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 学案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 学案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的概念和定语后置句的类型。

2.结合语境,准确判定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句。

一、知识梳理1.定语后置是指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而把定语放在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词之后的语法现象。

2.指出下列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并准确翻译全句。

第一组:(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第二组:(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三组:(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第四组:(7)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8)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第五组:(9)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核舟记》)(10)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二、问题探究1.“……之……者”的句式都表示定语后置吗?(11)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彭端淑《为学》)(1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者,”的句式中,煞尾的“者”字都表示定语后置吗?(13)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刘开《问说》)(1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苏轼《赤壁赋》)参考答案:第一组:(1)—(2)中定语后置的格式是“中心词+之(而)+定语+者”,这种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一般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定语表示的是中心词中的某一有特点的部分。

(1)中“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的倒置,“千里”是限制“马”的定语。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2)中“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的倒置,“铿然有声”是限制“石”的定语。

能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

文言文语法--定语后置--师用版

文言文语法--定语后置--师用版

文言文语法------定语后置----师用版状语后置复习蒙辞以军中多务。

1、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2、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3、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

多项定语我特别佩服我们运动队那位新来的高个子的足球教练。

1领属、时间、处所、2指示代词数量词3动词性的4形容词性的5名词性的没有“的”的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等。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定语后置的五种形式:•1、在后置定语末尾加“者”,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他(陈胜)的那些曾经一起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在中心词后加“之”,在定语后加“者”,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③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4、直接在定语后加“者”,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古汉语中,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我持白璧一双。

•专项练习1尝遗余核舟一。

2太子及门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5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6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教案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教案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句式中的状语后置结构;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状语后置句表达思想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状语后置句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状语后置句的定义和分类;2. 状语后置句的用法和意义;3. 状语后置句的辨析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状语后置句的结构特点;2. 状语后置句的运用技巧;3. 状语后置句与普通句式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状语后置句的定义、分类和用法;2. 举例法:分析经典例句,让学生对比理解;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文言句式中的状语后置结构;2. 讲解状语后置句的定义和分类:解释状语后置句的结构特点,举例说明各类状语后置句的用法;3. 分析经典例句:让学生对比分析状语后置句和普通句式的区别,加深理解;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改写和翻译;5.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状语后置句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6. 总结讲解:对状语后置句的要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讨论,评价学生对状语后置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研究状语后置句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分析其艺术效果;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状语后置句的句子,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3. 文化讲解:介绍状语后置句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如诗歌、散文等。

七、课堂练习:1. 改写句子:将下列句子改为状语后置句。

1. 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

2. 她在花园里散步。

3. 昨天晚上我吃了晚饭。

2. 翻译句子:将下列句子翻译成中文。

1. The student, who finished his homework, received a reward.2. In the classroom, sits a teacher we admire.3. Walking in the park, they saw an old friend.八、分组讨论:1. 讨论主题:状语后置句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2. 讨论内容:如何正确使用状语后置句,避免语序混乱和误解;3. 分享心得: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教案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教案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句式中的状语后置现象。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状语后置句的能力。

3. 通过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掌握状语后置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状语后置的定义和特点。

2. 状语后置的类型及用法。

3. 状语后置句的识别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1. 状语后置的定义和特点。

2. 典型状语后置句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难点:1. 状语后置句的识别和分析。

2. 状语后置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状语后置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掌握状语后置的规律。

3. 实践训练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句式中的状语后置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状语后置的定义和特点:1) 状语后置的定义:状语放在句子的谓语之后,起到修饰谓语的作用。

2) 状语后置的特点:状语后置句的谓语通常为动词或形容词,状语可以是名词、副词、介宾短语等。

3. 分析状语后置的类型及用法:1) 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如“至于夏水之Win,则帝禹疏而决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2) 副词作状语后置:如“孔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

3) 名词作状语后置:如“夫子在三军之中,左执coverage,右属剑,能以其中行乎?”(《左传·宣公十一年》)。

4. 识别和分析典型状语后置句:1) 学生自行分析教材中的例句。

2) 教师选取典型例句进行分析,讲解状语后置的识别方法。

5. 实践训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状语后置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总结状语后置的规律,并运用到实际阅读和写作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状语后置的定义、特点和类型,以及分析典型例句,使学生掌握了状语后置句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文言句式定语后置教案

文言句式定语后置教案

文言句式专题——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一、目标引领能在句子翻译中区别体现各种文言句式二、教材引领聚焦重点:规范翻译定语后置句廓清疑点:现代文语法回顾三、学法引领思想方法:从典型例句中归纳句式翻译特点、方法,运用到语句翻译中。

关键指点:定语后置句的语言标志四、学程引领学程之一:关于定语后置句(一)理论指导: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二)实践操作:(学生自主演习,翻译下面例句。

教师讲解定语后置句规律)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6..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7.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教师总结规律:(学生找出相应例句)①用“之”使定语后置。

②用“……之……者”的后置。

③用“……者”④中心词+数量词学程之三:关于主谓倒装(一)理论指导: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二)实践操作:高考回放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

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10年江苏卷)翻译划线句:(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典例练习:学生翻译下面例句,尝试总结翻译特点。

1.“甚矣,汝之不惠。

”2.“美哉,我少年中国。

高考语文: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

高考语文: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

高考语文: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高考语文: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文言文中特殊句型的研究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编辑:李静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读简单的文言文”。

它包括“理解文本中常见古典实词的含义”、“理解文本中常见古典虚词的用法”和“理解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型和用法”。

能力等级为B级;“筛选文本中的信息”、“总结内容的要点并总结中心意义”和“分析并总结作者在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水平为C级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解释定语后句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

在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

“……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求可使报秦之人)“……之……”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4.仰望宇宙的大小,俯瞰品类的繁荣,享受视听娱乐,相信可口可乐就足够了。

《兰亭集》序(仰望宇宙,俯瞰繁华门类)“……之……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千里之马)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倒装句的概念和类型。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倒装句的结构和特点。

3、培养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翻译文言文倒装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倒装句的结构和特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文言文倒装句进行准确的翻译。

2、难点(1)理解宾语前置句中不同类型的语法规则和逻辑关系。

(2)区分定语后置句和正常语序的句子结构差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倒装句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举例法通过大量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倒装句的特点和用法。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文言文倒装句的识别和翻译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句子的语序和我们现代汉语不太一样。

比如“何陋之有”,按照我们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有何陋”。

这种语序不同的句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倒装句。

(二)讲解文言文倒装句的概念文言文倒装句是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的成分顺序发生了变化,与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不同。

倒装句主要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类型。

(三)宾语前置句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思是“拿什么”)“沛公安在?”(“安在”应理解为“在安”,意思是“在哪里”)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应理解为“不欺余”,意思是“不欺骗我”)“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为“莫肯顾我”,意思是“不肯顾念我”)3、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夫晋,何厌之有?”(“何厌之有”应理解为“有何厌”,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唯利是图”(“唯利是图”应理解为“唯图利”,意思是“只贪图利益”)(四)定语后置句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特征及运用规律。

2.准确理解并运用每种特殊句式灵活翻译。

3.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体悟古文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文言句式特征及运用规律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 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示例: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⑧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⑨刘备,天下枭雄。

2.小结:(1)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

(2)用“乃”、“即”“为”、“则”、“皆”等词表判断。

(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4)用“是”字表判断。

3.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译文:(1)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战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之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学案
一、【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式类型及其用法,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二、定语后置
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1.
2.定语后置小结
(1)用“者”的后置 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2)用“之”使定语后置 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3)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 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
3.学以致用: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B )
A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村中少年好事者。

D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三、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

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1.2.状语后置小结
(1)用“于” “乎”字构成介词结构 格式:动/形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2)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 格式:动十以十宾
3.学以致用: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C )
A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 .风乎舞雩。

C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D .请其矢,盛以锦囊。

四、巩固链接
阅读下文,找出文中的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并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师旷琴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

饮酣,乃喟然叹日:“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披衽(衣襟)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日:“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日:“释之,以为寡人戒。


1、写出短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2、写出短文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答案:(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