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混响时间测定

合集下载

测量混响时间的方法

测量混响时间的方法

测量混响时间的方法
测量混响时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稳态噪声切断法:先在房间内用声源建立一个稳定的声场,然后使声源突然停止发声,用传声器监视室内声压级的衰变,同时记录衰变曲线,最后从衰变曲线计算声压级下降60dB的时间而测得混响时间。

脉冲响应积分法:使用一个声音源(通常是扬声器)发出短暂的大音量音频信号(震荡音),记录震荡音信号从消失点到消失的时间。

MLS法(Maximum Length Seque...):这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测量方法,通过分析声音信号的频谱特性来计算混响时间。

拍手法:在房间中拍手,记录拍手声音从消失点到完全消失的时间。

混响时间测量仪:使用专用的混响时间测量仪来测量混响时间,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且精度较高。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测量混响时间。

建筑声学实验报告--厅堂混响时间测量

建筑声学实验报告--厅堂混响时间测量

ACHITECHTURE AND URBAN DESIGN建筑声学实验报告厅堂混响时间测量2009-10-10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混响时间是用于评价厅堂音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各种用途不同的房间对应有不同的混响时间,因此在厅堂音质设计中混响时间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音乐厅、影剧院、播音室、多功能厅、会议厅等鉴定其音质质量,混响时间是主要手段。

混响时间国外一般采用专用的直读式混响计,测量秒的混响时间。

希望通过实验能使我们了解测试仪器的组成、测试方法和结果的整理。

实验的意义:指导我们今后的对音质有要求的空间的设计。

因为不同的房间对音质的要求不同,混响时间也就不同。

如果房间的混响时间过长,会导致听音的清晰度下降。

但混响时间过短,就会影响声音的丰满度。

二、实验原理与要求混响时间的测试是根据混响时间的定义,(室内声场达到稳定,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声能在室内往复反射,经表面材料吸收,室内平均声能密度下降为原有数值的百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说声音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

)通过测量声场中生压的衰减曲线求出混响时间。

由于实测中难以得到高于室本底噪声60dB的声压级,故常取衰减曲线以其声压级5-35dB 一段为准,。

每个点中心频率测量三次。

三、实验装置与方框图厅堂混响时间测量常用仪器设备分为声源装置和接受装置两大部分。

仪器组成及布置方框图如下。

声源装置:由讯号源、功率放大器和输出声源讯号的扬声器组成。

接收装置:由传声部器、测量放大器或声级计带滤波器和电平记录仪组成。

我们这次实验用的是丹麦的直读式混响计,主要包括扬声器、传声器、滤波器、信号发生器。

由丹麦生产,所用频程为1/3倍频程。

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声源的布置:我们把扬声器放在报告厅前台右上角。

2、传声器的位置:我们在报告听里选择了六个不同的位置,离开声源 1.5米以外,高度为1.5米,进行测量,每个位置测量三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具体报告厅平面图如图13、测量方法:(1)将电平记录仪电源开关置“开”、将输入衰减器置0db 、低频响应置“20hz 三记录速度置“315mm/s ”、整流响应置“有效置”、按下“100mv ”校准电压开按钮,调节输入电位器使笔位于20db 线处。

混响时间测量

混响时间测量

混响时间测量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混响时间是目前用于评价厅堂音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各种用途不同的房间对应有不同的混淆时间,因此在厅堂音质设计中混响时间的设计师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音乐厅,影剧院,多功能厅,会议厅等鉴定其音质质量,混响时间测试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混响时间测量国内外一般都采用专用的直读式混响计,测量0。

3到10秒的混响时间。

二、实验原理与要求混响时间T60的定义: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声源停止发声后,房间内声能密度衰减60Db(即为百万分之一)时所经历的时间(秒)。

房间混响时间的测量就是根据这一定义,通过测量声场中声压级的衰减曲线求出混响时间的。

由于实测中难以得到高于室内本底噪声60dB的声压级,且从实测中发现,衰减曲线的初始阶段的声场是扩散,故常取衰减曲线以其声压级5~35dB一段为准,因此测量时稳态声压级必须高于本底噪声40dB以上,最后根据曲线斜率计算混响时间。

要求每个中心频率测量三次三、实验装置厅堂混响时间测量的常用仪器设备分为声源装置和接收装置两大部分。

1、声源装置:由讯号源、功率放大器和输出声源信号的扬声器组成。

常见的声源有白噪声、转音和脉冲声。

2、接受部分:由传声器、测量放大器或声级计带通滤波器和电平记录仪组成。

四、实验方法1、声源的布置:为了激发所有的低频简正振动方式,扬声器应放在墙角处。

因为该处所有简正振动方式均为极大。

扬声器要求在使用频段内频响较平直。

一般不宜采用号筒式或声柱。

常用两只扬声器置于两角并朝房间的主对角线方向。

2、传声器的位置:对于声场是完全扩散的,测点位置将于衰变曲线无关,因此测点应保证在混响声场内进行,一般传声器的位置应离开声源1.5米以外,离开反射面1米以外,高度1.5米。

在实际声场中一般选择若干测点(三点以上)进行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3、仪器校正五、测量步骤1、打开仪器并校正2、记录测量数据3、关闭仪器六、实验数据记录。

混响时间及测量方法简介

混响时间及测量方法简介

混响时间及测量方法简介一、引言混响时间不仅在音质评价方面,而且在材料声学性能的测试、噪声控制等许多领域都是最基本的参数,一直是被公认的、具有明确概念的、与主观感受良好相关的客观参数。

适度的混响,可以明显的改善声音质量,改变音乐的音色和风格。

我们已经知道,室内的声波遇到四周墙面以及地面和顶棚会产生反射,而这种反射过程是往复多次的。

如果这些反射声在直达声到达听者50ms 后仍多次反射而继续存在,直到一段时间后才衰减消失,听起来有一种余音不绝的感觉。

这种过程与现象称为混响,即交混回响之意。

声学家赛宾通过研究后提出:当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的声能在室内往复反射,经吸收衰减,其声能密度下降为原来值的百万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说,室内声能密度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1)式中,T为混响时间,单位为秒;V为房间容积,单位为立方米;是房间内所有表面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S是室内总表面积,单位是平方米;从上面公式可见,当一座厅堂容积V 已经确定时,通过选取不同吸声系数的内表面材料,可以控制房间的总吸声量,进而控制房间的混响时间。

二、混响时间测量方法及相关测试仪器综述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稳态噪声切断法、脉冲响应积分法,最近不少仪器还可以使用MLS最大长度序列数法测量脉冲响应。

1、稳态噪声切断法稳态噪声切断法是最常见的,使用起来也最方便,它先在房间内用声源建立一个稳定的声场,然后使声源突然停止发声,用传声器监视室内声压级的衰变,同时记录衰变曲线,最后从衰变曲线计算声压级下降60dB的时间而测得混响时间。

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声衰变严重地受到无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瞬时起伏的影响,所以对相同的声源和传声器点必须测量多次进行平均。

其测量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 稳态噪声切断法测量混响时间原理图稳态噪声切断法测量混响时间测得的响应和声压级衰变曲线如图2、图3所示:图2 使用稳态噪声切断法在混响室中测得的响应图3 稳态噪声切断法测量混响时间得到的声压级衰变曲线使用切断噪声法测量混响时间的有B&K 2260D(配7204软件)、B&K 4417/4418型建筑声学分析仪、杭州爱华AWA6290A、嘉兴红声HS5660X、北京恒智的RT1、Norsonic的RTA 840(配Ctrl-SIC与 Nor-SIC软件),法国的01dB等。

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保持音质一致的重要流程在室内环境中,音响设备的表现表明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实现了摆脱外部噪音的影响。

然而,进行演出或录音时,室内的声学环境会影响声音的感受。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室内的混响时间是一个重要的视觉和感官指标。

为此,测量混响时间变得至关重要。

混响时间的定义混响时间定义为声音信号中的声音衰减程度。

一种清晰的声音,它很快就会消失,而一个略带混响质感的声音则会延长声音的停留时间。

与各种因素的影响相结合,混响时间的测量可以由室内的声波分析得出。

影响混响时间的因素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混响时间的测量,包括室内装饰、墙面和地板类型、房间形状、声音处理和各种音响设备的性能。

但是,混响时间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声学细节。

细节包括相对声波的有效密度, 转换效率和波动的衬托。

由于这些因素,测量混响时间可以变得不精确。

目标是能够提供具有可靠,准确的结果。

规范化测量混响时间规范化的混响时间测量通常包括产生具有常规均等声强的室内声场。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播放一段特定的声音,同时记录室内的反射和衰减。

测量时,这个过程会在相应的声学空间中重复多次,以确保精确测量混响时间。

这种测量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音质特性和准确性。

规定的混响时间标准由于混响时间的测量对音响设计的影响,定义了许多混响时间标准,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场地大小。

例如:餐厅和酒吧:1秒教室和礼堂:1秒至1.5秒图书馆和高级会议室:0.5秒剧院和音乐厅:1.5秒至2.5秒大教堂:6正,同样的情况下,混响时间的标准也会略有不同。

重要性规范而精确的混响时间测量对于音响设备设计和布置至关重要。

如果混响时间测量不准确,音乐很可能会被损坏,从而影响听众的感受和享受。

正确的混响时间测量能确保音乐在整个房间中保持一致的品质。

结论:测量混响时间不仅需要理解声波的自然属性和室内的声学环境,而且需要准确度、经验和专业知识。

无论是从事音响设计还是专业音乐制作,规范化的测量混响时间将确保音乐在整个房间中保持卓越的品质。

混响时间实验

混响时间实验

T 60
T 60
0.161V = Sa
0.161V = - Sln 1
-
a

2260正面按键介绍
电源开关,关机时要 按照提示按两次 电源状态检查 校准键 回调数据 测量参数设置,如 A计权、快慢档平均 显示测量数据, 切换到测量状态 系统自带帮助 系统设置:如应用 程序、时钟等 传输数据 保存数据 (2260D 建
筑声学软件必须使用)
4189型传声器 前置放大器
量程设置 暂停/继续测量 删除测量数据并归 零,重新测量 显示/隐藏菜单项 背景灯对比
‹#›
Machine Diagnosic
4
噪音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 测试实验
• 实验要求: • 1.测试噪音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选一高层建 筑物,每层一个测定,为了避免测试数据的随机 性,每一个测点测40次,求平均值,去掉大于平 均值20%的数据,再求测定平均值。 • 2.测试噪音在水平方向的分布规律。选定道路有 阻挡物(树木、围墙)区域,测定阻挡物高度, 在水平方向每2米一个测定,水平距离是阻挡物的 高度十倍。为了避免测试数据的随机性,每一个 测点测40次,求平均值,去掉大于平均值20%的 数据,再求测定平均值。
如应用程序时钟等回调数据传输数据保存数据2260d筑声学软件必须使用测量参数设置如a计权快慢档平均量程设置暂停继续测量显示测量数据切换到测量状态删除测量数据并归零重新测量系统自带帮助显示隐藏菜单项背景灯对比2260正面按键介绍噪音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测试实验1
报告厅混响时间测试实验
一、实验要求 1.混响时间测点3~5个 2.测量出报告厅的体积及吸声材料的大概面积。 3. 1/3倍频中心频率:125、250、500、1000、 2000赫兹。 二、实验报告要求 1.测量地点及名称 2.测量项目、测量人员、测量日期。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测量系统第三章测量方法第四章结果表达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混响时间测量报告附录三本规范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统一厅堂混响时间的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使不同单位测量的结果具备互相可比的统一基础,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一般厅堂的混响时间的测量。

第1.0.3条测量厅堂混响时间,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或规范。

第二章测量系统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被测厅堂应提供满场状况、排演状况和空场状况等三种被测状况。

对以上任何一种状况进行测量时,厅堂的门、窗均应关闭,门窗帘应展开。

第二节声源设备第2.2.1条噪声讯号应尽可能通过一个1/1倍频程或1/3倍频程的滤波器产生。

滤波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声和振动分析用的1/1和1/3倍频程滤波器》的要求。

测量时用于发声的扬声器系统应是无指向性的。

测量用声源(集中声源)应置于大幕线中心,离地面高度宜为1.5米处。

第2.2.2条在混响时间较长(1000赫以下大于1.5秒)的厅堂中,也可采用脉冲讯号(如讯号枪、爆竹和气球等)作声源,此时,要保证声讯号包括所有被测频带的宽度。

在被测频带范围内,声压级应符合本规范第2.2.4条的要求。

第2.2.3条用交响乐作声源时,为测量所取的声讯号,其频带范围应包含被测频带的宽度,并应具有足够长的、不致影响衰变的停息时间。

注:乐器在音乐停止时应能立即阻尼,无法立即阻尼的乐器不应列入声源,特别是管乐器。

第2.2.4条在所有测点上,衰变前各个被测频率的声压级,应比相应的背景噪声级高35分贝。

第2.2.5条测量同一厅堂的满场、空场或排演状况的混响时间,宜使用相同的声源。

第三节接收设备第2.3.1条接收系统应包括传声器、测量放大器、1/3倍频程滤波器和记录仪器。

接收系统的设备,宜符合下列要求:一、传声器应是无指向性的。

二、记录系统宜采用声级记录仪(电平记录仪)。

记录时,所选用的记录仪的笔速,不得影响衰变特性,并应调节记录仪的纸速使衰变曲线的斜度接近45°。

建筑物理声学实验报告——室内混响时间及检测

建筑物理声学实验报告——室内混响时间及检测

建筑物理声学实验报告——室内混响时间及检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建筑物理(三)实验项目名称:室内混响时间的检测院系:建筑学院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组指导教师:成绩:提交时间:*年*月*日2一、实验目的了解室内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内容测量室内混响时间。

三、实验原理(说明实验原理。

)四、实验仪器(说明仪器名称、精度、功能等,配合仪器照片。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详细说明本实验步骤、启动噪声源、测量仪器设置、声源布置、传声器位置、视频录制等,配合实验照片说明。

)六、实验结果表1各测量时间及相对应的声压级测量测点编号倍频带中心频率(Hz)125250500100020004000开启声源前1时间T1(s)Lp1(dB)声源开启后,声压级稳定过程中2时间T2(s)Lp2(dB)关闭声源后,声压级衰减过程中3时间T3(s)Lp3(dB)4时间T4(s)Lp4(dB)声压级完成衰减后5时间T5(s)Lp5(dB)注:根据所录制视频,取得时间点及其相对应的声压级。

T3、T4分别为声压级衰变过程中的两个时间端点。

表2各倍频带中心频率的混响时间(秒)倍频带中心频率(Hz)125250500100020004000T60注:可按照下式近似计算混响时间:。

图1混响时间与频率的特性曲线图(说明:此图为示范图,正式报告中应删除,应根据实际实验数据表,使用尺规画出特性曲线图。

)(同一图表应在同一页内,不要跨页。

)说明:1.实验报告电子版文名为实验人学号姓名,如“151100121陈某.doc”。

报告封面内容为一页。

2.提交:将电子版和纸质打印版交与班长收齐,统一提交,不接受单独提交作业。

提交时间20XX年6月30号上午10点。

报告中的红色文字为说明文字,应在正式实验报告中删除。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混响时间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会用定量的方法了解分析室内声环境质量,混响时间是目前用于评价厅堂音质的一个重要的和有明确概念的客观参数,是判断室内的语言清晰度和音乐丰满度的一个定量指标,是厅堂音质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而混响时间的测量也是建筑声学测量的重要内容。

二、实验内容
测量封闭办公室的混响时间。

三、测试原理
W ·C ·赛宾通过研究提出,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能的衰减率对人耳的听觉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他曾对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到刚听不到的水平所需时间(秒)进行了测定,并定义此过程的时间为“混响时间”。

他发现这一时间为房间容积和室内吸声量的函数。

混响时间T 60:当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后,突然停止发声,室内声压级将按线性规律衰减,衰减60dB 所经历的时间定义为混响时间,即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减至百万分之一所需的时间,单位s 。

计算混响时间的赛宾公式为:
A
V
T 161.060=
计算混响时间的伊林—努特生公式: mV
a S V
T 4)1ln(161.060+--=
60T —混响时间(s ) 0.161—常数 V —房间容积(m 3
) S —室内总表面积(m 2
) 4m —空气吸收系数 a —平均吸声系数
本实验因使用JT121声学分析仪,可直接读出混响时间值。

四、测试设备
声源部分:噪音信号源、滤波器、GZ021-A 功率放大器、全指向声源 接收部分:传声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JT121声学分析仪
五、实验步骤
1、按被测房间(4.1m×5.5m×6.9m)的要求布置好声源和测点位置,关闭好门窗,接好仪器设备。

仪器应事先做好核对工作。

2、将传声器放在规定的测点处,高为1.5m,离声源1.5m以外,离开反射面1m。

测点数不少于3个,每个测点上至少重复测量两次,各测点之间距离不小于1.5m。

3、调整信号源,发出100—4000HZ中心频率的1/3倍频程的白噪声,并使声场达到稳态,调整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使声级记录仪指针上升到35dB以上(相对于0线),即记录仪的指标值高于本底噪声声级35dB以上,最好高出40dB。

4、中断信号,记录各频率的T60。

每个频率至少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该测点的混响时间。

六、注意事项
1、传声器放在规定的测点处,高为1.5m,离声源1.5m以外,离开反射面1m。

2、测量时房间的门窗必须关闭,防止外界噪音的干扰。

七、实验数据及处理
频率(HZ)TⅠ60TⅡ60TⅢ60
T
60 100 1.80 1.83 1.77 1.80
125 1.14 1.17 1.17 1.16
160 1.41 1.47 1.5 1.46
200 1.80 1.83 1.80 1.81
250 1.47 1.50 1.53 1.50
315 1.41 1.41 1.42 1.41
400 1.80 1.82 1.78 1.80
500 1.74 1.77 1.77 1.76
630 1.62 1.62 1.63 1.62
800 1.80 1.83 1.79 1.81
1000 1.77 1.77 1.80 1.78
1250 1.77 1.79 1.74 1.77
1600 1.80 1.81 1.80 1.80
2000 1.74 1.80 1.77 1.77
2500 1.80 1.80 1.79 1.80
3150 1.80 1.80 1.81 1.80
4000 1.74 1.77 1.77 1.76
八、实验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低频的混响时间较短,低频的混响时间的大小波动较大。

分析原因:
1、测量人员的误差,该数据由两组分别测得一部分拼合而成,测量环境有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引起误差。

2、办公室内存在墙面、地板、吊顶、门窗、桌椅、书本、柜等吸声结构和吸声材料,这些可能对低频有较大的吸收,导致低频的混响时间较短。

3、测量时因被测房间的外部走廊人员活动所引起的不定因素,而影响测量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