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甲醇下游市场的几种产业链方向
甲醇主要上下游产品分析

甲醇主要上下游产品分析甲醇是一种广泛用途的化工原料,其上下游产品涉及了许多领域。
下面将对甲醇的主要上下游产品进行分析。
甲醇的上游产品主要有天然气、煤炭和生物质等。
天然气是甲醇的主要原料之一,通过天然气合成工艺可以生产甲醇。
煤炭也是甲醇的主要原料之一,通过煤气化工艺可以生产合成气,再经过甲醇合成反应制得甲醇。
生物质也可以通过生物质气化工艺生产合成气,再经过甲醇合成反应制得甲醇。
因此,天然气、煤炭和生物质是甲醇的重要上游产品。
甲醇的下游产品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甲醇汽油、甲醇酸酯、甲醇醇溶剂等。
甲醇汽油是将甲醇与汽油混合而制成的燃料,具有高辛烷值、低排放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汽车燃料。
甲醇酸酯是将甲醇与酸酯化反应制成的酯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油墨、涂料、塑料等领域。
甲醇醇溶剂是将甲醇用作有机溶剂,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印染等领域。
此外,甲醇还可以制备氯化甲烷、硅醇、气体、甲醛等产品。
氯化甲烷是将甲醇与氯化氢反应制得的化合物,广泛用于冷冻剂、消防气体等领域。
硅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硅化合物,可用于制备硅橡胶、硅定型剂等。
气体是将甲醇进行蒸馏、分离后获得的含有甲醇成分的气体,可用于燃烧、热能回收等领域。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用途广泛,可用于生产酸酐、树脂、泡沫塑料等。
总之,甲醇的上下游产品涉及了许多领域,其中上游产品主要包括天然气、煤炭和生物质,下游产品包括甲醇汽油、甲醇酸酯、甲醇醇溶剂等。
甲醇下游产品的多样性使得甲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煤气化(甲醇)产业链

煤气化(甲醇)产业链一、煤气化(甲醇)产业发展现状煤气化生产合成气是煤化工的核心,煤气化技术始于20 世纪30 年代,煤气化的现有方法达70~80 种,目前还在不断研发新的煤气化技术。
按时代划分,煤气化技术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由于第一代气化炉技术缺陷,70年代第二代煤气化技术逐渐取代了第一代煤气化技术。
第二代煤气化技术是六十年代末至70 年代初开发的,其代表炉型为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壳牌粉煤气化炉、GSP 气化炉、鲁奇MARK—IV 型气化炉、U-GAS 气化炉、PRENFLO 炉等。
第二代气化炉在各种煤的适应性、热效率的提高、单台炉能力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减少等方面均有很大进步。
煤浆多喷嘴对置气化炉推进了我国煤气化实现产业化进程,我国目前煤气化制甲醇多采用水煤浆多喷嘴对置气化炉。
由于国内甲醇市场发展较快,利润较高,使投资者对大型甲醇项目十分关注,特别是煤产地和天然气产地,在积极研究建设大型甲醇项目,部分已经开展开工建设。
《产业政策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指出限制建设110 万吨/年以下的甲醇生产装置。
二、煤气化(甲醇)产业发展趋势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近几年,我国大规模的煤化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投产运行,作为煤化工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煤气化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燃料煤气,通过选用不同的气化方法,可以制得低、中、高三种热值燃气,以满足钢铁工业、化学工业、联合循环发电(IGCC)和民用等不同对象的要求;(2)生产合成气,用作合成氨、合成甲醇和甲醚以及合成油的原料气;(3)生产氢,煤气化制氢将是未来氢能经济的主要技术路线。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TGP)、壳牌干粉煤加压气化工艺(SCGP)和新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在国内都已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其应用效果均已得到工业化验证,GSP技术在我国也已开始建设,神华宁煤和山西兰花煤化工集团将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投料试车,其经济性和装置性能将得到有效验证。
2024年甲醇汽车制造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甲醇汽车制造市场分析报告1. 前言本报告旨在对甲醇汽车制造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全面了解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产业链、竞争格局、市场规模和潜在风险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2. 产业链分析甲醇汽车制造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甲醇生产、甲醇汽车制造和销售环节。
甲醇生产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其主要通过天然气或煤炭进行转化制备。
甲醇汽车制造环节包括车身制造、发动机生产和相关零部件的配套制造。
销售环节则负责将甲醇汽车推向市场。
3. 市场规模及趋势3.1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甲醇汽车制造市场正快速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燃料的需求下降,甲醇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出现在市场上,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
3.2 市场趋势分析市场发展的趋势表明,甲醇汽车制造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技术和政策支持的推动下,甲醇汽车制造将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此外,消费者对节能减排和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将进一步推动甲醇汽车的发展。
4. 竞争格局分析甲醇汽车制造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格局。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家甲醇汽车制造商,各家企业竞争激烈。
主要竞争因素包括产品性能、售后服务、价格和品牌知名度等。
为了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5. 潜在风险甲醇汽车制造市场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
技术风险主要指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市场风险则与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密切。
政策风险则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制约。
6. 总结通过对甲醇汽车制造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水平、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应对相关风险。
预计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甲醇汽车制造市场将继续发展壮大。
甲醇 下游产业

甲醇下游产业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下游产业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以下是甲醇的一些主要下游产业:
1.化学品生产:甲醇是许多重要化学品的原料,包括甲醛、丙烯
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这些化学品在涂料、塑料、纤
维、橡胶等行业中有广泛用途。
2.能源:甲醇可以被用作燃料。
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正在发展,甲
醇被视为一种可能的清洁能源。
此外,甲醇也可以作为汽车燃
料和燃料添加剂使用。
3.塑料制品:甲醇是生产聚甲醛的原料,聚甲醛是一种常用的塑
料,用于制造瓶子、纤维和其他塑料制品。
4.涂料和溶剂:甲醇被广泛用作涂料和溶剂的原料,用于制造各
种涂料、油漆、清洁剂等产品。
5.药品和医疗用品:甲醇在制药工业中被用作有机合成的原料,
用于生产一些药物和医疗用品。
6.农业:甲醇可以用作农业领域的化肥和杀虫剂的原料。
7.合成气体:通过对甲醇进行催化气化,可以产生合成气体,这
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可用于制造化学品和液体燃料。
总体而言,甲醇的下游产业非常多样化,它在工业、能源、化工、医药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甲醇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化工原料和能源媒介,其应用前景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国内外生物质制绿色甲醇产业链

国内外生物质制绿色甲醇产业链引言: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生物质制绿色甲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生物质制绿色甲醇产业链的相关内容,包括生物质资源获取、生物质转化技术、甲醇生产和应用等方面。
一、生物质资源获取生物质资源是指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机物的可再生能源。
国内外生物质制绿色甲醇产业链的第一步是获取生物质资源。
在国内,常见的生物质资源包括秸秆、木材废料、农作物残留物等。
而在国外,生物质资源的种类更加丰富,除了上述资源外,还有生活垃圾、食品废料等。
通过合理的收集、分类和处理,可以将这些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可用于制造甲醇的原料。
二、生物质转化技术生物质转化技术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甲醇的关键环节。
国内外生物质制绿色甲醇产业链中常用的生物质转化技术包括生物质气化和生物质发酵。
生物质气化是将生物质资源在高温和压力下分解为气体,然后通过合成反应将气体转化为甲醇。
生物质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甲醇。
这些技术既能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
三、甲醇生产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国内外生物质制绿色甲醇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是甲醇的生产。
甲醇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合成气制甲醇工艺、直接合成甲醇工艺和生物法制甲醇工艺。
其中,合成气制甲醇工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产方法,通过将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与催化剂反应得到甲醇。
直接合成甲醇工艺是将天然气、煤炭等碳氢化合物直接转化为甲醇。
生物法制甲醇工艺则是利用生物质转化技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甲醇。
四、甲醇应用甲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国内外生物质制绿色甲醇产业链的最终目标是将甲醇应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制品、能源储存等领域。
在交通运输领域,甲醇可以用作汽车燃料,其燃烧产生的废气相对较少,对环境污染较小。
在化工制品领域,甲醇可以用于制造塑料、纺织品等化学产品。
在能源储存领域,甲醇可以作为储能介质,用于储存和释放能量。
甲醇产业链概述

甲醇产业链是一个涉及原料、生产、储存、运输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复杂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甲醇和相关的衍生产品。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包括制作燃料、药物、涂料等。
整个产业链的运作基于甲醇的特性和市场环境,具体而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以下内容:1. 原料供应:甲醇的生产主要依赖于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原料。
在煤炭和天然气中提取氢气,再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甲醇。
同时,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也是合成甲醇的重要原料。
2. 甲醇生产:生产环节中,甲醇的质量和产量受到原料的质量和供应量的影响。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生产方法包括蒸汽裂解法、生物法、天然气制甲醇等,其中蒸汽裂解法是最主要的生产方法。
3. 储存与运输:甲醇的储存和运输需要特殊设备,因为甲醇的闪点低,易燃,需要小心处理。
在运输过程中,通常使用罐车或管道进行输送。
4. 甲醇销售:甲醇的销售主要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而定。
在国内外市场,甲醇的价格受原料价格、生产成本、政策影响、全球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
此外,甲醇也可以进一步加工成各种化工产品,如甲醛、醋酸、乙醇等,这进一步扩大了甲醇产业链的影响范围。
5. 衍生产品:甲醇可以进一步加工成许多衍生产品,如甲醛、醋酸、乙醇等,这些衍生产品在化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了甲醇产业链的影响范围。
6. 环保问题:在甲醇的生产过程中,环保问题也不容忽视。
例如,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原料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这对环境造成了压力,也引起了环保政策的关注。
因此,许多企业正在寻求环保的替代方案,如开发可再生能源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7. 政策影响:政策对甲醇产业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料采购、生产销售、环保等方面。
例如,政府对煤炭和天然气的政策会影响甲醇的生产成本,而环保政策则会影响甲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总的来说,甲醇产业链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系统,其运作受到原料供应、生产技术、市场需求、环保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甲醇行业研究报告

甲醇行业研究报告
甲醇行业研究报告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化学、能源、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报告将对甲醇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产业链分析、市场规模、主要企业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将对甲醇的产业链进行分析。
甲醇的产业链包括甲烷、煤制甲醇和油制甲醇。
甲烷是甲醇的主要原料,通过甲烷制取甲醇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副产品,如二甲醚、甲醇醚等。
煤制甲醇是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制取甲醇,其优点是煤炭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
油制甲醇是利用原油作为原料制取甲醇,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
其次,我们将对甲醇行业的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甲醇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制取甲醛、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化学品。
此外,甲醇还可作为燃料使用,如甲醇汽车燃料、甲醇锅炉燃料等。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特别是电动汽车的普及,甲醇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最后,我们将介绍甲醇行业的主要企业。
目前中国甲醇行业的龙头企业有山西阳泉煤化工集团、华联石化、神华新能源等。
这些企业在甲醇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等方面都具有竞争力。
综上所述,甲醇行业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清洁能源的需求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甲醇行
业有望进一步壮大。
然而,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
因此,相关政策和技术创新的推动将是促进甲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甲醇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甲醇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合成纤维、医药、农药等多个领域。
其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紧密,产业发展受到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影响。
一、甲醇产业链上游甲醇的生产需要原材料甲烷,其主要来源于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煤制甲醇因为过程复杂,成本高,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南非。
而天然气甲醇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亚洲、北美和中东地区是较为典型的天然气甲醇生产地。
同时,甲醇的生产还需要催化剂、设备等配套设备。
催化剂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如巴斯夫、Siluria等。
而在设备制造领域,中国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例如获得了超过80%市场份额的齐瑞石化,和在甲醇设备设计制造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明德生化。
二、甲醇产业链中游甲醇中游包括甲醇到甲醛、二甲醚、乙二醇、甲醇酸等下游加工阶段。
其中,最主要的两个下游产业是甲醛和二甲醚。
甲醛以其良好的稳定性和脱水性质,在建筑材料、涂料、农药、染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在中国,目前甲醛企业以大宗化产业为主,如山东鑫光化工等,奠定了较强的市场地位,而设备领域则集中在透平公司、饶钢集团等公司。
二甲醚在燃料领域表现突出,其清洁燃料属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等领域。
目前美国、中国、澳洲等国家均在积极推广二甲醚燃料车。
三、甲醇产业链下游甲醛、二甲醚等下游产品的广泛应用为甲醇产业链下游开拓了更加广泛的市场,使得甲醇的产量和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同时,甲醇还可用于生产甲烷、乙醇、丙烷等有机化合物,从而又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能源稀缺性和环保性逐渐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因此,甲醇产业链也在逐渐向可再生能源和新材料方向拓展。
例如,将甲醇转变为能源和化学产品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如利用催化剂和工艺生产出甲醇燃料电池和材料。
同时,甲醇作为一种新型的燃料,其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展。
总之,甲醇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紧密,受到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甲醇下游市场的几种产业链方向编者按: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低位运行、市场需求萎缩,甲醇产能过剩问题尤其突出。
截至2012年底,我国甲醇生产企业达到300家以上。
据统计,2012年,我国甲醇产量约3129万吨,产能达到5149.1万吨,其中新增产能566.5万吨,产能同比增长10.2%。
其中,单醇产量约1516万吨,占总量的48.4%;联醇产量为451万吨,占总量的14.4%;焦炉气制甲醇产量为495万吨,占总量的15.8%。
2012年,甲醇全行业开工率只有66.6%。
在甲醇产能过剩的一片愁云之中,一批科研和生产企业勇于探索创新,在延伸甲醇产业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此,本刊特别组织了一组科技文章,重点介绍几种工艺相对成熟、市场前景看好、投资性价比高的甲醇下游技术,希望对饱受甲醇产能过剩之苦、正在为打开甲醇下游市场举棋不定的企业有所帮助。
推荐路径:甲醇制烯烃(DMTO)关键词:技术成熟、经济性优势推荐人:刘中民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技术及市场分析:中国的烯烃和甲醇生产目前存在矛盾现象:一方面,由于石油资源的紧张导致了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乙烯和丙烯市场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煤化工生产的甲醇严重供过于求,急需扩大市场。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及新兴能源科技公司联合开发的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恰好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DMTO技术可以利用过剩的甲醇来生产紧缺的烯烃,为我国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条兼具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新路径,成为实现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技术之一。
经过持续多年的研发和工程放大及工业化验证,DMTO技术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成熟的甲醇制烯烃技术。
第一,逐级放大,工业化验证。
基于大连化物所的先进研究成果,DMTO技术从实验室逐级放大至万吨级和百万吨级,已经在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的煤制烯烃项目以及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的甲醇制烯烃项目中实现了长周期工业化应用。
工业性试验及工程化放大是实验室技术成果走向工业化的重要中间环节。
通过工业性试验,验证和优化催化剂规模化制备技术和反应工艺,建立实验室小试和放大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放大规律,获取必要的基础试验数据,为大型工业化装臵提供设计基础。
2004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石化集团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建设万吨级工业性试验装臵(甲醇处理量50~75吨/天),开展甲醇制烯烃技术工业性试验。
2006年8月,该项目在北京通过中国石化协会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
现场考核专家组认为,该工业化试验成果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装臵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技术指标先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万吨级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工业化试验装臵。
第二,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
DMTO技术采用连续反应-再生的密相循环流化床工艺,由原料气化、反应-再生、产品急冷及预分离、污水汽提、主风机组及能量回收等六部分组成。
装臵可在70~110%负荷操作弹性下稳定运行。
甲醇单耗为3吨/吨烯烃,如采用新一代技术(DMTO-Ⅱ),甲醇单耗可进一步降低。
第三,高效的DMTO专有催化剂。
随着新型合成材料SAPO分子筛的发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基于对小孔SAPO分子筛结构、性质和性能的深刻认识,开展了用SAPO-34分子筛为催化剂进行甲醇制烯烃的探索研究,并首次报道了SAPO-34的优异催化效果。
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首次提出了SAPO-34分子筛晶化机理模型和分子筛晶粒中硅原子非均匀分布模型,对于理解SAPO分子筛晶体内外表面的活性中心形成,及其与甲醇转化反应选择性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催化剂研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DMTO技术采用的专有催化剂,由大连化物所授权专业厂家生产。
该专有催化剂具有转化率高、烯烃选择性高、磨耗低和热稳定性高等优点。
经工业装臵验证,催化剂消耗低于0.3公斤/吨甲醇。
第四,不断创新,保持领先。
为了进一步提高烯烃选择性,针对DMTO技术仍有一些C4以上(C4+)的烯烃类副产物,开发了甲醇转化与烃类裂解结合的DMTO-Ⅱ技术。
该技术采用同一种催化剂(DMTO催化剂),同时进行甲醇转化反应与C4+转化反应,在保障甲醇转化效果的同时,实现C4+的高选择性催化裂解,可以显著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
甲醇转化和C4+转化均采用流化反应方式,分别在不同的反应区进行,可以共用再生器,构成完整的系统。
利用C4+转化反应强吸热的特点,在高温区进行C4+转化反应,既符合该反应的转化要求,也能实现热量的耦合;甲醇转化和C4+转化目的产物一致,产物分布类似,可以共用一套分离系统。
2009年7月,基于DMTO工业性试验装臵的改造,进行了DMTO-Ⅱ技术工业性试验。
2010年6月26日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与第一代DMTO技术相比,DMTO-Ⅱ每吨烯烃甲醇消耗降低10%以上。
一种催化剂同时催化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反应及DMTO-Ⅱ工艺为国际首创。
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其他相关单位,对DMTO技术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和技术升级,从而保证DMTO技术在竞争中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第五,专业的营销和服务团队。
DMTO技术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及陕西煤业集团等单位参控股的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专业团队、专业化管理,以专业的营销模式进行DMTO技术的全球化推广。
截至2013年上半年,已经许可了20套DMTO商业装臵,烯烃规模达到1126万吨/年,预计可拉动上下游投资超过2600亿元。
预计在“十二五”期间,许可装臵的烯烃产能将达到1200~1500万吨/年,占全国烯烃产量的30~50%。
其中,除了配有煤炭资源的煤制烯烃项目以外,近30%的项目将采用在市场上采购甲醇的方式运作,对应于1200万吨/年的甲醇产能。
可见,DMTO技术的推广对盘活整个甲醇行业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DMTO技术与传统的石脑油制烯烃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
以60万吨/年烯烃项目为例进行的经济性分析表明,采用传统的石脑油制烯烃技术,当原油价格为50美元/桶,对应的石脑油价格为4000元/吨时,混合烯烃的生产成本为8300元/吨。
当采用甲醇制烯烃技术时,如果达到与采用传统的石脑油制烯烃技术时相同的混合烯烃生产成本,对应的甲醇原料价格为2300元/吨;如果采用煤经甲醇制烯烃,煤的价格为550元/吨。
在当前原油价格长期处于高位运行的情况下,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经济优势显著,尤其适用于交通发达、附近有充足甲醇资源和烯烃原料需求的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甲醇原料的价格对DMTO项目的经济性比较敏感;在某些地区,尤其是装臵规模较小的甲醇企业,其原料价格和生产成本均较高,将削弱甲醇制烯烃项目的经济性。
目前已投产的甲醇制烯烃项目中,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外购甲醇为原料运作DMTO项目的企业。
该公司位于宁波化学工业园区,项目主体包括180万吨/年甲醇制60万吨烯烃装臵和年产50万吨乙二醇、40万吨聚丙烯装臵。
2013年1月28日首次投料试车并一次开车成功,4月1日,装臵达满负荷运行。
宁波禾元甲醇制烯烃项目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DMTO技术的可靠性和国际领先地位;同时也开创了一条以外购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新路线,具有鲜明的特色。
对于需求旺盛的沿海发达地区的烯烃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DMTO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在煤化工、焦炭化工、PVC行业、精细化学品行业都大有作为。
按照原料的配备情况可分为两类:其一,自有资源型。
目前DMTO技术的主要应用集中在煤制烯烃领域,是实施我国“石油替代”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另外,也可以利用焦炉煤气制取甲醇来运作DMTO项目,再进一步与焦化中生产的苯资源结合,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对于自有资源建设DMTO的项目,都存在着产业链长、投资高、对资源严重依赖的问题,主要适用于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均相对丰富的地区。
其二,外购甲醇型。
乙烯、丙烯作为基础化学品,其下游产品类别庞大,品种丰富,包括PP、PE、乙二醇、丙烯醇、聚苯乙烯、异丙醇等。
很多中小企业生产精细化学品缺乏原料来源,发展受限。
通过外购甲醇,利用DMTO技术可解决原料问题,实现石化原料来源的多元化。
此外,采用外购甲醇建设DMTO项目,还可以为聚氯乙烯行业提供乙烯原料,有利于该行业逐步淘汰落后的电石法工艺,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品,同时降低能耗、减小污染。
采用外购甲醇的模式,DMTO项目的整体投资较小、工期短、占地面积小,还可以应用在对现有的乙烯厂进行扩能改造,使乙烯产能增加、操作费用降低,增加乙烯厂的盈利空间。
推荐路径:甲醇制芳烃(FMTA)关键词:甲醇芳构化、多功能催化剂、市场需求大推荐人:魏飞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技术及市场分析:芳烃属大宗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广泛用于服装面料、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装饰装修、电器产品、移动通讯等领域。
小到矿泉水瓶,大到航空飞机,都离不开它。
全世界的芳烃95%以上依赖于石油原料,而我国石油资源紧缺,2012年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6.4%,导致芳烃生产原料紧缺。
目前,我国一半的芳烃需求量靠从国外进口来满足。
基于甲醇较活泼的化学特性,将其进行催化转化,制备附加值更高的烯烃、芳烃等石油化工平台化合物产品,不但有利于化解过剩的甲醇产能,而且有利于缓解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产业由于单一依赖石油所带来的中国制造战略性安全问题。
从化学计量上看,可由7个甲醇加1个二氧化碳生产1分子对二甲苯,即2.11吨甲醇/吨芳烃,或5吨标准煤生产1吨芳烃,而利用石油方法则需8~12吨石油生产1吨芳烃,因而利用煤化工方法生产芳烃还是十分高效的。
基于上述原因,清华大学历经十余年时间,发展了流化床甲醇制芳烃技术(FMTA)。
2012年9月,世界首套万吨级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全流程工业试验装臵建成。
该装臵2012年12月26日完成联动试车,2013年1月13日一次点火成功。
连续运行443小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况标定与技术指标考核。
2013年3月18日,流化床甲醇制芳烃的催化剂与成套工业技术两项成果通过了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鉴定。
这项技术开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针对性地开发多功能催化剂。
由甲醇生成芳烃属于一个高温催化剂过程(温度达450~500℃),经历二甲醚与低碳烯烃等中间体,在一次生成产物中,包括水,芳烃与C1~C5气态烃与氢气。
在许多文献中,大多只关注甲醇转化生成芳烃的效率(包括甲醇的转化率、芳烃的选择性与收率、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特性)。
然而,要使甲醇制备芳烃过程具有经济可行性,注重环保性,在研究甲醇一次转化过程的效率的基础上,必须研究生成C1~C5烃的具体组成与其循环转化生成芳烃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