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原理

合集下载

糖尿病袜的原理及功效

糖尿病袜的原理及功效

糖尿病袜的原理及功效糖尿病袜是指专门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功能袜,因为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足部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袜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以及因神经病变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要做糖尿病袜?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容易导致脚力的散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截肢率高达40% 。

所以病人和医生往往比较注重糖尿病脚溃疡,因为它可能导致截肢的可怕结局,而忽略了神经性的小损害,但其实神经性的小损伤才是最常见的,而且是引起脚功能损害的罪魁祸首,而这些损害通过对病人进行教育和早期治疗是可以预防的。

美国十字会医疗专家(USA Cross Medical Doctor, 以下简称USA +MD专家)统计表明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日常的足部护理比如足部按摩或穿戴合适的袜子来减少该并发症发生。

糖尿病袜的医理特点:1、袜口宽松、有弹性;由于糖尿病人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如果袜口过紧,会对损伤皮肤,造成溃烂,按照USA +MD专家的定义,标准的糖尿病袜袜口横拉宽度应维持在25CM以上,松开后能恢复原状,这样才不会损害皮肤。

所以糖尿病袜的袜口处需精心设计,使袜子既贴敷于脚踝,又不会过紧,避免足部受到挤压,松紧适度,防止因袜口过紧做成水肿等不适,穿着后立即感到血液循环得到显著的改善.完全贴合糖尿病人的需要设计。

2、具有抗菌功效;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很脆弱,而且皮肤容易受伤,一旦受到细菌感染,就会溃烂不容易康复,所以抗菌功能尤其重要,这样才可以杀死大部分足部细菌,保护足部不受细菌侵害,给足部添加一道无形的保护网。

足疗常识

足疗常识

足底保健基本常识1、足底按摩的发展历程诸多原因,足部按摩一直未能像针灸、中药等疗法一样登上大雅之堂,而更多地在民间流传。

但在医书或其他古书中多有文字记载,宋代文豪苏东坡先生对养生颇有研究,对坚持摩擦足底涌泉穴对身体的益处大加赞赏,称“其效不甚觉,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

”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对足部按摩有益于健康有很深的了解。

但足底按摩的发展和传播经历了很长的进程:(1)中国式足部按摩在唐代传入日本、朝鲜。

元朝以后又传入欧洲;(2)20世纪初,美国医生威廉·菲茨杰拉德以现代医学方法研究整理足部反射疗法的成果,于1917年发表了《区域疗法》(Zone Therapy)一书。

(3)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传教的瑞士神父吴若石先生用“中国古代的足部按摩术”治好了他多年的风湿关节炎,并发表了《若石健康法——足部反射自学手册》一书。

1982年台湾成立了“国际若石健康研究会”;(4)1985年英国现代医学协会将足部推拿法定为现代医学“足部反射区疗法”;(5)1989年在美国加州召开了足反射疗法会议。

(6)199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国际若石健康法学术研讨会,使足部健康反射疗法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7)20世纪90年代初,足部按摩健康法在国内亦得到了重视,各种学术团体的成立以及专门的足疗按摩院等逐渐兴起,这种不用吃药、打针的非药物保健法日益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8)目前目前国内的足部按摩主要以保健为目的,大多在按摩院、专门足疗院、浴池等进行。

足疗目前已作为一种劳动技能而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承认,并可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2、足底按摩为什么能治病强身?通过我们对很多客户的调查,就足底保健大家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顾虑与问题,特聘请中医专家给大家介绍足底按摩功效的运作机制原理。

问题一:现在许多数人反映忙完工作之后做一做足部按摩,感觉挺舒服的,但也有人认为足保健没什么用,那只是一时之快,而且可能还不利于健康,目前人们对足疗的认识还很模糊,那么到底足疗对我们有没有好处?答:足保健的说法是近些年提出的,但是足底治疗的历史是悠久的,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就发现用自己的双手或者其它工具来按摩自己的一定部位就可以起到止疼和缓解疲劳的作用,久而久之就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随后就在足部发现了很多穴位是可以治疗疾病的,之后又总结了很多的相关知识。

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原理

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原理

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原理
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序贯性加压于患者的足部和小腿,驱动血液向主动脉返流,从而产生舒张期增压波。

这样可以在心脏舒张期提高主动脉的舒张压,进而增加颈总动脉的血流灌注,促使缺血部位侧支循环形成,增加脑血氧供应。

此外,体外反搏还可以使回心血量增加,心搏出量增加,加快脏器灌注血流速度,降低血黏稠度,改善脑组织及病变细胞功能。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体外反搏可以改善胰腺器官的微循环,增加其血流灌注,从而促进糖的代谢和胰岛素的分泌。

此外,体外反搏还可以通过增加外周血管的血流应切力,降低血压,减少降压药用量。

这些作用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减少口服降糖药的用量,并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

总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是通过增加主动脉舒张压、改善胰腺器官微循环、促进糖代谢和调节血压等机制,综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症状。

甲钴胺联合黄芪桂枝汤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

甲钴胺联合黄芪桂枝汤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

甲钴胺联合黄芪桂枝汤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甲钴胺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药物,主要通过促进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来改善症状。

黄芪桂枝汤作为中药方剂,在提高免疫力和促进血液循环方面有显著效果。

甲钴胺联合黄芪桂枝汤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表现出良好临床疗效,尤其在改善微循环和预防感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这种联合方案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疗效,为糖尿病足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甲钴胺、黄芪桂枝汤、糖尿病足、微循环、感染、临床疗效、药理作用、治疗方案、研究、提高疗效。

1. 引言1.1 糖尿病足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的是因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神经、血管和免疫功能损伤导致的严重疾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容易引起微血管和神经损伤,使得足部感觉减退,皮肤变薄、干燥,容易受伤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坏疽。

研究表明,糖尿病足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及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至关重要。

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包括足部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溃疡、破溃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截肢甚至死亡。

治疗糖尿病足既要控制血糖,又要积极预防感染,改善微循环,恢复足部功能。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理疗等,但由于疗效有限,且易复发,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足患者至关重要。

2. 正文2.1 甲钴胺的作用机制甲钴胺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常用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蛋白质合成:甲钴胺可以通过激活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酶系统,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组织修复和愈合。

这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加速溃疡愈合的过程。

2. 抗氧化作用:甲钴胺可以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微循环状况。

3. 促进胰岛素敏感性:甲钴胺还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加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足病情的恶化。

糖尿病足的特点及诊断

糖尿病足的特点及诊断

糖尿病下肢缺血影像学的特点
胫前动脉病变率:64.5% 胫后动脉病变率:59.9% 腓动脉病变率: 31.6% 动脉中膜钙化突出,以踝部动脉为多发。


---齐立行,谷涌泉,张建,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13(6):412
临床表现
足部麻木,皮肤发凉,仅在活动后有疼 痛感;
足部静息痛; 足部溃疡者,甚至溃疡伴感染; 足部部分组织坏疽者,甚至坏疽且伴有
测量电极下皮肤的 tcpO2 最多可配6个电极 彩色触摸屏,操作简单 多种数据储存和输出选择
返回
7、目前世界上技术领先的激光多普勒产品
PeriFlux 5000 系统(瑞典PERIMED公司产品)
快速、实时显示单点血流的动态变化
– 单点面积 (约 1mm3) 并且快速采样
PeriScan 灌注成像仪
感染。
缺血的分期
I期:轻度缺血 II期:中度缺血; III期:重度缺血; VI期:极重度缺血。
轻度缺血
中度缺血
重 度 缺 血
极重度缺血
极 重 度 缺 血
极 重 度 缺 血
第三部分,诊断
一、整体情况
三因素:糖尿病、足部创面、神经或血管病变。 ------前提
1、糖尿病的病史:通过询问病史可以获得,通 过一些常规的化验可以得到印象。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概念
1、由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下肢动脉闭塞,远端 组织缺血而出现一系列临床征候群。包括单纯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
2、糖尿病性下肢缺血目前是主要原因。在我们 外科治疗的88例100条下肢中,糖尿病性下肢 缺血占73.9%。
3、动脉硬化往往是全身性,因此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的患者经常伴有其他复合性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的产生原理

糖尿病足的产生原理

糖尿病足的产生原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产生原理涉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免疫力下降等多个方面。

下面详细介绍糖尿病足的产生原理。

首先,神经病变在糖尿病足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传导障碍,称为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以影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

感觉神经受损后,病人对疼痛、温度和触觉的感知能力降低,容易忽略或延误伤口的出现;运动神经受损后,肌肉萎缩,走路不稳,容易发生足部力量不足,造成足底负载不均匀;自主神经受损后,血管调节失调,导致足部血液循环不良。

这些因素使得糖尿病患者对足部外伤的感知减弱,进而延迟或不适时治疗,加重了足部病变的风险。

其次,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足产生的重要原因。

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微血管病变和大动脉硬化。

微血管病变降低了足部组织的血液供应,导致组织缺氧和代谢产物堆积,从而阻碍伤口的愈合和细菌的清除,容易引发感染。

同时,大动脉硬化使得足部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和微栓子的堵塞,进一步加重了血液循环障碍。

最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常常处于下降状态,这也是糖尿病足产生的因素之一。

首先,长期高血糖会影响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使足部受到感染时难以及时有效地抵御。

此外,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肾脏病等,这些疾病及其相关药物也会影响免疫力,增加足部感染的风险。

总结来说,糖尿病足的产生原理主要涉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免疫力下降。

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病变导致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血管病变引起足部血液循环障碍和感染,免疫力下降使足部病变难以抵御细菌感染。

因此,及时控制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加强足部保健并定期检查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非常重要,以预防和早期干预糖尿病足的发生。

溻渍法——一种中医特色的皮肤外科疗法介绍

溻渍法——一种中医特色的皮肤外科疗法介绍

溻渍法——一种中医特色的皮肤外科疗法介绍中医外治法是通过采用中药、手术及物理方法等治疗手段,直接用于患者体表或病变部位,进而发挥治疗效果的疗法,是作为中医外科的特色疗法。

当前中医外科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药物外治疗法、手术(砭镰、结扎、切开、挑治等)与其他疗法(针灸、溻渍、热烘、熏蒸等)。

在其中,中医溻渍法是一项重要疗法,其具有鲜明的特色、历史悠久且操作简便易行等特点。

该疗法的疗效明确、疗法应用灵活,且久用无副作用,在当前中医外科临床使用中得到推广应用。

溻渍法具体有什么作用和特点呢?本文将向读者们科普溻渍法这一中医外科的中医特色疗法。

一、何谓“溻渍法”现代中医之“溻渍法”又可分成“溻法”和“渍法”。

其中,“溻法”是将饱含有中药液的纱布、棉絮等湿敷于患处;而“渍法”则是将患处皮肤浸泡于中药液当中。

中药溻渍法主要是通过应用湿敷、淋洗或浸泡等手段,发挥对患处皮肤的物理作用,使之不同的中药液通过体外途径发挥对患部的药效作用,以而达到治疗之目的。

溻渍法可使药物经人体之肌腠、毛窍及脏腑,从而通经贯络,并作用于全身,可疏通气血、软坚散结及祛风止痒等,进而收到与内治法异途同功之疗效。

“溻渍法”即为溻、渍结合,可将药物当中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患者病变部位,使药物直达病所,发挥疗效。

二、溻渍法之历史追溯我国现存最早医书——《五十二病方》当中,记载了多种中药外治法,其中就包括浴法、熏法、封法、洒法、沃法、涂法、傅法、膏法等,据发现,该书中所载的283首方剂,就有110余首方剂为外敷方剂,可见外治法自古代就有较为完整的用法。

在医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当中也提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意为“用汤液浸泡,使之(患处)汗出”,这是用“溻渍法”祛邪、治病的最早记载。

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当中也有对溻渍法的描述:“阳气沸郁在表,当解之以熏之。

”,在《后汉书》中指出,华佗提出“夫病有宜汤……宜蒸熨……病若在肠中,便断煎洗,缝腹膏摩”的溻渍治法。

脚底按摩的原理

脚底按摩的原理

脚底按摩的原理: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

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于感觉不到。

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

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

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

当刺激,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在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一般打针吃药称为第一医学,物理治疗或超音波、远红外线照射等为第二医学)。

脚底按摩也是第三医学的一种,目前愈来愈受到医界的重视。

■脚底按摩的功能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脚底按摩」有以下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之顺畅。

疏通人体能源循环管道之障碍。

促进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与各器官系统间的协调。

增进内分泌之平衡,缓和趋於紧张之系统。

排泄体内毒素杂物,维护健康。

加强新陈代谢功能,保持青春活力。

刺激细胞产生活力,防止老化。

恢复退化的器官机能,预防生病。

免打针、免吃药、疗效神奇。

脚底按摩有的好处和坏处足底反射区按摩是由吴若石神父引入台湾其后传到世界各地。

脚底按摩的原理是以刺激脚底反射区(中医称为穴位),透过神经(中医称为经脉),令相对应的器官产生反应和功能,使血液循环顺畅,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或毒素,使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达到治疗的效果。

按摩脚底的甲状腺、胃、脾脏、食道反射区有助减肥(过分进食形的肥胖者)。

甲状腺负责调节新陈代谢速率。

中医认为脾胃由经络相连,能影响人体消化和吸收作用。

按摩这些反射区能够促进身体的消化作用及新陈代谢速率,有助减肥。

每天按摩左右脚各反射区两分钟左右,太饿太饱不适宜进行(进食前后一小时不宜进行),完成后喝一杯水(大约300cc)帮助排出废物和毒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