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告别》读后感1000字

合集下载

无处告别

无处告别

无处告别我坐在房顶上,看着院子里的青苔发呆。

自从外婆过世以后,八个月,我都不曾来过这里。

这里,我生活了十年的地方,从两岁到十二岁。

外公外婆养了我十年,在潜意识里,他们理应永远在这里,在我思念的时候,一回头,就可以看到那两张慈爱的脸。

我不曾意识到,他们老了,老到随时都会是永别。

所以外婆不在了以后,我无法面对一个人孤零零的外公,无法面对悄寂无声的院子,我习惯一走入院子就看到满头银发的外婆在木锦花树下打盹,所以我宁可假装她还在,宁可想念。

现在我来了,住在这里,却突然平静下来。

每天给厨艺糟糕的外公做饭,和同样在外婆家长大的表妹打闹,看书,写毛笔字,绣十字绣,听音乐,这些都让我觉得幸福。

那些焦躁,迷茫,患得患失,都不存在了。

院子里到处都是花,凤仙开得正灿烂,红的粉的白的,风吹过,满地花瓣浮动,让人的心一下子柔软起来。

外婆家是压水井,井旁铺着干净平整的青石板,我总爱赤脚站在上面,那种清凉足以让我一辈子留恋。

井台长满了花。

有一大丛很像水仙的花,当然没有水仙那么高贵,就那样热烈的开满井畔,一大片的洁白花冠,嫩黄花蕊。

这是小学时帮老校长整理花坛,他送我的,没想到能开到现在。

另一侧有一大片一人多高的葱笼花茎,开着艳红色碗口大小的花朵,有两枝略微倾斜,我压水时会和那几朵花触碰脸颊,这样的时候总让我忍不住微微笑。

因为我会想起我美好的金色童年。

可是,只能想像了。

当年上学的小径已荒芜难以行走,古老的校园已然废弃,被杂草覆盖。

粉白的围墙满是岁月的痕迹,仔细看还能发现当初用黑色电池芯写下的稚嫩字迹。

更多的时候,比如清晨,比如傍晚,比如有星星的晚上,我会坐在房顶上发呆。

看生满铜绿的门,看长满青苔的地,看不知忧欢的花草,看云,看星,看似乎不曾改变的时光,看来时和将去的路。

院门外有一块空地,本是周围邻居吃饭闲聊的地方,现在那些遮阳的树依旧,树下谈笑风生的人们却被荒芜的草取代了。

上初中后我离开这里,每次来间隔的时间都很长。

所以几乎每次来都会听到外婆叹着气说她的那些老伙伴,那些我儿时对我疼爱有加的老人们一个个离开,而那些慈爱的脸庞被时光无情的化作一坯黄土。

2024年无从告别的告别读后感标准版本

2024年无从告别的告别读后感标准版本

2024年无从告别的告别读后感标准版本《2024年无从告别的告别》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科幻小说,作者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描写了一种无法告别的现象,引发了我对人情和时间流逝的思考。

整本书充满了哲学意味和人性的探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小说以一个非常有趣的背景为起点,描述了一个可怕的事件 - 人们无法告别。

在小说中,人们突然发现不能再告别亲人、朋友和故乡。

无论是生活中的重要时刻,还是突然的离别,告别的心情和仪式都不能进行,人们只能默默地离开对方。

这种现象严重地打击了人们的精神,变得极其扭曲和沮丧。

整个社会变得冷漠和失落,人们内心充满了无法释放的情感。

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名叫杰克的人,他是个普普通通的职员,过着平凡而无奈的生活。

无法告别的现象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他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人们无法正常地表达爱和离别。

杰克开始研究这种现象,并与其他受害者建立联系,试图找到解决之道。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发现了这种现象的起因,还领悟到了人情的珍贵和时间的宝贵。

通过杰克的经历,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时间的渴望和无力。

我们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希望能够停下来或者延长,但现实却很残酷,时间一去不复返。

人们常常忽略了时间的宝贵,只有在无法告别的情境中,才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和脆弱。

小说中的人物们无法告别的痛苦和无助,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对时间的态度,引发了我对时间流逝的深思。

此外,小说中还涉及到了人情的价值和情感的表达。

在无法告别的情境下,人们无法正常地表达爱和离别的情感,他们的情感被压抑和扭曲,心理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这引发了我对情感表达的思考,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爱和关怀是否充分表达,是否给予足够的陪伴和关注。

我意识到,在善待他人的同时,也要及时表达自己的爱和思念,不要等到无法告别的时刻才后悔莫及。

总的来说,《2024年无从告别的告别》是一本令人深思的科幻小说,通过描述人们无法告别的现象,引发了我对时间和情感的思考。

无处告别的孤独_读陈染_无处告别_

无处告别的孤独_读陈染_无处告别_

W e n X u e Y a n J i u ☆文学研究☆陈染作为当代女性作家以其细腻的笔端揭示了当代女性生活的窘境。

一些现代文明在给人类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剥夺了人们内心的安宁。

他们身处闹市却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强烈的孤独,孤独构成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

一、朋友———信任依赖与疏远陌生陈染笔下的主人公都呈一种孤独的生存状态,黛二,一个内心丰富的女人,她对于朋友们的信赖和需要不比对任何一个情人的少多少,她们都有着敏感脆弱的心灵,彼此心有灵犀互相欣赏。

黛二与缪一、麦三之间的感情,好得有时使男人们也插不进来,理解与信任是维系其感情的桥梁。

这种情感可以发展得相当深刻、忘我,但同时又脆弱得不堪一击。

缪一与麦三都先后与别人同居结婚,无形中给黛二一种压力,也同时建筑起她们沟通交流的障碍。

在分离时,黛二对缪一拥抱的回绝更是加固了这堵无法穿越的墙。

黛二看到缪一憔悴与凄切的妊娠反应,怜惜之情油然而生,却被缪一的冷漠深深地压在心底。

当黛二带着营养品去看望缪一时,她的一番真诚被缪一的所作打击得所剩无几,寒喧客套话使以往真诚的贴心话荡然无存。

信任感的缺乏,使得主人公更加孤独,没有交流的基础,没有信赖的屏障,陌生越来越多的横亘在她们之间。

此时的主人公便学会了用孤独来封闭自己。

二、母亲———相依为命与战争无数陈染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只有与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的温文尔雅及丰富的涵养总会使主人公崇拜与景仰。

母女二人艰难的生活是以相互理解和扶持为前提的。

在失去了男人的家庭里,母亲的艰辛显得尤为珍贵,而黛二也很理解母亲的难处。

与母亲的相处又是悲伤与孤寂的。

两个单身女人都拥有着异常敏感的神经,稍不小心就会碰伤对方。

许多母亲认为她们的职责是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用自己的经验驯服她们。

所以对女儿的爱与呵护也变得强权起来。

于是窥视与反窥视、控制与反控制的常态会经常上演。

她们常常用言语扎伤对方,往往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将事态扩大到观念与情感的大问题,不满与怨恨骤增,战争频繁且永无休止。

陈染:《无处告别》

陈染:《无处告别》

一直有朋友给我推荐陈染的小说,一直没有去阅读。

那完全是出于一种自我的偏见。

但在她的每一部文集里,《无处告别》都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所以我想,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黛二小姐庸困倦怠地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着什么。

”我一直在琢磨,陈染以这样一句漫无边际的句子作为小说的开头,一定有着什么诡秘的用意。

的确,如果说这句话并不能证明小说的主题的话,那它起码清楚地印记下了女主人公的状态。

黛二小姐是以头痛、牙痛,还有仿佛整夜未眠的感觉进入状态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恰好是一篇用人物的状态来替代主题的小说。

黛二小姐的状态正愈发无限地逼近现代人的精神领域。

正如小说永远体现的是人类的精神,而不是煞费苦心编织离奇的故事一样。

从这一角度出发,《无处告别》可以带来一种启示——游移中的精神最终被生活所吞没和拒绝。

黛二小姐生活在自我的情绪中,她试图跟广阔的社会产生更多的接触,小说也就此从朋友,现代文明,母亲,和世界与黛二小姐的关系中去寻根究底,黛二小姐也同时从各个方面承受不同的压力。

在最近或最远的生活里面,带给黛二小姐最终的失意和沮丧则是完全相同的。

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在黛二小姐的朋友中,墨非是个善于游戏自己的人物。

遗憾的是,他走得并不彻底,他仅能勾起黛二小姐对朦胧未来的想象。

但这远远不够。

黛二小姐固执于自己的任性和幽闭。

所以她放弃了墨非。

黛二活在一种纯粹的自言自语中。

她选择了生命由浓重到虚无的逃离。

黛二在文明的城市里渐渐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她的恐惧和焦虑超越了此时此刻的时间河流,停留在现在以后,停留在毫无空间感的广袤宇宙之外。

它所代表的是最基本的接触和方式。

欲望的复杂的背后,其实是生命原始的简单状态。

黛二小姐一意孤行,甚至是奋不顾身去接近这种真实。

不论真实意义存在与否,她都付出了代价。

她在美国的那场可怕的、摇摇欲坠的婚姻;她与朋友缪一、麦三的道别,整个气氛的恍惚,不可捉摸和忽隐忽现的隔阂,都表明了黛二小姐的决心以及根深蒂固的压抑。

小学生告别周记:无处告别

小学生告别周记:无处告别

小学生告别周记:无处告别【无处告别】夜空凄凉,只有残月,凄凉的月光照在大楼前。

我无数次坐在篱笆上。

风吹过,月光悄然降临。

一条简单的白裙子能遮住我孤独的心吗?我情不自禁地为过去感到悲伤,为我的记忆感到悲伤。

踏过岁月,无声无息。

数数过去,数以千计的记忆像涟漪一样展开。

随着黎明,一千多年,突然一阵绝后光前,枯叶飘起,没有根,没有目的,在秋天里徘徊,就像在看一幅画。

我看着和秋天一样的画面,天空像一朵花一样飘浮着,总是满眼的金子。

一切都没有趣味,只有落叶相撞的卵石不敌。

也许,他们会被风吹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也许,他们会被深深地埋在泥土里,记忆中的丰神绰约又在我的眼前盛开,尽情地散发着芬芳,那才是真正的纯真年代,像诗的情怀,幸福的花朵,无奈的花朵。

也许有些事情我们真的没有选择,赤裸裸的离开,一旦幸福,一旦人们都像一只破碎的风筝,一样遥远。

黎明渐逝,草木凋零繁茂。

“水犹寒,花也谢,柳枝垂。

”一作文位精忠徐娘半老国报国的将军,一曲民族悲壮历史悠长的《满江红》。

一次的感动和震撼,都让我更加发展成熟。

征战沙场的英雄自己含冤的人而死,北国的那一端,将军可听见百姓对他的思念?多少次我们揭开了季节的帷幕,却看不到古人的影子;屋檐上的钟声响了多少次,但我听不到过去的笑声。

云儿唱着《无题的黎》,唱着江河的南北,唱着沙漠和荒野,没有人能回答。

思绪瞬间凝固,凌乱的记忆我们再也没有不能拼凑成一个冰解冻释的画面。

我开始像海绵彰明较著一样,从书中不断汲取专业命在旦夕,从解题中需要寻找月晕而风自己的灵感,在韩峰五一节的诗歌中充实提高自己的想法。

而现在,我累了,丢了笔走进雾中。

我前进发展一片,雾便后退了一步,能辨识的,不过是人们眼前一米左右的事物不同罢了。

无穷无尽的思绪远去。

千禧年的风霜褪去了无尽的思绪,在泪水中沉淀了悲伤。

夜太长,凝结成霜。

苍白弯曲的月亮捕捉着过去。

“绿篱秋,云与月不可分”,“黄叶秋,这是一个怀旧的季节”无处告别,我的青春。

无处告别

无处告别

又要离开了,以自己一惯的淡漠,在离开之前,还是忍不住的去告诉了南山,毕竟他是我在郑州少有的有交情的朋友,他一再的告诉我,叫我写“平安、发展、和谐”的征文,原本答应的事情,却一再的被我搁浅了,我自己都只是一片漂流的浮萍,实在没有办法去写那些关于安定的文字,他说晚上请我吃饭,再聚首也不知是何年,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把映象都留在了深邃的时光里,就像我的室友一样,我们相处一个半月,我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他们也叫不出我的名字,他们只知道我的胆名,只是习惯性的叫我作家,并不是因为我有多棒,只不过是我在他们发出鼾声以后,还在敲打着键盘。

关于室友,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我似乎改变了许多,或者只是时间改变了,把原本那个爱聊天和吹水的男人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从高中一直到大学,我总是成为众人聊天的中心,舌战群儒,这也导致了我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思想,我甚至这样以为,每一个爱吹牛的人,都是爱学习的,因为他们必须语出惊人,与众不同。

一号床的兄弟在港区开了一家电动车专卖店,专场新日的品牌电动车,生意不愠不火,我记得岳父家里的电动车,也是同一品牌,质量很好,马力强劲,我也相信这是品牌的力量,我说他的生意会越来越红火,赶上了这个大时代,其实并不是英雄造就了时代,只是时代造就了英雄,如果你能把握机会,是很容易摆脱老鼠赛跑的怪圈的,他告诉我,如果文胆的朋友去他那里买车,只要报上我的名字,是有折扣的,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名字原来也是值钱的,除了在《鸿桥》发表文章以外。

三号床的志哥总是喜欢聊天的,聊一些微带颜色的东西,每天叫嚣着,想养一个小三,我们总是会选择他在冲凉的时候聊天,然后他会着急的问我们,他错过了什么精彩的内容,他还曾经求过我,求你再说一遍那个故事,为了不让我的上半辈子白活。

我想我始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人,我喜欢四号床的原因,并不是他愿意和我分享他在夜市摊上买到的卤肉,而是因为他愿意和我分享陈冠希的那些色情照片,让我对阿娇和张小姐的身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明了了女人的身体大抵是相同的,除了尺寸的大小以外,男人的器官也是大抵相同的,只是以往看欧美的比较多,一下子看到中国的,突然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认同感,突然有了自信,找到了自己的同类,是谁说不要看欧美的a片太多,这样会让人产生自卑感,这个人的确是很伟大的。

爱情散文 [无处告别爱情散文]

爱情散文 [无处告别爱情散文]

爱情散文[无处告别爱情散文]最近读了陈染的小说《无处告别》,也想以此为题,写写我曾经的那些离别。

前段时间,两位很亲密的友人送我一只白色的陶瓷音乐盒,只要逆时针拧转发条,音乐盒就会唱出一段忧伤得令人遐想的乐音,我总是反复地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动作,因为在这样令人沉醉的虚境中,我突然能置身于时光倒流的玄乎,一个人静静地追溯一段过去的时光,我成了时光穿梭的旅人,也许这只是敏一感之人玩的一种精神把戏,或许还有点治愈的功能,但是内心的时光是难以倒流的,这便是我的悲伤所在,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孤独,是个消费不起的东西,骨子里若非自命清高便会落入俗套,我不敢想用这样的孤独,随着音乐响起,澄澈而不够纯净的乐音,只怪岁月太过粗糙,不够精致,值得回忆的东西太少太少,过去变得无足轻重,我突然觉得自己只是个突然的存在,意外地开始了这样的旅程,过去的那些离别里,有太多模糊的脸,也许我根本不曾遇见,所以无处告别,无处凭吊。

他是个冷酷的人,时光若能倒流,便可证明,他的冷酷来自内心的平和,自内向外散发出来,仿佛领略了世事的沧桑心如坟场,我承认我也是冷酷的人,冰冷的外表下包裹一着一颗敏一感躁动的心,这样的心性极易让人陷入自省,有自持的控制力,但同时又情绪化,一旦感觉自己太投入,投入的毫无掩饰,开始隐藏,隐藏得又被明白人一眼看清,我便努力一抽一身离去,不带任何感情,想告别,却无处告别,因为他根本不在乎,记得那一年,收获的第一句“我很想你”,我只能感叹自己没出息地流下眼泪,但却依旧无处证明这眼泪的价值,我只说“我也是”,却不懂如何开始,如何继续,断了音讯,依旧各自生活,现在想到这些往事,我便十分难过,我只怪罪时光太残酷,想挽留的东西总是无动于衷,沉甸甸在心里,丢不开,带不走,一个太过表面化的理由又把我推到离别的路口,想说再见,终究没有勇气,明明是被抛弃的一方,却固执得要落个洒脱的结局,当做“自一由地放逐”吧。

依旧无处告别,别无选择,在脑子里预先把过去埋葬了,哭归哭,我不会傻哭下去,我决定去寻找出口,战胜困难,把无聊充实起来,如果可以,抹掉一切,却不甘心,明明走过却不敢回头,即使回头就看见残酷的事实,我也要睁着眼睛中一槍一,年轻的心总是幻想着这样一个令人心碎的场景,一颗心心甘情愿地死在他的身后,我还是回头了,依旧是那平静地看不出多余情绪的言语,我却以一颗成熟的心读懂了这样的平静,我们淹没在众人喧嚣的黑暗之中,人群中太多陌生而匆忙的面孔,我只能记得唯一一人,不在飘渺,十分真切的存在,触手可及的质感,那个声音等待了太久,却还能唤一起宛如初遇的心情,我想我从未离开,从未告别,只是在时光的暗影中去调动一个“苍老”的心。

无处告别 你要告别完美的作文

无处告别 你要告别完美的作文

无处告别你要告别完美的作文这种告别,世界末日很远,这种告别,相遇会无限期,这种告别,陌生人携手同行,原来,我们就这样在人群中分开了.3354题词【1】无处告别剪影时间在八月初秋滞留岁月,树梢上挂着的残叶不知飘向哪个目标。

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停了一会儿,渐渐有一种凉意涌上心头。

也许,是时候说再见了,否则,秋叶怎么会落,秋寒怎么会来?带着一丝悲伤,我停留在醉梦的交汇处。

今天,我该说保重,还是该说再见?我认为再多的借口都是在欺骗别人。

如果是这样,我能和谁说再见?环顾四周,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渴望穿过层层障碍,直奔理想路线的人群。

那时候,我很喜欢这样洒脱的生活。

只有遗憾,相遇和相知,没有人能诉说离别的酸楚,只有两行泪,突然落下。

毕竟,是我的冷漠把我身上的灰尘弹开,再加上你的怜悯,消灭了我世界之外的一切。

回想这几天,总是半夜被梦惊醒,额头的汗像一串珠子滴下来。

我不知道那些梦里的场景是不是真的,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求助陌生人的无奈和辛酸。

半夜坐起来,幽蓝的光线灼伤了我的眼睛,试图用此时的表情击倒几句关于告别的话。

然而,我的手指停在键盘中间,不能像石头一样移动。

我知道,飞翔的青春留不住失去的容颜,但它仍在挣扎和彷徨,想尽一切办法挽回一切。

八月如期而至,沉默常被用来代替之前的欢笑。

我不觉得自己不开心,只是想静静地坐着,看着,听着,用一种退缩的姿态,默默地感受那双关切的眼睛。

不打扰,不触碰,不说再见,也许这才是对你,对我,对所有人最好的方式。

秋天的美不在于四季的轮回,而在于旋转的枫叶,飘落的弧度和看似抛物线的距离,却不知如何将两边分开。

也许,我们从未见过面,所以再见只是一个人的对话。

如果人生就像第一次一样,想必也不会有告别的一天。

然而,就我而言,我更欣赏的是离别后重逢的从容与淡定。

这次告别,世界很远,我只是用言语说一声保重。

[2]终于要说再见了。

认识了为什么还要见面?如果我们心里有感情,更不用说一辈子在一起了,我们可以在一起兜兜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处告别》读后感1000字
《无处告别》读后感1000字
这么多天一直被陈染的文章渗透的神经兮兮,“我”的幽闭冥想症、
黛二的无奈逃离与归来、寻找生存理由的送死信的老头、早晨眺望窗外,眼洞却又空又大的女人、还有缪一、麦三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萦绕在我杂乱的心间。

我想抛开他们却还是不由自主的把这些都紧紧的攒入脑中,我想可能和他们有共同点去寻找一个安静安全的栖息之所。

我一直记得陈染的话,虽然不确定是否为本人的直接描写,但我相信或多或少都有作者的主观臆想。

创造一个人不外乎自己的形象或是假想敌或是崇拜向往的人。

所以我深信书中的每一个人都鲜活的存在着生活着。

“我”是一个年轻的女孩,是个幽闭冥想症患者,难以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害怕亮光,那些光像是赤裸裸的将其暴露于人前,穿透身体看到先天孱弱的本性,当这些文字呈现在我面前时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
觉:这是在说我吗?
我和她一样喜欢一个人呆在小屋里,插上门,拉了窗帘,关上灯,就是我的世界;我曾经也想像黛二一样逃离这讨厌的城市,逃离这惯性一样无聊空洞的生活,可是她的逃离让我有了后怕,怕逃出一个幽暗的城市再次进入一个更加厌烦的空间,这样兜兜转转之后,还是在三个月末又逃似的回到这个曾经被自己狠狠诅咒过的城市。

这已经不是一个生活地点的问题,我们已经习惯于固有的生活方式,习惯于惯性所以就更习惯于抱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