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
合集下载
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

C.n=2跃迁到n=1时辐射的光子
D.n=3跃迁到n=2时辐射的光子
经典理论模拟下的核式
结构中电子运动特点与
困惑
事实 理论 光谱特征
原子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光谱分立性 分立 不分立
早在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之前的
1885年巴耳末观察到了氢原子的一组分立
的谱线满足:
1 11
R(22 -式结构模型存在的问题
(1)是核式结构本身存在问题?
定:
h Em En
二、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三)、玻尔原子模型图示 ∞n--数-子-量---E0/eeVV
5
-0.54
4
-0.85
电子
3
-1.51 激
发
2
-3.4 态
+
原子核
基态
玻尔原子模型
1
-13.6
氢原子能级图
三、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巴耳末系谱线
紫2外、线成区 功4预00言nm了----氢----原----子-----的存可见其在光它其区系它-----谱系----线谱----线--700nm 红外线区
(3)不同于经典理论,应表达成假设。
二、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 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
些分立的数值。
•且电子在这些轨道上 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
不产生电磁辐射
针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
二、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原子在不同的轨道上 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 的状态.波尔指出,原 子的不同的状态中具有 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
A.40.8 eV
B.43.2 eV
C.51.0 eV
D.54.4 eV
D.n=3跃迁到n=2时辐射的光子
经典理论模拟下的核式
结构中电子运动特点与
困惑
事实 理论 光谱特征
原子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光谱分立性 分立 不分立
早在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之前的
1885年巴耳末观察到了氢原子的一组分立
的谱线满足:
1 11
R(22 -式结构模型存在的问题
(1)是核式结构本身存在问题?
定:
h Em En
二、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三)、玻尔原子模型图示 ∞n--数-子-量---E0/eeVV
5
-0.54
4
-0.85
电子
3
-1.51 激
发
2
-3.4 态
+
原子核
基态
玻尔原子模型
1
-13.6
氢原子能级图
三、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巴耳末系谱线
紫2外、线成区 功4预00言nm了----氢----原----子-----的存可见其在光它其区系它-----谱系----线谱----线--700nm 红外线区
(3)不同于经典理论,应表达成假设。
二、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 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
些分立的数值。
•且电子在这些轨道上 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
不产生电磁辐射
针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
二、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原子在不同的轨道上 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 的状态.波尔指出,原 子的不同的状态中具有 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
A.40.8 eV
B.43.2 eV
C.51.0 eV
D.54.4 eV
物理选修-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张)-ppt精品课件

(3)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的最长波长是多少? 由 hcλ=E4-E3,得λ=E4c-hE3=-03.×851+081×.561.6×3×1.61×0-1340-19
m=1.884×10-6m.
物理选修3-5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25张PPT)
物理选修3-5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25张PPT)
会促进切段中 乙 烯的 合 成 , 而 乙烯 含 量 的 增 高, 反 过 来 又 抑制 了 生 长 素 促进 切 段 细 胞 伸长 的 作 用 。
•
7. 先 用 低 倍镜 找 到 叶 肉 细胞 , 然 后 换 用高 倍 镜 观 察 。注 意 观 察 叶 绿体 随 着 细 胞 质流 动 的 情 况 ,仔 细 看 看 每 个细 胞 中细 胞 质
v
m
r
➢能级:量子化的能量值
➢定态:原子中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
基态:能量最低的状态(离核最近)
激发态:其他的状态 能级图
5 4 3
量2 子 数
E5 E4 E3
激 发
态
E2
1
E1— 基态
3
2v
1
m
r
轨道图
假说3:频率条件(跃迁假说)
针对原子光谱是 线状谱提出
Em
v
原子从Em能级跃迁到En 能级( Em>En )时,会放
玻尔
假说1:轨道量子化
针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
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
数值。且电子在这些轨道上
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
产生电磁辐射,也就是说, 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分立轨道
假说2:能级(定态)假说
针对原子的稳定性提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18.4《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

频率变化 辐射电磁波频率连续变化
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经典理论 的困难
否定
卢瑟福核式 结构模型
建立
?
1913年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1、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
——针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数值且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电子的 轨道是量子化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回顾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过程
汤姆孙 发现电子
否定
原子不可 分割
出现矛盾
建立
汤姆孙的 西瓜模型
不能解释
否定
汤姆孙的 西瓜模型
建立
α 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的核 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模型的困难: 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氢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辐射电磁波
能量减少, 轨道连续变小 原子不稳定
频率等于绕核运行的频率
结论:
1.当n减小即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力做正功,电子动能增加、 原子势能减小、向外辐射能量,原子能量减小。
2.当n增大即轨道半径增大时。库仑力做负功,电子动能减小、 原子势能增大、从外界吸收能量,原子能量增大。
课堂演练3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 ACD ) A.电子的轨道半径越大 B.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大 C.氢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大 D.核外电子的电势能越大
玻尔 ——针对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提出 注: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能量态跃迁 到较高的能量态,吸收的光子同样由频率条 件决定。(吸收光谱)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n
量子数
E /eV 0 -0.54 -0.85 -1.51 -3.4
n∞:电子脱 ∞ 离核束缚
人教版 物理 选修3—5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共24张PPT)(优质版)

三、玻尔的原子理论之定态假设:
2、定态假设:(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不同的轨道对应着不同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尽管电子 在做变速运动,却不辐射能量,因此这些状态是稳定的; (1)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中,具 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 量值叫作能级。 (2)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能量 最低的状态叫作基态,其他的能量状态叫作激发态。
五、玻尔理论的成功与局限性:
1.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 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轨道 量子化假设把量子观念引入原子理论,这是玻尔的原子理论之所以成功 的根本原因
2.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对更复杂的原子发光,玻尔理论却无法解释,它过多 地保留了经典粒子的概念。把电子运动看成是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 动。
四、玻尔原子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3.解释了气体导电发光现象:
处于基态的原子受到电子的撞击,可以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 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光子,最终回到基态。
4.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原子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能级差,由于 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 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大学以E.卢瑟福为首的科学集体,从此和卢瑟福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关系。
1912年,玻尔考察了金属中的电子运动,并明确意识到经典理论在阐明微观现象 方面的严重缺陷,赞赏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在电磁理论方面引入的量子学说,创造性地 把普朗克的量子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结合了起来。
1913年提出了量子不连续性,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和类氢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提 出了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
(高中物理精品课件)玻尔的原子模型

轨能道半量径::Ernn==n1n22
r1 (n=1,2,3……) E1(n=1,2,3……)
式中r1 ( r1 =0.53×10-10m )、E1 ( E1=-13.6eV)、
分别代表第一条(即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
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rn、En 分
别代表第n条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第n条轨道 上运动时的能量,n是正整数,叫量子数。
18-4.波尔的原子模型
一、玻尔提出原子模型的背景: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很好地 解释了a粒子的散射实验,初步建立了原 子结构的正确图景,但跟经典的电磁理 论发生了矛盾。
1、原来,电子没有被库仑力吸引到核 上,它一定是以很大的速度绕核运动,就 象行星绕着太阳运动那样。按照经典理论, 绕核运动的电子应该辐射出电磁波,因此 它的能量要逐渐减少。随着能量的减少, 电子绕核运行的轨道半径也要减小,于是电 子将沿着螺旋线的轨道落入原子核,就像 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受到上层大气阻力 不断损失能量后要落到地面上一样。 这样 看来,原子应当是不稳定的,然而实际上 并不是这样。
叫做激发态。
4、原子发光现象: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 发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是辐射能量的过程,这个能 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这就是原子发光现象。
电子云
达标练习:
1、对玻尔理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继承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但对原子能量 和电子轨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设
B、对经典电磁理论中关于“做加速运动的电 荷要辐射电磁波”的观点提出了异议
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C、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光子
D、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n 四、氢原子的能级图: E
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

所以 hcλ=E4-E3 λ=E4c-hE3=-03.×851+081×.561.6×3×1.61×0-1340-19m =1.884×10-6m。 答案:(1)6 条 (2)3.1×1015Hz (3)1.884×10-6m
综合应用
1914 年,富兰克林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 静止的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 提出的原子能级存在的假设,设电子的质量为 m,原子质量为 m0,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差为 ΔE,试求入射的电子的最小动 能。
解析:电子与原子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动量守恒 定律列式,利用数学方法求极值。
设电子与原子碰撞前后的速率分别为 v1 和 v2,原子碰撞后 的速率为 v,假设碰撞是一维正碰。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1=mv2+m0v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21mv21=12mv22+12m0v2+ΔE。 由上面两式得:m0(m0+m)v2-2mm0v1v+2mΔE=0
密不同的点表示时,这种图象就像云雾一样分布在原子核 周围,故称电子云。
一、玻尔原子模型 1.轨道量子化 (1)轨道半径只能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 (2)轨道半径公式:rn=n2r1,式中 n 称为量子数,对应不 同的轨道,只能取正整数。氢原子的最小轨道半径 r1=0.53×10 -10m。
(2)本题用到了本书第一章的碰撞知识,碰撞中损失的动能 被原子吸收。
(3)若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若损失的动能全 部被用来提供 ΔE,则电子入射的动能就最小,所以此题也可 用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求解,即
mv1=(m+m0)v,12mv21=12(m+m0)v2+ΔE, 解得12mv21=m+m0m0ΔE。
(3)氢原子从高能级向 n=1,2,3 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 分别属于赖曼系,巴耳末系和帕邢系(如图)
综合应用
1914 年,富兰克林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 静止的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 提出的原子能级存在的假设,设电子的质量为 m,原子质量为 m0,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差为 ΔE,试求入射的电子的最小动 能。
解析:电子与原子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动量守恒 定律列式,利用数学方法求极值。
设电子与原子碰撞前后的速率分别为 v1 和 v2,原子碰撞后 的速率为 v,假设碰撞是一维正碰。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1=mv2+m0v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21mv21=12mv22+12m0v2+ΔE。 由上面两式得:m0(m0+m)v2-2mm0v1v+2mΔE=0
密不同的点表示时,这种图象就像云雾一样分布在原子核 周围,故称电子云。
一、玻尔原子模型 1.轨道量子化 (1)轨道半径只能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 (2)轨道半径公式:rn=n2r1,式中 n 称为量子数,对应不 同的轨道,只能取正整数。氢原子的最小轨道半径 r1=0.53×10 -10m。
(2)本题用到了本书第一章的碰撞知识,碰撞中损失的动能 被原子吸收。
(3)若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若损失的动能全 部被用来提供 ΔE,则电子入射的动能就最小,所以此题也可 用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求解,即
mv1=(m+m0)v,12mv21=12(m+m0)v2+ΔE, 解得12mv21=m+m0m0ΔE。
(3)氢原子从高能级向 n=1,2,3 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 分别属于赖曼系,巴耳末系和帕邢系(如图)
高中物理课件-第四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1、轨道假设:
rn n2r1
-
(r1=0.053nm ; n=1、2、3……)
+
2、能级假设:
几个概念:定态、基态、激发态、能级
En
1 n2
E1(
E1=
-13.6ev;
n=1、2、3……)
3、跃迁假设:hv E初-E末 二、氢原子的能级图
三、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 玻尔理论虽然把量子理论引入原子领域,提出 定态和跃迁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 对多电子原子光谱无法解释,因为玻尔理论仍 然以经典理论为基础。如粒子的观念和轨道。
性能特点及应用: 1、辐射光谱连续; 2、显色性好, 近似Ra=100; 3、色温低,约在2500K-3200K(普通型 号在2700K-2900K); 4、光效低,约在9-34lm/W; 5、 散热量大; 6、寿命短,约在1000h。
日光的灯,即低压汞灯,其原理是汞蒸气辐射紫外线,紫 外线激发灯管上的荧光粉而最终发出白光,其光谱是不连 续的,即为明线光谱
注意:轨道是量子化的
+
1 2 3
4
5
课本p57
mvn2 rn
k e2 rn2
和电子轨道量子化条件:
轨道半径r跟电子的动量mv的乘积等于 h 的整数倍
2
mvnrn
n
h
2
rn
n2h2
4 2kme2
n2r1
当n=1时 r1=0.053nm
玻尔原子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2、能级假设: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
氢原子
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
子是稳定的,不向外辐射能量。
+
这些状态叫定态。
1
高二物理 玻尔的原子模型 ppt

玻尔理论的基本内容
③电子轨道的量子化条件: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 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 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 也是不连续的。可能轨道的条件可表述为:
h mv nrn n 2
r为轨道的半径,n=1,2,3…为正整数则量子 数mv为电子的动量。
能级的概念
课堂练习
6、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 列措施可行的是: A、用10.2eV的光子照射 B、用11eV的光子照射 C、用14eV的光子照射 D、用14eV的电子碰撞
课堂练习
7、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 在它们发光的过程中,辐射出的光 子有_______种,其中最长的波长等 于_______.已知钠的极限频率为 6.0×10-14Hz,则有_______条谱线 可以使钠发
基态和激发态
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核外电 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个能级状 态叫基态。当原子从外界吸收一定的能量 后,原子处于高的能级,这时核外电子离 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这个能级叫激发态。
氢原子的两个公式
1.轨道公式 2.能级公式 rn=n2r1
1 En 2 E1 n
玻尔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 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 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 状态叫定态。
②跃迁假设:原子以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2)跃迁 到另一种定态(设为E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 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 决定即 h=|E2-E1|
公式中:r1表示离核最近的第一条可能轨道的 半径,E1表示电子在第一条轨道上的运行时的 能量,rn,En分别表示第n条可能轨道的半径 和电子在该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 能)n为量子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A (uA)
证明了汞原子能量量子化。该实 验卓越的设计思想和实验技巧, 以及它在建立原子量子学说方面 做出的贡献,受到人们的赞誉。
e c
a
Oo
bd
U1 U2 U3 U4 U5 U6
夫兰克—赫兹管的IA~UG2K曲线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UG2K
23
经 电子绕核运动将不断 典 向外辐射电磁波,电 理 子损失了能量,其轨 论 道半径不断缩小,最 认 终落在原子核上,而使 为 原子变得不稳定.
即hν=Em-En
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
针对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提出
En
n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9
柳河
一中
Em
n
针对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提出
原子在始、末 两个能级Em和En ( Em>En )间跃 迁时发射光子的 频率可以由前后 能级的能量差决 定:
hn Em En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10
柳河
同时又应用了“粒子、 轨道”等经典概念和 有关牛顿力学规律
量子化条件的 引进没有适当
除了氢原子光谱外,在解决其的理论解释。
他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氦原子光谱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17
拓展与提高
原子结构的认识史
汤姆孙发现怎电子样观修否定改玻原尔子模不可型割 ?
察
建建立 立
汤姆孙的西 瓜模型
思想:必与须彻底放弃经典概念?科出现矛盾
氢 原
n=5
子 n=4
能 级
n=3
跃
迁 与
n=2
巴 耳
光 谱
末
图
系
n=1
n 3,4,5,
0 -0.54 eV -0.85 eV -1.51 eV -3.40 eV
-13.6 eV
二柳河.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一中
(巴尔末系)
Hδ
n=1 n=2 n=3 n=4 n=5 n=6
Hγ
Hβ
Hα
1
R(
1 22
3
柳河
一中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 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
些分立的数值。
•且电子在这些轨道上 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 不产生电磁辐射
针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4
柳河
一中
原子在不同的轨道上 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 的状态.波尔指出,原 子的不同的状态中具有 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 的能量也量子化的
柳河
学以致用
一中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19
[例1]
柳河
学以致用
一中
练习:对玻尔理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D )
A、继承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但对原子能 量和电子轨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设
B、对经典电磁理论中关于“做加速运动的 电荷要辐射电磁波”的观点表示赞同
C、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建立了原子发光频率 与原子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一中
,利用库仑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计算出了氢的电子可能的轨道半径和对应的能量.
rn n 2 r1
氢 原 子
En
1 n2
E1
能
(E1 13.6eV )
级
n 1,2,3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11
柳河
一中
氢
原
子
的激
能
发 态
级
图
(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n
E/eV
∞----------------- 0 eV
1 n2
) n
3, 4,5,...
巴耳末公式 R=1.10107m1 里德伯常量
根据:E=hv,λ=c/v
又Eδ =1.89eV= 3.03 ×10-19J
所以, λ δ=hc/ Eδ = 6.63×10-34 ×3.0 ×10-8 / 3.03 ×10-19J
= 6.57 ×10-7(m)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事 实
e
v
F
r + e
e
e +
经 由于电子轨道的变 典 化是连续的,辐射 理 电磁波的频率等于 论 绕核运动的频率, 认 连续变化,原子光 为 谱应该是连续光谱
事 原子光谱是不 实 连续的线状谱
柳河
一中
气体导时发光的原理是什么?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26
D、玻尔的两个公式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利 用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来的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21
注柳河意夫兰克一赫兹实验 ①一中方法和原理:使加速的电子通过低压汞蒸气,与汞原子 发生碰撞。测量电子损失的能量和汞原子获得的能量。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22
柳河 ②实验的结果,表现在接收极电流随K—G间电压的 一中 变化关系图,会分析此图,是做出结论的关键。
5
-0.54
4 3 2
巴
帕 邢 系
布 喇 开 系
普 丰 德 系
-0.85 -1.51
-3.4
耳
末
系
演 基态
示
1
)
赖曼系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13.6
12
➢问题1:巴尔末公式有正整数n出现,这里我们也用正整数n来 标志氢原子的能级。它们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
巴尔末公式:
1R λ
1 22
1 n2
n=
针对原子的稳定性提出
v
m
r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5
➢能级:量子化的能量值 ➢定态:原子中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
基态:能量最低的状态(离核最近)
激发态:其他的状态
5 4
3
量
2
EEE345
激发态
E2
3
2v
1
m
r
子
数 1
E1
——基态
能级图
轨道图
柳河
一中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基
吸收光子 (电子克服库仑引力做功增大电势能,
14
二柳河.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一中
Hδ
Hγ
Hβ
Hα
巴尔末 系氢吸 收光谱
n=1 n=2 n=3 n=4
n=5 n=6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15
柳河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一中
阅读教材P58-P59,小组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巴尔末公式有正整数n出现,这里我
们也用正整数n来标志氢原子的能级。它们之
间是否有某种关系?
➢问题2:气体导电发光机理是什么?
➢问题3:试解释原子光谱为什么是线状光谱?
➢问题4:不同元素的原子为什么具有不同的特 征谱线?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16
柳河
三、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一中
玻尔理论成功的解释并预言了氢原子辐射
的电磁波的问题,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
在解决核外电子的运动时 成功引入了量子化的观念
α粒关子键散射:实验用实验电子否定云概念汤 瓜姆 模取孙 型代的西经典的建立学 模 型轨道概卢式念瑟结福构的模核型
所
提出现矛盾
获
得 原子稳定性事实 否定
氢光谱实验
的
卢瑟福的核 式结构模型
出 建科立
?玻尔模型
学出现矛盾
事
假
实 复杂(氦)原电子在某处否单定位体积内出玻现尔的模概型率——电建子立说云
光谱
量子力学 理论
柳河
一中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1
回顾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史
汤姆孙发现电子
否定
原子不可割
建立
汤姆孙的西 瓜模型
出现矛盾
α粒子散射实验
否定
原子稳定性事实 氢光谱实验
否定
汤姆孙的西 瓜模型
卢瑟福的核 式结构模型
建立
卢瑟福的核 式结构模型
出现矛盾
? 建立
柳河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3-5
一中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原子的能量增加)
激
态
跃迁
发
辐射光子
(电子所受库仑力做正功减小电势能,
态
原子的能量减少)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7
柳河
一中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8
柳河
一中
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 (其能量记为Em)跃迁到能 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 En,m>n)时,会放出能量 为hν的光子(h是普朗克常 量),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 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