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
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PPT课件

体重测量法
身高(长)测量法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身高(长)
•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 •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年
左右,即2岁时身长约85cm。 • 2岁以后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5-
内因 外因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体格生长
❖体重(weight) 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 重量。
❖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由于摄人不足、 胎粪排出和水分丢失等可出现暂时性体重 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 以后逐渐回升,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 重。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辛亥革命以后 20世纪4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设立儿科。 1943年著名儿科学家诸福棠教授出版首部《实 用儿科学》,并多次再版发行。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 培养初级卫生人员,推广科学育儿。 – 发展保健网络,促进儿童发展。 –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传染病和地方疾病。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 – 扩大儿科队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 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显著提高,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
意义。 ❖ 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
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重点和难点】
• 重点: 小儿年龄分期。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测量及评估。
中医儿科学儿童保健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认为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气血 流通。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如游泳、跑步 、跳绳等,根据孩子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 强度。
总结词
动静结合、养心调神
总结词
顺应自然、起居有常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提倡顺应自然,起居有常。家长应保证孩子充 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根据季节变化调整 孩子的衣着和饮食,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02
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
儿童保健的定义
儿童保健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儿童保健涵盖了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 的全过程,包括孕期保健、新生儿保 健、婴儿期保健、幼儿期保健、学龄 前期保健和学龄期保健等阶段。
儿童保健的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
总结词
节制饮食、预防积食
总结词
药食同源、调理体质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认为药食同源,通过食物的性味和功效来调理 儿童体质。针对不同体质的孩子,可采用不同的食疗方案 ,如温补、清补、平补等,以增强孩子免疫力。
中医儿科学在儿童运动保健中的应用
总结词
适量运动、强身健体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强调动静结合,在运动的同时也要注重养心调 神。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 态,通过游戏、音乐、阅读等方式促进孩子情感发展。
中医儿科学在儿童咳嗽防治中的作用
总结词
中医儿科学在儿童咳嗽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症施治、中药调理和食疗等方法, 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促进宝宝呼吸系统的健康。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认为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与外感风邪、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 在咳嗽防治中,中医儿科学采用辨症施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咳嗽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时,中医儿科学还注重中药调理和食疗,通过服用具有止咳化痰、养阴润肺等功效的
儿科学-儿童保健

⑶ 排便习惯:
⑷ 卫生习惯:
⒉ 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儿童的社会适应行
为是神经心理发展的综合表现,与经济、教育、 性别、性格、年龄及心理素质等密切相关。
⑴ 独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
立能力,鼓励小儿自己进食、控制大小便、独 立睡觉、自己穿衣、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
⑵ 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的能力与家庭教育、 思维发展有关,父母及时应答儿童的需要有助 于儿童的正常心理发展。 成人对儿童的要求或 行为应按社会标准予以教育或加以约束,尽量 避免儿童产生消极行为,不要用强制的方法处 理儿童的行为问题,减少对立情绪,有利于儿 童控制能力的发展。
⑶ 意志: 意志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培养,在 生活中经常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培养自觉、坚持、 果断和自制的能力。
⑷ 创造力: 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绘画、表演、 听音乐等发挥儿童的智慧、用提问的方法启发幼儿 的想象力,引导儿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 动中开启幼儿的智慧之门。
⑸ 社交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的给予积极 的愉快的感受,如在与孩子说话时表情温和、经常 抚摩和抱着孩子,轻轻摇晃说话或唱歌,当孩子会 独立行走时常与孩子做游戏、讲故事,鼓励与其他 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培养互相关心、团结友爱,遵 守游戏规则,提倡善良的品质,谦让的精神,学习 与人交往的本领和增进语言交往的能力。
年龄
出生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8个月 1.5-2岁 4岁 7岁 12岁
接种疫苗
卡介苗
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
脊灰三价疫苗
脊灰三价疫苗 百白破
脊灰三价疫苗 百白破
百白破
乙肝疫苗
麻疹疫苗
百白破复种
脊灰三价疫苗复种
儿科学——儿童保健原则

儿科学——儿童保健原则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儿科学中的儿童保健原则是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指南,涵盖了从出生前到青春期的各个阶段。
儿童保健的首要原则是预防为主。
这意味着在疾病发生之前,就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患病的风险。
例如,孕妇在怀孕期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
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各类传染病。
通过普及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控制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等疾病的传播。
合理营养也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原则之一。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较高。
母乳喂养是婴儿期最佳的喂养方式,母乳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含有抗体,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随着孩子的成长,要逐渐添加辅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均衡。
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良,以免影响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
定期体检是儿童保健的关键环节。
通过定期的身体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9 个月和 1 岁时都要进行体检。
1 岁以后,每年至少进行 1-2 次体检。
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的测量,心肺听诊,腹部触诊,以及视力、听力的筛查等。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儿童,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儿童,体检的频率可能需要更高。
睡眠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大脑发育和身体恢复。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同,新生儿每天需要睡 16-20 小时,1-3 岁的幼儿每天需要睡 12-14 小时,3-6 岁的儿童每天需要睡 10-12 小时,小学生每天需要睡 9-11 小时。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固定的睡眠时间、睡前避免过度兴奋等。
(完整PPT)第九版儿科学儿童保健

体重评估
反映小儿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 ,也是临床计算药量的主要依 据。
2024/1/26
头围评估
反映脑和颅骨发育程度的重要 指标。
其他评估
如坐高、上臂围、皮下脂肪厚 度等也可用于评估儿童的生长 发育情况。
10
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识别与处理
识别方法
通过定期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等指标,绘制生长曲线图并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可以及时发现生长发育异常的 情况。此外,观察儿童的日常表现和行为也可以发现一些异常迹象。
5
儿童保健的核心理念
• 以儿童为中心:儿童保健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和 身心健康。它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求,为儿童提供全面 的保健服务。
• 预防为主:儿童保健注重预防,通过健康教育、免疫接种、营养指导等手段, 提高儿童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也强调早 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治疗并发症
针对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如贫血、感染 等进行治疗。
25
2024/1/26
04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与指导
26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特点与规律
01
02
03
连续性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是一个 连续的过程,不同年龄段 有不同的发育特点和规律 。
2024/1/26
阶段性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可分为 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 有其特定的发育任务和挑 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024/1/26
职责
51
儿童保健管理的组织架构与职责
01 7
制定儿童保健政策、规划和标 准
7
02
7
组织实施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
儿科学——儿童保健原则

儿科学——儿童保健原则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儿童保健工作至关重要,它涵盖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旨在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儿童保健的原则。
首先,我们要强调的是“预防为主”。
这一原则就像是给孩子的健康提前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从孩子出生前,准父母们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以及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在孕期,准妈妈要按时进行产检,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
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这能有效地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也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新生儿出生后的 72 小时内,会进行初步的健康检查,包括身体外观、心肺功能等方面。
之后,在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8 个月、12 个月等年龄段,都要进行常规的体检。
体检项目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增多和深入,比如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检查孩子的视力、听力、口腔健康,以及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的评估等。
合理营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
婴儿期主要依赖母乳或配方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添加辅食。
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要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和过度进食。
睡眠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样重要。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体恢复。
新生儿每天需要睡 16 20 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但仍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运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骨骼发育。
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通过游戏、爬行等方式进行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形式,如跑步、游泳、打球等。
儿科学-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的相关知识点整理

今天为大家带来《儿科学》第一部分——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的相关知识点整理。
这一部分的特点是数据非常多,且零碎、难以记忆,然而又是考试重点,需要反复多次学习。
另外首先说明:基础知识整理的推文中,绝对重点的内容以红色粗体标出,相对重点的内容以黑色粗体标出。
一、儿童年龄分期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
受精后前8周为胚胎发育期。
新生儿期:从脐带结扎至出生28天。
其中,第1周为早期新生儿期。
婴儿期:从生后满28天至1周岁的时期,为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易患消化和营养紊乱疾病、急性传染病。
(注:此为北医第4版对婴儿期的定义,人卫第9版规定婴儿期为出生至1周岁,即新生儿期属于婴儿期,考试时以此为准)幼儿期:1周岁后至满3周岁前的时期,此期智能发育加快。
易发生意外事故,同时也易患消化和营养紊乱疾病、急性传染病。
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入学前的时期,为智能发育最快的时期。
传染病明显减少,免疫性疾病、外伤、食物中毒、龋齿、弱视等发生率相对增大。
学龄期:进入小学以后到青春期前的时期,一般是自6~7岁至11~12岁,为学习的重要时期。
(以上“m”代表月,“y”代表岁数,下同)实际上老版本的教材上数据是“3、6、9、12”,但近几年做了修改。
可记住出生时的平均体重(3.25kg),后三个即为 3.25不同时段身高增加速率亦不同:0~6个月:增长2.5cm/m6~12个月:增长1.5cm/m1~2岁:增长1cm/m2~12岁:增长6~7cm/m头围非常生动地诠释了“前3个月生长的指标≈后9个月生长的指标”这一规律。
4. 胸围反映胸廓与肺的发育。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两者近似相等(46cm)。
胸围≈头围+年龄-1。
5.上臂围可筛选营养不良儿童。
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cm,>13.5cm表示营养良好,<12.5cm表示营养不良。
6. 骨骼囟门闭合早,警惕小头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
儿科学——儿童保健原则

儿科学——儿童保健原则大家好,我是一名儿科学专家,今天我们来聊聊儿童保健的原则。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儿童保健不仅仅是指预防疾病,还包括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措施。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儿童保健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一、保证儿童营养均衡1.1 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方式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而且,母乳还具有增强宝宝免疫力、预防感染等作用。
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妈妈们应该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对于不能母乳喂养的妈妈来说,也可以使用配方奶粉来替代。
1.2 合理添加辅食随着宝宝的成长,母乳或配方奶粉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了。
这时,我们需要给宝宝添加辅食。
一般来说,从6个月开始就可以逐渐添加辅食了。
在添加辅食时,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免造成宝宝的营养不良或者过敏。
二、保持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2.1 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父母应该尽量让宝宝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还要避免让宝宝过度疲劳,以免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
2.2 合理安排娱乐活动适当的娱乐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益。
父母可以带宝宝去公园、动物园等地方游玩,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增长见识。
还可以鼓励宝宝参加一些兴趣班,如绘画、舞蹈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2.3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习惯对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等良好卫生习惯。
还要定期为宝宝进行口腔清洁和身体检查,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
三、关注儿童心理健康3.1 建立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
父母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这样,孩子才能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茁壮成长。
3.2 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高(长)
• 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为: = 年龄(岁) × 6+77cm
身高在进入青春早期时出现第二个增长高峰, 其增长速率达儿童期的2倍,持续2-3年。
身高(长)
女孩进入青春期较男孩约早2年,故女 孩在10-13岁时常较同龄男孩为高;但因 男孩的青春发育期虽开始晚,而持续时 间较女孩长,故男孩最终成人身高通常 较女孩为高。
新生儿期 至胎儿娩出脐带结
扎到满28天的时期。
婴儿期 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又
称乳儿期。
幼儿期
1周岁~满3岁之前。
学龄前期
3周岁到入小学前(6-7岁)。
学龄期
从入小学起(6-7岁)到 青春期前,相当于小学 学龄期。
青春期
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 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比 男孩早2年左右。
儿科学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青春期 体重 身长
儿科学(pediatrics)
是一门研究小儿(从胎儿到青 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 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 医学科学。
服务对象
不同年龄期的儿童
儿科学的研究内容
❖ 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
苏州大学 儿科学系 儿保科
目录
• 绪论 • 生长发育 •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偏离 • 儿童营养与儿童保健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 熟悉儿科学任务和研究范围。 ❖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 ❖ 一般了解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 ❖ 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
意义。 ❖ 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
临床方面特点
• 疾病种类:不同病因引起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 • 临床表现:反复、波动、变化多断
• 诊 断:各年龄阶段的小儿患病种类、临 床表现都有独特之处,
• 治 疗:细致护理; • 预 后:易于康复
• 预 防:成人期疾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儿童期预防;
年龄分期
胎儿期 指从受孕到出生,
(从受精算起为40周,280天)。
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辛亥革命以前 战国至西汉时代《皇帝内经》记录了儿科病症。 司马迁《史记》在《扁鹊仓公列传》中首次提 到小儿医。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儿科诊疗。
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辛亥革命以后 20世纪4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设立儿科。 1943年著名儿科学家诸福棠教授出版首部《实 用儿科学》,并多次再版发行。
儿科学的研究内容
❖ 按照各年龄时期:
围生医学 新生儿医学 青春期医学
儿科学宗旨:
一切为了的儿童 为了儿童的一切 为了一切的儿童
基础医学方面特点
➢ 解剖:随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 ➢ 机能:生理功能趋渐成熟 ➢ 病理:相同的致病因素在不同年龄
可引起不同的病理反应 ➢ 免疫:稚阳体 邪易干 ➢ 心理:不断塑造
为出生时的4倍(12kg); ➢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稳定,年增长值约2kg。
体重
3—12月婴儿体重(kg)=[年龄(月)+9]÷2 1—6岁儿童体重(kg) =年龄(岁)×2+8 7—12岁儿童体重(kg) =[年龄(岁)×7-5]÷2 2—12岁儿童身高(CM)=年龄(岁)× 6+77
体格生长
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 培养初级卫生人员,推广科学育儿。 – 发展保健网络,促进儿童发展。 –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传染病和地方疾病。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 – 扩大儿科队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 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显著提高,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
第二章
生长发育
• 生长(growth)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 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以用测量方法表 示其量的变化。
内因 外因
体格生长
❖体重(weight) 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 重量。
❖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由于摄人不足、 胎粪排出和水分丢失等可出现暂时性体重 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 以后逐渐回升,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 重。
体重
➢ 第一个增长高峰:第一个月可增加1-1.5kg; ➢ 3月龄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kg), ➢ 12个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kg), ➢ 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时体重约
• 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器 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变 化。
生长发育规律
➢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 ➢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影响因素: 1.遗传
2.性别 3.内分泌 4.营养 5.孕母情况 6.疾病 7.生活环境
体格生长
• 坐高 是由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3岁儿 童取仰卧位测量,称为顶臀长。坐高的增长 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
• 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加快,坐高 占身高的百分数即随年龄而下降,由出生时 的0.67降到14岁时的0.53。
• 身高(height)或身长 指头顶到足底的 全身长度。 <3岁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 测量,称身长。
体重测量法
身高(长)测量法
身高(长)
•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 •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年
左右,即2岁时身长约85cm。 • 2岁以后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5-
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重点和难点】
• 重点: 小儿年龄分期。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测量及评估。
• 难点: 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的测量方法。
【英文词汇】
• pediatrics • Infancy • toddler’s age • preschool age • Adolescence • weight • Height
适应性能力。 发育儿科学
❖ 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免疫接种、
先天性遗传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
育等)
预防儿科学
儿科学的研究内容
❖ 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 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临床儿科学
❖ 总之,研究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