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持续质量改进CQI

合集下载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CQI)ppt课件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CQI)ppt课件
• ..\桌面\危重病人转运评分标准.doc
C—检查
• 评估结果(未完成)
• 6-10月份 共转运危重病人205例 • 使用丙泊汾或咪唑安定镇静后气管插管75例, • 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呼吸支持22例
• 有2例因两肺挫伤入ICU时Spo2<90% • 余不安全事件均无发生
A—处理
•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总结成文 --项目分享(全院分享推广)
危重病人转运程序 病人院内转运应急救援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记录单 危重病人转送检查或治疗知情同意书
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 不安全率
安全转运的重要性
• 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是急救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 •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主要目的:诊断性 检查、急诊手术、进入重症监护病房
P—计划
• 组建项目团队 • --组长:胡妙仙 • --组员:全体护理人员
P—计划
• 急诊危重患者突出了急、 危、重的特殊性,随时都 有病情恶化和生命危险的 存在 • 收集数据 2010年2月1日---9月30 日
D-实施
• 实施行动计划 • 开始实行:2011年3月1日- 6月1日 • 检查和考核:6月 • 巩固实施: 7月- 8月
D-实施
..\桌面\危重病人转送检查或治疗知情同意 书.doc ..\桌面\危重病人转运程序.doc ..\桌面\病人院内转运应急救援制度.doc
D-实施
D-实施
因果护主管护理人护急救护制度工友护床护护不足措施神志不急救护物品护用不完善交接班制度不完善道路护簸急救搬急救护制度不完善护护主因提出解方案护护主因提出解方案危重病人护程序使用丙泊汾或护安定护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呼吸支持22icu护spo290余不安全事件均无护生a护理危重病人护程序

CQI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CQI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原因分析



新入科护士专业知识缺乏 危害度认识不够,忽视 对冷凝水的及时处理,对于这样的安全隐患不了 解。 呼吸机管路及积水杯放置不合理 呼吸机管路放置 时未处于最低位,没有起到积水杯的作用。积水 杯没有垂直放置,倾斜导致几时积水杯内积水不 多也容易反流。 未及时倾倒积水杯里的积水 科室没有制定倾倒积 水杯的详细流程,部分护士对于倾倒积水杯里的 积水不重视或是工作繁忙导致未及时倾倒积水杯, 造成呼吸管路积水。
降低呼吸机管路内积水的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ICU
呼吸机管路内积的冷凝水反流是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报道VAP的病死 率高达30%~50%。而且,呼吸机管路内的冷 凝水未及时收集倾倒,会使管路内径缩小,从而 使气道阻力增加,任何原因引起的气道阻力增 大,都会增加患者的吸气作功,潮气量减少且管 路内大量积水可引起患者窒息.


湿化罐加水过多 本科采用间歇滴注式加灭 菌用水,加水至最佳水位线,不能超过最高 水位线。部分护士加水过多,导致呼吸机送 气时湿化罐内注射用水带入呼吸管路。 其他原因 患者烦躁、咳嗽体位变动导致呼 吸机管路移位,患者痰多引起呼吸机管路积 痰或是积水杯及湿化罐加热导丝故障等。
制定目标和措施
通过CQI,使全科人员意识到呼吸机管路内
ICU在护理质控检查时发现呼吸机管路积水杯经常 积水过多,甚至出现呼吸机管路内积水,为了降低呼 吸机管路积水的发生率,本科于2014年2月开始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效果良好.
CQI方法成立CQI小组,科室王建叶护士长任组长,全 科所有护理人员为组员。CQI小组成员认真讨论,综 合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时段改进措施。目 前我科有十台呼吸机,PB840呼吸机5台,vela呼吸 机5台,科内所有使用的呼吸机管路都为一次性管 路。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CQI)策划与执行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CQI)策划与执行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CQI)策划与执行一、背景在医疗保健领域,护理质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提高患者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许多机构开始实施质量改进项目。

持续质量改进(CQI)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分析、评估和改进过程,帮助机构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项目目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全面的评估和分析,识别患者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制定有效的改进计划,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三、项目策划1. 制定项目团队建立一个跨职业的团队,包括护理人员、医生、行政人员等,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充分代表,并有能力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

2. 确定项目范围明确项目的范围和目标,确定改进的重点领域,例如病房护理、手术室护理等。

3. 收集数据和信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当前护理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明确目标和时间表,确定责任人和资源。

四、项目执行1. 实施改进措施根据改进计划,逐步实施各项改进措施,监测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

2. 培训和教育为护理人员和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意识,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3. 持续监测和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五、项目评估1. 评估效果通过比对改进前后的数据和情况,评估项目的效果和成效,确认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2. 收集反馈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员工反馈等方式,收集相关反馈意见,了解项目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六、总结和展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改进,可以持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机构声誉。

未来,我们将继续改进项目的策划和执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持续质量改进在骨科危重护理记录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骨科危重护理记录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骨科危重护理记录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骨科危重护理记录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疗团队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CQI 注重护理效果,通过评估,记录和分析护理服务,从而改进护理服务过程,以满足护士对患者需求的最大可能。

CQI 在骨科危重护理案例中的应用,使得护士能够以实践为基础,熟练使用重护理技术,提高护理的效果,护士队伍的专业素质,以及护理部门的绩效水平。

CQI 在骨科危重护理记录中使用后,可以帮助危重护理团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早发现患者可能遇到的护理问题。

CQI 评估可以在不断地反思和监控下,确保护理者能够得到准确的护理服务,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结果。

此外,CQI 还可以改善护士之间和医护团队之间的沟通,提高护理效率,以及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

CQI 为骨科危重护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技能,改善护理环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一种以数据和实践为基础,通过不断地反思、改进和创新,提高组织和工作过程的质量、效率和效果的方法。

在护理管理中,CQI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计划:CQI要求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要了解并认可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推动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收集和分析数据,发现问题:通过收集和分析临床数据,可以发现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包括护理服务质量、工作流程、团队合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计划。

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在识别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可行的改进计划,包括明确的目标、行动计划、时间表和责任分工,确保改进措施能够有效地落实和执行。

持续监测和评估效果:CQI要求持续监测和评估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通过数据和评估报告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方法和工作流程,确保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在护理管理中,CQI的应用可以促进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CQI也要求护理工作者具备科学的管理和分析能力,具备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医疗变革和挑战,不断学习和发展。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导管相关感染(CRI)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医疗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

置管时间长的患者往往更容易发生感染。

在PICC(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管理中,如何有效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理念和方法,降低CRI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已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CQI的概念、PICC护理管理的现状、CRI的危害和影响因素以及CQI在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CQI的概念持续质量改进(CQI)是指一种持续、系统和有目的地改进组织过程和成果的方法。

其目的在于通过寻求和识别问题根源,采取科学的方法,促进组织现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CQI强调全员参与、数据驱动和过程导向,通过循证医学、质量工程、改进科学等方法,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和结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PICC护理管理的现状PICC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心静脉导管,其优点是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被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营养支持等治疗。

随着PICC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相关并发症也逐渐凸显。

CRI是PICC相关并发症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PICC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在5%-26%之间,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居多,其次是革兰阳性菌感染。

感染的发生率与置管时间呈正相关性,特别是在置管超过一周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显著升高。

三、CRI的危害和影响因素CRI不仅使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

CRI的危害主要包括:①增加患者痛苦和治疗风险;②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④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CRI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①导管置入技术不规范;②导管留置时间过长;③不洁的皮肤准备和导管操作;④局部血流动力学障碍等。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CQI)计划
科室名称:十九病区
问题:改善用药的安全性
负责人:护士长、主管护师
小组人员名单: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药物应用的安全性与患儿的生命息息相关,是患儿治疗的重要手段,也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但近几年,人们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用药越来越普及,药物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输液,有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医院住院患者平均输液率为73。

5%,最高达99。

8%,因静脉给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作用快,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将直接影响患儿的生命,因此,护士作为用药的直接执行者,必须了解药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和技术,正确评估用药后的疗效及反应,指导合理用药,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二、预期目标:
1、护士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2、药品贮存符合要求
3、药物使用符合要求
4、安全用药监护到位。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FOCUS-PDCA 相结合完成质量持续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简称CQI )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注重终末质量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护理CQI 可有效促进护理工作向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为进一步做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不断提升科室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CQI 利用FOCUS-PDCA 相结合的方法,即通过FOCUS 来立项,利用PDCA 的工作模式来实现质量不断创新。

FOCUS :F :发现问题;
O :成立CQI 小组;
C :明确现行流程和规范;
U :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
S :选择流程改进的方案。

PDCA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CQI 小组:组长:改进任务、组织会议、与领导保持沟通、成果报告 成员:原因分析、采取措施、参与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领导——核心
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质控组
护理质量活动小组——成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 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4)长期输液或严重水肿患者:长期输液,造成周围血管受损严重,水肿病人,皮肤较薄,血管不明显,给穿刺增加了难度,也容易造成输液外渗。
2、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4、局部使用扩血管药物:将能跨表
皮吸收的硝酸甘油贴剂贴在输液血管
穿刺点的上方2cm处或涂搽2%山莨菪碱溶液,能使输液血管保持扩张状态,从而减少静脉外渗。
5、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根据药物
的性质,采用适当稀释,减慢速度、穿刺部位保暖、提高药液温度等措施,可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
1、 小范围外渗:①外渗的药液对组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CQI)计划表
科室名称:7-2时间:2014年1月
项目名称:预防高危药物外渗
项目负责人:薛蕾
小组人员名单:赵利芳、俞丽、王慎、孙非丽、石英杰、夏雪、高星星、曾珍珍、陈小燕
存在问题:高危药物外渗
原因分析:
1、患者因素:(1)老年人心理因素、感觉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若
(2)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或沟通障碍的
2、选择血管静脉的选择,应遵循选
择弹性好、充盈度好、回流顺畅的原则,不选用有炎症、硬化且滑动的血管。对于输液量大、药物刺激性强、输液时间长的患者应选择流速快、走向直且粗大、管腔较大的血管,并远离关节和静脉瓣。不选用在神经、肌腱或大血管表面的血管,在这些部位穿刺易造成永久性损伤。对于老年患者,原有血管性疾病时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在复苏抢救时可用深静脉插管输液;必要时可行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
3、疾病因素:①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②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③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④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等,都容易发生输液外渗。
4、技术因素:①没有经验
②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
3、建立静脉通路:必须以无菌生理
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注入或输入特殊药物。穿刺处若有肿胀,即使有回血时也应将针头拔出,重新穿刺;勿使注射静脉的远端受压,并将注射肢体适当抬高以利于回流,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敷料、夹板,以免遮盖输液部位;避免多次穿刺同一静脉重复输液;已发生外渗后不应在该处静脉远端再作穿刺。
2 、选择合适静脉:正确地选择静脉,
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d,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
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以先用生理盐水穿刺,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
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5、做好患者的宣教: 交代使用留置针
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3、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实施方案
具体改进
项目内容
1、人
2、预防机制
3、护理对策
方法(具体工作流程、要求)
1、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
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2 、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刺造成血管损伤,首先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输液完毕,采用新拔针法,即先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从而减轻甚至消除针头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伤。提倡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壁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对浅表静脉的破坏,从而减少了静脉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
③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④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
⑤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
⑥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
⑦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预期目标:(1)掌握预防高危药物外渗知识达到100%
(2)防止高危药物外渗95%
(3)医疗护理操预防高危药物外渗95%
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②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6、 正确拔针: 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
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 min,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1、避免机械性损伤:为避免反复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