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要求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要求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要求一、医院人员编制比例1.医生编制比例:医生是医院的核心人员,他们负责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
医生编制比例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和服务对象的特点而定。
一般来说,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生编制比例要高于中小型医院,以保证医院的日常运行。
2.护士编制比例:护士是医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员,他们直接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护士编制比例的合理化能够有效保证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医技人员编制比例:医院医技科室的人员编制比例决定了医院的技术水平。
医院在不同医技科室的配备人员数量应根据科室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而定,以保证医院的医技服务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4.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编制比例:医院的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负责医院的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他们的编制比例要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要而定,以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
二、医院人员配备要求医院人员配备要求是指医院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所需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这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1.医生配备要求:医生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他们需要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正确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疾病。
2.护士配备要求: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护理技能和责任心,能够熟练使用医疗设备和药物,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护理任务。
3.医技人员配备要求:医技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医技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准确地进行各种医技检查和操作,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配备要求:行政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能够高效地处理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后勤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做好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
总之,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要求对于医院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制定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清晰明确的人员配备要求,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益,满足患者的需求。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一)确定编制总额医院人员编制总额的核定,是依据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床位数,按一定的人员编制标准核定的。
其计算公式为:M==B ×Y+[(B-Bmin)/(Bmax-Bmin)] ×(Ymax-Ymin) ×B+A1 +An式中:M——核定人员编制总数;B ——核定床位数;Bmax ——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上限;Bmin ——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下限;Y ——编制常数平均值;Ymax ——该等次常数上限;Ymin ——该等次常数下限;A1 ,A2 ,,An——医院其他附属编制。
(二)制定编制方案人员编制方案是编制员额、人员编制类别以及岗位、职数、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规定。
(三)核定编制比例编制比例是指编制员额与核编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规定。
医院编制比例,通常由一定数量的编制员额与一定数量的核编参数组成。
对于医院来说,病床数就是核编参数,医院的核定病床数通常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区域医疗规划所审定的。
(四)进行人员配备我国医院的人员配备,主要依据卫生部1978 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草案)》进行。
根据这个《原则》综合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依医院的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分为三类:300 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按1∶1.30 ~1∶1.40 计算;300 ~400 张床位的医院按 1 ∶1.40 ~1∶1.50 计算;500 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按1∶1.60 ~1∶1.70 计算。
医院各类人员的比例为:行政和工勤人员占总编制的28 %~30 %,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编制的8 %~10%;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70 %~72 %,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中医师占25-35 %,护理人员占40-50 %,药剂人员占8 %,检验人员占 4.6 %,放射人员占 4.4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8 %。
1、临床科室负责人配备(1))科主任。
25 张床位以上的科设科主任,超过40 张床位可增设副主任。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要求

医院⼈员编制⽐例和配备要求医院⼈员编制⽐例与配备要求(⼀)确定编制总额医院⼈员编制总额得核定,就就是依据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得床位数,按⼀定得⼈员编制标准核定得。
其计算公式为: M==B×Y+[(B-Bmi n)/(Bmax-Bmin)]×(Ymax-Ymin)×B+A1……+An 式中:M——核定⼈员编制总数; B——核定床位数;Bmax——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得上限; Bmin——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得下限; Y——编制常数平均值; Ymax——该等次常数上限;Ymin——该等次常数下限; A1,A2,…,An——医院其她附属编制。
(⼆)制定编制⽅案⼈员编制⽅案就就是编制员额、⼈员编制类别以及岗位、职数、各类⼈员结构⽐例等⽅⾯得规定。
(三)核定编制⽐例编制⽐例就就是指编制员额与核编参数之间得⽐例关系得规定。
医院编制⽐例,通常由⼀定数量得编制员额与⼀定数量得核编参数组成。
对于医院来说,病床数就就就是核编参数,医院得核定病床数通常就就是由卫⽣⾏政主管部门依据区域医疗规划所审定得。
(四)进⾏⼈员配备我国医院得⼈员配备,主要依据卫⽣部1978年颁布得《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草案)》进⾏。
根据这个《原则》综合医院病床与⼯作⼈员之⽐,依医院得规模与承担得任务分为三类:300张床位以下得医院按1∶1、30~1∶1、40计算;300~400张床位得医院按1∶1、40~1∶1、50计算;500张床位以上得医院按1∶1、60~1∶1、70计算。
医院各类⼈员得⽐例为:⾏政与⼯勤⼈员占总编制得28%~30%,其中⾏政管理⼈员占编制得8%~10%;卫⽣技术⼈员占总编制得70%~72%,在卫⽣技术⼈员中,医师、中医师占25-35%,护理⼈员占40-50%,药剂⼈员占8%,检验⼈员占4、6%,放射⼈员占4、4%,其她卫⽣技术⼈员占8%。
1、临床科室负责⼈配备(1)科主任。
25张床位以上得科设科主任,超过40张床位可增设副主任。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要求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要求之阿布丰王创作(一)(二)确定编制总额医院人员编制总额的核定,是依据有关主管部分核准的床位数,按一定的人员编制尺度核定的。
其计算公式为: M==B×Y+[(B-Bmin)/(Bmax-Bmin)]×(Ymax-Ymin)×B+A1……+An 式中:M——核定人员编制总数;B——核定床位数;Bmax——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上限;Bmin——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下限;Y——编制常数平均值;Ymax——该等次常数上限;Ymin——该等次常数下限;A1,A2,…,An——医院其他附属编制。
(二)制定编制方案人员编制方案是编制员额、人员编制类别以及岗位、职数、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规定。
(三)核定编制比例编制比例是指编制员额与核编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规定。
医院编制比例,通常由一定数量的编制员额与一定数量的核编参数组成。
对于医院来说,病床数就是核编参数,医院的核定病床数通常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分依据区域医疗规划所审定的。
(四)进行人员配备我国医院的人员配备,主要依据卫生部1978年公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草案)》进行。
根据这个《原则》综合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依医院的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分为三类: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按1∶1.30~1∶1.40计算;300~400张床位的医院按1∶1.40~1∶1.50计算;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按1∶1.60~1∶1.70计算。
医院各类人员的比例为:行政和工勤人员占总编制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编制的8%~10%;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70%~72%,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中医师占25-35%,护理人员占40-50%,药剂人员占8%,检验人员占4.6%,放射人员占4.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8%。
1、临床科室负责人配备(1)科主任。
25张床位以上的科设科主任,超出40张床位可增设副主任。
门诊任务较多的科,病床虽少于25张也可设科主任。
XX医院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计划

一、医院基本定位: XX 医院是一所以内科为基础,以外科为龙头,以创伤急救、骨科、神经内外科、妇科、医疗康复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性医院。
二、规模:核定病床 800 张。
第一期(2005-2022)为 500 张;第二期扩展到800-1000 张;第三期,争取在 8-10 年的时间达到 1200-1500 张。
三、领导体制,两种选择:一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一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院长负责制。
四、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分工:(一)总经理一位.董事会指派,向董事会负责,全面负责医院工作,重点兼管医院经营、企划、财务、人事等工作.(二)副总经理(相当于行政副院长)。
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允许后由总经理、院长聘任。
其主要职责是,配合总经理分管院办、经营、企划、后勤供应等工作。
(三)名誉院长(或者院长)一位 .由董事会聘用,最好是国内知名专家、中科院或者工程院院士,主要利用其知名度,扩大医院影响力,作为医院重大问题决策的智囊团成员。
(四)院长(或者常务副院长)一位。
由董事会聘用,向董事会负责,担任实际的院长角色,全面负责医院医疗行政业务等工作.(五)业务副院长 1-2 名,从优秀的专业人员中选拔,由院长总经理提名,报请董事会允许由院长总经理聘任(也可先聘为院长助理 ,作为过渡) .主要协助院长分管医疗、教学、科研等相关范围内的工作。
五、政职能科室设置。
根据卫生部对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标准要求,需要设置的行政职能科室有:院办室、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设备科等,此外预防保健科也应设置,现在不少医院专门成立信息科,有的医院还把门诊部列入行政职能科室范围。
我们是一所新建的医院,应从实际出发,精兵简政,减少运行成本,但以下几个职能科室必须设置:院办室、人事科、医教科、护理部、财务科、后勤保障科 (包括总务、设备科任务),可增加一个经营部,以后可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增加。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一)确定编制总额医院人员编制总额的核定,是依据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床位数,按一定的人员编制标准核定的。
其计算公式为:M==B×Y+[(B-Bmin)/(Bmax-Bmin)]×(Ymax-Ymin)×B+A1……+An式中:M——核定人员编制总数;B——核定床位数;Bmax——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上限;Bmin——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下限;Y——编制常数平均值;Ymax——该等次常数上限;Ymin——该等次常数下限;A1,A2,…,An——医院其他附属编制。
(二)制定编制方案人员编制方案是编制员额、人员编制类别以及岗位、职数、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规定。
(三)核定编制比例编制比例是指编制员额与核编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规定。
医院编制比例,通常由一定数量的编制员额与一定数量的核编参数组成。
对于医院来说,病床数就是核编参数,医院的核定病床数通常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区域医疗规划所审定的。
(四)进行人员配备我国医院的人员配备,主要依据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草案)》进行。
根据这个《原则》综合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依医院的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分为三类: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按1∶1.30~1∶1.40计算;300~400张床位的医院按1∶1.40~1∶1.50计算;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按1∶1.60~1∶1.70计算。
医院各类人员的比例为:行政和工勤人员占总编制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编制的8%~10%;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70%~72%,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中医师占25-35%,护理人员占40-50%,药剂人员占8%,检验人员占4.6%,放射人员占4.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8%。
1、临床科室负责人配备(1)科主任。
25张床位以上的科设科主任,超过40张床位可增设副主任。
门诊任务较多的科,病床虽少于25张也可设科主任。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要求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要求一、人员编制:1、床位:100-200张床位(可以超过500张)。
2、工作人员:130-140人(床:人=1:1.3-1.4)3、至少配备卫生技术人员88-166人(每床至少0.88人)。
4、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人员:66-70人(占医护人员比例的50%)5、实际从事医疗工作人员:33-35人(占医护人员比例的25%)。
6、至少有3名具有高级职称医师。
7、名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8、临床科主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50%。
9、护士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30%。
二、科室设置:(一)职能科室设置:1、办公室2、医务科3、质控科4、院感科5、门诊办6、护理部7、人事科8、财务科9、信息科10、总务科(洗衣房、污水处理、医用垃圾、库房、电工、库房、电工、管工、库工)11、车队(二)临床科室设置:(略)(三)功能科室及相关科室设置:1、挂号室2、收费室3、门诊药房4、门诊诊室(一诊室、二诊室)5、功能检查科室(心电图、B超室、化验室、X光室、高压氧入舱)要求:(1)医技科室主任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2)医技科室主任具有高级职称≥30%;6、急诊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卫生間、值班室)7、理疗康复中心8、病区药房(投药室、药库)9、2-3个病区(医办、护办、值班室、主任室、护士长办、护理站、治疗室、病区药房、重症监护室、男女卫生间、洗漱室、宣教室)。
(一)基本设备:与职业病防治所的基本设备相同。
三、房屋设置:1、病床面积:8000-16000平方米(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
2、病床净面积:600-12000平方米(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3、门诊总面积:900-1800平方米(门诊每诊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平方米)。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要求之欧阳治创编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要求(一)(二)确定编制总额医院人员编制总额的核定,是依据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床位数,按一定的人员编制标准核定的。
其计算公式为:M==B×Y+[(B-Bmin)/(Bmax-Bmin)]×(Ymax-Ymin)×B+A1……+An 式中:M——核定人员编制总数;B——核定床位数;Bmax——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上限;Bmin——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下限;Y——编制常数平均值;Ymax——该等次常数上限;Ymin——该等次常数下限;A1,A2,…,An——医院其他附属编制。
(二)制定编制方案人员编制方案是编制员额、人员编制类别以及岗位、职数、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规定。
(三)核定编制比例编制比例是指编制员额与核编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规定。
医院编制比例,通常由一定数量的编制员额与一定数量的核编参数组成。
对于医院来说,病床数就是核编参数,医院的核定病床数通常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区域医疗规划所审定的。
(四)进行人员配备我国医院的人员配备,主要依据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草案)》进行。
根据这个《原则》综合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依医院的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分为三类: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按1∶1.30~1∶1.40计算;300~400张床位的医院按1∶1.40~1∶1.50计算;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按1∶1.60~1∶1.70计算。
医院各类人员的比例为:行政和工勤人员占总编制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编制的8%~10%;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70%~72%,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中医师占25-35%,护理人员占40-50%,药剂人员占8%,检验人员占4.6%,放射人员占4.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8%。
1、临床科室负责人配备(1)科主任。
25张床位以上的科设科主任,超过40张床位可增设副主任。
门诊任务较多的科,病床虽少于25张也可设科主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要求
(一)确定编制总额
医院人员编制总额的核定,是依据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床位数,按一定的人员编制标准核定的。
其计算公式为:M==B×Y+[(B-Bmin)/(Bmax-Bmin)]×(Ymax-Ymin)×B+A1……+An 式中:M——核定人员编制总数;B——核定床位数;Bmax——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上限;Bmin——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下限;Y——编制常数平均值;Ymax——该等次常数上限;Ymin——该等次常数下限;A1,A2,…,An——医院其他附属编制。
(二)制定编制方案人员编制方案是编制员额、人员编制类别以及岗位、职数、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规定。
(三)核定编制比例编制比例是指编制员额与核编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规定。
医院编制比例,通常由一定数量的编制员额与一定数量的核编参数组成。
对于医院来说,病床数就是核编参数,医院的核定病床数通常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区域医疗规划所审定的。
(四)进行人员配备我国医院的人员配备,主要依据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草案)》进行。
根据这个《原则》综合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依医院的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分为三类: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按1∶1.30~1∶1.40计算;300~400张床位的医院按1∶1.40~1∶1.50计算;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按1∶1.60~1∶1.70计算。
医院各类人员的比例为:行政和工勤人员占
总编制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编制的8%~10%;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70%~72%,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中医师占25-35%,护理人员占40-50%,药剂人员占8%,检验人员占4.6%,放射人员占4.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8%。
1、临床科室负责人配备(1)科主任。
25张床位以上的科设科主任,超过40张床位可增设副主任。
门诊任务较多的科,病床虽少于25张也可设科主任。
门诊及病房任务较少的科,可由其他有关科的科主任兼任。
(2)科护士长。
各科设护士长(助产士长),病床多时可设副职。
2、医师的配备卫生部规定,各级医师结构比例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1∶2∶4∶8。
在编配某一职级的医师时,通常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M=(Tw×B×R)/Ta×15/P+A 式中:M——某职级医师数; Tw——住院医师日均诊治每位患者所需工时;B——核定编制床位数; R——病床使用率; Ta——住院医师日均有效工时; P——住院医师比例数; A——机动数。
根据医院担负的任务和规模的不同,医师中高、中、初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也应有所差异,以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医疗为主要任务的医院,医师的配备应侧重于全科医师,其专业技术职称中,高、中级比例可相对较少;承担高度医疗或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编配比例可适当增大。
3、护理人员和助产士的配备护理人员包括护理技术人员和护理员。
护理技术人员和护理员的比例为3∶1为宜。
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规定,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中,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50%;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1∶0.4;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三级医院不少于护士总数的20%,二级医院不少于护士总数的10%。
(1)病房护理人员承担的工作量不包括发药及治疗工作量在内,发药及治疗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00~1.2∶100。
(2)40~50张床位设护士3~4人。
(3)门诊护理人员与门诊医师之比为1∶2。
(4)住院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00~1.2∶100。
(5)急诊室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00~1.5∶100。
(6)婴儿室护理人员与婴儿病床之比为1∶3~1∶6。
(7)注射室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 1.2∶100~1.4∶100。
(8)供应室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2∶100~2.5∶100。
(9)设有观察床的护理人员与观察床之比为1∶2~1∶3。
(10)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2∶1~3∶1。
(11)助产士与妇产科病床之比为:1∶8~1∶10。
(12)病房、门诊、住院处、急诊室、观察室、婴儿室、注射室、手术室、供应室等单位,每6名护理人员(助产士)增加替班1名。
4、医技人员的配备(1)检验人员。
检验师与病床之比为1∶100~1∶200,其他检验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30~1∶40。
(2)药剂人员。
药剂师与病床之比为1∶80~1∶100,其他药剂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5~1∶18,中药炮制、制剂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60~1∶80。
(3)放射人员。
放射医师与病床之比为1∶50~1∶60。
(4)理疗人员。
理疗医师与病床之比为1∶100~1∶150,其他理疗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50~1∶100。
(5)营养人员。
营养人员与病床之比,三级综合医院为1∶200;二级综合医院为1∶250。
(6)病理
人员。
病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00~1∶130。
(7)麻醉人员。
麻醉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1∶1~1.5∶1。
(8)口腔科技术人员。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数内进行调配。
5、行政管理和工勤人员的配备(1)书记、院长及其副职。
100~200张床位的医院设2~3人;300~400张床位的医院设3~5人;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设4~6人。
(2)其他行政管理人员。
可根据医院科室设置和实际需要配备。
(3)病人厨工。
与床位数之比为1∶25~1∶30。
(4)配餐人员。
与床位数之比为1∶40~1∶50。
(5)病房卫生员。
与床位数之比为1∶20~1∶25。
(6)洗衣工。
与床位数之比为1∶25~1∶40。
(7)其他工勤人员。
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工勤人员编制内进行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