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百年大事记
2018-2019-中国邮政120年大事记-易修改word版 (4页)

2018-2019-中国邮政120年大事记-易修改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中国邮政120年大事记
1896 大清邮政
清代国家邮政开办初期,大清邮政京局员工合影。
1896年3月20日
清光绪皇帝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标志近代国家邮政的诞生。
1911年5月
邮政从海关独立出来,成立了邮政总局。
1912 中华邮政和革命战争时期的人民邮政
上海邮务管理局的摩托车队。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交通邮政部分干部合影。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也更名为中华民国邮政,简称中华邮政。
1919年7月
中华邮政正式开办邮政储金业务。
1921年7月
中华邮政开办航空邮件业务。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历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历程1898年-1985年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月22日开办邮政汇兑。
1910年(宣统二年)派冯农等19人去奥地利学习考察,并做了一些开办邮政储金业务的筹备工作。
1918年11月24日,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邮政储金条例》。
1919年6月,公布《邮政总局经理邮政储蓄章程》。
7月1日,开办了邮政储金业务。
1930年3月15日,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在上海成立,直属于当时的交通部。
1942年7月,邮政储金汇业局纳入国民党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内,与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并列称为“四行两局”。
1949年11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决定,邮政系统接管中华邮政时期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指导下进行工作。
1950年6月,财政经济委员会指示撤销邮政储金汇业局,并清理结束业务。
邮政对储蓄业务即作为受银行委托而代理的业务来经营,代办银行个人储蓄和非经营性的群众团体的存款等,所收储金额全部转存人民银行,由银行付给利息,后又改为按每月存款平均余额付给代理手续费。
8月开办国内汇兑,汇兑业务是依据银行、邮局商定的储汇业务协议书,邮局办理汇兑业务,分真接经营和间接代理业务二种,协议明确,银行办理公款业务,其它一切汇兑,不分对象、不限数额,邮局均可办理,普通汇票规定汇票汇款限额为每张300元,张数不限,但原则上银行应以工商企业汇兑发展为方向,邮局以个人汇兑发展为方向。
1951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邮电部邮政总局联合颁发《银行委托邮局代理汇兑合约》后,邮局经办汇兑改为银行委托代理性质,办理汇兑所需成本由银行补贴,为便于汇兑资金调拨,成立邮汇调拨金库。
此协议于1953年1月废止3月,邮局经办的储蓄业务改为代理银行的业务,邮局所收存款全部转存人民银行,由银行付给利息,以后又改为按每日平均存款余额付给邮局代理手续费。
1953年9月1日,邮政停办储蓄业务。
1959年4月1日进一步改革汇兑制度,由票汇改为信汇方式。
从中华邮政到中国邮政

从中华邮政到中国邮政1949年5月25日凌晨,苏州河畔,上海邮政大楼传出阵阵枪声,子弹密集射向通往大楼的四川路桥,几十名解放军倒在冲锋途中。
此时,苏州河南岸遍插红旗,国民党青年军小股部队退踞北岸,以邮政大楼为最后堡垒,居高临下,困兽犹斗。
这是继天津和北京邮政大楼后中国第三座专业化邮政建筑,由英国建筑师设计,落成于1924年,见证了近代中国邮政史。
楼顶有钟塔和精美的群雕,楼内有珍贵档案文件和大量尚未发出的信件包裹。
将上海战役形容为“瓷器店里打老鼠”,严禁开炮,只能以血肉之躯强攻。
为拿下邮政大楼,27军235团1营顷刻折损两个班。
楼外枪林弹雨,楼内暗战汹涌。
国民党军占领邮政大楼的凌晨,邮政职工中的14名地下党员连夜动员200多名同事,以保卫局产名义同时进驻,他们一边整理文件,一边游说劝降。
5月25日下午4点整,一面白色床单从邮政大楼的窗口垂下,心理堡垒从内部攻破,国民党守军终于投降。
没有丢失一件邮件、损失一件设备和遗失一份档案,看似波澜不惊,只有大楼外墙至今可见的弹孔,诉说着新旧交替过程中的激烈争夺。
从北到南,全中国邮政业以排山倒海之势跨入新纪元。
到1949年底,各级人民政府接管了中华邮政2600多个局所。
两代励志传奇:邮递员当上邮电部长1924年,就在上海邮政大楼落成的那一年,19岁的贫家子弟朱学范因学过三个月的英文,顺利通过上海邮局招工考试,被录取为邮务生。
街坊羡慕他捧上铁饭碗,解决了全家温饱问题,谁也不会预料到,25年后,这个分拣信件的小伙子将成为共和国第一任邮电部长。
朱学范不满洋人把持邮局压迫中国职工,他天生富于组织能力,很快成为邮务工会骨干,为工人争权益,参加五卅运动,与中共工运领袖李立三结识。
1932年,朱学范参与发起成立全国邮务总工会,被推选为执委会常务委员、上海总工会主席。
他在工人中极有威信,1945年赴巴黎出席世界劳工大会时,上海成千上万的工人到码头送行,场面热烈壮观。
工会要在光怪陆离的上海滩站稳脚跟,必须打通各种关节,朱学范深谙此道,他拜在杜月笙门下,为了得到杜老板的信任和喜爱,甚至刻了一个纪念杜氏祠堂落成的邮戳,在高桥邮政支局使用。
信达天下百年邮政现代化之路

信达天下百年邮政的现代化之路-历史论文信达天下百年邮政的现代化之路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国家组织的通信活动,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存在过组织严密、体系庞大的邮驿系统。
1896年3月,清政府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标志着近代邮政的诞生。
1949年以来,我国的邮政管理体制虽然经历多次变化,但中国邮政始终与其和国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兼程向前进,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经受了风险困难的考验,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寄信、读书、看报、快递、理财……你、我、他,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邮政,每个人都在时刻享受现代化的邮政服务。
文/“洞庭水乡的信使”湖南省益阳市邮政局桂志强为渔民送信专访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建设世界一流邮政企业本刊记者王军周斌2014年3月,是中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100周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飞速发展,中国邮政事业也在不断调整改革来面对飞速变化的民众需求与时代环境。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从邮政系统的基层千起,在市(地)、省、国家三级的邮政部门都身负要职,可以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邮政的发展历程。
近日,《国家人文历史》记者专访了李国华先生。
国历:作为邮政企业的“资深人士”,能不能给我们谈一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邮政经历了哪几次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给邮政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李国华:我国的邮政事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国家组织的通信活动,以后的各主要历史朝代也都存在过组织严密、体系庞大的邮驿组织,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896年3月,清政府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标志着近代邮政的诞生。
100多年来,中国邮政历经风雨,不断前进。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销邮电部,在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同时邮政与电信分营,设置国家邮政局,标志着近50年“邮电合一”体制的结束,邮政进入独立运行时期。
邮储简介

一、简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3月6日正式成立,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及因此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并将继续从事原经营范围和业务许可文件批准/核准的业务。
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现已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
经过22年的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逐步形成了以本外币储蓄存款为主体的负债业务;以国内、国际汇兑、转帐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保险及证券业务、代收代付、代理承销发行、兑付政府债券、代销开放式基金、提供个人存款证明服务及保管箱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中间业务;以及以债券投资、大额协议存款、银团贷款、小额信贷等为主渠道的资产业务。
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突破只办理个人金融业务的历史,开辟了对公业务的新纪元,对公存款和对公结算业务在全国36家分行全面铺开。
第一张信用卡的成功发行,吹响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进军信用卡市场的号角。
随着其他新业务的陆续推出,城乡居民将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在广大公众中树立了社会知名、百姓信赖的业务品牌,所提供的基础金融服务已经深入人心,成为重要的零售金融机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继续依托邮政网络优势,按照公司治理架构和商业银行管理要求,不断丰富业务品种,不断拓宽营销渠道,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打造成为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现代银行。
二、大事记:2008年4月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
5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试点开办个人二手房信贷业务,标志着邮储银行城市信贷业务向前更近一步,进军城市消费贷款。
6月2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卡系统上线,邮储银行第一张信用卡成功发行。
中国邮政的成立时间和发展历程

中国邮政的成立时间和发展历程中国邮政的成立时间和发展历程有一句话叫,只要你在中国境内,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能送到,这就是中国邮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邮政的成立时间和发展历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1998年11月12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邮政业务,办理人民币储蓄存款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况付国库券、代理收付款项、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音像制品零售、出租,音像制品总批发业务,书报刊零售,鲜花出租、客货运输,复印、打字业务,代办电信业务,代办联通业务、代办保险业务、代办保管箱业务,住宿、停车等。
成立时间2006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关于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有关问题,原则同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建方案》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章程》。
2007年1月29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企业标识中国邮政的标志,是用中国古写的“中”字与邮政网络的形象互相结合、归纳变化而成;并在其中融入了翅膀的造型,使人联想起“鸿雁传书”这一中国古代对于信息传递的`形象比喻。
标志造型朴实有力,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代表了秩序与四通八达;稍微向右倾斜的处理,表现了方向与速度感。
中国邮政的标志表达了服务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以及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
主要职责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法自主经营;按照国家授权对国有资产依法经营和管理,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对投入产出效果负责;承担建设、经营和维护邮政基础设施任务;负责全国邮政网路运行的组织管理和指挥调度;组织实施公司内各子公司之间的财务结算;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落实通信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保证机要通信、党报党刊发行、义务兵通信等特殊通信任务的完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统一管理公司的名称、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指导和加强公司有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百年邮政

中国邮政百年回眸对中国邮政来说,20世纪是漫长曲折的百年,也是奋斗飞跃的百年。
中国邮政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和新中国邮政三个时期。
值此世纪之交,让我们穿越时空,回眸百年,温故而知新——1.光绪批准开办大清邮政——近代邮政应运而生中国古代,邮驿只为官家服务,与平民百姓无缘。
随着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专营民间通信的民信局才渐成气候,到清同治、光绪年间进入全盛时期。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反客为主”,擅自在中国开办邮政机构,被称为“客邮”。
面对这种混乱局面,不少中外有识之士纷纷要求开办国家邮政。
1878年,总理衙门同意由海关试办邮政。
3月23日,天津海关宣布收寄华洋公众信件。
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
总理衙门委任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负责大清邮政官局事务。
1897年各邮局正式对外办理业务。
大清邮政官局的开办,成为近代邮政在中国得到承认并正式开办的标志。
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邮政也只能是艰难起步,惨淡经营,缓慢发展。
2.正式加入万国邮联--中国邮政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古代邮驿较为发达,对世界各国有较大影响。
因此,近代邮政在中国一出现,就受到了万国邮联的重视与关注。
1914年3月1日,中国正式加入万国邮政联盟。
1947年在第12届邮联大会上,中国首次入选由19名成员组成的邮联常务理事会(即执行与联络委员会),并担任理事会副主席。
中国近代自被坚船利炮敲开大门后,中国与外界的交往中不平等的多,平等的少,屈辱多,荣耀少。
中国近代邮政与世界邮政的平等交往,不仅为中国邮政增加一页光荣之历史,也为中华民族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增加了一页光荣的历史,让邮政人特别引以自豪。
3.限令民信局停业--中华邮政彻底实现大一统1934年,国民政!府以信函是国家专营业务为根据,勒令各地民信局一律停业,至此中国近代邮政在国内归为统一,邮政通信市场为国家邮政所有,邮政的信函专营权得到进一步确认。
迎接中国近代邮政落生的不是柔软的襁褓,而是一片荆棘之地。
邮政发展史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我国邮驿已经高度发达与迅捷。
与邮相关的记叙、故事与传说,贯穿于整个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不胜枚举、久久不息。
120年前的1896年,清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奏折,正式开办大清邮政,“百年邮政”由此纪元。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辛亥革命席卷全国。
数月后,清帝退位,中国和邮政走进了民国时期。
与继承了清朝资产的民国邮政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邮政从诞生之初,就立足于服务人民、服务革命。
192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赤色邮政”。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在江西瑞金成立。
1940年,周恩来为国共通邮先驱林卓午先生题写下“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集中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于邮政重要性的认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邮政事业开启了!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成立。
12月10日~28日,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召开,确定了“中国人民邮政”的名称,树立起“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研究建立统一全国邮政、恢复全国邮路、便利人民通讯等重要议题。
上世纪50年代,几经调整,我国邮政形成了函件、包裹、汇兑和报刊发行等四项主要业务。
在朱学范、钟夫翔、王子纲、文敏生、杨泰芳等历任老部长的带领下,邮电部领导全国邮政恢复生产、加快发展、服务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实行邮电合一经营,其中邮政补贴电信的历史更长。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道路通不通、电话响不响”成为外商投资的前提,“装电话”一时“洛阳纸贵”,电信事业迎来跨越式、大爆发增长,并对邮政通信形成替代。
1991年,为配合改革开放的需要,与万国邮联全面接轨,我国决定将邮票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邮政”简化为“中国邮政”。
1998年,我国决定在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吴基传任部长,并成立国家邮政局,负责全国邮政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刘立清任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邮政百年大事记
清朝时期
1866年12月,清政府总理衙门将各国使馆及海关往来文件的邮递移交海关兼办。
北京、上海、镇江、天津海关先后设立邮务办事处。
1878年3月9日,经清政府总理衙门同意,赫德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天津、北京、牛庄(营口)、烟台、上海五处海关试办邮政,成立海关邮务办事处。
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是清海关试办
邮政期间发行的中国第一套邮票
1878年6月15日,德璀琳函请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面值银3分和5分大龙邮票各10万枚。
7月29日,该套邮票运抵天津,随即分发北方各通商口岸,此即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
1888年3月12日,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改驿为邮,设立台湾邮政总局,并发行两种邮票。
这是我国独立自办近代邮政的开端。
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奏折,在全国正式开办大清邮政,并委令赫德为总邮政司。
1899年5月8日,全国邮政按海关管辖区域划分为35个邮界,各邮界设立邮政总局。
1903年5月16日,邮政总办帛黎发布通令,提出邮政经营方针为“常”、“速”、“妥”。
1906年11月6日,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内置邮政司掌管全国邮政。
1911年5月28日,清政府邮传部接管邮政,邮政正式脱离海关。
中华民国时期
1913年1月,民国政府交通部宣布裁驿归邮,各地方政府举办的文报局亦随之裁撤。
1914年3月1日,中国正式申请加入万国邮联(现名万国邮政联盟),并于9月1日起执行万国邮联的主要章程。
1921年10月12日,北洋政府公布《邮政条例》。
1922年12月,除日本在我国东北旅大地区及沿南满铁路线的日本邮局和英国在我国西藏地区的邮局外,列强在华“客邮”基本撤销。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赤色邮政”。
1932年5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在江西瑞金成立。
1934年12月31日,国民政府交通部限令民信局停业,邮政通信成为国家专营事业。
1935年7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邮政法》,自1936年11月1日起实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成立,朱学范为第一任邮电部部长。
1949年12月10日~28日,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邮政工作会议。
1949年12月25日,中国与朝鲜在北京签署邮政、电报、电话三个通信协定。
这是新中国签订的第一个国际通信协定。
1950年1月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并启用印信。
1950年2月13日,邮政总局与人民日报社签订报纸发行工作协议。
到1952年,邮发合一宣告完成。
1950年7月22日~31日,邮电部在北京召开大行政区邮电管理局长会议,决定实行邮政电信合一的管理体制。
大行政区和省分别设立邮电管理局,各地分别设立邮电局。
1955年4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印度政府在中国西藏地方所经营的邮政企业及其设备和12个驿站及其设备。
1958年1月1日,邮电资费全国统一。
1958年7月1日,经中央批准,各省、市、自治区
(北京市除外)邮电管理局自本月起下放地方,实行以省市区为主的邮电部和省市区双重领导。
1959年9月25日,北京邮票厂建成投产。
1962年1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邮电体制上收,除西藏仍以地方为主外,全国邮电企业实行以邮电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双重领导,业务以邮电部为主的管理体制。
1970年1月1日,邮电部撤销。
邮政系统划归交通部领导。
1970年7月1日,铁道、交通、邮政合并组成新的交通部启用印章,交通部邮政总局印章同日启用。
国家邮政局新址大楼
1972年4月13日,万国邮联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1年起被非法剥夺长达20年的万国邮联代表席位。
1973年6月1日,邮电部正式恢复。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台湾和大陆之间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两地同胞直接接触、互通信息。
5月开放对台湾平信业务,6月开放对台湾挂号信业务。
1979年3月30日~4月23日,第17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决定将邮电工作重点转移到以通信建设为中心,
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
1980年7月1日,邮电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
1984年10月16日,财政部决定从1984年到1990年,对邮电部所属企业实现的利润实行倒一九分成,即上缴财政10%,90%留邮电部门用于发展邮电事业,外汇收入继续按90%留成。
1986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颁布,自1987年1月1日起实行。
1990年7月31日,调整自1950年以来执行的邮政资费标准。
1993年7月5日,全国最大的邮件集散地和处理中心——北京邮政枢纽落成投产。
1997年10月13日~14日,邮电部副部长刘立清率中国邮电代表团赴日内瓦出席并主持万国邮政联盟战略大会。
1998年4月28日,国家邮政局正式挂牌,刘立清任第一任国家邮政局局长。
12月底邮电分营完毕,邮政独立运行体制形成。
1999年8月23日~9月15日,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中国为万国邮联新一届行政理事会主席国,通过了《北京邮政战略》。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
中国国际邮政技术设备展览和中国’99世界集邮展览。
第二十二届万国邮联大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