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园林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简述园林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植原则

简述园林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植原则园林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植原则是设计和创建一个美观和宜人的园林空间的重要步骤。
选择合适的树种和进行合理的植物配植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同时也考虑到树木的成长速度、适应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在选择园林树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适应性:树木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
因此,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其所需的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pH值等环境条件是否适合。
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树种可以增加树木的存活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2. 树种的成长速度和大小:树木的成长速度和最终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园林空间的设计和维护。
快速生长的树种适合用于快速绿化和遮荫,但需要定期修剪和控制,以防止树木过于茂盛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
而慢生长的树种可以用于创造稳定和成熟的景观。
3. 视觉效果:树木的外貌、花朵和叶片的颜色以及树冠的形状都可以为园林增添景观特色。
选择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树木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植物配植原则是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和相互作用来进行植物的布局和组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则:1. 植物的性格和高度:根据植物的性格和高度来进行植物的布局和组合。
例如,高大的树木可以用于遮荫和增加垂直层次感,而低矮的植物可以用于填充地面和边缘。
2. 色彩和纹理:选择植物的颜色和纹理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植物的花朵、叶片和果实的颜色可以用于增加空间的亮点和焦点。
同时,选择不同形状和纹理的植物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
3. 季节变化:选择具有不同季节特点的植物可以使园林空间在不同时间段内展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例如,选择春季开花的树木可以增加春季园林的生机和活力。
4. 生态平衡:在进行植物配植时要考虑到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平衡。
选择具有相互合作或互相补充的植物可以提高空间的生态价值,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选择合适的园林树种和进行合理的植物配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考虑生态适应性、成长速度和视觉效果等因素,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美观宜人的园林空间。
浅谈城市园林建设中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从根 本上改变 目前绿地植物 选择随 意. 与 盲 目性 的状况 ,使植物 配置 他科 的植物 ,大面积 的草坪必 然会 给本身 就很 紧张的水 资源造成更大 1 生 具有科 学性和多样性 。 的浪费 。就 我国 的现 状来看 ,城市 平面 的绿地 面积 已很难 再扩大 ,而 垂 直方 向的空间却 没有完全 利用起 来 ,还 是大有 可为 的。适 于该地 区 生长 的乔木具 有寿命长 、遮 荫面积 大 、容 易成活 、抗 寒 、抗 旱性强等
三 、品种单调且规格不够
我 国拥有 高等植 物3 万多 种 ,而被 引用 到城市 的植 物 品种太少 。
城市 利用 的品种 不超过 20 ,致使 城市 园林 景观 千篇 一律 、大 同小 特点 ,生态 功能 的发挥 和绿化 美化效 果 的表现都 远远超过其 他类型 的 0种
异 、平淡无奇 。生态环境功 能低下 。个别城 市有些 部 门置 当地物 美价 植物 。 因此 ,城市 园林 绿地 的设计 还应 以高大 的乔木树种 为主 ,并辅 廉的优 良乡土植 物于不顾 。而甘愿耗 费巨大 的财力 、物力 、人力 去他 植物 资源不被利 用 ,而从南方 引进雪 松 、大 叶黄杨 等来绿 化 ,冬 季看
性 、 艺术 性 以及 生 态 效 益 和社 会 效 益 。 关键 词 :植 物 配置 ; 园林 建 设 ;树 种 选 择 ;城 市 绿 化
一
、
园林植物选择及配置的合理性分析
均。有些绿 地结构 配置不合 理 ,缺 少高 大乔木 。园林化 生态城市应该
目前 ,我 国一些城 市 内各 主要街 道绿 化 配置 为 :乔 木 } 木+ 灌 草 在树林 中生 存 ,从各 个方 位看都应 是林荫 大道 ,处处可 以看到花草 。 坪 ,乔木+ 草坪 ,形成通 风结构 ;居住 区绿化 中主要 为少量乔 木+ 木 笔 者认为应该 多种植 一些 高大乔木及 花灌 木 ,尽 舒少种植 草坪。更何 灌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二)植物生长的局部环境类型 (六种类型)
• • • • • • 高层建筑中的狭窄街巷绿地 宽阔的街道与广场绿地 建筑绿地 公共绿地 特用绿地 风景区或森林公园
二、园林植物的选择
(一)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 择,逐步适应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条件,并把这种 适应性遗传给后代,形成了它对环境条件有一定 要求的特性——生态学特性。在园林树木栽培事 业中,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景成败的关键之一。
首先选择乡土树种
• 对于具有相似适应性和同等功能的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应以乡 土树种为主; • 乡土树种又有其中心分布与边缘分布区的差别,但以其中心分布 区生长效果最好; • 在边缘分布区,应特别找出影响其生长的主导因子,有针对性地 对立地进行改造和回避。
选择外来树种
• 在选用外来树种时,引种历史长,并已基本强化的树种,在相应 地区可视为乡土树种。如悬铃木、刺槐等。 • 新引进树种或类型,要注意分析栽植环境与其原产地自然环境的 差异,特别是气候因子中的温度与水分的相似性更为重要; • 分析引进树种的自然历史发慌过程和遗传可塑性,对引进树种进 行试栽,取得经验后才能逐步推广。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陈昊子· 清 《 花 镜 》
杜鹃花极烂熳,性喜阴晴热, 宜置树下阴处 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 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建设部在去年底启动的创建“国家生态园林” 活动今年将全面铺开,各地的生态园林建设由此会 迈上一个新台阶。从最初的“乡土树种”、“适地 适树”、“人工复层群落”到近两年园林科研人员 提出的“地带性植被”,生态园林建设理论更完善、 技术更科学、内容更丰富、效果更明显。生态园林 建设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5年,在重视生态园林建设的大框架下,具 备多种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湿地公园将吸引 更多关注的目光。北京和上海又将走在前列,两地 湿生和水生植物产销、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市场温 度还会上升,并辐射到周边地区。
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置

疏密搭配
根据园林面积和景观要求,合理搭配树木的数量和密度。
层次感
通过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的布置,创造园林的层次感和空间层次。
园林树木养护方法
1
浇水与施肥
2
根据树木需水量和营养需求,科学浇水
和施肥。
3
修剪与修整
定期修剪树枝和修整树冠,保持树木整 齐美观。
病虫害防治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保护树木 的健康生长。
果树
如橘子树、苹果树等能够结出丰 富果实,为园林增添食物和乐趣。
树木选择要点
1 适应环境
选择能够适应园林环境的树木,考虑土壤、气候等因素。
2 生长特点
了解树木的生长周期、高度、展形等特点,以便合理配置。
3 美观性
选择树冠形态美观、树皮色彩丰富等外观吸引人的树木。
树木配置注意事项
树木间距
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和园林设计需求,然景观
通过巧妙配置树木,打造出自然 优美的园林景观。
都市绿洲
利用树木的遮荫作用,在城市中 营造出清凉宜人的绿洲空间。
庄园庭院
通过对树木的精心选择和配置, 打造出庄园式的庭院效果。
结论及展望
通过合理的园林树木选择和配置,可以打造出美丽、舒适、功能性的园林景 观,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置
园林设计的重要性
园林设计在提升环境美感、增加绿化覆盖、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置是 实现美丽园林的关键。
常见园林树种介绍
花木树种
常绿树种
如樱花、丁香等带来美丽的花朵, 为园林增添色彩和香气。
如松树、柏树等具有四季常绿的 特点,为园林提供绿色装饰。
第3章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a.docx

第2章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学习目标:了解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熟悉园林植物露地栽培技术与保护地栽培技术。
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点。
能力目标:1、掌握主要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2、了解本地区气候、地形、地势、土壤种类等自然生态因子,并进行综合分类;3、能根据各种自然条件,进行树种规划。
4、掌握园林植物栽植技术。
2. 1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每一个城镇都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筛选出一批在当地能较好发挥园林绿化功能的树种, 供绿化参考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绿化树种应用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使城镇逐渐形成自身的绿化特色。
3.1.1园林植物的适地适树(一)基本概念适地适树是使栽植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树)与栽植地的立地条件(地)相适应,实现“树’,和“地”的有机统一,达到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的较高水平。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只有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将植物栽植在它最适宜生长的地方,才能充分发挥所选树种的最大经济、技术效益,降低成本。
因而,适地适树是园林绿化树术栽培的基本原则,也是英他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园林树木栽培中,“树”与“地”的统一是相对的,两者之间不可能绝对地融洽, 也不可能实现永久的平衡。
适地适树的“地”是指栽植树木所处的环境条件,它不仅受到自然力的制约,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即使在初期两者之间是适应的,但这只是暂时的,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或自然环境本身发生变化,很有可能变成不适应。
因而适地适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二)适地适树的途径适地适树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1.选择为特定立地条件选择与英相适应的树种,称为选树适地,是在园林绿化工作中最常用也最常见的做法;为特定树种选择能满足其要求的栽植地,称为选地适树,在特定情况下才使用,如种植珍贵树种时,就必须选择适宜的栽植地。
2.改造当栽植地的立地条件与所选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不相适应时,应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改造。
一般有两种方式:(1)改地适树:即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栽植地段立地条件中某些不适合所选树种生态学特性的方面,使之适应栽植树种的基本要求,达到“地”与“树”的相对统一。
园林绿化树种规划—园林树木的配置(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课件)

• 松树、杨树和锦鸡儿在一起,都有良好作用,欧洲 云杉同树莓榛、花椒都能很好地生活灰一起,当它 们的根紧宻交织在一起时,更能促进生长。
• 如果韭菜和甘蓝间行种植的特殊的怪味,能驱虫杀菌。因此,韭 菜常常是许多其它植物的好朋友。
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 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背景树一般栽植密度宜大, 最好形成绿色屏障,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差异,以加 强衬托。
水景与绿地景观融为一体。适宜种植在水中的植物有风车
草、睡莲、荷花、再力花、唐菖蒲、千屈菜、水葱、水生鸢 尾、芦苇等;适合种在水边的有刺桐、盆架子、紫薇、海南 蒲桃、石榴、旅人蕉、针葵、鱼骨葵、散尾葵、蒲葵等,以 营造自然的景观。
细部景观的配置
借景可以扩大景观空间,增加变化。
障景可以
增加赏景的 曲折生动性, 构成空间分 隔或独成景 观。
框景以简洁幽暗的景框为前景,使赏者的
视线集中在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
狭长园路以
山石、植物作陪 衬,形成较封闭 的狭长空间,以 突出空间尽头的 景物。
漏景:框景的延伸和发展,景色通过较小的空间若 隐若现地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
景观的色彩对比,红和绿,橙和蓝,紫和黄。
配置植物切忌高度相差不大,主次不明,多种植 物混杂在一起,种植密度均等,色彩单调。
品种的多样性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
植物丛落景观,要注重层次的搭配和植物季相变化。
采用节约和可持续的理念创造植物景观 1.植物种植应有合理的空间尺度,考虑到未来几年
植物的发展空间。
浅谈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园林绿化在社会的发展 中对于美化社会环境有着重 为 行 人提 供 树 荫 等需 求 。所 以 ,在 选 择 树种 的 过 程 中 ,
要的作用,绿化过程中,树种的选择 ,配置将会受到各 要根据不 同的道路性质选择不同的常绿和落叶品种。在 种 因素的影响。对于园林景观的建设人员而言,需要在 离 居 民楼 比较远 的地 方可 以 针 对性 的 选择 一 些 常绿 类 型
色。同时 ,采用本土的植物能够在运输成本和景观设计
季节 ,不 同的 植物 展 现 出 的 自身 色彩 ,习性 等 随 着季 节 成本方面有所节约,运输距离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
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带来的景色也各有特 点,展现 出来 现对成本 的节约,从树木成长的角度来讲 ,由于运输距
的空 间 也是 多姿 多彩 的 ,发 挥 出 了 园林景 观 带给 人 们 美 离 较 短 ,这 种 方式 能 够提 高 树木 的 成 活率 ,对 于景 观 设 计 起到 很好 的作 用 。
独特 的 魅 力 ,对于 整 体 的 园林 景观 的 展现 也 是非 常好 的
设计的角度来讲,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多采用本
补 充 。在 园林 景观 建 设 过程 中 ,多种 多样 的植 物 构成 不 土化的树种种植 的植物能够更加体现本地景观环境的特 仅能 够 在植 物 类 型 方面 表现 一 种 多样 性 ,同时 ,在 不 同
合 理 设计 和 全面 理 解 园林 发 展情 况 ,当地 的 气候 情 况 以
的树木,街道比较繁华人员密集的地方 ,可以适 度的选
及城 市 整体 的 园林 规 划 发 展情 况 等 。不 同的 树种 在 园林 择 一 些落 叶乔木 。
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中体现出来的景观美化效果有差异 ,
《园林树木栽植与养护》复习思考题2017-12-04

《园林树木栽植与养护》复习思考题绪论:1、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的定义?2、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的实质是什么?它与经济林经营的区别在哪里?3、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的学科内容主要是什么?4、现代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的发展趋势如何?5、你认为《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对你的专业学习有何作用?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1、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定义是什么?简述其生理功能。
2、什么是植物的生长?什么是植物的发育?3、请简述树体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是如何发生及发展的?4、什么是自然整枝和自疏?5、树体主、侧枝是如何进行周期更替的?6、乔木类树种的更新特点是什么?7、实生树生命周期的概念。
实生树成熟的标志?8、影响树木老化的原因?如何进行树木复壮?9、寒害、冻害与积温的概念。
10、根颈位于植物的哪个部位,它对植物的生长有何意义?11、植物根系的组成及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12、植物根系的年生长周期动态是怎样的?它与植物栽植养护的关系如何?13、根瘤与菌根有何不同?14、芽的异质性、萌发力、萌枝力和潜伏力的概念。
15、什么是植物的顶端优势?它与植物生长有何关系?16、什么是树木的层性?它是由什么原因所引起的?17、在园林中,常把茎枝的生长类型分为哪三类?如何应用?18、树木的分枝方式有哪些?请每种各举出两种植物。
19、什么是叶幕,如何利用植物的叶幕形成园林景观?20、影响植物花芽分化的因素有哪些?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径有哪些?21、什么是物候?掌握植物的物候对园林植物的栽植与养护有何重要意义?22、如何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性?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城市环境与树木生长)1、什么是酸雨?酸雨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各有哪些?2、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有哪些,你知道有哪些园林植物具有抗污染的作用?3、什么是城市的下垫面?城市的下垫面有哪些特点?对植物栽植有哪些影响?4、城市土壤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进行植物栽植时需注意哪些问题?5、光照对植物的影响有哪些?城市的光因子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进行园林植物栽植养护时需注意哪些问题?6、城市的水分条件与郊区比有何特点,进行植物栽植养护时需主要哪些问题?7、什么是“热岛效应”,热岛效应会造成城市环境的哪些变化?8、什么是城市风?城市风有哪些类型?9、对流风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它对城市植物栽植有哪些影响?10、地形效应风有哪些效应?它对城市植物栽植有哪些影响?11、城市的构筑物对局部生态因子有哪些影响?第三章园林树木的选择与生态配植(适地适树)1、什么是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有哪些途径与方法?2、什么是改地适树?如何进行改地适树3、什么是改树适地?如何进行改树适地?4、园林树木的配置有哪些方法?5、进行园林植物生态配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请举例进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园林树种的选择与生态配植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栽培中树种选择与配植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种选择、适地适树、种植密度及树种组成,生态配植。
难点: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树种的选择与搭配,生态配植。
第一节园林树种的选择一、树种选择的意义与原则应考虑: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使栽培树种最大限度满足生态和观赏效果的需要。
主要原则:1. 适地适树;2. 根据栽植的目的;3. 群植时,选择生态习性差异大的树木;4.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尽可能地综合利用;5. 苗木的来源较多,栽培技术可行,成本不要太高;6. 安全而不污染环境。
[例]行道树的选择:冠大、荫浓;高大乔木,枝下高>2m;树木无臭、无毒,干无刺,花果不污染衣物,耐践踏、耐铺装。
二、适地适树(一) 概念使栽植树种(或品种、类型)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上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
“树”-树种(或品种、类型)的生物学、生态学及观赏方面的特性。
“地”-栽植地的气候、土壤、生物及污染状况。
(二) 适地适树的标准1. 生物学标准:(1) 栽植能成活;(2) 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3)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有相应的稳定性。
该标准可用立地指数和其它生长指标来评价。
2. 功能标准:(1) 生态效益;(2) 观赏效益;(3) 经济效益。
(三) 途径与方法1.途径:(1) 对应选择(双向选择),包括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2) 改地适树;(3) 改树适地,包括选种、引种、育种。
关系:(1)为基础,(2) (3)只有在(1)基础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方法充分了解地与树的特性,深入分析树种与立地因子的关系,选择最适树种。
可分两步:先调查分析“地”的特性,然后根据地的特性和栽植目的选择树种。
(1) 地的特性的调查分析:了解栽植地区的大气候与地貌特征;分析绿地类型及其对树木的功能要求;分析栽植地段地面状况及对生长的影响;调查栽植地点的小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及环境污染状况;分析生物因子,特别是病虫危害的可能性和可控制的程度。
(2) 树种筛选:在功能效益相似的树种中,选最适树种;对功能与适应性相似的树种,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对乡土树种,应区分中心分布区和边缘分布区;已基本驯化的外来树种(如悬铃木、池杉、刺槐等),可视为乡土树种;新引进树种或类型,从与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似的原产地引种,并经试栽,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均应注意种源的选择。
第二节栽植密度与树种组成一、栽植密度(一) 栽植密度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2.意义:结构是否合理,群体是否稳定;空间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美学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二) 密度对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1. 影响树冠和林冠的发育;2. 影响群体及其组成个体形象的表现程度;3. 影响树干直径和根系生长;4. 影响开花结实。
(三) 确定栽植密度的原则1. 根据栽培目的;2.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3. 根据立地条件;4. 根据经营要求。
二、树种组成(一) 概念树种组成:群集栽培中构成群体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比例。
单纯树群(纯林、单纯林、单优群体):由一个树种组成的群体。
多为单层树群或单层林。
混交树群(混交林、混植、多优群体):由 2个或 2个以上的树种组成的群体。
每个种树≥10%(二)混交树群的优点1.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2.改善环境的作用好;3.抗性强;4.观赏艺术效果好。
(三)树种混交的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有利(互助)和有害(竞争)两方面。
生态要求差异大,或要求都不高,种间关系以互助为主;反之,以竞争为主。
种间关系随时间和条件不同而发展变化。
因树种搭配、配置密度、配置方式、混交方式及树种在群体中的位置不同而不同。
(四)树种的选择与搭配1.重视主要(基调或主调)树种的选择。
2.为主要树种选择好混交树种。
混交树种有良好的配景作用,且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或其他效能。
与主要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对环境资源利用最好能互补。
树种之间没有共同的病虫害。
根据所选各个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合理搭配。
重点考虑耐荫性及所处的垂直层次。
垂直配置:上层、中层及下层应分别为阳性、中性及阴性树种。
水平配置:近外缘,特别是南侧外缘附近,可栽植较喜光的树种。
第三节园林树木的引种驯化一、引种驯化的意义树木的引种驯化是通过人工栽培,使野生树成为栽培树,外地树成为本地树的技术经济活动。
引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驯化则是改造引进树木习性确保引种成功的过程。
在树木引种过程中,由于树木易地而栽、易境而生,因此树种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是引种成败的关键。
根据引种的难易程度,可将引种区分为直接引种和间接引种两类。
直接引种指引种栽培的树种,在新的栽培区能够正常开花结实,并能较好地发挥其效益;间接引种则指树木易境栽培后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产生预期效果,需要采取某些特殊的选育技术和栽培措施才能促使其正常生长。
引种不仅可丰富本地的树种资源,改善现有树种组成及比例,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平衡的需要。
同时,引种可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
我国园林树木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而在常见的园林树木中又有从国外引种栽培的树种,如来自日本的五针松、日本樱花、北海道黄杨;来自印度的雪松;来自北美的刺槐、池杉、广玉兰、湿地松、火炬松;来自大洋洲的桉树;来自地中海地区的月桂、油橄榄等。
此外,还从全国各地的野生树木中发掘栽培了水杉、擎天树、水冬瓜、金花茶等绿化观赏树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园林发展史事实上也是树木的引种史,但目前我国园林建设中的一个倾向却值得引起注意,就是在热衷于从国外、外地引种的时候,却常常忽略了发掘与开发我国自身或本地的树种资源。
我国的一些优良珍稀树种,如珙桐、连香树、领春木、香果树等在国内的园林中很少见到,但在欧洲却是十分普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二、引种驯I化原理(一)引种驯化基本原理1.引种地与原产地生态条件,尤其主导因子相似引种易成功园林树木不同于一二年生的草本植物,不仅生长寿命长,而且需要露地栽培,其引种很大程度上受生态条件制约。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温度。
最重要的绝对最高温度、绝对最低温度、积温、年平均气温,以及它们出现的频率的差异性。
(2)雨量。
年降雨量及其季节分配,土壤及空气湿度等是限制树种分布的主导因子之一,除非能采用人工灌溉措施实现常年性的水分调节。
(3)土壤。
土壤酸碱度、质地、矿物质含量及地下水位,对引种有很大影响。
(4)日照。
日照时间长短以及光照强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着树木生长发育,这对观花树种更为重要。
2.引种材料遗传适应范围大,引种易成功有的树种自身调节能力强,其适应范围便广。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与品种基因型的杂合程度有关,杂合程度高的品种常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引种驯化的注意点1.反对盲目引种盲目引种的结果必然导致引种失败,引种应有明确的目标,所选的树种确具有优点而当地没有替代者。
如经济效益超过当地树种或品种,能提供当地树种或品种不能提供的珍贵产品,能比本地树种或品种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状等,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引种的意义不大或根本没有引种必要。
除了经济上的目的外,引种前还毖须首先考虑引种对象对新生境的适应性,因此综合考虑树种的各方因素,避免仅从某个角度确定引种对象是十分重要的。
2.提倡慎重推广引种宜逐步进行,切不可在引种的同时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应先建立引种预试圃进行栽植试验鉴定引种树种的适应性;再在品种比较圃中选择优良个体,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找出最适栽培区和一般栽培区,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种植。
3.选育要有可比性引种可同时结合选育,该项工作要在大量群体中进行,而且要在相对一致的土壤及栽培条件下比较,选出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品种推广应用。
4.加强栽培管理对于引种驯化区的树木,要格外精心管理,为引种树木提供良好环境。
主要栽培措施包括: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状;适时中耕、合理灌溉,以提高土壤保水和透气性能;因树追肥、协调元素,满足引种树种的营养生理需求;防治病虫、精心管护。
防除病虫及其他自然灾害对引种树木的危害。
在目前的技术及栽培条件下,可采用人工基质育苗,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植幼苗,逐渐过渡到露地栽培的方法,提高引种的成功率。
三、引种驯化的方法树木引种驯化主要是利用树木的适应性和变异性,人为扩大其分布区及栽植区的范围。
要获得树木引种和驯化的成功,必须详细调查原产地与引种地区生态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充分了解被引入树种的栽培历史;通过选种育种,改变引种对象的遗传特性使其适应新的生态条件;采取合理的措施使环境因子相对适合树种要求。
引种驯化的方法。
一般可归纳为顺应性引种驯化、保护性引种驯化和改造性引种驯化。
1.顺应性引种驯化即直接引进种子或无性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优良个体,进行栽培驯化。
(1)引进种子。
(2)引进无性系。
无性繁殖可很好地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为防止树种某特殊的优良性状的劣变,引进无性系良种,通过扦插、嫁接、组培等无性繁殖获取大量的个体,并作进一步驯化。
(3)种源选择。
2.保护性引种驯化主要是指选择适宜的栽培小地形以及人为改造栽培小环境,以使引种栽植地与引种树种相适应。
选择小地形、小生境,使其更接近引进树种原产地的生态条件的引种方法,又称小气候驯化法,如毛竹北移要求背风向阳进山窝。
3.改造性引种驯化改造性引种驯化栽培技术是指通过人为的干扰,促使树木的生理生态习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增加对某些条件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使之适应新的立地条件的技术措施。
(1)处理种苗。
由种子繁殖的幼苗处于阶段发育的初期,可塑性大较易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对种苗进行有目的的处理,如抗寒性、抗旱性、抗盐碱性的锻炼,应用植物激素处理等,可提高树木抗逆性以适应新的立地环境。
(2)逐渐引种。
当引种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时,需要逐渐引种,逐代迁移驯化。
同时驯化与选择相结合,一方面不断的促使树木逐渐获得适于引进地生长发育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从分化的个体中选择优良的个体,促使引种成功。
(3)引种育种。
当直接引种不成功或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时,需采取育种的手段,改变树木的遗传性。
引进原始材料,运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突变育种等方法来培育适于在引种地区生长的新类型和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