何必去争论他住在襄阳还是住在南阳呢?。
武侯祠对联大全

武侯祠对联大全武侯祠对联大全上联:两表酬三顾下联:一对足千秋(成都:游俊题武侯祠过厅,位于成都市南郊)上联:志见出师表下联:好为梁父吟(成都:郭沫若题武侯祠过厅)上联:八千余年上下古下联:七十二家文字奇(顾槐题河南南阳武侯祠)上联:伯仲之间见伊吕下联:指挥若定失萧曹(成都:冯灌父集杜甫诗题武侯祠刘备殿)上联:伯仲之间见伊吕下联:先生有道出羲皇(滇南黎天才集杜工部句题武侯祠)上联:丹心一片安炎鼎下联:浩气千秋壮属疆(勉县武侯祠,在陕西勉县新城西)上联:当年正气扶元气下联:万世人心仰赤心(武侯祠,当阳关陵)上联:梁父吟成高士志下联:出师表见老臣心(灵川武侯祠,在广西灵川县漓江畔的甘棠镇)上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下联:万古云霄一羽毛(成都:沙孟海集杜甫诗题武侯祠诸葛亮殿)上联:三分天下四川地下联:六出祁山五丈原(武侯祠)上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下联:一番晤对古今情(成都:董必武题武侯祠过厅)上联:扇摇战月三分鼎下联:石黯阴云八阵图(武侯祠)上联:时艰每念出师表下联:日暮如闻梁父吟(成都:瞿朝宗题武侯祠)上联:文章西汉两司马下联:经济南阳一卧龙(襄樊:李尔重题古隆中武侯祠)上联:兴亡天定三分局下联:今古人思五丈原(赵藩题成都武侯祠)上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下联:万古千秋五丈原(成都武侯祠)上联:诸葛大名垂宇宙下联:宗臣遗像肃清高(成都:沈尹默集杜甫诗题武侯祠过厅)上联:诸葛大名垂宇宙下联:隆中胜迹永清幽(董必武题湖北襄阳武侯祠)上联:旨寻六家业窥五际下联:内学七律旁通三微(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上联: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下联:仰流风于遗象万古清高(灵川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大门对联

南阳武侯祠大门对联南阳武侯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那么南阳武侯祠大门对联是什么呢?我们看看下面吧!南阳武侯祠大门对联上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下联:一番唔对古今情南阳武侯祠殿中对联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黄帝纪元四六九零年(1992)岁次壬申吉旦南阳赵连仁敬立——“千古人龙”坊阳联百万劫山水依然,纵教物换星移,丞相祠堂仍旧在;三千界英雄何在,遥想纶巾羽扇,先生风范却犹存。
黄帝纪元四六九零年(1992)岁次壬申吉旦南阳赵连仁敬立——“千古人龙”坊阳联死而后已酬三顾道自长存贯两间黄帝纪元四六九零年(1992)岁次壬申吉旦南阳赵连仁敬立——“千古人龙”坊阴联运帷幄之筹谋,披肝沥胆,六经以来惟二表;本圣贤者道范,寄命托孤,三代而下此一人。
黄帝纪元四六九零年(1992)季夏吉旦南阳赵连仁敬立——“千古人龙”坊阴联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右任(于右任。
1940年)——卧龙岗大门联长遗恨,终前未能上慰先主,下济苍生;最可敬,身后不使内藏余帛,外有赢财。
戊辰(1988)仲冬夷门王澄(当代侯延章撰)——卧龙岗大门联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欤?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一九九八年元月上浣张海书(当代侯延章撰)——卧龙岗大门联遗世仰高风,抱膝长吟,出处各存千载志;偏安恢汉祚,鞠躬尽瘁,日月同悬二表文。
益阳龚浩撰并书(1939年)——“三代遗才”坊联龙去崇朝作霖雨我来高卧想羲皇癸未(1883)夏日山左鞠捷昌——大拜殿联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坰集杜句湘坡顾嘉蘅(?年)——大拜殿联旨寻六家,业窥五际;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道光戊申(1848)春日湘坡顾嘉蘅题——大拜殿联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民国十二年(1923)一月孙文(原联上款有“介石吾弟撰句属书”。
)——大拜殿联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民国四年(1915)嘉平月乙卯南阳镇守使吴庆桐撰并书——大拜殿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南阳襄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武侯祠对联
南阳武侯祠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上联嵌入数字一至十,下联嵌入五方和五行,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成都武侯祠也有一副对联,赞颂诸葛亮在蜀中的功绩: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10个字,就赞颂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才高智绝。
两表”指诸葛亮入蜀为相后所作的前后《出师表》,一对”指的是诸葛亮在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对文中诸葛亮有天下三分”的预言。
五丈原是诸葛亮伐魏病逝的地方,这里的武侯祠有一副对联,可谓盖棺论定。
联曰: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