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表
存款准备金率表

存款准备金率表:TQ_RT_DRRATIOFrom : 市场风险项目组注1:1-法定存款准备金 , 2-超额存款准备金注2:CNY-人民币注3:1-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 2-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 3-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 4-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注4:0-否 , 1-是第1页数据示例select drrtype, cur, applyobject, drrratio, adjustrangefrom tq_rt_drratiowhere valenddate = '19000101'and isvalid = '1'ratio : 比,比率,系数drrtype cur applyobject drrratio adjustrange--------------------- -------------------1CNY120.0000-0.50001CNY218.0000-0.50001CNY414.0000-0.50001CNY516.0000-2.0000存款准备金率From : 百度文库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存在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
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专家称预计年内存款准备金率或下调2至4次。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表

18.00%
0.5%
加强流动性
管理、适度调控
货币信贷投放
37
10年12月20日
18.00%
18.50%
0.5%
抑制通胀
38
11年01月20日
18.50%
19.00%
0.5%
抑制通胀
39
11年02月24日
19.00%
19.50%
0.5%
抑制通胀
40
11年03月25日
19.50%
20.00%
-5%
6
99年11月21日
8%
6%
-2%
7
03年09月21日
6%
7%
1%
8
04年04月25日
7%
7.5%
0.5%
9
06年07月05日
7.5%
8%
0.5%
10
06年08月15日
8%
8.5%
0.5%
11
06年11月15日
8.5%
9%
0.5%
12
07年01月15日
9%
9.5%
0.5%
13
07年02月25日
16%
13.5%
1%
0.5%
(工、农、中、
建、交、邮行
等大型存款类
金融机构)
(中小型存款
类金融机构)
31
08年12月22日
16%
14%
15.5%
13.5%
0.5%
0.5%
(工、农、中、 建、交、邮行
等大型存款类
金融机构)
(中小型存款
类金融机构)
32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贷款基准利率表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贷款基准利率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单位:年利率%调整时间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一至三年(含三年)三至五年(含五年)五年以上1991.04.21 8.10 8.64 9.00 9.54 9.72 1993.05.15 8.82 9.36 10.80 12.06 12.24 1993.07.11 9.00 10.98 12.24 13.86 14.04 1995.01.01 9.00 10.98 12.96 14.58 14.76 1995.07.01 10.08 12.06 13.50 15.12 15.30 1996.05.01 9.72 10.98 13.14 14.94 15.12 1996.08.23 9.18 10.08 10.98 11.70 12.42 1997.10.23 7.65 8.64 9.36 9.90 10.53 1998.03.25 7.02 7.92 9.00 9.72 10.35 1998.07.01 6.57 6.93 7.11 7.65 8.01 1998.12.07 6.12 6.39 6.66 7.20 7.56 1999.06.10 5.58 5.85 5.94 6.03 6.21 2002.02.21 5.04 5.31 5.49 5.58 5.76 2004.10.29 5.22 5.58 5.76 5.85 6.12 2006.04.28 5.40 5.85 6.03 6.12 6.39 2006.08.19 5.58 6.12 6.30 6.48 6.84 2007.03.18 5.67 6.39 6.57 6.75 7.11 2007.05.19 5.85 6.57 6.75 6.93 7.20 2007.07.21 6.03 6.84 7.02 7.20 7.38 2007.08.22 6.21 7.02 7.20 7.38 7.56 2007.09.15 6.48 7.29 7.47 7.65 7.83 2007.12.21 6.57 7.47 7.56 7.74 7.83 2008.09.16 6.21 7.20 7.29 7.56 7.74 2008.10.09 6.12 6.93 7.02 7.29 7.47 2008.10.30 6.03 6.66 6.75 7.02 7.202008.11.27 5.04 5.58 5.67 5.94 6.12 2008.12.23 4.86 5.31 5.40 5.76 5.94 2010.10.20 5.10 5.56 5.60 5.96 6.14% 2010.12.27 5.35 5.81 5.85 6.22 6.40% 2011.02.10 5.60 6.06 6.10 6.45 6.60% 2011.04.06 5.85 6.31 6.40 6.65 6.80%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单位:年利率%调整时间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对金融机构贷款再贴现一年六个月三个月二十天1996.05.018.82 8.82 10.98 10.17 10.08 9.00 ** 1996.08.238.28 7.92 10.62 10.17 9.72 9.00 ** 1997.10.237.56 7.02 9.36 9.09 8.82 8.55 ** 1998.03.21 5.22 7.92 7.02 6.84 6.39 6.03 1998.07.01 3.51 5.67 5.58 5.49 5.22 4.32 1998.12.07 3.24 5.13 5.04 4.86 4.59 3.96 1999.06.10 2.07 3.78 3.69 3.51 3.24 2.16 2001.09.11 2.97 2002.02.21 1.89 3.24 3.15 2.97 2.70 2.97 2003.12.21 1.622004.03.25 3.87 3.78 3.60 3.33 3.24 2005.03.170.992008.01.01 4.68 4.59 4.41 4.14 4.32 2008.11.27 1.620.72 3.60 3.51 3.33 3.06 2.97 2008.12.23 3.33 3.24 3.06 2.79 1.80 注:1.1998年3月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个帐户合并为准备金帐户。
中国历年央行基准利率

中国历年央行基准利率
中国央行基准利率是指央行对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的设定,用于引导市场利率水平和调控货币供应量。
下面是中国央行历年的基准利率变动情况:
- 1984年至1993年:央行基准利率是指存贷款基准利率,分
别设定为4%和5%。
- 1996年至2009年:央行基准利率是指存款、贷款市场利率,分别设定为定期存款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具体利率水平根据经济情况和货币政策而变动。
- 2010年至2013年:央行基准利率是指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分别设定为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
具体利率水平根据经济情况和货币政策而变动。
- 2012年以后:央行开始改变基准利率的设定方式,采用利率
波动机制。
央行设定存款、贷款基准利率的上下浮动范围,并通过市场报价利率加减点的方式来形成实际利率。
从2015年开始,央行进一步改革利率市场化方式,推出LPR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新的市场化利率指标,并逐渐取消了贷款基准利率的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利率水平和变动情况还会受到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以上只是简要介绍央行基准利率的一般变动情况。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1)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
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
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通货膨胀压力流动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也称为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具有强制性的存款。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与否、高低与否都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之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金融机构会产生很大影响。
[1]准备金率越高,收缩的货币量越大,经济运行可用的资金越小,对经济发展起到负面作用。
反之,则扩大资金的可用量,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发挥作用的。
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即为货币乘数,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轻微变动就可以极大地影响到货币乘数.[2]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央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因此,公众和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具体的政策变动来及时调整自身的支出和投资计划,从而保证政策调整的良好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宣告效应”。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的宣告效应更直接更有效。
[4]一、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情况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作了法律规定。
此后存款准备金率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多次调整。
央行历年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央行历年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央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调节经济运行。
下面是央行历年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2004年10月29日,央行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0.18个百分点,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 1.98%和5.31%。
2006年4月28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18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0.09个百分点,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 1.80%和5.22%。
2007年3月18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18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0.09个百分点,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 1.62%和5.13%。
2008年9月16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0.18个百分点,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 1.35%和4.86%。
2010年12月26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1.10%和4.60%。
2012年7月6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0.85%和4.35%。
2014年11月22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0.60%和4.15%。
2015年10月24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0.35%和4.00%。
2016年10月24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0.10%和4.00%。
2019年9月20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05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0.05个百分点,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0.00%和4.20%。
2020年4月20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0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0.20个百分点,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0.05%和4.05%。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在面临国内外不同经济形势时,多次以其为重要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整。
本文介绍历史上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多次有代表性的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机器政策效应。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一、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立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
为让人民银行掌握相当的信贷资金,以行使调整社会信用结构的职能,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按存款种类核定了工农中3 个国家专业银行的一般存款缴存比例,实行差别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
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
过高的法定准备金率造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资金自求不能平衡的问题。
二、1985年至1997年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
这是自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第一次调整。
1987 年,为了集中资金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将准备金比率上调2 个百分点。
1988 年,由于价格的全面放开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较为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于是央行又进一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3%。
这次调整起到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自此以后,考虑到调整准备金的影响较大且剧烈,同时准备金率已经较高,直到1997 年未再作调整。
三、1998年至2003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进而演变成为一场席卷全亚洲的金融危机。
1997至今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1997至今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1540302229 李晓霞摘要:从1997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一直都是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通过相关文献发现,货币供应量的规模直接影响物价水平。
同时,货币供应量又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以下选取国际储备、信贷规模、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化政策建议:一是合理控制信贷功能;二是合理控制国际储备规模;三是为调整存款准备金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四是合理调整存贷款利差和贷款利率水平;五是深化公开市场业务。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国际储备、法定存款准备率一、前言2006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然而我国的经济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了波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走向复苏。
另外,在2003年,我国物价开始回升,出现了通货膨胀势头,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干预下,虽然通货膨胀上升不明显,但因为国内国外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并没有被消除。
回顾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二、我国1997年--2015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由上述图表可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各数据都呈现增长的趋势:M0的增长趋势最为平缓,M1较平缓,而M2最为陡峭。
且M2自2014年起,增长的趋势就更显而易见了。
无论是从流通中的现金还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来看,其总体上都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货币供应量可以直接影响我国物价水平,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局面,但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有什么呢?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 M=B·K 可以看出,基础货币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在基础货币一定时,货币乘数的变动将引起货币供给的变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50%
0.5%
抑制通胀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8%
0.5%
17.5%
0.5%
28
08年09月25日
17.5%16.5%17.5%
16.5%14.5%17.5%
1%2%-
(限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工、农、中、建、交、邮行暂不调整)
29
08年10月15日
16.5%
17%
0.5%
30
08年12月5日
17%14%
16%13.5%
1%0.5%
(工、农、中、建、交、邮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10%
10.5%
0.5%
15
07年05月15日
10.5%
11%
0.5%
16
07年06月05日
11%
11.5%
0.5%
17
07年08月15日
11.5%
12%
0.5%
18
07年09月25日
12%
12.5%
0.5%
19
07年10月25日
12.5%
13%
0.5%
20
07年11月26日
13%
13.5%
0.5%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
调整机构与原因
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25%40%
2
85年
企业存款20% 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3
87年
10%
12%
2%
4
88年9月
12%
13%
1%
5
98年03月21日
13%
8%
-5%
6
99年11月21日
8%
6%
-2%
7
03年09月21日
6%
7%
1%
8
04年04月25日
7%
7.5%
0.5%
9
06年07月05日
7.5%
8%
0.5%
10
06年08月15日
8%
8.5%
0.5%
11
06年11月15日
8.5%
9%
0.5%
12
07年01月15日
9%
9.5%
0.5%
13
07年02月25日
9.5%
10%
0.5%
14
07年04月16日
18.50%
19.00%
0.5%
抑制通胀
39
11年02月24日
19.00%
19.50%
0.5%
抑制通胀
40
11年03月25日
19.50%
20.00%
0.5%
抑制通胀
41
11年04月21日
20.00%
20.50%
0.5%
抑制通胀
42
11年05月18日
20.50%
21.00%
0.5%
抑制通胀
43
11年06月14日
31
08年12月22日
16%14%
15.5%13.5%
0.5%0.5%
(工、农、中、 建、交、邮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32
10年1月18日
15.5%
16%
0.5%
为增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33
10年2月25日
16.00%
16.50%
0.5%
(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不上调)
21
07年12月25日
13.5%
14.5%
1%
22
08年01月25日
14.5%
15%
0.5%
23
08年03月25日
15%
15.5%
0.5%
24
08年04月25日
15.5%
16%
0.5%
25
08年05月20日
16%
16.5%
0.5%
26
08年06月15日
16.5%
17%
0.5%
27
08年06月25日
17%
34
10年5月10日
16.50%
17.00%
0.5%
农村信用社、暂不上调
35
10年11月16日
17.00%
17.50%
0.5%
存款类金融机构
36
10年11月29日
17.50%
18.00%
0.5%
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
37
10年12月20日
18.00%
18.50%
0.5%
抑制通胀
38
11年0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