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南海上的明珠》优质教案(精品)
《南海上的明珠》 教案

《南海上的明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过程与方法: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的词句进行描绘的方法。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旁批,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难点】本课语言通畅易懂,描写细腻贴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海南岛的美丽和富饶,品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感受海南岛的富饶与美丽,感受海南岛的神奇与美丽。
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的词句进行描绘的方法,学习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对于远离海域的大海的孩子来说,都缺乏对海南岛的感性认识,在教学时是一个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音乐:《请到天涯海角来》。
2.谈话揭题:同学们,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就是歌词中的天涯海角——海南岛。
要感受海南岛的美丽与富饶,还需要身临其境地去领略亲身感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者林慧琼一起踏上这个南海上的明珠。
(板书课题:南海上的明珠,学生齐读课题。
)3.简介资料:(多媒体出示中国政区图,借助地图进行讲解)海南岛在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是我国第二大岛。
海南岛地处亚热带,属季风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3.8摄氏度,凉爽的椰风吹散了盛夏的炎热,明媚的阳光温暖了冬季的大海,没有真正的酷暑和寒冬。
海南岛到处是一派热带风光。
这里有大片的热带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终年常绿。
海南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称为南海上的一颗“明珠”。
特别是南部的三亚市,碧水蓝天,景色迷人。
《南海上的明珠》探究感悟-精选文档

《南海上的明珠》探究感悟
探究
1. 课文主要介绍了海南岛的哪里方面?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海南岛的美丽和富饶。
课文先叙述海南岛的美丽富饶,再具体介绍了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
2. 探究理解以下词语:不计其数、蕴藏、滔滔奔流、气候宜人、郁郁葱葱、天涯海角、眺望、屏障、果实累累
不计其数:形容海南岛的名贵水产数目极多,无法计算。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滔滔奔流:形容万泉河滚滚向前。
气候宜人:指海南岛的气候适合人的心意。
郁郁葱葱:指热带林木苍翠茂盛。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屏障:本课指海滩上的椰子林像屏风似的遮挡着。
果实累累:本课指椰子果多,连接成串。
感悟
1. 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夕阳西沉的奇景,你一定想高唱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这里作者通过对自己感受的真实描写,进一步赞美了海南如
诗如画的风光。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南海上的明珠》精品学案第一课时

《南海上的明珠》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重点难点1.品读课文,感受海南岛的神奇与美丽。
2.学习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去过海南岛吗?你对海南都有什么了解?2.为什么课题的名称要叫南海上的明珠?四、参考资料东寨红树林。
在海南岛北岸,沿着铺前港到东寨港10多公里长的海滩上,生长着一片茫茫无边际的红树林,它像一道绿色长城一般,出没在海水之中:当潮水上涨时,海滩被海水淹没,树干浸泡在水中,只有茂密的树冠飘浮在海面上;退潮后,泥泞的树干露出海面,盘根错节,好像一片原始森林,因而有“海上森林”或“海底森林”的美誉。
这就是著名的海南岛东寨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海滩上生长的热带树木,由红树林组成的海滩,就叫红树林海滩。
它与珊瑚礁海滩一样,都是生物海滩。
在海滩的旅游景观中,具有特殊的魅力和风貌。
东山岭风采。
东山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万宁市境内的海边,有一座山峰,山势不高险,然景物奇特多姿,素享“海南第一山”之美名,这就是东山岭。
从东山岭东瞰,有一海滨泻湖(即是一个巨大的海边湖泊,它有通道与大海沟通),宛若一面明镜,镶嵌在南海沿岸海滨,人称“中国第一大泻湖”,这就是小海。
东山岭,又名“笔架山”,与文峰塔隔河相望,是游览避暑胜地。
山上巨石遍布,有数条小径穿行山间,沿之攀登,或进幽洞,或登怪石,或临峭壁,或见清泉,景物变化,随步移景。
早在末代,东山岭就有“仙船系缆”、“瑶台望海”、“蓬莱仙窟”等八最景之说。
《南海上的明珠》教案

《南海上的明珠》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资源1.4 教学方法第二章:南海地理概述2.1 南海的位置与范围2.2 南海的地理特征2.3 南海的重要性和价值第三章:南海诸岛介绍3.1 南海诸岛的分类与分布3.2 南海诸岛的自然环境3.3 南海诸岛的人文历史第四章:南海资源与环境4.1 南海的生物资源4.2 南海的矿产资源4.3 南海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南海问题与我国立场5.1 南海问题的历史渊源5.2 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5.3 南海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前景第六章:南海的法律法规6.1 我国南海法律法规的演变6.2 南海诸岛的立法保护6.3 南海海洋权益的法律依据第七章:南海周边国家的情况7.1 南海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7.2 南海周边国家的南海政策7.3 南海周边国家与我国的关系第八章:南海的开发与利用8.1 南海的渔业资源开发8.2 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8.3 南海的其他资源利用第九章:南海的文化交流9.1 南海地区的海洋文化9.2 南海地区的民间交流9.3 南海地区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第十章:南海教育与科研10.1 南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10.2 南海科研的重要性与成果10.3 提高南海教育与科研水平的措施第十一章:南海地区的国际合作11.1 南海地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11.2 南海地区合作机制与平台11.3 我国在南海地区国际合作中的角色与贡献第十二章:南海安全与维护12.1 南海安全形势分析12.2 南海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12.3 我国在南海安全维护中的措施与实践第十三章:南海的未来展望13.1 南海地区的发展趋势13.2 南海问题的解决前景13.3 我国在南海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布局第十四章:南海教育与普及14.1 南海教育的普及与推广14.2 南海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14.3 提高南海教育普及水平的对策与建议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南海系列教案的回顾与总结15.2 南海教育的重要性与启示15.3 面向未来的南海教育研究与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南海上的明珠》教案全面覆盖了南海的地理、法律、资源、环境、周边国家情况、开发利用、文化交流、教育科研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
《南海上的明珠》 第二课时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南海上的明珠》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渗透学法,深入品读课文。
2.合作学习,体会“风景优美”“椰林风光”。
3.总结写作特点,借鉴仿写。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条理。
2.分析课文第1自然段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海南岛这颗明珠所展现出的魅力。
二、渗透学法,品读第2自然段1.指名出声朗读。
2.提问: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3.根据回答出示“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4.从几个方面写了海南岛的“物产丰富”呢?(植物、水产、矿藏)5.你最喜欢哪个方面?为什么?能给大家谈一下你的理解吗?(结合自己课下搜集的资料和图片)6.给这一段分层的话该如何划分?根据是什么?(总分关系)7.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画面。
(2)四个人接读。
(3)读出喜悦、自豪之情。
三、合作学习,体会“风景优美”“椰林风光”1.读悟结合,精读第3、4自然段。
(1)指导总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步骤。
①出声朗读文章。
②勾画段落的中心句。
③找一下自己最喜爱的句子。
④给文章分层并试说层意。
⑤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⑥班内交流。
(2)学习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仍是总分结构,先总写海南岛一年四季景色优美,接着具体写五指山、万泉河、天涯海角、亚龙湾海滩等著名景点,展示了海南岛迷人的风光。
其中亚龙湾海滩的景色写得较详细,写出了亚龙湾海滩的大和美,描写时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抒发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3)学习第4自然段。
(第一句总写椰林风光惹人喜爱。
“屏障”形象地写出了椰林的茂盛、密实和美,“撑开的大伞”写出了椰树的奇特美丽。
这两个比喻句不仅写出了椰树的静态美,而且也写出了椰树的动态美。
)2.勾画批注,自读自悟第5自然段。
(1)自学。
(2)交流:“高唱一曲”“赞美”“秀丽”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案例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我将设计一系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课文是如何描绘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的?”“西沙群岛的丰富物产有哪些?”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例如,让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描绘手法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语文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与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他人的不足,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此外,我还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优美句子和描绘手法。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个景观,并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3.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生字词、描绘手法等。
2.教师进行补充,强调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物产,以及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表达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西沙群岛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风貌,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讲解14南海上的明珠西师大版

南海上的明珠
课前疏导
一、目标确认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二、课题讲析“明珠”,即明亮的珍珠,指的就是海南岛。
它位
于中国的最南端,气候宜人、美丽富饶。
课题以比喻的手法点出了
海南岛的美丽耀眼,表达了作者对海南岛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写作背景
美丽富饶的海南岛,是—个色彩缤纷的世界。
这里被称作是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一年四季常青,遍地皆绿。
作者
多次来过这里,多次陶醉在海南岛的阳光、空气、沙滩、海水里。
这
美丽的景色和激荡起来的情感,如果不一吐为快,怎能心安呢?同学们,随着作者,快快走进海南岛吧!
课时讲解
一、生字解构
会写的字
guî
二、重点词语
富饶:物产多,财物多。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果实累累:指果实很多,连接成串。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不计其数:形容海南岛的名贵水产数目极多,无法计算。
郁郁葱葱:指热带林木苍翠茂盛。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南海上的明珠课件1 西师大版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海的景象!
课文朗读
理解词语
不计其数:形容海南岛的名贵水产数目极多,无 法计算。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滔滔奔流:形容万泉河滚滚向前。
气候宜人:指海南岛的气候适合人的心意。 郁郁葱葱:指热带林木苍翠茂盛。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自学指导一:
• 用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 词。 • 本段在文章中所起的作 用是什么?
学习第一段:
•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 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 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 南岛。
自学指导二:
• 学习第2自然段 •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从几 个方面写海南岛的“物产丰 富” • 你最喜欢那个方面?为什么? • 这一段分层该如何分?根据 什么?
屏障:本课指海滩上的椰子林像屏风似的遮挡着。
果实累累:本课指椰子果多,连接成串。
考考你
课文主要介 绍了海南岛的哪 里方面?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介绍了位于我 国南海的海南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 先叙述海南岛的美丽富饶,再具体介 绍了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 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
读一读课文,仔细体会。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南海上的明珠
海南岛位置
海南岛简介
海南岛位于中国的最南端,属热带季风 区,终年阳光明媚,四季碧绿,气候温和宜 人,四周海水清澈,沿岸沙白滩净,波缓浪 平,平地河流纵横,湖泊遍地;山区林海莽 莽,珍禽异兽出没,加之众多文物、园林和 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拥有无与伦比的度假 环境。每一个到海南旅游的人都会惊奇地发 现,海南的自然风貌竟然奇迹般地保持着罕 见的没有受到现代化大生产破坏的原始状态。
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 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 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 夕阳西沉的奇景,你一定想高唱一 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南海上的明珠》优质教案
教材简析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首优美的歌曲激起了多少人对海南岛的向往。
《南海上的明珠》这篇批读课文,以优美的语言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海南岛的美丽和富饶。
课文先叙述海南岛的美丽富饶,再具体介绍了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
在介绍风景优美时,特别介绍了海南岛迷人的椰林风光,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准确、优美,极富感染力,易激起学生对海南岛的向往之情。
2~4段分别有一个总起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的词句进行描绘的方法。
学习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借助旁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
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文字、图片资料,录音: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
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海南岛的位置,有条件的学生可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图片和资料。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教学设计参考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
1. 欣赏音乐:《请到天涯海角来》。
2. 揭题:孩子们,歌中介绍的天涯海角就在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地方--海南岛,想去游一游吗?让我们一起到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岛上去观光吧!
3. 师生相互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直观感受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 学生互相交流认字情况。
3. 学生分段读课文,互相评议、正音。
4. 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和各段的.意思。
5. 学生相互质疑、答疑、筛选问题。
三、精读课文,入情入境
1. 整体感知:学习第1段。
(1)自读第1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欣赏图片:感知“万里碧波”和“富饶美丽”。
(3)指导朗读,体会万里碧波上的明珠--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2. 图文赏析:学习第2段。
(1)欣赏“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等图片,鼓励学生自由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2)欣赏海南岛在不同季节里硕果挂满枝头的丰收图和各种名贵水产图片。
图文结合,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海南岛的物产丰富。
(3)再鼓励学生选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第2段,读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3. 读悟结合:学习第3、第4段。
自读自悟学习第3段。
(1)读读、勾勾、悟悟:这个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2)背一背: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3)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这个段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4)诵读第3段,小结:这个段从五指山的热带雨林、滔滔奔流的万泉河、美丽壮观的天涯海角、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等几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海南岛的美景。
自主学习第4段。
(1)用学习上一段的方法读读、勾勾、悟悟、背背,自学第4段。
(2)分组学习,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等,可借助音像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如教学句子:“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
a. 出示椰子林的画面,体会“屏障”;
b. 让学生自己说说将椰子林比喻成“屏障”好在哪里。
c. 想象情景,指导朗读。
(4)找出这个段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自主学习第5段。
朗读第5段,领略海南岛清晨和傍晚的美景,感受作者对海南风光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主动积累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本文,赞美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2. 选择喜欢的词、句、段,读一读,背一背,并摘录下来。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欣赏家乡的美景,夸一夸自己的家乡(先说后写)。
板书设计参考:
南海上的明珠明珠橡胶园、椰子园、热带植物园 (多) 海龟、鲍鱼等名贵水产 (不计其数)
铁、石油、天然气 (蕴藏量丰富)
五指山挺立
万泉河奔流
天涯海角壮观
亚龙湾海滩迷人
椰林风光惹人喜爱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气候宜人
风景优美高歌
赞美
总写分写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