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绿化与植物选择要点

城市道路绿化与植物选择要点

城市道路绿化与植物选择要点1.根据道路特点选择植物。

道路的宽窄、日照条件以及交通流量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宽敞的大道,可以选择高大而郁郁葱葱的树木,如梧桐、山楂等;对于狭窄的街道,则应选择小型多汁的植物,如绿萝、假银莎等。

此外,城市道路的日照条件也需要考虑,阴暗的道路适合选择耐阴性植物,如寄生藤等。

2.注重绿化植物的适应力。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抵御交通排放、噪音、尘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一些适应力强的植物如凤凰树、海棠花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在恶劣条件下生长。

3.考虑植物的美观和观赏价值。

城市道路绿化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注重植物的美观和观赏价值。

一些颜色鲜艳、花期长且花朵繁茂的植物能够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如牡丹、玫瑰等。

4.注意植物的生长周期和习性。

道路绿化植物的生长周期和习性会对道路绿化维护造成影响。

选择生长周期较稳定的植物,可以减少频繁的栽培和修剪工作。

同时,了解植物的习性,避免选择具有强烈侵入性和疯长特性的植物,以免对周围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5.注意植物与城市设施的协调。

城市道路绿化需要与道路其他设施协调一致,不妨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

选择树种时,要注意其树冠茂密度和分枝结构,避免影响道路照明和交通信号设施的使用。

6.引入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城市道路绿化应尽量引入多样化的植物种类,以增加植物群落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

多样化的植物种类能够吸引不同种类的昆虫和鸟类,丰富城市生态系统。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要点包括考虑道路特点、适应力、美观性、生长周期和习性、与城市设施的协调以及引入多样化的种类。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提供良好的生态功能。

行道树选择原则

行道树选择原则

行道树选择原则
行道树是指种植在道路两旁,为行人提供遮荫和美化环境的树木。

选择合适的行道树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 适应性: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以确保其能够良好生长并抵抗当地的病虫害。

2. 树荫和景观效果:行道树应具备良好的树荫效果,为行人提供舒适的遮荫环境。

同时,树种的外观和形态也应考虑,以增加道路的景观价值。

3. 生长速度和寿命:选择生长速度适中、寿命较长的树种,以便在较长时间内提供稳定的遮荫和景观效果。

4. 抗风性和耐旱性:考虑到城市环境中的风灾和干旱情况,选择具有较好抗风性和耐旱性的树种,以减少树木受损的风险。

5. 安全性:选择无刺、无毒性、无坠落物的树种,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6. 维护成本:选择易于维护、管理成本较低的树种,以降低城市绿化的维护费用。

7. 多样性:在城市道路中选择多种不同的树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8. 与周边环境协调:选择与周边建筑、景观和城市风格相协调的树种,以形成整体和谐的城市景观。

总之,选择合适的行道树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适应性、景观效果、生长特性、安全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提供舒适遮荫和提升城市生态质量的目的。

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

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

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

中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中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唐代京都长安用榆、槐作行道树。

北宋东京街道旁种植了桃李、杏、梨。

国外不少国家自古也重视行道树栽植,西欧各国常用欧州山毛榉、欧洲七叶树、椴、榆、桦木、意大利丝柏、世界爷、欧州紫杉等。

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

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

一些发达国家和中国某些城市更把私宅、公共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纳入到街道绿化,并连成一体,构成了整个花园城市,为此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条件和丰富了城市的植物景观。

城内、城郊各风景区、公园,植物园中还有许多不同级别的园路,其旁的植物配植更是丰富多采,不拘一格,使园景增色不少。

第一节、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

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的作用。

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

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滨海路等。

由这些道路的植物配植,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行道绿带等。

一、高速公路及立交桥的植物配植:随着中国第一条沈阳到大连的高速公路通车,京津塘高速公路也随的通车,证明中国到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时代。

沈大高速公路符合国际高速公路的标准,具有上、下行4条以上的车道,中间3m的分隔带虽然梢窄些,但仍然可以种植低矮的花灌木、草皮及宿根花卉。

一般较宽的分隔带可种植自然式的树址。

路肩外侧及高速公路两旁则视环境进行专门的植物配植。

英国高速公路的线路常先由园林设计师来选定。

忌讳长距离笔直的线路,以免驾驶员感到单调而易疲劳,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公路线路的平面设计曲折流畅,左转右拐时,前方时时出现优美的景观,达到车移景异的效果。

公路两穷的植物配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喜欢配植宽20m以上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绿带,认为这种绿带具有自然保护的意义,至少可以成为当地野生动。

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的行道树规划与配置

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的行道树规划与配置

2 7 2 ・
农 林 科 研
城市道路 园林 绿化 的行道树规划 与配置
关 晓睛 ( 牡 丹 江市 人 民公 园 , 黑龙江 牡丹江 1 5 7 0 0 0 )
摘 要: 主要 阐述 了行道树绿 带绿化规 划、 行道树 的选择等 问题。 关键词 : 城 市道 路 ; 园林绿 化 规 划 2 . 2作为行道树在种植之初希望生长快速 ,在较短的时间内达 行道树是 道路绿化 中运用最普遍 的形式 , 对遮蔽视 线 、 消除污 到浓荫 的效果。此后则要求其更新周 期长 , 以减少 由于树木衰老而 染 有重要作用 , 在 一般的道路两旁都能看到其身影 , 行道树及其 种 带来 的频繁的更新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速生或缓生 品种 , 或综 植 形式: 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 旁以一定 间距种植 的遮 阴乔木就是行 合 近期 和远期规划 , 将达到的效果进行合理配植 。 道树 , 主要种植方式有树池式 和种植带式。 2 I 3行道树要主干挺直 , 树姿端正 , 形体优美 , 冠大荫浓 , 景观效 1 . 1树池式。在行人较多或人行道狭窄 的地段经常采用树池式 果好 , 落叶树以春季萌芽宜旱 , 叶色具有季相变化为佳。 若选择有花 行道树的种植 。树池有方有 圆 , 边长或直径一般大 于 1 . 5 m, 矩形树 果 的树种 , 要具有花色艳丽 、 果实可爱的特点 。 池 的 短 边不 可 小 于 1 . 2 m, 长 宽 比在 1 : 2 左 右 。矩 形 及 方 形 树 池 一 般 2 . 4植物开花结 果是 自然的规律 ,作为行道树需要考虑花果是 否能导致污染 , 也就是花果有无异 味、 飞粉或飞絮 , 是否会招惹蚊蝇 与建筑相协调 , 因此 , 圆形树池常用于道路的圆弧形 的拐弯处。 行 道树要栽种在树池 的几何 中心 , 这对 圆形树池非常重要 。方 等害虫 , 落花落果是否影响行人、 污染衣物 和路 面。 形或矩形树池可 以有 一定的偏移 , 而要符合种植 的技术要求 , 就是 2 . 5浅根树种可能被风刮倒 , 可能对行人或车辆造成意外伤害 , 树干距行 车道一侧 的边缘要 大于 0 . 5位 ,离 道路的道缘石要 大于 在易遭受强风袭击 的城市 不可选用 ; 根系发达的树种 , 会 由于下部 l m。 小枝易伤及行人或根系隆起 破坏路面也不可选用 。 为避免行人进入树池 , 由于践踏 而造成树 下泥土的板结 , 影 响 2 . 6行道树下为人行及车行的信道 , 为保持其畅通 , 要对树木进 树木生长 , 要把树池 四周作 出高于人行道面 6 e m — l O e m 的池边 。这 行修剪 。为防止树木的枝叶影响道路上部 的架空线路 , 也要定期整 也可能使路 面的雨水 不能流人树池 , 所以 , 对不 能经常为树木浇水 枝剪叶 。选用作为行道树的树种需要具有很强 的耐修剪性 , 修剪之 或少雨的地方 , 要把树池 与人行道面做平 , 树池 内的泥土略低 , 方便 后能迅速愈合 , 不可影 响树木生长。 雨水流入 , 同时也要防止树池 内污水流出 , 污染路面。 应在树池上敷 参 考文 献 设 留有一定孑 L 洞 的树池保池盖一般 由铸铁或预制混凝土做成 , 由几 『 1 1 陈茂铨. 城 市绿地生态『 M1 . 北京: 中国林 业出版社, 2 0 1 1 , 4 . 何 图案构成透空的孔 洞, 利于雨水流人 , 增进 了美观。 为清除树池中 【 2 ]谢 云.园林绿化设 计栽植 与养护 [ M 】 .北京 :机械 _ r - _ , i k出版社, 1 , 11 . 的杂草 、 垃圾 , 池盖常 由两立扇拼合 , 下用支脚 或搁 架 , 既可保证 泥 201 土不致 为池盖压实 , 又可防止晒烫 的池盖灼热池土而伤及树根 。池 f 3 1 雷一 东. 园林绿化 方法与 实现『 M 1 . 北京 : 化学工业 出版社, 2 0 0 6 , 5 . 盖遮护 了裸露的泥土 , 这对环境卫生和管理 。结实 的池盖应为人行 贾建 中.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M1 . 北京: 中国林 业出版社, 2 0 0 1 , 6 . 道 路面铺装材料的一部分 , 因此 , 使 用后可 以增加人行道 的有 效宽 【 5 】 胡 长 龙. 园林 规 划 设 计 [ MI . 北京 : 中 国农 业 出版 社 , 2 0 0 6 , 9 . 度。盖上 的图案纹样具有装饰作用 。 因其树 池面积有限 , 可能影响水分及养分 的供 给 , 可 能造 成树 木生长不 良。同时树与树 之间增加 的铺装不但提高了造价 , 使用 的 效率也比较低 , 因此 , 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要改用种植带式。 1 . 2种植带式。种植带是在人行道的外侧保 留一条绿 化条带 。 为方便行人通行 , 在人行横道处以及人 流较 多的建筑入 口处可 以中断 , 或以一定距离可 以断开。 种植带 内除选用乔木作 为行 道树 , 还 可栽 种草皮 、 花卉、 灌木、 绿篱等。在种植带生长到一定 宽度 时, 应设 计成林 荫小径 我国规定 种植带 的最小宽度要大于 1 . 5 m,可在遮阳乔木之间布置绿篱 或花 灌木 , 这对提高防护效果及增强景观有较大的作用。在种植带 的宽 度在 2 . 5 m左右时 , 种植带内除了种植一排行道树外 , 还可栽种 两行 绿篱 , 或在沿车行道一侧 布置绿篱 , 另一侧用草皮 、 花卉 。 在种植带达到 5 m宽时 , 其间应交错种植两排乔木 。在一 些城 市 的主要景观道路种植带 的宽度有 的超过 1 0 m 的 ,虽然 美化提高 城市风景 , 但 占地较多 , 若为 了追求某种气势则不应提倡 。 综合各个方 面的功能 , 种植 带式绿化带都 比树池式 有利 , 对花 木本身的生长也有好处 ,但是若是用种植带式完 全取代树池式 , 也 是不 可 取 的 。 2 行道树 的选择 行道 树的生存条件与 自然环境相 比并不 理想 , 光照不足 , 通风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绿化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确的植物配置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市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市政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和空间限制等因素。

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城市,可以选择热带雨林植物,如榕树、银杏等。

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城市,可以选择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

还需要考虑植物的成活率和抗污染能力,选择对于城市环境比较适宜的植物种类。

二、根据道路环境进行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的环境形态各异,有的是宽阔的大道,有的是狭窄的小街。

我们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于宽阔的大道,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乔木和灌木,增添整体气势。

对于狭窄的小街,可以选择矮小丰茂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使道路两旁更加绿荫蔽日,增加交通安全性。

三、注重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在春季,可以选择开花植物,如樱花、桃花等,增添道路的生机和活力。

在夏季,可以选择树种丰茂的植物,如梧桐、榕树等,增加行人的遮荫。

在秋季,可以选择叶色艳丽的植物,如枫树、银杏等,增加道路的景色。

在冬季,可以选择坚挺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使道路焕发冬日的生机。

四、合理利用植物配置改善环境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还可以利用植物的特性改善道路周边的环境。

可以选择具有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的植物种类,如银杏、丁香等,改善道路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噪音。

还可以利用植物的根系来保持土壤的稳定,减少道路旁边的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现象。

五、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在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

一些植物的花粉、叶子或果实可能会引起市民的过敏反应,影响市民的生活。

一些有毒的植物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造成伤害。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或中央绿化带中选择和布置适合景观效果、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还能使城市更具生机和活力。

下面将从道路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和分析两方面进行探讨。

道路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适应环境: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包括耐寒性、耐旱性、耐盐碱性等。

根据城市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确保其能够良好生长。

2. 美观与实用兼顾:植物选择应注重美观性,植物的花朵、叶子和枝干等特征都能对景观起到装点作用。

还要考虑植物的实用性,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为城市提供清新的空气。

3. 多样性和长春性:在植物配置上,要尽量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增加景观的多样性。

还要考虑植物的长春性,选择那些能长时间保持绿化效果的植物,减少频繁更换植物的成本和工作量。

4. 抗污染和易维护:城市道路上的植物容易受到车辆尾气和压力的污染,因此选择一些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

还要考虑植物的易维护性,选择那些生长迅速、繁殖力强的植物,便于养护和管理。

通过对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的提升。

植物的选择应注重颜色搭配和层次感,可以选用颜色鲜艳的花卉或具有华丽色彩的宿根植物,增加景观的亮点,使城市更加美丽。

2. 缓解交通压力: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还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适当选择树种等大型植物,可以起到隔音、净化空气和降低温度的作用,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舒适的环境。

3.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植物的绿色和芬芳气息可以缓解压力、舒缓心情,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在植物配置上,还可以考虑种植一些果树或观赏果树,为居民提供新鲜水果或美丽的景观。

4.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行道树到底该种什么?行道树的选择要求

行道树到底该种什么?行道树的选择要求

行道树到底该种什么?行道树的选择要求说起行道树,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那是栽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的树种,不仅能够补充氧气、净化空气,还能美化城市、减少噪音等。

不过,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可没有那么容易,那么,行道树到底该种什么?现将行道树的选择要求原则介绍如下。

一、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尽量选用当地适生树种,如南方常用樟树、榕树、银桦等树。

而北方则常用毛白杨、国槐、泡桐等。

取其在当地易于成活、生长良好、具有适应环境、抗病虫害等特点,充分发挥其绿化、美化道路的功能。

为此,在进行行道树的规划与选择时,必须掌握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等)的相互关系,尽量选用各地区的乡土树种作为适生树种,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道路绿化效果。

二、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由于城市生态环境多变和绿化功能要求复杂多样,就必然带来行道树种的多样化,故提出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

乡土树种在长期种植的过程中已充分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生长良好,种源多,繁殖快,就地取材既能节省绿化经费、易见效果,又能反映地方风格特色,因此选用乡土树种作为行道树是最可靠的。

只有当已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比乡土树种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越性时才可作为行道树而选用。

在选用行道树种时,特别要注意气候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状况和湿度状况。

喜暖树种(如木麻黄、檫树等)不能在较寒冷的北方生长,适于湿润的海洋气候的树种(如台湾相思);不能在干燥的大陆性气候下生长。

为了适应城市道路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功能要求,如仅限于采用当地树种,就难免有单调不足之感。

因此,还应引用外来的优良树种,以丰富行道树种的选择,满足城乡道路系统绿化多功能的要求。

不过在行道树的规划设计中,还应注意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统一协调,这样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别具特色。

三、兼顾近期与远期的树种规划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不仅城市道路拓宽改造日新月异,而且乡镇公路网络也四通八达,国道、省县道路在不断增加,不断拓宽。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
城市园林中的行道树是指种植在城市街道、道路两侧的树木。

它们不仅具有美化城市
环境的功能,还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护土等。

在城市园林中选择合适的行道树种,并合理应用,对于建设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行道树的首要考虑因素是树种的适应性。

城市环境的特点是气候干燥、土壤贫瘠、光照强烈等。

行道树的选择应考虑其耐旱性、耐盐碱性、抗逆性等。

一些适宜作为行道树
的树种包括了榉树、槐树、松树、柳树等,它们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和抗污染能力。

行道树的形态特点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行道树在城市园林中应展现出良好的视
觉效果,美化城市环境。

树种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树冠形态美观、叶色翠绿等。


种的生长速度也要适中,不能生长过快或过慢,以保持街道秩序和绿化景观的稳定。

行道树的种植密度也需要合理安排。

行道树的种植不宜过于密集,以免树冠相互遮挡,影响视野和通风效果。

在城市街道的绿化规划中,通常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行道树坑,
种植一棵行道树。

选用合适的种植方法和科学的养护管理,可以保证行道树的健康生长。

在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应用是多样的。

除了作为街道两侧的绿化景观外,它们还可
以利用空中绿化技术进行树冠修剪,形成绿色隧道,增加城市景观的层次感。

在交通干线、广场、停车场等场所,通过补充行道树的种植,可以有效改善环境,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

行道树也可以在城市水域的岸边种植,起到保护岸坡、引导风向等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摘要:本文从道路绿化的原则,树种的选择和植物的配置方式探讨了不同类型道路的植物配置方式,供广大绿化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Abstrac:It’s overviewed that in different roads planting has different principle, different trees to choice and plants collocation .This paper is about those which would be reference for majority of workers
Key word:Road virescence,Plants collocation
城市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园林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 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间的风格、市民的交往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感受提供长期的视觉形态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本文从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见解。

1、道路绿化的基本功能
1.1 交通组织及安全功能
绿化具有分隔空间的功能,在车行道之间、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等处绿化,分隔道路平面,引导、控制人流和车流、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提高行车安全性。

同时可以利用树木进行视线引导,在交通岛和道路最小半径或通视性较差、对行车安全不利的曲线外侧等处栽植树木作标志进行指示性诱导,在互通式立交的进、出匝道附近用树木作标志进行分、合流诱导,可使视线集中,有助于加强公路的轮廓、连续和方向性。

另外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可阻挡对行车辆的眩光及防止汽车闯过中央分隔带
驶入对向车道,保证行车安全。

1.2生态美化功能
在道路两旁栽植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污染、阻隔噪音,植物可以降解有机、无机污染物,净化小气候,并且吸收强光、反射光对行人及驾驶员的辐射。

道路种植时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2、道路绿化的基本原则
2.1、安全性原则
在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进行城市道路的分车绿带的植物栽植时,为了保证司机视线的通畅,中间分车绿带中不宜种植高大乔木,而以低矮花灌木配以草坪、花卉的种植方式为主,也可以适量增加常绿植物,以避免眩光。

美国的有关资料建议,灌木与路肩边缘之间的空间不能小于1米,细的树木与路肩间距不应小于6 米,较粗的树木不应小于10 米,这些间隔应随着设计车速的增大而增加。

另外,对于路侧新栽植的树木,或原来路旁既有的树木,应考虑其密度,保证合理的种植株距,预留适当的眺望空间,以减少驾驶员的压迫感,并给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浏览沿途风光的视觉空间。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米,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 米。

2.2 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绿化道路中,单一的追求数量不考虑植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态效应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现代城市道路绿化应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使用乔木、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的立体复层次绿化
形式,提高绿化植物种类组成的多样性。

在充分了解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多选择当地植物或适量引种外来植物,通过多种乔、灌、藤、草在空间上的合理搭配,减少单一植物的使用,最大程度地增加绿化植物种类和结构层次,实现绿化植物种类的多样化。

2.3 因地制宜原则
城市道路用地空间范围有限,在此空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同时道路绿化也要安排在这个空间里,并且要考虑到道路在城市中的位置和周边的环境要求,例如华阴作为一个休闲旅游城市,如果在主要干道两侧栽植冠径较大的乔木就影响来往行人的视线,因此栽植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整体的空间效果、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树种运用合理的配置方式进行绿化。

2.4 美学原则
城市道路的绿化既不是简单的植树种树,也不是单纯的只考虑功能需求,而是再考虑前两者的同时结合道路的整体美观效果对道路绿化进行规划。

例如可以在树形,季相,植物生态特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不同的地段季节可以显示出其差异性,但同时总体上在选择树种等方面时要选择相似的,以又要保持道路绿化的整体效果。

配置的方式可以采用高低交错的方式,相互交替体现一定的韵律性。

3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基本要求
3.1 乔木的选择
乔木是道路绿化的重要材料,选择合适的树种也是绿化效果好
坏的关键。

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乡土树种或者是经过长期人工驯化的能够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树种;2. 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3. 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繁殖容易,移植后易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4 .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 (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秋季最好叶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
5. 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叶片紧密,有浓荫;
6. 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3.2 灌木的选择
灌木作为道路绿化的主要点缀材料,主要栽植于分车带、人行道或者是在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具有分隔空间,为道路增加色彩感,点缀环境等作用。

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 灌木的地理以及空间的适合性;2. 枝型优美,花期长,分蘖较短;3. 易繁殖,便于管理,具有较强抗灰尘、噪音等能力;4. 季相分明,色彩鲜艳,
3.3 地被植物的选择
地被植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情况选择生长良好,病虫害少,对污染抗性强易于管理的地被植物。

华阴市地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宜选择季冷性草坪作为地被。

3.4 草本花卉的选择
对于花卉多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但是大多数的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适合做点缀,不宜大面积的使用。

华阴是荷花、月季之乡,每年夏天,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摆放在街头,特别漂亮。

4、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一般会分为城市干道、景观游憩型干道、防护型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类型。

不同的道路类型在绿化时因其功能性不同,绿化的方式不同,因此侧重点也不同,每种配置方式都要遵循功能性、生态性的、整体性等原则。

4.1 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在城市的主要工业区,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除了工业区内及周边所设置的绿化具有防护作用,那么工业区周边的道路绿化在兼顾美化功能的同时也应具有较强的防护功能。

应考虑选择对硫化物,氮化物,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有较强抗性和吸收能力的树种,如雪松、法桐、栾树、国槐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如310国道华阴市罗敷镇段由于秦岭发电厂污染严重,种植的植物在短时间内就会枯死,于是根据实地考察,法桐、栾树此段长势较好,以法桐作行道树,有抗二氧化硫(SO2)作用,同时,设计时种植穴加大,深挖坑换黄土,并在树穴内沿四周用塑膜隔离,用特殊的手法来处理,保持行道树土壤与外界隔离,不被污染。

4.2 景观观赏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这种道路往往是城市的主要道路,道路绿化效果直接展示了一个城市的风貌,为游客提供一个客观直接印象,因此绿化要考虑其游憩,观赏功能。

配置时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人们游赏的道路。

例如华阴市的华岳
大道南段单侧是36米的绿化带,目前已经形成园林绿带。

4.3 街头绿地中园路的植物配置
街头绿地公园为道路的重要节点,是城市中的绿色组团。

不同的绿色斑块由城市道路这条绿色走廊紧密相联系,与城市建筑区形成了城市特有基底---走廊—组团模式,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

街头绿地内的道路如同公园内的生态走廊,是绿地的骨架,具有引导游玩,连接不同的区域的功能,其植物配置无论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还是搭配形式(包括色彩、层次高低、大小面积比例等)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自由生动。

绿地的道路和公园道路相对分为主路、次路、和步行路,不同的道路绿化要求不同,主路需要将人引入,在配置时考虑观赏性和引导性,考虑定植大乔木其下栽植色彩鲜明的小乔木或灌木形成丰富的层次引起游人的兴趣。

次路设计时多为蜿蜒的自然式,绿化要考虑一定的私密性,周边的植物配置要多种类的自然式配置,植物间的空隙为游人提供了简单的私密空间使游人能放松心情。

步行路的设计多考虑趣味性,采用鹅卵石路、嵌草式路,青石板路等周边的植物多配以花灌木、竹子体现文化韵味或者栽植藤本植物增加趣味。

5、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主要部分之一,在绿化设计时应在充分遵循安全性、多样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从生态学、植物学、美学等角度出发,考虑不同植物群落的功能,对绿化树种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有机的配置来绿化城市道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使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更加完美、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