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吸收
合集下载
第三章 非口服给药的吸收讲解

吸收促进剂
改善多肽类、蛋白质类药物的吸收 表面活性剂及胆酸盐等
如:二甲基环糊精可使胰岛素在鼻腔吸收接近 100%。 选择辅料时,除了考虑增强药物的吸收外,还要 避免对鼻粘膜的伤害。
五、肺部给药
呼吸器官的结构 肺泡3~4亿个,总
面 积 100m2 。 肺 泡 壁由单层上皮细胞 组成、并与毛细血 管紧密相连。
第三章 非口服给药的吸收
注射给药 口腔粘膜给药 皮肤给药 鼻粘膜给药 肺部给药 直肠与阴道给药 眼部给药
一、 注射给药
1.特点
优点: ⑴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无首过效应,易于控制; ⑵适于不宜口服、口服不吸收或在胃肠道不稳定的 药物; ⑶适于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 ⑷局部作用、全身作用、长效作用、诊断疾病
二、口腔粘膜给药
口腔片,由颊部齿间粘膜;舌下片,舌下粘膜 颈内静脉——全身循环,避免肝的首过作用。
这两部分粘膜未角质化,吸收速度快,没有 肝脏首过作用。 如:硝酸甘油舌下给药1~2min起效。
二、口腔粘膜给药
4.影响口腔粘膜吸收因素 生理因素 剂型因素
生理其表面由20 多层充满角蛋白结晶的鳞状上皮构成,细胞间 通过纤维连接,形成了药物穿透屏障。
栓剂的吸收
栓剂吸收影响因素
栓剂插入后,几分钟内液化,但药物并不溶解释 放,不能被吸收。只有药从基质中分离才被吸收。 所以药从基质中分离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
油脂型基质中水溶性药易吸收。 水溶性基质中油溶性药易吸收。 选择与药物溶解度相反的基质有利于药物从基
质中释放。
阴道给药
阴道粘膜由未角质化的多层鳞状上皮所构成,阴 道粘膜细胞的表面有许多数小隆起,有利于药物 吸收,吸收机制也分为被动扩散的脂质通道和含 水微孔通道两种。
03 金融企业会计第三章 吸收存款业务的核算-PPT课件

㈡准确、及时地办理存款业务,提高服务质量 银行在办理存款业务时,应当做到手续简便、迅速 及时、方便客户;按照支付结算原则和账务处理程 序的要求,准确、及时地传递会计凭证,处理有关 业务,以保证存款业务核算质量。 ㈢发挥银行反映和监督职能,维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各单位、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可以通过银行所核算 的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的资料得到反映,对企 业的资金使用进行必要的监督,保证单位或个人对 存款的支配权。对单位存款应坚持“谁的钱进谁的 账,由谁支配”的原则,除国家有专门规定外,禁 止银行代任何单位或个人扣款,禁止银行擅自停止 存款人对存款的支取。
表3 — 2
现金支票
3.活期存款账户的内外账务核对 活期存款账户存取款较频繁,在银行与开户 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中,由于双方记账时间 有先后以及发生技术性差错等原因,会导致 双方账务不相符或产生未达账项。为此,银 行与开户单位之间就有必要定期或不定期地 进行账务核对。内外账务核对方式分为随时 对账和定期对账。
3.单位结算户的使用要求 必须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遵守银行信贷、结算 和现金管理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等有关规定。存款人的账户只能办理存款人本身的 业务活动,不得出租、出借和转让账户;不得将单 位款项转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不得违反规定支取 现金;不得利用开立银行结算账户逃废银行债务; 不得从基本存款账户之外的银行结算账户转账存入, 将销货收入或现金存入单位信用卡账户;法定代表 人或主要负责人、存款人地址以及其他开户资料的 变更事项不得未在规定期限内通知银行。
⑵一般存款账户 一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 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机构开立的 银行结算账户。该账户可以办理现金缴存,但不得 办理现金支取。 ⑶专用存款账户 专用存款账户是存款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对其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而开立的银 行结算账户。该账户用于办理各项专用资金的收付。 ⑷ 临时存款账户 临时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临时需要并在规定期限内 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该账户用于办理临时 机构以及存款人临时经营活动发生的资金收付。支 取现金,应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3章吸收5节填料吸收塔的计算

当气速增大到 C点时,液体充满了整个空隙,气体 的压强降几乎是垂直上升。同时填料层顶部开始出 现泡沫层,进而充满整个塔,气体以气泡状通过液 体,这种现象称为液泛现象。把开始出现此现象的 点称为泛点。
泛点对应的气速称为液泛速度。要使塔的操作正常及 压强降不致过大,气速必须低于液泛速度,但要高于 载点气速。由于,从低持液量到载点的转变不十分明 显,无法目测,即载点及载点气速难以明确定出。而 液泛现象十分明显,可以目测,即液泛点及液泛气速 可明确定出。液泛速度较易确定,通常以液泛速度v f 为基础来确定操作的空塔气速 v 。 影响液泛速度 的因素很多——填料的形状、大 小,气、液相的物理性质,气、液相的相对流量等 常用的液泛速度关联式如下:
§5 填料吸收塔的计算
本节重点讨论气液逆流操作时填料 塔的有关计算。
、
Y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对于给定的生产任务( Y1 、 2
V 、 X 2 已知),计算吸收剂用量 L 、塔底完成 液浓度 X 1 、塔高、塔径。
5.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在进行物料衡算时,以不变的惰性组分 流量和吸收剂流量作为计算基准,并用摩尔 比表示气相和液相的组成将很方便。
L 1.2 LM 1.2 0.74625 50 44. (Y1 Y2 ) 50 (0.0134 6.7 10 ) X1 0.0149 L 44.775
Y mX 1 0.75 0.0149 0.0112
N OG 只与体系的相平衡及气体进出口的浓度有关,它反
映了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分离要求高或吸收剂性 能差,过程的平均推动力小,则表明吸收过程难度 大,相应传质单元数就多。
H OG 与设备的型式及操作条件有关,是吸收设备效能 高低的反映。吸收过程的传质阻力大,填料层的 有效比表面积小,则一个传质单元所相当的填料 层高度就大。
化工基础(张四方),吸收

吸收尾气 (A+B)
溶剂S和溶质A。
气体B和少量的溶质A。
吸收尾气:吸收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成分为惰性
吸收液(A+S)
吸收过程在吸收塔中进行,逆流操作吸收塔示意
图如右所示。
吸收是一种典型传质过程
物质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过程叫传质。传质是在不同的 相态间进行的。
按相态划分
液-固相传质过程
气-固 液-液 气-液
NH3
方平衡分压低;
溶解度 g溶质/1000gH2O
PSO2 =780Hg PO2 =8000Hg ,表明难溶气体,溶液上
方平衡分压高。
溶液上方分压越大的物质越难溶。
由图看出: P*↑溶解度↑;T↓ 溶解度↑ 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 温度T越高,溶解度越小。
对于同一种气体,温度一定时,
如:气相中有A、B两种组分,A 为吸收质,B 为惰性组分, 则它们的摩尔分率为:y a=n a/n,(n=na+nb)
y b=n b/n
比摩尔分率:指每摩尔惰性组分中所带有吸收质的摩尔数。气 液两相中惰性组分(或溶剂)的量可认为不变。通常以Y代 表气相比摩尔分率,以X代表液相比摩尔分率。
x 1 x 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y Y 气相中惰性组分的摩尔数 1 y X Y x , y 1 X 1Y
气体吸收是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在气液相界面上溶解、在 气相和液相内由浓度差推动的传质过程。
吸收质或溶质:混合气体中的溶解组分,以A表示。 惰性气体或载体:不溶或难溶组分,以B表示。 吸收剂: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以S表示。 吸收液:吸收操作后得到的溶液,主要成分为
混合尾气 (A+B) 吸收剂(S)
吸 收 塔
第三章 吸收(填料塔高度的计算).

VdY KY Y Y * adh LdX K X X * X adh
对上两式沿塔高积分得
h
Y1
Y2
V dY KY a Y Y *
h
X1
X2
L dX K X a X * X
在上述推导中,用相内传质速率方程替代总的传质速率方 程可得形式完全相同的填料层高度 Z 的计算式。 若采用 NA=KY(Y-Y*) 和 NA=kX(X* - X) 可得:
Y1
Y1
C
Y2
o
B
Y2
X1,max=X1* X o
B
X2
X2
X1,max X1* X
两线在 Y1 处相交时,X1,max=X1*; 两线在中间某个浓度处相切时, X1,max<X1* 。
Y1 Y2 Y1 Y2 L L V min 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式: X 1,max X 2 V min X 1,max X 2
线上任一点的坐标(Y,X) 代表了塔内该截面上气、 液两相的组成。
Y
A Y1 P B X*-X Y- Y*
Y*=f(X)
Y
Y2 Y* o X2
X
X1 X*
X
操作线上任一点 P 与平衡线间的垂直距离 (Y-Y*) 为塔内该 截面上以气相为基准的吸收传质推动力;与平衡线的水平 距离 (X*-X) 为该截面上以液相为基准的吸收传质推动力。 两线间垂直距离(Y-Y*)或水平距离(X*-X)的变化显示了 吸收过程推动力沿塔高的变化规律。
V, Y2
L, X2
V, Y
VY LX1 VY1 LX
L L Y X Y1 X 1 V V 同理,若在任一截面与塔顶端面间作溶质A 的物料衡算,有 L L Y X Y2 X 2 V V
对上两式沿塔高积分得
h
Y1
Y2
V dY KY a Y Y *
h
X1
X2
L dX K X a X * X
在上述推导中,用相内传质速率方程替代总的传质速率方 程可得形式完全相同的填料层高度 Z 的计算式。 若采用 NA=KY(Y-Y*) 和 NA=kX(X* - X) 可得:
Y1
Y1
C
Y2
o
B
Y2
X1,max=X1* X o
B
X2
X2
X1,max X1* X
两线在 Y1 处相交时,X1,max=X1*; 两线在中间某个浓度处相切时, X1,max<X1* 。
Y1 Y2 Y1 Y2 L L V min 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式: X 1,max X 2 V min X 1,max X 2
线上任一点的坐标(Y,X) 代表了塔内该截面上气、 液两相的组成。
Y
A Y1 P B X*-X Y- Y*
Y*=f(X)
Y
Y2 Y* o X2
X
X1 X*
X
操作线上任一点 P 与平衡线间的垂直距离 (Y-Y*) 为塔内该 截面上以气相为基准的吸收传质推动力;与平衡线的水平 距离 (X*-X) 为该截面上以液相为基准的吸收传质推动力。 两线间垂直距离(Y-Y*)或水平距离(X*-X)的变化显示了 吸收过程推动力沿塔高的变化规律。
V, Y2
L, X2
V, Y
VY LX1 VY1 LX
L L Y X Y1 X 1 V V 同理,若在任一截面与塔顶端面间作溶质A 的物料衡算,有 L L Y X Y2 X 2 V V
第三章(2)光的吸收、色散、散射全解

性质以及周围介质等关系比较复杂。这种散射称 为米氏散射。 例1、白云由大气中的水汽组成,颗粒较大,它产 生的散射与波长关系不大,所以呈白色,属于米 氏散射。 例2、吸烟时,从点燃的烟头冒出的烟是蓝色的, 而从嘴里吐出的烟是白色的。这是由于烟头冒出 的烟颗粒很小,遵守瑞利散射定律,对蓝光散射 厉害。而从嘴里吐出的烟中,含有颗粒较大的蒸 汽团,属于米氏散射,散射光呈白色。
瑞利群速公式
Vg V p λ
dVp dλ
在真空中 V p ( λ ) c
Vg V p c
dV p c dn 2 d n d
dV p c dn 2 >0 d n d
c 在介质中 V p n
dn 在正常色散区 0 dλ
由瑞利群 速公式
Vg V p
dn 2B 3 将上式对求导得: D dλ λ
2、反常色散
在发生强烈吸收的波段,折射率n 随波长的增 加而增大,即dn /d0 。这种现象称为反常色散。
n
P
Q R
S
T
可见光
吸收带
石英的色散曲线
上图反映了物质在吸收区普遍遵从的色散规律。 在吸收区以外仍是正常色散,只是A、B、C等常量 的具体数值并不一定相同。
I
式中负号表示随吸收 层厚度增加光能量减小
O
x x dx x
若x = 0时光强为I0,x = L时光强为I
由积分
II0L 源自I 0 dx II 得: ln I αL 0
αL
朗伯定律
I I 0e
2、比尔定律 实验表明,当光通过透明溶液时,溶液对光 的吸收与溶液的性质及浓度有关,若不考虑溶剂 对光的吸收,稀溶液的吸收系数与溶质在溶液中 的浓度 (书上称质量分数C)成正比。
第三章吸收分析

x
y P*
液相中吸收质的摩尔分率,单位:mol(吸收质)/mol(溶液)
气相中吸收质的摩尔分率,单位:mol(吸收质)/mol(混合气体) 与液相平衡的气相中吸收质的分压,单位:Pa或MPa
c
H E
液相中吸收质的浓度,即溶解度,单位:kmol/m3
常数,称为溶解度系数,单位:kmol/m3Pa 亨利系数,单位:Pa
Ms
cT
对于稀溶液:x值很小 ρ c= ρ = Max + Ms(1 – x) Ms 对于很稀的水溶液: cT = ρ Ms
x
cT = = 1000 18
ρ Ms =55.5
c=55.5x
此数据要记住,考试时不给。 (2)摩尔分率与比摩尔分率间的换算: y x Y= X= y= 1-y 1-x Y 1 +Y X 1+X
①溶剂应对被分离组分(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或者说在一定的温度 与浓度下,溶质的平衡分压要低。这样,从平衡角度来说,处理一定量 混合气体所需溶剂量较少,气体中溶质的极限残余浓度亦可降低;就过 程数率而言,溶质平衡分压↓,过程推动力大,传质数率快,所需设备 尺寸小。 ②溶剂对混合气体中其他组分的溶解度要小,即溶剂应具备较高的选择 性。若溶剂的选择性不高,将同时吸收混合物中的其他组分,只能实现 组分间某种程度的增浓而不能实现较为完全的分离。 ③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即不仅在低温下溶 解度要大,平衡分压要小,而且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应迅速下降,平 衡分压应迅速上升。这样,被吸收的气体容易解吸,溶剂再生方便。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吸
收
吸收的相平衡 吸收速率 强化吸收的途径
第五节
第三章 (2)光的吸收、色散、散射

非线性吸收
自变透明现象 自变吸收现象
5、吸收光谱 、 物质所发射的连续光谱称发射谱; 物质所发射的连续光谱称发射谱; 发射谱 连续光谱的背景上所呈现的一条条暗线或暗带, 连续光谱的背景上所呈现的一条条暗线或暗带, 吸收光谱。 称吸收光谱。 (1) 线状光谱 如:原子气体的光谱 分子气体、液体、 (2) 带状光谱 如:分子气体、液体、固体的光谱 (3) 连续谱 如:太阳光谱 对应原则: 对应原则:同一物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之间所具 有的严格的对应关系。它表明: 有的严格的对应关系。它表明:物质自身发射哪些 波长光谱,它就强烈的吸收哪些波长光谱。 波长光谱,它就强烈的吸收哪些波长光谱。
时间和空间缓慢变化。 时间和空间缓慢变化。这是振幅受到低频调制的高 频波列,波包振幅最大处其能量也最大。 频波列,波包振幅最大处其能量也最大。
最大振幅 A ,max = 2A 0 当两列波向前传播时,波包也向前传播, 当两列波向前传播时,波包也向前传播,也就 是振幅最大处向前传播。 是振幅最大处向前传播。波包等振幅面向前推进的 速度称为群速,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也就是波 速度称为群速,用Vg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也就是波 包能量传播速度。 包能量传播速度。因等振幅面在不同时刻出现在不 同地点,故满足等振幅条件: 同地点,故满足等振幅条件:
瑞利群速公式
Vg = Vp − λ
dVp dλ
在真空中 Vp ( λ) = c 在正常色散区
dVp
dn <0 dλ
Vg = Vp = c
由瑞利群 速公式
c dn =− 2 >0 dλ n dλ
Vg <
dn 在反常色散区 >0 dλ 由瑞利群 速公式 dVp c dn =− 2 <0 Vg > Vp dλ n dλ 在接近反常色散区,有可能n<1,则Vp=c/n>c; 在接近反常色散区,有可能 , ; 由瑞利群速公式, 由瑞利群速公式,Vg>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大多数气体的稀溶液,气体在水溶液中 的溶解度与平衡分压 p*正比。即:
c =Hp*
(1)
式中:c --- 液相中吸收质的浓度, kmol.m-3;
p*--- 与液相平衡的气相中吸收质的分压,
Pa或MPa;
H --- 常数,称为溶解度系数, kmol.m-3.
Pa-1或kmol.m-3.MPa-1,其值随温度升
式中;x---液相中吸收质的摩尔分率, mol(吸收
质)/mol( 溶液 );
y*---与液相平衡的气相中吸收质的摩尔分
率, mol(吸收质 )/mol( 混合气体 );
E---亨利系数, Pa或MPa;
m---相平衡系数, (无量纲)。 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物系,只要知道在一定 温度下的溶解度系数 (或亨利系数 ),就可以确定 在该温度下的气液平衡关系。
相主体的扩散速率。
特点: 物理吸收是可逆的,热效应较小。
加压有利于吸收,减压则有利于解吸;降低 温度可以增大吸收质的溶解度,但温度过低,吸 收质分子的扩散速率减慢,有可能减慢吸收速率。
2、化学吸收; 化学吸收是在吸收过程中,吸收质与吸收剂
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用硫酸吸收氨时,氨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 铵;
§5 填料吸收塔的计算
一、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二、吸收剂的用量 三、填料塔直径的计算 四、吸收推动力的计算 五、填料高度的计算
§6 典型吸收设备
一、吸收设备的主要类型 二、典型吸收设备性能比较
三、填料吸收塔
第三章 吸收
本章要求掌握吸收的原理以及吸收剂用量和吸收 塔尺寸的计算。
§1 概述
一、吸收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章 吸收
§1 概述
一、吸收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二、吸收操作的类型 三、吸收剂的选择 四、吸收方法和流程简述
§2 吸收相平衡
一、吸收的相平衡和气体的溶解度
二、相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换算
§3 吸收速率
一、吸收过程的机理 二、吸收速率方程式
§4 强化吸收的途径
一、提高吸收传质系数 二、增大吸收推动力 三、增大气液接触面积
(1) 制取成品: 用水吸收氯化氢以制取盐酸;用硫酸 (98.3%)
吸收三氧化硫以制取浓硫酸等。 (2) 从气体中回收有用的组分和分离气体混合物:
用洗油从炼焦炉气回收苯;用油吸收石油裂 解气中 C2以上组分,使之与氢和甲烷分离;由乙
烯直接氧化来制环氧乙烷时用水吸收反应后气体 中的环氧乙烷等。
(3) 吸收气体中的有害物质以净化气体: 合成氨、基本有机合成中用吸收除去原料气
高而降低。
亨利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不高的条件下,
多数气体的溶解度和它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适用范围 :
溶解度小或与溶剂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对于易溶解或较易溶解的气体,只能用于液相浓 度甚低的情况(如上图中 NH3、SO2的虚线)。
亨利定律还有多种表示方式:
p* = Ex
(2)
y* = mx
(3)
中的硫化氢等对反应有害的物质;合成氨工业中 用铜氨液吸收除去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等。
(4) 作为生产的辅助环节: 氨碱法生产中用饱和盐水吸收氨以制备原料
氨卤等。
(5) 作为环境保护和职业保健的重要手段: 硫酸厂用吸收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碳;过磷酸
钙厂用吸收除去废气中含氟气体等。二、吸收操作的类型:1 Nhomakorabea物理吸收:
三、吸收剂的选择:
吸收剂的选择是吸收操作的关键,选用时应 考虑下列原则: (1)吸收剂应有良好的选择性。 (2)当吸收剂需要回收或要求不污染被吸收的气体 时,吸收剂的蒸气压应尽量低。 (3)尽可能选用无毒、难燃、腐蚀性小的吸收剂。 (4)吸收剂的粘度要求低,以便于输送和有利于气 液接触。 (5)易于取得,价格低廉,容易再生或再次利用。 (6)过程或处理中不污染环境。
用苛性钠溶液脱除气体中的硫化氢时,反应 生成硫化钠。
化学吸收时,吸收的平衡主要取决于当时条 件下吸收反应的化学平衡,吸收的速率则取决于 吸收质的扩散速率或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其中 最慢的为过程的控制阶段。 特点:
化学吸收时常伴有较大的热效应。 如果吸收反应是不可逆的,解吸就不可能发 生。
本章主要介绍物理吸收过程。
气液两相的相平衡关系,即当时条件下吸收 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决定吸收的极限,也就是 决定系统的吸收率和所得溶液的浓度。
一、吸收的相平衡和气体的溶解度:
当气液两相在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达到平 衡时,溶液已被吸收质所饱和,此时气体吸收质 在溶液中的浓度,就是吸收质在该条件下的溶解 度。
不同温度和压强下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标m3.m-3(H2O)]
四、吸收方法和流程简述:
为扩大气、液接触面积,进行吸收的方法主 要有: (1)喷淋吸收: (2)鼓泡吸收: (3)膜式吸收:
吸收塔内一般采用逆流操作,象传热一样, 有利于吸收完全并获得较大的吸收推动力。
吸收操作的流程主要有: (1)单程吸收:
(2)循环吸收:
(3)吸收与解吸结合:
§2 吸收相平衡
应用于较高压强时,如 506kPa(5大气压)以上, 亨利定律中的分压应以逸度来代替。
温度/℃ 压强/MPa
0.1013
0 1.713
10 1.194
20 0.878
30 0.665
0.5065
8.65
5.34
3.930
3.360
1.013
15.78
10.20
7.820
6.610
1.5195
21.67
15.14
11.52
9.680
由表中可以看出: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降低,随气体分压的升高而增大。
吸收是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的单元操作。 吸收过程中,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有 不同溶解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液体对混合气中的 组分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以达到从混合气中分离出 纯的组分或使气体净制的目的。
被液体吸收的组分称为吸收质,难溶性组分 称为惰性组分,而用于吸收的液体则称为吸收剂。
吸收的逆过程,即从溶液中把吸收质脱除的 过程称为解吸。 吸收的应用:
物理吸收中,吸收质只是简单地从气相溶入 液相,吸收质与吸收剂间没有显著的化学反应或 只有微弱的化学反应。吸收后吸收质在溶液中是 游离的或结合很弱,条件稍有改变,解吸即可发 生。
例如:用吸收油(洗油)吸收焦炉气中的苯;
用水吸收二氧化碳或氨。
物理吸收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吸收的极限 取决于当时条件下吸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 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吸收质从气相主体传递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