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八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示范案例

八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示范案例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类。
2. 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达。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类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或摘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好奇心。
2. 介绍古代文学的特点:口头传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古代文学的分类,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进行简要的解释和说明。
5. 教师点评和总结:对学生的分类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确保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类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课时: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代文学作品的音频或朗诵,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语言之美和艺术魅力。
2. 教师示范:选择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3. 学生阅读和分析:让学生阅读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包括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4. 学生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他们的分析结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5. 教师点评和总结:对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第三课时: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达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如风景图片、人物形象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学生创作: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文学的形式(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并根据给定的创作素材进行创作。
3. 学生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教师点评和指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实例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实例引言: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实例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一角色形象的描写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描写技巧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林黛玉的角色形象描写技巧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介绍《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角色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2)分析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林黛玉的角色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对林黛玉形象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3)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相关章节,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4)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描写技巧,进行创作,写一篇林黛玉形象描写的小作文,并进行同侪互评。
(5)总结与评价: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过程安排1. 教学导入(约10分钟)教师播放有关《红楼梦》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角色形象,并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与讨论(约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林黛玉的角色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对林黛玉形象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3. 阅读与理解(约3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相关章节,并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4. 写作练习(约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描写技巧,进行创作,写一篇林黛玉形象描写的小作文,并进行同侪互评。
5. 总结与评价(约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与策略1.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同侪互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作文,提高互动性和积极性。
中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案例

中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案例中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案例一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一.引言中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一个单元为整体,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
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本文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探讨中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2.教学内容整合本单元包括《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四简课文。
为了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将这四简课文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教学过程设计(1)预习阶段: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扫清生字词障碍。
(2)导入阶段: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展示图片或讲述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探究阶段:以“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四筒课文中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剖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4)拓展阶段:围绕“生命”主题,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如推荐相关书籍、文章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5)总结阶段: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重点难点知识。
通过课堂检测、作业布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1.课堂检测: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握情况。
2.小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单元的探究成果和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一、引言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旨在通过系统化、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并提供实际的教学设计及实例,以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关键词1、初中语文2、单元教学3、教学设计4、教学实例三、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承载着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重要使命。
此外,通过单元教学,学生还能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拓展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单元教学的目标是围绕一个主题,整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同时,通过主题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教学内容视为一个整体,确保主题的一致性。
2、多元化原则: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深化教学内容。
4、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方法包括:1、分析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制定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3、准备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等。
4、制定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标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实例以初中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家庭生活”单元为例,教学设计如下:1、分析教材:本单元包括《背影》、《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等课文,主题为家庭生活和教育。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爱的重要性,同时掌握描写家庭生活的文学技巧。
2、制定计划:本单元教学时数为两周,共14课时。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口哨》
透过“我”吹口哨这一普通的情节,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作者自身的境遇本身就是对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极好例子。而她对生命的呼唤,在口哨中体现得如此强烈,只有真正感同身受之后,读者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来。
《表哥驾到》
是一篇小小说,构思精巧,悬念迭起,布局缜密。写了“我”的生活中突然来了个强者,一个让自己窘迫不安的同龄人——表哥。“我”生怕被表哥比下去,既忐忑不安又暗暗较劲,那高度的紧张通过故事发展层层递进,既是情节的逐步明朗,也写出了一个少年的成长,那是一个努力维系着自己心理平衡的艰难过程。
第一教时
二、教学过程:
#2022
门外有敲门声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童话般的太空城
两文教学目标:
要求:1、通过感受“童话般的太空城”,感受想象的 神奇。 认识科技的伟大力量,理解科技不能违背人类 发展的根本利益的道理。 学习小说精巧的构思,体味文章流畅生动的 语言风格。 难点:体会小说情节构思对小说创作的重要性。 重点:认识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的道理。
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通过陈元方与其父“友”的一番对话,说明了我们为人处事应信守诺言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通过写两小儿在“辩斗”太阳距离人远近的问题时,询问孔子,但孔子“不能决也”。我们应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背景: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是传统的经典的初中教学篇目。新教材将此文收集在六年级(上)的“同龄人的故事”一单元内。我在以往教学此文时,一般从课题“从……到……”入手,然后将“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作对比分析,得出传统教学对本文的中心理解: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单元设计初中语文教案范例

单元设计初中语文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父爱;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亲情,回报父母。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悟父爱。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父亲的行为和背影所蕴含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背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背影的含义;2. 教师简要介绍背影这篇文章的背景及作者;3.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情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2. 学生查找生字词的含义,并与同桌交流。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2. 教师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3. 教师详细讲解父亲的行为和背影所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感悟父爱。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父爱;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重要性;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感悟,表示要珍惜亲情,回报父母;3.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总结拓展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提升。
2024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理清议论思路,学会质疑思考——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议论文单元,人文主题是“求知明智,善读辨思”,是对九上第二单元的延伸和深化。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典型的驳论文;《怀疑与学问》能让学生掌握议论文完整的结构和严密的论证;《谈创造性思维》能使学生领会论据的丰富性;《创造宣言》有清晰的论证线索,能引领学生发现材料和观点之间的联系。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联系文章时代背景,把握作者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掌握论证方法”。
学生在九上第二单元已经学习议论文论点、论据方面的知识,本单元作为学习议论文的接续单元,要重点引导学生理清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知晓议论文的本质是“通过阐释、分析与论述,说明观点的真伪、优劣,及其是否合理”。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撰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段,分析阐释通过学习课文提炼出来的议论文论证思路与结构模式的共性特点”,并以“准确找出论据,辨析论证方法,分析论证过程,概括论证思路”为学习重点,设计四个子任务。
一是利用思维导图搭建学习支架,学习《怀疑与学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
二是运用所学方法为《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绘制思维导图,分别理清其论证思路。
三是通过对比阅读分析前述五篇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共性与个性,提炼其思路结构模式。
四是写一个 200 字左右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合理的议论性小文段,阐释所提炼出来的思路结构模式具有的共性特点。
结合上述四个任务和单元学习重点,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置四个递进关系的课段逐步实施。
第一课段以《怀疑与学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文,以思维导图搭建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学习常见论证方法,明晰议论文论证思路,为完成下一课段的学习任务积累经验,是打基础。
第二课段学生自学《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两篇课文,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明确论证方法与论证思路,是迁移运用。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一、初中语文大单元的教学目的首先是通过对知识碎片组合来建立完整内容。
显然单元整体教学相对来说所涉及的语文知识更丰富,其能够把被课本所分散的知识,以重新组合的手段进行构建。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单调的去讲授考试中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填鸭的方式让学生强制记忆,再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这样会使学生不能有效的整合知识,一定程度上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把零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重新的加以整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把握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去搭建出学习框架。
其次是强化素质教育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再是一味的传授应试技巧,也开始重视去进行素质教育,所以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情感和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课本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凭借,单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所以语文教师要落实德育的教育观念,根据大单元教学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正面的作用、影响,以此为基础来开展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
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一)单元整体教学提炼教学内容从课本中我们能够发现,单元内容所表达的是相同的主题,反映出整体鲜明的特征,这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有着系统性的特征,这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能满足个性化的教学。
针对班级中学习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师通过阶梯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大单元教学是整体性教学,也就是把教学中分散的知识加以联系、整合,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语文学习框架。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单篇和单元教学之间的关系,所谓大单元教学不只是把很多相同主题的单篇进行堆砌,其应该从不同文本所存在的内在关联作为着手点,对文本的共性开展研究,并以此为前提来归纳出单元主题,一定程度上明确所教学的内容,同时在对几篇文本进行赏析和学习的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快的学会相关的技巧和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22.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 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3.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 什么道理?
四、文言文:我的文化积淀(8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习 题。
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 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 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 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 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 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 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 微绿。
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 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 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 发生。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上海
(选自《归来的歌》,四川人民 出版社)
20.这首诗的两个象征性意向是 “ ”“ ”。
21.诗中所描述的海员们的两种 “盼望”表达了什么?
(二)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 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4)然而,在大家的眼睛都注 视着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 哂笑。( )
6.修改下面病句。
(1)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 承神农炎帝坚韧不拔、开拓创新 的精神。
(2)是否重视课内外阅读, 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7.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中描写“莺燕争春”景象的诗句 是: “ , 。”
中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一追求的两句诗: “ , 。”
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脚 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 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 杂物。总的看来,吊脚楼应属于 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 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悬空, 所以也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踅挪糠值纳喜苛梢惶澹纬梢 桓鏊暮显骸A较岱康穆ハ录次 竺牛庵炙暮显航竺藕蠡贡匦 肷霞覆绞祝拍芙秸荨二 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 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 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 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 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
五、实践:我的自主学习(8分)
28.综合性学习
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 “学问”,我们惊奇地发现,民 间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丰厚的文 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 资源。我承担的任务是收民歌、 讲故事、谈习俗。
我的学习成果是:
【收民歌】民间有很多优美 的民歌,我收集到的最著名的两 首民歌是(写出歌名):
12.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依次 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 化的词语。
答:
→
→难以想象 → →鞠躬
13.怎样理解小说结尾“鞠躬” 一词的含义?
14.在“我”看来,蚂蚱是害虫, 专吃庄稼,因此用草秆穿透它的 身体给儿子玩。你对“我”的做 法是否赞同?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回 答问题。
8.《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 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 事。联系相关内容完成下面习题。
(1)请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 精”的经过。
(2)请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
二、现代文:我的阅读理解(30 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回 答问题。
(嘹亮 宛转 清脆 应和)
5.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 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成语。
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 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 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 马虎啊!( )
(2)他“说”了。说得痛快, 动人心,鼓壮志,气势之盛可以 直冲云霄,声震天地。( )
(3)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勤奋 努力、不知疲倦地汲取知识,使 自己学识渊博。( )
3.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 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 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 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基础:我的积累运用(16分)
1.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前 人告诉我们: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 圣权利。我用楷体把它写在下边的 田字格里,与同学们共勉。
《
》《
》
【讲故事】民间有很多精彩 的故事,我收集到的一个故事是 (写出梗概):
【谈习俗】民间有一些传统 的习俗,我了解到的一种习俗是 (概述内容):
29.口语交际
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 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的支持。6月21日晚8:30—9: 30,亚洲多个城市的地域标志性 建筑将熄灯一小时。围绕这项倡 议,我们班将组织一次口语交际 活动。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 正确的一项是( )
A.瞬间(shùn) 啜泣 (chuî) 浑身解数(xiâ) 肥 硕(shuî)
B.确凿(záo) 归省 (shěng) 亢奋(kàng) 吞 噬(shì)
C.寒噤(jìn) 狼藉 (jiâ) 根深蒂固(dì) 阔 绰(chuî)
D.倒坍(tān) (câ) 禁锢(gù) 首(hǎn)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 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 予作文以记之。
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 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 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请以“需要奋斗是幸福的”为话 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 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
2009年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 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20分
1.(书写规范、准确、美观1分。 共2分)
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 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 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 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 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11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 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 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12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 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 蚱,连忙喊:“别,别,别动 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恩施民居——吊脚楼
顾祥明
群落分布,错落有致,雄伟壮观, 既有双吊形成的对称美,也有融 入山地环境的和谐美,堪称土家 族、苗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杰出 代表。
干栏”。吊脚楼袭古“干栏”建 筑遗风,多悬于高崖陡坎,或河 岸溪谷之上。远远望去,更显险 奇。平地吊脚楼则讲究花样精工, 往往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故吊 脚楼或精塑细刻,或走马转阁, 或凌空飞架,或险挂峭壁,与秀 丽山川相映成画,妙不可言。
腻,内涵丰富多彩。有的象征地 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现农 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育子 孙,有的记录风情。飞禽走兽、 花鸟虫鱼、歌舞竞技、神话传说, 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从某种意义来说,吊脚搂在其主 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 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 密不可分,比“干栏”较成功地 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 价担怀莆统幕摹盎罨 薄
18.吊脚楼最基本的结构特点是 什么?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
19.第①段说吊脚楼“一般依山 而建,成群落分布”的“一般” 能否去掉?为什么?
三、诗歌:我的审美体验(8分)
(一)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 答问题。
盼 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⑦吊脚楼集建筑、绘画、雕 刻艺术于一体,是土家族、苗族 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根据《恩施新闻网》有关资料 整理)
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吊脚楼,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1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17.本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 种说明方法?请就其中一种举例 (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并说明 其作用。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 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 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 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 洋洋者矣。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 与归?
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 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 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 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 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 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 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 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 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 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 我没有离开,想看凑庑⊥嬉舛 烤褂煤沃址椒ㄌ优艿摹
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 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 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 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 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 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 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 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 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 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2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意思。
(1)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具:
(2)淫雨霏霏,连月不 开。 开:
(3)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 去:
(4)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 偕: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中“览物之情”的“异”表现在 哪两个方面?在文中用波浪线画 出。
向生命鞠躬
张强
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 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 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 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 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