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7年8月课程考试《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2017年秋17秋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2017年秋17秋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第一篇:2017年秋17秋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1.小说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始于()A.《昕夕闲谈》B.《江户繁昌记》 C.《昕夕闲谈小叙》 D.《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满分:4 分2.下列属于巴金的短篇小说集的是:A.《憩园》B.《寒夜》C.《第四病室》 D.《小人小事》满分:4 分3.“ 先锋小说”的起点是()A.《拉萨河的女神》 B.《你别无选择》 C.《红高粱》 D.《爸爸爸》满分:4 分4.新创办的()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又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这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障。
A.《小说林》B.《热风》C.《大众文艺丛刊》D.《文学杂志》满分:4 分5.汪文宣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憩园》B.《寒夜》C.《团圆》 D.《灭亡》满分:4 分6.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就是典型的代表。
A.《迷舟》 B.《信使之函》 C.《访问梦境》 D.《请女人猜谜》满分:4 分7.曾被人誉为“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畅销小说”的是:A.《雾》B.《雨》C.《电》D.《家》满分:4 分8.《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是: A.莫言 B.洪峰 C.马原 D.余华满分:4 分9.被批评家看作是“ 先锋小说”的起点的作品是: A.《拉萨河女神》 B.《冈底斯的诱惑》 C.《红高粱》 D.《假如我是真的》满分:4 分10.《塔铺》的作者是: A.方方 B.池莉 C.刘震云 D.刘恒满分:4 分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1.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受众队伍是:A.城市市民阶层B.新式学堂的学生 C.农民 D.地主阶级满分:3 分2.下列作品中,作者是苏童的是:A.《妻妾成群》B.《褐色鸟群》C.《米》D.《我的帝王生涯》满分:3 分3.在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中,()三首诗歌带有明显政治思想倾向和炽热抒情色彩。
福建师范大学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11165--福建师范大学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备考题库11165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案例分析:(1)分析题《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附原文):作家巴金前两天我意外地遇见一位江苏的青年。
她插队到农村住了九年,后来考上了大学,家里要她学理工,她说:“我有九年的生活我要把它们写出来;我有许多话要说,我不能全吃在肚子里。
”我找到她的两个短篇,读了一遍,写得不错。
她刚刚参加了江苏省的青年创作会议。
她说,“尽是老一套的话,我们受不了。
我说:吃得好,住得好,开这个会不讲真话怎么行!”她和别的几个青年作家站出来,放了炮。
我在这里引用的并不是她的原话,但大意不会错。
我和她谈得不多,可是她给我留下深的印象。
她充满自信,而且很有勇气。
她不是为写作而写作,她瞧不起“文学商人”,那些看“行情”、看“风向”的“作家”。
她脑子里并没有资历、地位、名望等等东西,我在她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小老头子。
这是新的一代作家,他们昂着头走上文学的道路,要坐上自己应有的席位。
他们坦率、朴素、真诚,毫无等级的观念,也不懂得“唯唯诺诺”。
他们并不要求谁来培养,现实生活培养了他们。
可能有人觉得他们“不懂礼貌”,看他们来势汹汹,仿佛逼着我们让路。
然而说句实话,我喜欢他们,由他们来接班我放心。
“接班”二字用在这里并不恰当,决不是我们带着他们、扶他们缓步前进;应当是他们推开我们,把我们甩在后面。
我决不悲观。
古往今来文学艺术的发展就是这样地进行的。
我也许不够了解这些新人,但是我欣赏他们。
到该让位的时候,我决不“恋栈”。
不过士兵常常死在战场,我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作家是靠作品而存在的,没有作品就没有作家。
作家和艺术家活在自己的作品中,活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而不是活在长官的嘴上。
李白、杜甫并不是靠什么级别或者什么封号而活在人民心中的。
这些天大家都在谈论赵丹的“遗言”。
赵丹同志患病垂危的时候,在病床上回顾了三十年来的文艺工作,提出了一些疑问,发表了一些意见。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15秋100分答案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
1.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
A. 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
B. “零度状态”的叙述
C. 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
D. D、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
正确答案:A
2. 《枣树的故事》的作者是:
A. 孙甘露
B. 格非
C. 叶兆言
D. 苏童
正确答案:C
3. 《塔铺》的作者是:
A. 方方
B. 池莉
C. 刘震云
D. 刘恒
正确答案:C
4. 《平民文学》是()的作品。
A. 刘半农
B. 钱玄同
C. 周作人
D. 李大钊
正确答案:C
5. 所谓“文界革命”的主张是在“新文体”流行之后,才由()明确提出的。
A. 黄遵宪
B. 梁启超
C. 康有为
D. 谭嗣同
正确答案:B
6. 倡导文学改革、提出系统理论主张的第一篇文章是()
A. 《现代欧洲文艺史谭》
B. 《敬告青年》
C.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D. 《文学改良刍议》
正确答案:D
7. 到1903年,梁启超又把()运用到小说界革命中,从而形成了文学进化观。
A. 生物进化论
B. 文艺复兴思想。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V1. 《迷舟》的作者是:AA. 格非B. 苏童C. 余华D. 莫言满分:4 分2.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
A. 创造社B. 左联C. 太阳社D. 研究会满分:4 分3. 汪文宣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BA. 《憩园》B. 《寒夜》C. 《团圆》D. 《灭亡》满分:4 分4.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AA. 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B. “零度状态”的叙述C. 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D、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满分:4 分5. (B)是姚斯文学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A. “现在接受”B. “期待视野”C. “先在理解”D. “先在知识”满分:4 分6. “作为一个作家,我认为我的任务是宣传和平,我认为我的任务是把人类团结得更紧密。
我愿意每张嘴都有面包,每个家都有住宅,每个小孩都受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这段文字出自巴金的哪一部作品?BA. 《1956年新年随笔》B. 《给西方作家的公开信》C. 《友谊》D. 《苏合作同志》满分:4 分7. 拥有最多的读者的“先锋作家”是:BA. 格非B. 苏童C. 余华D. 莫言满分:4 分8. 《平民文学》是(C)的作品。
A. 刘半农B. 钱玄同C. 周作人D. 李大钊满分:4 分9. 小说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始于(D)A. 《昕夕闲谈》B. 《江户繁昌记》C. 《昕夕闲谈小叙》D. 《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满分:4 分10. 倡导文学改革、提出系统理论主张的第一篇文章是(D)A. 《现代欧洲文艺史谭》B. 《敬告青年》C.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D. 《文学改良刍议》满分:4 分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V1. 下列作品中,作者是苏童的是:ACDA. 《妻妾成群》B. 《褐色鸟群》C. 《米》D. 《我的帝王生涯》满分:3 分2. 池莉的主要作品有(ABCD)A. 《烦恼人生》B. 《不谈爱情》C. 《太阳出世》D. 《你是一条河》满分:3 分3. 胡风创办的文学杂志有:(AB)A. 《七月》B. 《希望》C. 《萌芽》D. 《春草》满分:3 分4. 巴金创作对本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表现在:ABCDA. “看官知道……”之类的模式B. 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C. 传统章回体小说的一些表现技巧D. 情节进行之中设置“悬念”和“扣子”满分:3 分5. 在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同时,出于同样的“新民”目的,梁启超于1902年发表了()等宣传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新传奇剧本。
福师大第九期作业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一、胡风文艺思想批判运动述评。
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上升到反胡风集团的斗争,教训就更为深刻。
从理论上看,胡风的文艺思想虽然与当时左翼文艺的主流观点有分歧,但本质上看两者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体系;而胡风本人和许多“胡风分子”在共和国成立之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左翼文艺运动都作出过贡献。
但是,就由于胡风的文艺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太一致就组织对其围攻,由于胡风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就罗织罪名,由最高领导人定调子对其实行无情打击,甚至动用司法权力对其专政,这种做法就更无学术讨论或民主法制可言。
其直接后果是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党员干部甚至青年学生惨遭迫害。
“胡风集团”冤案对整个文艺界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举国声讨,批判揭发,大兴整人之风,使得文艺界笼罩在一片恐怖惊慌之中。
正在建立的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的局面被断送了,共和国成立时心情舒畅作家艺术家们一下变得战战兢兢。
总之,无论从发动者的意图还是从实际的运动过程或运动效果看,在这些名为文艺批判的运动中,惟一缺席的就是艺术。
但正是这三场文艺批判运动,连同五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完备的文学队伍的体制化管理体系,完备的文学期刊、报纸文学副刊和文学出版社的运行机制,以及适应国家意识形态需求的作家级别、薪俸、奖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共和国的文学范式、共和国文学的运行机制正式形成。
因此,1956年l月 14日到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肯定了“我国的知识界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怀仁堂向文艺界和科学界作报告时指出:“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21年8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网考复习题答案.doc

论述题1.论晚清小说界革命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案: ① 小说营构人心社会。
针对中国的小说在“四部”中历来只能附于子、史的观念,严复、夏曾佑提出小说营构人心社会作用,强调“有人身所作之史有人心所构之史,而今日人心之营构,即为一他日人身之所作。
”② 小说为正史之根。
“小说为正史之根”的崭新观念得到了富于激情的梁启超的进一步张扬。
③ 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梁启超将小说视为“文学之最上乘”,改变了传统的小说“不登大雅之堂”的观念,而且为“小说界革命”找到了有力依据。
④ 小说乃文学之大进化。
到1903年,梁启超又把生物进化论运用到小说界革命中,从而形成了文学进化观,这也就更为小说界革命、为充分肯定小说的地位找到了理论依据。
2.论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
答案: ① 元虚构。
先锋小说作家广泛地采用“元虚构”。
元虚构也叫元叙事、元小说,它通过作家自觉地暴露小说的虚构过程,产生间离效果,进而让接受者明白,小说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作现实。
这样,虚构在小说中也就获得了本体的意义。
② 戏拟。
先锋小说家们采用了种种的方式,故意去颠覆传统的叙事模式。
其中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戏拟”。
所谓“戏拟”,就是一开始故意模仿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后在写作的过程中颠覆这种方式。
在先锋小说家中间,运用“ 戏拟”这种方式最受注目的是余华,他的《河边的错误》、《鲜血梅花》以及《古典爱情》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
③ 空缺。
先锋小说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的另一方式,是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
有意设置空缺(不是省略),使得小说的时间链条被打断。
时间链条被打断之后,因果链条也因此而被打破,小说的意义也就无法被整合出来。
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迷舟》就是典型的代表。
④ 语言游戏。
先锋小说家对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还在于通过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反叙事的实验。
先锋小说家都重视小说的语言实验,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孙甘露。
他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作品彻底斩断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每个句子、每一语段都让人看得懂,但整篇小说没有故事,没有内容,只是那些句子和语段的随意搭配,只是能指的自我指涉和相互指涉。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课程练习题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课程练习题一、论述一、为什么说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二、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在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建立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点是共和国文学范式的确立。
三、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
解析:本题考点是先锋小说反传统的操作。
四、巴金与二十世纪中国读者是如何同构巴金文本意义的?解析:本题考点是文本外的互动与巴金意义的同构。
二分析:巴金《大镜子》赏析。
附原文:大镜子巴金我的书房里壁橱上嵌着一面大镜子。
“文革”期间造反派和红卫兵先后到我住处,多次抄家,破了好些“四旧”,却不曾碰一下这块玻璃,它给保全下来了。
因此我可以经常照照镜子。
说真话,面对镜子我并不感到愉快,因为在镜面上反映出来的“尊容”叫人担心:憔悴、衰老、皱纹多、嘴唇干瘪……好看不好看,我倒不在乎。
使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它随时提醒我:你是在走向死亡。
那么怎样办呢?索性打碎镜子,从此不接触这一类的东西也罢。
我遇见的人经常对我讲:“你没有改变,你精神很好。
”这些话听起来很入耳,同死亡完全连不起来。
用好听的话做养料,是不是越养越好,我不敢断定。
但这样下去,日子总不会不好过吧。
我曾经这样想过,也这样做过。
有一个时期我就不照镜子。
我不看见自己的“尊容”,听见好话倒更放心,不但放心,而且自己开始编造好话。
别人说我“焕发了青春”,我完全接受,甚至更进一步幻想自己“返老还童”,开会的通知不断,索稿的信不停。
我还要为各种各样的人办各种各样的事,做各种各样的工作。
那么多的来信,那么多的稿件,还有访问和谈话。
似乎大家都要求我“树雄心、立壮志”。
我也就完全忘记了自己。
于是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垮了。
用钢笔写字也感到吃力,上下楼梯也感觉到膝关节疼痛。
一感冒就发支气管炎,咳嗽不停,痰不止。
这时候我才又想起应当照照镜子,便站在镜子前面一看,那是在晚上,刚刚漱过口,取下了假牙,连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哪里有什么“青春”?好像做了一场大梦似的,我清醒了。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考试A卷(开卷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考试A卷(开卷)一、1、建国初期,一部分是从解放区走来的作家比如艾青、赵树理,一部分是从国统区走来的作家比如茅盾胡风,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座谈会讲话的影响,而前者更多一些,沿着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在走。
当然,也有一些作家被禁声,比如沈从文,以及胡风案之后的七月派。
当然这时也有一些五十年代崛起的青年作家比如王蒙。
六七十年代,因为政治的因素作用,是政治在引导文学,已经没有了五四时期的传统,虽然也是在“启蒙”,其实这个趋势从上一个十年已经有了展示,更多的在于对历史的重新塑造和对政策的图解。
这期间文学活动也就是样板戏,此外,在压抑之外,还有地下文学的写作,比如手抄本,和知青诗人,比如白洋淀诗人,但是一直都是处于潜在写作的状态七十年代后期,反拨,处于一种揭露和反思的状态。
这时像王蒙一些作家,已经开始注意引入如意识流这样的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八十年代,大范围的引入西方现代注意小说技巧,并引发大范围的讨论,这以先锋派的艺术实验最为明显。
总的来说,总的开端是五四,然后是讲话,乡土,图解政治和革命史,现代主义,反拨现代主义。
主流还是现实主义。
2、2、以具体作品为例 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
关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陈陈晓明概况为5个方面 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 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 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
一从叙事学角度看 “新写实小说”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 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
“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 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如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在《风景》中 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 即那个个夭折的幼婴 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母母亲 哥哥姐姐的生活 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 听到的故事 在这篇小说中 叙述者得智力 判断力甚至人生的经验明显不如故事中的人物 当然 《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 特殊的个案 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 读者一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 高于小林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①梁启超、黄遵宪等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②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地位和社会作用。
③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
④白话文运动,以裘廷梁为主要代表,提倡“崇白话而废文言”。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是一场带有改良色彩的资产阶级启蒙文学运动,它既是中国封建文学总解体的开始,又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文学革命的预演和先导,为新文学运动的勃兴作了一定的准备,在多方面孕育了五四文学革命。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是中国文学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之间的一个过渡,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在文学上的直接反映。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注重了诗文的改革(诗界革命),提倡文体革新和白话,把小说的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地位上(小说界革命),以及输入话剧等新的艺术样式(戏剧改良)。
总之,他们以具有鲜明近代色彩的文学观为指导,以从文学观念到创作风格,从文学体裁到文学语言等方面,酿成了与中国古典文学主潮渐去渐远的另一文学大潮,从而为五四文学的萌生作了必要的准备。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从属于晚清改良运动的,这说明文学改良并不是根源于文学自身的要求,而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改良的,实际上,这是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晚清社会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领导下,从救亡图存的和开启民智的目的出发,积极宣传改良思想,正是从适应社会改良的需要出发,他们对文学提出了改良的要求,从而掀起了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严格的意义上还没有构成一次真正的文学革命。
它的很多口号和理论主张,既有现代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
这主要根源于他们希冀在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既有格局中,通过对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嫁接,完成一次中国文学的“改良”,而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
尽管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历史局限,但其历史功绩是无法抹杀的。
它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而且在文学形式方面,都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崛起作了必要的准备。
他们从救亡图存的终极目的出发,在文学上提出了“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口号,并身体力行,从而酿成了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其所提出的文学主张,和五四文学革命所提出的文学主张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这就使五四文学革命提出的一些文学主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预演,为五四文学革命最终酿成更加广泛的社会性的文学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动者和参与者,莫不深受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深刻影响。
如胡适就说过“二十年来的读书人差不多没有不受他(指梁启超——引者注)的文章的影响”。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晚清文学改良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崛起作了必要的准备,也就是说,没有晚清文学改良,就没有五四文学革命,就
没有中国现代文学。
2、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
新写实小说叙事的特点是:不重情节结构的戏剧化,而重叙事方式的完全生活化;不重情节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重生活的“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着曲折,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我们将这种特征称为生活流式的故事结构。
叙事方式在主体性方面尤其比较冷漠 , 取消了作家的以往的情感介入,即所谓“零度情感”, 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再批判什么,这种旁观者的角度使得作家得以完成对原态生活的记录。
池莉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就是采用了典型的生活流式的故事结构,再如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黑洞》等等,都是运用了这生活流式的叙事方式,读来真实而生动,细致而感人。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被人称为平面叙述,它不采用传统小说的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结构方式,而是按生活时间的先后流程结构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常是杂乱无序的日常琐事、自然的庸常的生活事件。
新写实小说由于强调纯态事实,拒绝文学的典型性意义,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构成与人物塑造,目的是削弱存在于人物背后的意识形态内容,给我们思考生活提供了另一种方式。
3、论《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内容与指向。
答:俞平伯采取胡适的形式主义考据研究方法,将《红楼梦》归结为“色”“空”观念,认为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具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风格。
遭到李希凡、蓝翎等人的批判,认为俞平伯的观点违背了现实主义的研究原则。
1954 年 10 月 16 日,毛泽东在写给中央政治局的信《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中,把俞平伯的观念作为清算胡适资产阶级唯心论进行批判。
以此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这场运动具有扩大化、无限化的特点:从对俞平伯的批判深入到对五四以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中胡适思想及其影响的将《红楼梦》归结为“色”“空”观念,认为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具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风格。
遭到李希凡、蓝翎等人的批判,认为俞平伯的观点违背了现实主义的研究原则。
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在写给中央政治局的信《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中,把俞平伯的观念作为清算胡适资产阶级唯心论进行批判。
以此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这场运动具有扩大化、无限化的特点:从对俞平伯的批判深入到对五四以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中胡适思想及其影响的批判,由学术问题扩大为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意在清除所谓社会生活中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捍卫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学术范畴,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把哲学唯心论与阶级论等同,片面的机械的理解唯心主义哲学以及研究方法,非科学的用政治阶级意识去完全界定学术研究方法问题。
毛泽东发动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主要是反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目的是清除资产阶级思想在我国文化界的影响,从思想上为社会主义改造
与社会主义建设扫清思想障碍。
同时也为后来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埋下了伏笔。
4、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新历史小说的创作特征。
新历史小说的主要特征有:(1)融合了历史唯物观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具体而辨证的分析。
例如姚雪垠的《李自成》中,对崇祯皇帝的描写,既承认他是“真老虎”(如周后、田妃和他下棋时担惊受怕,要想着法儿输给他而又不能露骨地让棋,因为她们知道惟有这样,崇祯的心里才认为有可能得到湖广胜利的消息),又不否认他是“纸老虎”(如明军败仗,他甚至躲到太庙,在祖父万历皇帝的神主牌前痛哭自责)。
(2)作品中对涉及民俗学、工艺学、建筑学等领域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有不少作品对服饰、礼仪、建筑物、工艺品、医药养生等各方面的描写都达到了极其精细的程度。
例如凌力的《少年天子》对顺治帝身边的佟妃因诞下皇三子(后来的康熙皇帝)晋封为康妃后参加大典的礼仪、服饰的描写堪称是极为精细的,语言处处流露出康妃谨慎的性格。
(3)大场面的恢弘化,小场面的细致化,大开大合,这些应是令旧历史小说笔力字愧不如的。
例如凌力的《梦断关河》一书,西洋医生亨利和上尉用枪决斗的场面(这是小场面),细致到举枪、倒退步数,开枪动作,声、光的描写,恐怕是以前的小说很难企及的。
又例如凌力的《倾城倾国》一书,开头的那场战役(这是大场面),孔有德、耿仲明率军与清兵浴血奋战,多亏儒将孙元化带部队解围的全过程就很传神。
(4)作品不回避矛盾,既保留了爱国主义的思想风貌,又基本避免了旧历史小说的大汉族主义思想。
例如徐兴业的《金瓯缺》一书,除了歌颂北宋王朝主战的李纲、马扩等人,还注重把辽国的大将耶律大石作为英雄进行认真的描写,表现了耶律大石英勇、果敢的性格特点。
而且,作者不回避北宋的覆灭和南宋的苟且全因小朝廷腐败这一历史事实。
这就与明君贤臣为纲的,描写同一时期的旧体历史小说,如《说岳全传》等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
(5)感情更真挚,人物类型、性格更复杂化,取材更全面化,运用的创作手法与表现手法更多样化。
旧体历史小说中,基本都是把女性作为批判对象或歪曲描写的,如《水浒》中对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的描写,但到了新历史小说,女性就不只是被侮辱与歪曲、忽视的对象了。
出现了如庄太后(《百年辉煌》三部曲)、洪高娃(《北方佳人》)、苏麻喇姑(《康熙大帝》)等一批受尊重与歌颂的女性人物。
新历史小说的取材也不只局限于帝王将相,出现了描写市井小民(《梦断关河》)、秦淮风情(《白门柳》)、北方草原(《北方佳人》、《满都海皇后》)、落魄八旗(《采桑子》)、知识分子心灵经历(《草堂春秋》)等题材的作品,这些都是全新的开拓。
具体作品就很多了,书店里随手一拿都一大堆。
新历史小说与旧历史小说相比,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不再只注重言行描写而忽略心理刻画。
例如《北方佳人》中,萨木儿公主对乌兰布根牧场遭到血洗后心中的恐怖与不安,就是很典型的静态心理描写,又例如《星星草》中对捻军将领张宗禹结局的设计,就有理想化的浪漫主义成分在里面。
总之,新历史小说对旧历史小说的超越与创新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