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基础(第六版)
儿科基础

2 0 年 。表 3参 4 原文摘要 ) 01 (
0 1 7 北 京 、 圳 5岁 以 下 儿 童 生 长 现 状 评 价/ 8 48 深 朱
黎…∥ 中国儿童保健 杂志. 07 1( )- 9~ 0 - 0 , 6 . 9 61 2 5 5
率都明显低于 20 年 ;L 0 1 J 童维 生素 A的普 服率 明显高 于
查分析/ 李海荣…∥宁夏医学杂志. 072 (2 . 18 - 0 , 1)一 4 2 9 1
采用 身高标 准体 重法 , 同心县 城 6所 中学 的全 部 对 学 生进 行 身 高 、 重 测 量。结 果 : 养 不 良检 出率 为 体 营 2 .0% , 41 超重 和肥胖检 出率为 2 .2% 。营养不 良以轻 49 度 为主 , 8 .2% 。营养不 良农村 高于城 镇 , 占 17 女生高 于 男 生 , 中生 高于初 中生 ; 重 和肥胖 城镇高 于农村 , 高 超 男 生 高于女生 ; 中生 和高 中生 超重 和肥胖 率差 异无 统 计 初
儿 科基 础
0 1 7 早期 干预对 0~1岁儿童家庭环境质 量的影 84 5 响/ 蕾 … ∥ 中 国 儿 童保 健 杂 志.2 0 , 5 6)-1 裘 -0 7 1 ( . 8~ . 6
6 9, 2 1 62
生 超重 和 肥 胖 检 出 率 分 别 为 1 . % ( 7/ 4 )和 66 52 340 1. ( 9/ 4 ) 女 生 超 重 和 肥 胖 检 出 率 分 别 为 15% 3 6340 ,
维普资讯 htt6月第 2 鲞 第 3期 h 08 7 i 堕
! 旦盥壁里
塑 坚 :
望: :
儿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儿科学的范围特点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医学科学。
年龄:卫生部规定从出生到14周岁内容:分为基础儿科和临床儿科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1)胎儿期(受孕——分娩,约40周)①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孕前3个月为各器官分化成形时期,如母体受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所以应重视孕期保健。
(2)新生儿期(出生时脐带节扎——足28天)①脱离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围产期(胎龄满28周——产后7天)此期是从胎儿晚期到新生儿早期,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高。
注意做好围产期保健。
②大脑皮质兴奋性低下,终日处于睡眠状态。
③易患新生儿疾病:生产性损伤、出血、溶血、先天畸形、各种感染。
④注意事项: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婴儿期(28天——满1周岁)①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大,而消化功能未健全,易引起腹泻、营养缺乏。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③该时期运动功能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所以要注意培养。
④4、5、6个月后婴儿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易患传染病,所以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①生长发育相对减慢。
②乳牙先后出齐。
③饮食:改母乳为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喂养不当易发生消化、营养性疾病。
④智能发育增快,语言、思维能力加强,但对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引起创伤或中毒。
⑤该期免疫力仍低下,传染病发病率仍很高。
⑥该期的教养对小儿以后的发展甚为重要,所以要进行良好的教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5)学龄前期(3周——6、7岁)①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易形成牢固的概念,所以应注意培养。
加强教育,如简单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
②这时期传染病仍很多,创伤、中毒机会也很多。
(6)学龄期(6、7岁——13、14岁)①体格发育加快,肌肉发育加强,动作逐渐精细,这时期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家长应注意培养。
儿科基础

C ieeMei l i sPdar sD e 0 8 V l 7, o hn s dc g t e ii , e.20 , o2 N .6 a D e tc
・4 9・ 7
儿科 基础
0 3 5 长春市外 4县 ( ) 童保健的现 状分析 与 84 1 市 儿
油( G) T 和高密度脂蛋 白胆 囿醇 ( D - 水 平。结 果 :G H LC) T
对克拉玛依 市 l 4 例 围产儿 中 7 44 l 9例 缺陷儿进 行 分析 。结果 : 克拉玛依市 2 0 2 0 00~ 06年 出生 缺陷 总发生 率 为 5 .0 万 , 于全 国平均水平。缺陷前 5位依次 为 : 4 7/ 低
析/ 郑志英 …∥中国学校卫生 . 0 8 2 ( ) -5 ~62 - 0 ,9 7 .6 1 5 2
03 5 2 0 20 84 3 04— 0 6年沈阳市 人群 出生缺 陷状 况调 查/ 刘冰…∥中国妇幼保健 . 0 8 2 (6 . 7 3— 74 - 0 ,3 2 ) - 6 3 6 2 3 利用妇幼保健三 级网 络 , 用人群 监测 方法 收集 出 采 生缺陷资料 。结果 : 3年调查 围产儿 1 1 7 4 7例 , 4 发现出生
水平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表 3参 7 原文摘要) ( 03 5 秦皇 岛市 1 84 8 6—1 8岁青少年血三酰甘油检测
生专率 9 .8 万。表 3参 1 原文摘要 ) 88 / (
0 35 新 疆 克 拉 玛 依 市 2O 2 0 84 4 , 0— 06年 7 O 9例 出 生
结果分 析/ 春 明 … ∥ 中 国学 校 卫 生. 08 2 9) - 马 - 0 , 9( . 2
儿科基础

儿科基础070001 7~15岁体重正常儿童身体成分变化分析/马军…∥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41~743选择2所中小学体重正常儿童180名,采用DEXA测定身体成分。
结果:7~13岁儿童机体脂肪组织(FM)及全身脂肪百分比随年龄增加,13岁以后有所下降,女生高于男生,去脂肪组织(FF M)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四肢和躯干脂肪占全身脂肪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接近,男生7~13岁、女生7~12岁四肢脂肪组织占全身脂肪组织百分比大于躯干,但男生14~15岁、女生13~15岁小于躯干。
表4参8(李志文)070002 体质量指数对青少年血脂、血压和腰围的影响/梁芙蓉…∥实用临床儿科杂志.-2006,21(19).-1322~1323采用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 G);清除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对2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BMI>20组血浆TG、LDL-C、收缩压(SP)、舒张压(DP)、WC均高于BMI≤20组;而BMI>20组HDL-C低于BM I≤20组(P <0.05)。
提示超重是高血压和脂类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
表1参13(林榕)070003 广州市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体脂含量检测结果分析/林国桢…∥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44~745070004 1993年与2003年婴儿期头围、前囟的变化比较/杨约约…∥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75~2976070005 张路指数在怀化市新生儿体格发育评价中的应用/易礼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1).-1504~1506070006 北京地区儿童性别年龄别身体组成成分检测的意义/李时莲…∥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 (22).-1576~1577070007 游泳对婴儿运动、语言、注意力发育的影响/高雪婷…∥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5).-516~517将观察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小儿需坚持游泳,对照组的小儿不参加游泳,2组小儿分别进行定期运动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注意力3方面的发育评估。
儿科学PPT课件

❖ 传染病接触史:疑似传染性疾病者,应详细了解 可疑的接触史;包括患儿与疑诊或确诊传染病者 的关系、该患者的治疗经过和归转、患儿与该患 者的接触方式和时间等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方法
• 态度和蔼、动作轻柔、注意保温 • 一般在患儿开始接受检查时进行 • 消除患儿紧张心理,顺序灵活掌握 • 安静时先检查心肺听诊 • 危重儿先抢救,后全面检查
心脏杂音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心脏检查注意事项
▪ 安静、光线/室温适当 ▪ 被检者取卧位 ▪ 医生站在其右侧 ▪ 适耳的听诊器 ▪ 按规范检查手法检查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腹部检查
– 视诊:腹部形态,有无膨隆、舟状腹、胃肠型、 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新生儿注意脐部有无 出血、分泌物、炎症及脐疝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一般测量和外表 • 皮肤和皮下组织 • 淋巴结 • 头、颈、胸、腹部 • 脊柱和四肢 • 肛门和外生殖器 • 神经系统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一般测量
– 体温测试不少于5分钟,正常腋下温度为 36℃~37℃
– 呼吸、脉搏在安静情况下计数 – 血压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 – 体重准确测量 – 身长:3岁前用量板测量
语气来诱导家长主观期望的回答,否则会 给诊断造成困难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内容
一般内容,主诉,现病 史,个人史,既往史, 家族史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内容
• 一般内容 • 正确记录患儿姓名、性别、年龄(采用实
际年龄:新生儿记录天数、婴儿记录月数、 一岁以上记录几岁几个月)、种族、父母 或抚养人的信息、病史叙述者与患儿的关 系及病史的可靠程度
中医小儿基础知识PPT课件

胎儿期
• 分期标准: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 直到分娩断脐,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 临床意义:妊娠早期12周的坯胎期,从受 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 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 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造成 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
5
新生儿期
• 分期标准: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 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16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约在2-2.5 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以用以下公式推 算:乳牙数=月龄-4(或6) • 临床意义: 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 病、呆小病、营养不良。
17
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 体重测量方法及正常值: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 身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 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 临床可以用一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6个月以下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身高(cm)=70+7*年龄
临床意义:
身高低于正常均值的70%,考虑侏儒症;克汀病 和营养不良
14
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的菱形间隙。出身时 约1.5-2cm。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12-18个月 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身时就已闭合,未 闭合者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临床意义: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 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 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等。囟门凹陷 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突出多见于热 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医儿科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规范。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 体系和诊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开展,中医儿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儿童疾病的防治和保健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有
肾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 ,主纳气。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婴儿期
从28天至3周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前期
6、7岁至10、11岁 之内的儿童。
新生儿期
出生后脐带结扎至 28天之内的婴儿。
幼儿期
3周岁至6、7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期
10、11岁至14、15 岁之内的儿童。
病因病机特点
六淫邪气
风、寒、暑、湿、燥、 火等外感病邪。
气发生。
烫伤
烫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中 医治疗烫伤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 方法,如用黄芩、黄柏等中药清
热解毒,缓解症状。
妇科疾病治疗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 采用调理气血的方法,如用当归、川芎等中药调理气血, 使月经恢复正常。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主要 采用通乳的方法,如用穿山甲、王不留行等中药通乳,增 加乳汁分泌。
01
02
症状表现
面部肌肉抽动、肢体抽动、喉部发出 异常声音等。
03
病因分析
先天禀赋不足,肝风内动,痰火扰心 。
预防措施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05
04
治疗方案
01A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A

第一章 儿科学 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祝同学们: 祝同学们: 新学年,学习进步! 新学年,学习进步! 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
教学安排 授课地址: 授课地址:
简史,年龄分期,生长发育,生理病理,诊法, 儿科学基础 :简史,年龄分期,生长发育,生理病理,诊法, 治法概要. 治法概要. 儿童保健:胎儿,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学龄, 儿童保健:胎儿,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学龄,青春 新生儿病: 胎怯,硬肿症,肺炎,败血症) 新生儿病: 胎黄 (胎怯,硬肿症,肺炎,败血症) 肺系病证: 感冒,肺炎喘嗽, 小儿液体疗法) 肺系病证: 感冒,肺炎喘嗽,哮喘 (小儿液体疗法) 脾系病证: 鹅口疮,口疮,泄泻,厌食,疳证, 脾系病证: 鹅口疮,口疮,泄泻,厌食,疳证,缺铁性贫血 心肝病证: 惊风,病毒性心肌炎,抽动心肝病证: 惊风,病毒性心肌炎,抽动-秽语综合症 肾系病证: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 遗尿,五迟五软) 肾系病证: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 (遗尿,五迟五软) 麻疹,水痘,痄腮,乙脑, 传 染 病: 麻疹,水痘,痄腮,乙脑,百日咳 寄生虫病: 蛔虫病, 寄生虫病: 蛔虫病,蛲虫病 其他疾病: 夏季热,紫癜,维生素D 其他疾病: 夏季热,紫癜,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川崎病)
中医儿科学简史
[概述]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 概述]中医儿科学, 为指导, 为指导,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 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 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及 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医学学科. 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医学学科. 中医儿科学荟萃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 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 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历代医家为了中华民族的繁 衍昌盛,为了新一代的健康成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衍昌盛,为了新一代的健康成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儿科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 实践体系,并不断充实发展. 实践体系,并不断充实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㈢ 婴儿期 (Infancy), 乳儿期
时间:从生后28天至滿1周岁 特点:⑴ 生长发育最快
⑵ 营养性疾病多 ⑶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均易感 措施:⑴ 营养食品 ⑵ 预防感染、计划免疫
㈣ 幼儿期 (Toddler’s Age)
时间:1周岁~3周岁 特点:⑴ 生长发育稍慢
⑵ 活动范围增大,智力发育快 ⑶ 创伤、中毒机会增多,易感 措施:⑴ 喂养 ⑵ 预防创伤,中毒;传染病,感
发育,28周形成肺泡 胎儿晚期:28~40周,肌肉发育,脂肪
积累
㈡ 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时间:脐带结扎至足28天
特点:宫内生活→独立个体
措施:帮助适应环境,防治各种新生儿
疾病,降低死亡riod)
时 间:胎儿足28周至生后7天
增生症
二、牙齿:乳牙(共20只):4~10个月出牙,2.5岁 出齐,乳牙出牙可有反应。出牙顺序见下图
恒牙(共32只) : 6岁开始,20~30岁出齐
出牙迟缓:佝偻病、营养不良、甲低、21三体综合征
儿科学 (Pediatrics)
中山大学附二院儿科 方建培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儿科学的定义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 学科学
儿科学的任务
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儿科学的范围
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
● 预防儿科学
● 发育儿科学
除外) ⑵ 近视,龋齿 ⑶ 精神、情绪、行为教育
青春期 ( puberty stage)
时间:女11~12岁,男13~14岁开始 特点: ⑴ 生长速度达第二次高峰
⑵ 身心健康教育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生长: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 发育: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
能的成熟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
2岁(12kg) 计算公式:3~12月:[年龄(月)+9]/2
1~6岁:年龄(岁)×2+8
2岁~ 12岁:[ kg=年龄(岁)×7-5]/2
(3) 方法
(4) 意义
2. 身高(长)
⑴ 头顶至足底的长度 ⑵ 出生时(50cm) , 1岁(75cm) , 2岁 (85cm);
2岁后每年5~7cm 2~12岁公式计算cm = 年龄(岁)×6+77
● 临床儿科学:心血管、血液、神经、肾
脏、内分泌、遗传
▲ 围产
医学
▲ 新生儿 医学
▲ 青春期 医学
第二节 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基本特点:⑴ 个体,性别和年龄差异 ⑵ 可恢复性强 ⑶ 自身防护能力差
■ 基础医学: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 营养、代谢
■ 临床医学: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 疗、预后、预防
cm营养中等;<12.5cm 营养不良 ⑶ 测量法:肩峰-鹰嘴中点,与肱骨成直
角
⑷ 意义
5. 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⑴ 头与身长的比例变化规律
⑵ 体型匀称性
W/H(身高、体重比)等 ⑶ 身材匀称
坐高/身长:(出生时)0.67、(14岁)0.53 ⑷ 指征与身高:
指距+(1~2)cm=身长
㈡ 体格生长的评价
⑶饱满;⑷凹陷 后 囟:6~8周前闭合
2.脊椎:反映脊椎骨的发育 3月-颈椎前凸; 6月-胸椎后凸; 1岁-腰椎前凸
3. 长骨的发育
干骺端骨质融合后,长骨即停止增长 摄左手X线片,了解腕、掌、指骨的发育 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 加1 骨龄落后:生长激素↓,甲状腺功能↓,
肾小管性酸中毒 超前:(真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
⑶ 测量法
⑷方法
(4) 意 义
头围
⑴ 以皮尺绕头一周的距离,反映脑的发育 ⑵ 出生时(34cm),1岁(46cm);2岁(48cm),
5岁(50cm) ⑶ 测量法:枕骨粗隆,眉弓上缘
⑷ 意义:小 :脑发育不良 ;大: 脑积水
4. 上臂围
⑴ 间接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 ⑵ 5y↓:>13.5cm,营养良好;12.5~13.5
4. 体格生长评价的注意事项
⑴ 测量方法:规范、准确 ⑵ 定期纵向观察 ⑶ 选用合适的参考人群值 ⑷ 评价内容包括 ① 发育水平:各种单项指标的综合 ② 通过纵向观察,能及时发现生长偏离→
生长速度是否正常 ③ 匀称程度:
第四节 各系统的生长发育
一、骨骼发育 1. 头颅骨:头围,骨逢,前囟,后囟
骨 缝:3~4月闭合 前 囟:1.5~2.0cm;1~1.5岁半闭合 测量法: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 意 义:⑴早闭,过小;⑵迟闭,过大;
第三节 各年龄分期
小儿年龄分期的依据 解剖、生理、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具
有年龄的规律性
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 认识不同年龄的特点,制定适合小儿
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要点
㈠胎儿期(period of embryo development)
胎儿早期:<12周,各系统器官形成 胎儿中期:13~28周,器官增大,功能
生长发育的特点: 1. 连续的过程 2. 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 3. 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 粗到细,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4. 个体差异
插新版图
插新版图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遗传 二、环境
营养、疾病、孕母情况、生活环境
第三节 体格生长
㈠ 体格生长的规律和测量 1. 体重 ⑴ 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⑵ 出生时(3kg); 6个月(7kg);1岁(9kg);
染病的防治
㈤ 学龄前期 ( preschool Age)
时间:3岁~小学前(6~7岁) 特点:⑴ 体格发育更慢
⑵ 智力进一步发育 措施:⑴ 道德品质培养
⑵ 防感染,风湿、肾炎等免疫紊 乱
学龄期 ( school Age)
时间:6~~7岁至12~13岁 特点:⑴ 体格生长渐达成人(生殖系统
1. 资料分析的方法 1) 均值离差法:适用于正态分布资料 2) 百分位、中位数法:正态,非正态分布
的资料 当正态分布时,均值离差法与百分
位数法两者的相应数值相当接近 3) 标准差比值法(Z 评分 SDS)
Zscore=(×-X )÷S
3. 测量值的表示 ⑴ 表格
⑵ 生长曲线
2. 界限点(cut-off point)的选择 X±2SD为离差法的范围 P3-P97 为百分位数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