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绘画与具象-抽象绘画精神性比较
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对比研究

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对比研究摘要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有卓尔不群的表现。
本文通过对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与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两者的异同以及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抽象艺术、具象艺术、对比研究一、引言艺术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创造性表达形式,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抒发途径。
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作为两种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20世纪以来逐渐崛起并在当代艺术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抽象艺术强调形式的抽象性和纯粹性,具象艺术则以真实物象为表现对象,两者各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与表现形式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当代艺术中的发展态势。
二、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定义抽象艺术是指艺术作品不再去模仿客观现实世界,而是通过对形式、色彩、线条等要素的抽象和再现,表达出作者的内在情感和想法。
抽象艺术试图超越物质世界,通过形式的简化和艺术语言的抽象性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内涵。
抽象艺术强调感知和直觉的作用,让观者通过感知作品的形式来产生情感共鸣,而非以物象的符号来传递信息。
抽象艺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以俄国艺术家马列维奇的作品《蓝骑士》为代表,后逐渐在欧美等地流行开来。
具象艺术则是指艺术家通过模拟对象的形态、色彩等特征,还原对象的真实形象,以此表达观察者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具象艺术从古至今一直是广泛存在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古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雕塑、绘画作品为代表,直至当代各种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
具象艺术强调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描绘,让观者通过作品来感知客观世界的美和真实性。
具象艺术以其审美和再现力量吸引着无数观众和收藏者,成为艺术市场上的热门品类。
因此,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在表现方式与表现对象上存在明显区别,抽象艺术更强调形式的抽象和精神性,而具象艺术更侧重于对客观事物形态和特征的模拟与再现。
美术鉴赏具象艺术意向艺术抽象艺术

5
作品欣赏
整理课件
古 典 油 画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中 国 工 笔 画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写实雕塑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写实绘画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意象艺术
整理课件
蒙娜丽莎
马蒂斯夫人像
仔细看作品,比较两幅画的不同之处
整理课件
• 有一位女士问:“马蒂斯先生,难道我们 女人都象您画的那个样子吗?”
• 马蒂斯回答说:“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 那是一幅画。”
•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如何理解马蒂斯的 作品。
整理课件
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 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 念和意识。在这种主观性被强调到至 高无上的地位的时候,就产生了那些 经过艺术家主观意识改造的,各种各 样与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世界不同的 艺术形象。
整理课件
2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整理课件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就是表 现客观对象的瞬间性特征, 既艺术家选取的是艺术形 象最典型的一瞬间. 例如:<李小龙像>作者抓住 了对象坚强,刚烈,血性的性 格特征.他双唇紧闭,双眉紧 锁,目光斜视,充满了力量, 仿佛李小龙真人再现,让人 不得不赞叹万分.
李小龙整像理课件
综合评析:罗中立的<父 亲>画面上是一位朴实憨 厚,几乎是现实农民形象 的翻版.勤劳,坎坷,善良 是他真实的写照. 以现实 主义的叙事手法使观众 直接看到了自己身边的 现实并引起人们的思考.
高中美术作品中的抽象与具象表达

抽象与具象融合案例分析
抽象与具象元素的结 合
在抽象与具象融合的作品中,艺 术家会将抽象和具象的元素巧妙 地结合在一起。他们可能会在具 象的描绘中加入抽象的线条、色 彩或形状,或者在抽象的构图中 加入具象的对象或场景。
情感与意境的表达
抽象与具象融合的作品通常能够 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艺术家可能会通过抽象元素来表 现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而具象元 素则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 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谢谢聆听
展和进步。
05
案例分析
抽象表达案例分析
01
线条与色彩的运用
在抽象作品中,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来表达内心的
情感和想法。例如,通过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扭曲的线条来表现愤怒或
不安的情绪。
02
构图与空间的处理
抽象艺术家在构图和空间处理上更加自由,他们可能会打破传统的透视
规则,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处理方式能够让观众更加关注
高中美术作品中具象表达
03
具象表达的特点
01
客观性
具象表达注重对现实事物的客观描绘,追求形似和神似 。
02
真实性
具象表达强调对事物的真实再现,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 彩表现事物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03
可读性
具象表达的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观众能够直观 地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具象表达在高中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抽象表达与情感、意境的关系
抽象表达能够直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心境,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和变化,引发观者的情感 共鸣和思考。
抽象表达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 感体验。
抽象表达与情感、意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融入到作品中,而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也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和意境。
美学论文:论中国绘画从“具象美”到“抽象美”

从“具象美”到“抽象美”——论中国绘画的美学特点概述一.“抽象”、“抽象美”与中国绘画二.从“具象美”到“抽象美”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1.唐代以前的原始“具象美”2.宋元时期发达的“具象美”和萌芽状态的“抽象美”3.明清时期高度发展的“抽象美”及其与“具象美”的结合三.中国绘画美学特点之展望从“具象美”到“抽象美”——试论中国绘画的美学特点中华民族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她丰富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示:“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必须继承和借鉴的。
”在美学领域中,中国绘画的传统体现了整个民族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保留下来的一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这种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突出地体现了它所固有的美学特征,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具有优良的传统和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这个艺术领域中,世界上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中国水墨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另一个是以欧洲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
中国绘画的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
中国绘画的传统象黄河、长江一样源远流长。
在数千年的流迁演变中,它依托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理论、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正如中国的黄河、长江的面貌与性格不同于西方的多瑙河、密西西比河的面貌性格而呈现出中华民族的面貌性格及理论造诣美学特点。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新石器时代半坡村遗址那数以万计的陶器及描绘于那些陶器上的人、动物、花鸟等形象,质朴、生动而有趣,是迄今发现的中国绘画之萌芽。
解放初期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夔凤帛画》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在纺织品上画出的有主题性的绘画。
历史发展到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为流传,石窟壁画、石窟雕塑便成为特定时代一定阶级的宗教宣传品,“从印度的阿陀到中国新疆的拜城、库车、甘肃的敦煌、山西大同的云岗及河南洛阳的龙门等地,联结成了一条辉煌而绵长的佛教石窟艺术绵带。
论绘画中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的关系

论绘画中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的关系【摘要】绘画是一门艺术,既可以表现具象写实,也可以抽象表现。
具象写实以真实对象为基础,追求形象与现实的对应,注重细节和逼真;而抽象表现则更注重形式与色彩的变化,追求抽象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在绘画中,具象写实和抽象表现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绘画家在创作时往往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适合的风格,既可能运用具象写实的技法,也可能采用抽象表现的手法。
两者的结合不仅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具象写实和抽象表现在绘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为艺术家提供了不同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式。
在绘画实践中应该注重两者的结合,不拘泥于传统的界限,不断探索创作的可能性。
【关键词】绘画的本质,具象写实,抽象表现,特点,关系,运用,发展,影响,重要性,启示,展望。
1. 引言1.1 绘画的本质绘画的本质在于通过平面或立体的方式,展现艺术家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通过色彩的运用、形态的塑造以及线条的构成,绘画作品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意义。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可以通过图像的形式传达思想和情感,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感受。
1.2 绘画中的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具象写实和抽象表现在绘画中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
在具象写实的基础上,抽象表现可以带来更多的创意和想象,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而在抽象表现中,具象写实的元素也可以为作品提供更直观的语言和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观赏性。
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和情感表达选择具象写实或抽象表现的方式。
两者的结合和交融可以为作品带来更丰富的艺术表达,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当代艺术中,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的融合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为绘画艺术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2. 正文2.1 具象写实的特点具象写实是绘画中一种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精确描绘,具有明确的形象和内容。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真实性:具象写实要求画家准确捕捉事物的形态、色彩和结构,力求表现出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
论绘画中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的关系

论绘画中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的关系【摘要】绘画是一门古老而深邃的艺术形式,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是绘画中两种重要的表现方式。
本文从绘画的基本概念和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的定义入手,探讨了它们的起源、发展历程、相互影响以及在绘画中的运用和艺术特点。
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在绘画中各有其独特之处,但又相互交织、互相借鉴,共同推动了绘画的发展。
具象写实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而抽象表现则注重对情感和意义的抒发。
它们的关系对绘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绘画将继续在这两种表现方式的对比与融合中不断拓展创新,为艺术界带来更多精彩的可能性。
【关键词】具象写实、抽象表现、绘画、关系、定义、起源、发展历程、相互影响、运用、艺术特点、发展意义、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绘画的基本概念绘画是一种通过视觉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创意的艺术形式。
它是一种用线条、色彩、形状、质地等视觉元素来表现物体形态、空间关系和情感内涵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家用手工技术直接创造出来的作品。
1. 艺术性: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通过绘画作品来表现个人的情感、观念和审美追求,展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解读。
2. 技术性:绘画需要艺术家使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笔、颜料、画布等,运用各种绘画技法和方法来创作作品。
3. 表现性:绘画是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艺术家对物体形态、空间关系、光影效果等的再现来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4. 观赏性:绘画是一种观赏对象,观众可以通过观看绘画作品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1.2 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的定义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是绘画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它们在表现对象和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具象写实是指艺术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观察和描绘,尽可能地还原事物的真实形态和细节。
具象写实注重对物体的形状、质感、色彩等细节的描绘,在表现上力求逼真和精细。
具象写实的作品往往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绘画中“意象”与“抽象”新探

绘画中“意象”与“抽象”新探摘要时代在进步,各种文明的良性基因差异互动、多样共存的局面,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苦恼于究竟该怎样去“画”的问题。
西方绘画中的抽象造型法则,难以满足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以及材料技法等因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思维在油画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的空白,目前依然没有得到填补。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和西方现代绘画的“抽象”入手,在“无序”中理清头绪,从两者之间的对比差异中寻求共通性,以期为美术创作开拓出一片包融了抽象意识的意象造型空间。
关键词:意象意象造型抽象趋共性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在美术界,对于怎样去“画”、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好画”等问题,一直是画家们讨论的热点。
当然评判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笔者认为一幅“好画”,应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无声地诉说着画家的审美情趣和客观物象的精神面貌,又具备着能够把观者拉入其中任意畅游的能力。
这不仅是表现技法属于具象还是抽象的问题那么简单,而在于能否明晰“意象”与“抽象”的内在关系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意象”和“抽象”造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油画创作中运用中国传统意象造型法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力图能够为中国油画的健康发展开僻出一条新的途径。
一“得意而忘象”之中国传统审美法则“意象”在古代主要指实体一方的内心与表象,而现今所说的“意象”则是一个内涵精深、外延宽泛的概念。
意象是创作主体的情感感受和所描绘客体对象的统一,是游离于客观事物之上而又寄情于客观事物之中的一种可感的“意”。
1 儒、释、道思想的内在影响“意象造型”理念的提出,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学说占有重要的统治地位,它们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儒家思想是一直贯穿中国文化艺术的一条重要血脉。
孔子及儒家代表人物把理性引导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不做抽象的玄思。
这样势必“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
具象、抽象、意象艺术

•
•
教皇英诺森十世
王时敏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 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 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 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
• 《王时敏像》绘清初著名山水画家王时敏二十五岁时 的肖像。图中王时敏身着宽大白衣,手持拂尘,盘膝 端坐在蒲团之上。面容俊秀,双目有神,神态温雅、 聪颖。《王时敏像》人物面部的刻画用“凹凸法”, 即先以淡墨勾出五官轮廓,然后按其结构烘染数层, 最后敷以淡赭色。不仅有笔墨之趣,而且富有立体感。 衣服的画法亦反复勾染而成,线条秀劲流畅,设色清 丽雅致。 • 《王时敏像》用笔稳重而有变化,充分表现出衣服的 质感。画上有当时人顾秉谦篆书题“逊之尚宝二十五 岁小像”。左小角钤王时敏之孙王原祁朱文印“掃花 闇”一方。右下侧画家自署“万历丙辰五月,曾鲸 写”。“万历丙辰”为公元1616年,画家时年49岁。 下押“曾鲸之印”、“波臣氏”二印。
• 《占领总统府》对于大多数的社会群体力量而言除了其 绘画语言上的纯形式美外,更多的是其中传统的“叙述 性”在起作用。象美术史上夸赞乔托是一个讲故事的能 手一样,陈逸飞和魏景山画的《占领总统府》,也是一 部感人、悲壮的人民革命的大故事。当下在很多人批判 创作上的主旋律的时候,这幅力作就可以推挡住所有的 理由。 • 该作品无论在表现主题上还是画面结构上都在中国美术 史上也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也是该作的重要价值所在。
韩 熙 载 夜 宴 图
•
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 其父因事被诛,韩熙载才逃至江南,投顺南唐。 初深受南唐中主李 憬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因为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 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百般猜疑、 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 所以 在这种环境之中,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 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 人而以求自保。但李煜当时对他还是不放心,就奉命画院的待诏顾闳 中和周文拒到韩熙载家里去探个虚实,命令顾闳中和周文拒把所看到 的一切画下来交给他看。 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 意,所以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腼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 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 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全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后 主看了此画后,就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绘画与具象\抽象绘画的精神性比较
【摘要】:意象绘画和具象,抽象绘画作为绘画的三种形态,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充当了不同的角色和承担不同的责任。
本文从意象绘画与抽象具象绘画的精神性出发,分析了三种绘画的不同点。
【关键词】:意象抽象具象绘画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严重失衡。
而在20世纪以后,抽象艺术独领风骚,成为艺术的主流,其后装置、行为及影像艺术层出不穷,大行其道。
而具象艺术因其和传统写实艺术的联系成为保守和落后的代名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艺术家扬弃具象绘画,造成艺术曲高和寡的现象。
正是由于这种惨痛的经历,艺术家们才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人类的共通美感经验,找回了失落的写实元素,重拾具象绘画,并使具象绘画在现代主义运动的夹缝中得以生存,并赋予传统的具象绘画新的含义,形成意象绘画。
一、具象是意象的表现手法和精神性的起点
席勒说:“伟大的艺术家为我们表现对象,平凡的艺术家表现他自己,拙劣的艺术家表现他的素材。
”贾科梅蒂曾论述过意象与具象的关系,“传统和写实只是在摹写一只杯子放在桌上的样子”。
而在意象画家看来,认为“你所摹写的永远是某一瞬间所留下的影像,你永远不可能摹写桌上的杯子,你摹写的只是一个影像的残余。
”意象绘画是艺术家对心灵和艺术的直觉把握,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坚定绘
画是以一种纯视觉形式去理解世界。
与传统写实绘画不同的是,意象绘画体现出多样性的艺术取向,在进行具象绘画创作时,大多数
新具象画家注重主观精神的表达,他们不像传统的写实绘画那样只满足于客观表现对象,而是更加注重表现内在真实。
他们之所以需要具象,是因为他们的绘画在揭示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时往往需要一些作为起点的具体的东西:一组景物、一个或一组人物、一幅风景。
意象绘画以具象作为艺术的前提,用具象的艺术手法表达一种对艺术、对世界新的理解。
巴尔蒂斯的一段话可以用来说明具象绘画回归时这些艺术家的内心追求:“我希望表现事物背后的东西。
”也就是说,表现这个世界上可见事物背后的东西;它是真实存在的。
二、“形而上学”理论是意象绘画精神性的哲学依据
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在主要西方语言中其形式都很相似,如英语的“metaphysics”、法语中的“la metaphysic”、德语中的“die metaphysik”、意大利语中的“la metafisica”等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
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
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
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
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
论。
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是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的。
在1911年-1920年间,意大利画坛就崛起了形而上画派,他们反对强烈的运动和爆炸式的能量,主张描绘静止不动的,被哲学的幻想所强化的形象。
他们的作品常常在一个不真实的背景区,传达出一种超现实的神秘感。
形而上画派与尼采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认为,现实世界都是形而下的,另外还有一个形而上的世界,即超现实的世界,实质上就是后来超现实主义认为的世界。
三、意象绘画与抽象、具象绘画的精神性之比较
具象绘画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必须具有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绘画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作由于艺术家在表现过程中主要以模仿客观世界为主要目的,对精神性的表达就会无形中减弱。
具象绘画是起功能性作用的。
其中往往蕴涵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或描述。
具有图解性质。
而精神性自我是指个体除了个体生存所有必需的低层次的要求和内容,解决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也同样必须的但却更高级的生存要求和内容,功能性和目的性使得具象绘画失去了表达精神性的最有效方式,再现过程中的不准确性和概念性更使得作品精神性大大削弱。
并且,具象很容易让个人变成摹写自然的工具,忽视个人内心的深层意识和潜意识。
因此,以写实手段为主的具象绘画的精神性的体现必须建立在再现人性的本质的基础上。
通过有效的构图和表现手法出现再现了
的真实性,集合了艺术创作者的理想化形象整合,才有可能出现一
种超乎人类生物性的体现,这同时也有时代性的因素。
韦伯,海德格尔和马尔库赛等人对工业文明,工具理性进行过强烈的批判,虽然
我们需要工业文明,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的极大发展。
但是这一柄双刃剑在极大的改变和改善了我们整个人类的衣食住行,物质生活甚至延长了人的寿命的同时却恰恰是人本身被工具理性极端的控
制起来,成为了机器的奴隶。
在人的精神性本体中,人是感情丰富的,内在自然充分人化的个体。
人应当以情感为目的,为最后的实在。
人类通过时代的文化承袭而不断丰富,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情感本体和心理本体,美感本体都是一致的。
而抽象绘画的母体是人类现代西方社会的社会形态。
是人们在生活方式发生据他改变的同时又感觉一切都难以把握,世界开始变得不断理智化和理性化的情况下产生的。
在理性的重压下,感性几乎荡然无存,带有纯粹的数学研究性质,抽象派代表人物蒙德里安在
创作的过程中,仔细推敲他的彩色方块及其布局的时候,简直是在
演算一道道数学方程式!这似乎是生命机械化行为的产物,在这个
过程中,艺术家本身获得的情感慰籍相比也没有多少,虽然绘画不
是感情的宣泄,但是终究是感情的体现。
人自身的存在应该富有诗意。
才能使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精神性。
其次,人的认知能力既决定于人的感官的性能以及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决定于人的意识内容的丰富程度。
人的通悟能力离不开人的精神自我的高度发展,也离不开自我的感知与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意象绘画的西方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他把一切纯粹理性的沉思都称作“恶梦”。
他认为:“目的预见到了也没有什么新鲜,因为愿望和记忆一样,也跟它的对象看成是统一的。
因而,在行动上我们注定要做本能的盲目奴隶。
”意象理论在中国的起源更早,而当代表西方艺术精神的油画邂逅中国的意象理论后,便出现了最能够包蕴中国诗性文化特征的油画。
意象绘画深刻发展和拓展了具象艺术的领域,在题材选择、形式原则和技法运用等方面丰富了具象艺术的绘画特征。
艺术家们尝试着用极强的现代艺术语言和多样化的传统艺术样式来表达当代人的精神状态。
作为新具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是各种近现代艺术流派影响的结果。
随着大众文化和前卫艺术的兴起,绘画正面临着一种信仰上的危机,人们开始怀疑绘画能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可靠性。
在这种双重夹击之下,西方绘画开始反省。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美国出现了照相写实主义,可以说是走向了具象的极致。
他们的绘画就是对照片的复制。
画家对着一张彩色照片,十分忠实地、毫厘不差地照样摹写成一幅画。
他们反对传统艺术的移情功能,主张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纯客观地描绘对象。
美国画家克洛斯把一个人物的头部放大到五、六平方米大小的画布上,让人有一种恐怖的真实感,这种视觉冲击力是其他任何艺术样式无法替代的。
但是仅仅出现强烈的视觉震撼是不够的,就作者本人来说这种工作式的创作并没有太多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是观念的宣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种意象形式起到了几千年来集权统治下人性的解放和慰
籍的功能。
这恰恰是最附和人性本质的。
在未来的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任何一种艺术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任何一个民族也都不能闭门造车,艺术作品以其特有的精神特征和超越种族地域和文化的性质,广涉到人类精神普遍的领域。
意象绘画就以其特有的精神的深刻性,通过这些可辨的形象传达的艺术家的思想情怀,将成为未来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和主流的绘画形态。
精神性的强烈表现特征并不在于是否画了隧道、祭坛或人物,也不在于是否撕心裂肺的嚎叫,也并不是数学家纯粹理性的去演算一道道数学题,而是把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感悟通过自己的思维整理,有效的表达出来,就会具有强烈的精神性特征,指引人类光辉的精神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