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加工方案及流程
原油加工方案

原油加工方案原油是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基础能源之一,其加工对于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原油的加工方案,介绍几种常用的加工技术,并讨论其优缺点。
1. 原油的加工过程原油加工是指对原油进行物理、化学或热力处理,从中提取和转化出各种产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等。
常见的原油加工过程包括预处理、分馏、裂化、转化等环节。
2. 预处理预处理是将原油中含有的杂质和不纯物质进行去除的步骤。
预处理一般包括除水、除杂质、除硫、除氯等操作。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保证原油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和稳定性。
3. 分馏分馏是指将原油按照沸点的高低进行分离的过程。
原油中的不同成分有不同的沸点,通过加热原油并控制温度,可以将原油分离为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
常见的馏分包括轻质石油产品(如液化石油气、汽油)、中间石油产品(如柴油)、重质石油产品(如燃料油)等。
4. 裂化裂化是一种重要的原油加工技术,通过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将原油分子断裂为更小的分子,从而得到更多的汽油和液化石油气。
裂化主要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两种。
热裂化是将原油加热至高温后,通过分子间的热震和分解来实现原油的转化;而催化裂化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以较低温度和压力进行裂化反应。
5. 转化转化是指将较重质的原油馏分经过化学反应或重整过程,转化为更有价值的轻质产品的过程。
常见的转化过程包括重整、异构化、脱硫、脱氮等。
重整是将较重的馏分转化为高辛烷值的汽油;异构化是通过改变分子结构使得汽油更具抗爆性能;脱硫和脱氮是为了降低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
6. 原油加工方案的优缺点不同的原油加工方案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存在优缺点。
例如,裂化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汽油的产量,但同时也增加了环境污染;转化技术能够改善汽油品质,但投资成本较高。
选择适合的原油加工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环保性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7. 原油加工的未来发展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原油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原油 加工 方案

原油加工方案概述原油加工是将天然原油经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分离出不同成分的过程,以生产出具有市场价值的燃料产品。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本的原油加工方案,包括石蜡除去、脱硫、裂解和重整等关键步骤。
1. 石蜡除去石蜡是原油中的固体成分,需通过加热和冷却等物理方法将其除去。
具体步骤如下:1.将原油加热至200°C以上,使石蜡融化。
2.将石蜡与液态原油分离。
可通过静置或采用分离设备如离心机进行分离。
3.冷却分离后的液态原油,使石蜡凝固。
4.将凝固的石蜡从原油中分离,得到除去石蜡的原油。
2. 脱硫原油中的硫化物是一种有害物质,需要通过脱硫反应将其去除。
常见的脱硫方法有催化剂脱硫和吸收剂脱硫两种。
2.1 催化剂脱硫催化剂脱硫是一种利用特定催化剂,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将原油中的硫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将原油与催化剂接触,使硫化物与催化剂发生反应。
2.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使硫化物逐步转化为无害物质。
3.分离经过脱硫反应后的原油和催化剂。
2.2 吸收剂脱硫吸收剂脱硫是一种利用吸收剂与原油中的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将其吸附并去除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将原油和吸收剂混合,使其充分接触。
2.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使硫化物被吸收剂吸附。
3.分离经过脱硫反应后的原油和吸收剂。
3. 裂解裂解是将重质原油分子分解为轻质烃化合物的过程。
通过裂解可以生产出更多的汽油和石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常用的裂解方法有热裂解和催化裂解两种。
3.1 热裂解热裂解是一种通过高温将原油分子分解成更小分子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将原油加热至400-500°C,使其中的重质分子裂解为轻质烃化合物。
2.控制裂解温度和裂解时间,以得到目标产物。
3.通过冷凝和分离等操作步骤,得到裂解产物。
3.2 催化裂解催化裂解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原油分子裂解为轻质烃化合物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将原油与催化剂接触,使原油中的重质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裂解。
第四讲 原油的分类和加工方案

2012-5-21
石油加工概论
1
原 油 评 价
原油的一般性质:在测定原油性质之前, 原油的一般性质:在测定原油性质之前,应先测定 原油的含水量、含盐量和机械杂质。 原油的含水量、含盐量和机械杂质。若原油含水量 大于0.5%应先脱水。脱水原油测定密度、粘度、 大于0.5%应先脱水。脱水原油测定密度、粘度、凝 0.5%应先脱水 残炭、灰分、胶质、沥青质、含蜡量、 点、残炭、灰分、胶质、沥青质、含蜡量、元素分 析、微量金属含量和馏程等 常规评价:除了原油的一般性质外, 常规评价:除了原油的一般性质外,还包括原油的 实沸点蒸馏数据及窄馏分性质 综合评价:除上述两项内容外, 综合评价:除上述两项内容外,还包括直馏产品的 产率和性质。还可增加某些馏分的化学组成、 产率和性质。还可增加某些馏分的化学组成、某些 重馏分或渣油的二次加工性能等
2012-5-21 石油加工概论 19
原油加工方案的确定
燃料型: 燃料型:主要产品是用作燃料的石油产品 燃料—润滑油型: 燃料—润滑油型: 除了生产用作燃料的石油产品 外,部分或大部分减压馏分油和减压渣油还被用 于生产各种润滑油产品 燃料—化工型: 除了生产燃料产品外, 燃料—化工型: 除了生产燃料产品外,还生产化 工原料及化工产品。 工原料及化工产品。这种加工方案体现了充分合 理利用石油资源的要求, 理利用石油资源的要求,也是提高炼厂经济效益 的重要途径, 的重要途径,是石油加工的发展方向
2012-5-21 石油加工概论 3
原油的分类
商品分类法 • 按硫含量分类 低硫原油:硫含量<0.5% 低硫原油:硫含量<0.5% 含硫原油:硫含量0.5%~2.0% 含硫原油:硫含量0.5%~2.0% 0.5%~2.0 高硫原油:硫含量>2.0% 高硫原油:硫含量>2.0%
第五章-原油评价及加工方案流程

六、原油分类
❖ 原油的分类(美国矿务局分类法)
七 各馏分油性质
第二节 原油加工方案的确定
所谓原油加工方案,其基本内容是指原油可以生产什么 产品以及使用什么样的加工手段来生产这些产品。理论上,可 以从任何一种原油生产出各种所需的石油产品,但实际上,原 油加工方案的确定(确定原油加工方案的原则)取决于许多因 素:如市场需要、经济效益、投资力度、加工技术水平和原油 特性等。如果选择的加工方案适应原油的特性,则可以做到用 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 直馏汽油的ON为47,初馏~130℃馏分是重整的良好原料 ❖ 航煤馏分的密度大、结晶点低,可以生产1号航煤 ❖ 直馏柴油的柴油指数较高、凝点不高,可以生产−20号、
−10号、0号柴油。产品须适当精制。 ❖ 减压馏分油不宜生产润滑油,可用作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
的原料。
❖ 减渣不宜用来生产润滑油,但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可 用于生产沥青产品。胜利减渣的残炭值和重金属含量都较 高,只能少量掺入减压馏分油中作催化裂化原料,最好是 先经加氢处理。一般多用作延迟焦化的原料。
胜利混合原油的评价结果如下:
主要特点:胶质含量高(约为23%),密度较大(大约在
0.900g/cm3),另外,含蜡量较高,含硫(大部分在1%左右) 原油,因此是属于较为典型的含硫中间基原油。胜利原油中的 轻馏分含量比大庆原油少。200℃以前的收率约7%(w), 350℃前约24~25%,500℃以前的总拔出率约占原油的 50%(w)。
可以经丙烷脱沥青及精制生产残渣润滑油,但难以生产 高质量的沥青产品。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大庆原油的加工方 案采用燃料-润滑油加工方案最为理想,或者 采用燃料-润滑油-化工型方案。原油评价数 据表明,大庆原油是生产优质润滑油和各种 蜡的良好原料。
04-原油加工方案

干气 LPG
轻石脑油 重石脑油
H2S 干气 216.20 延 迟 焦 化 LPG 石脑油 柴油 CGO 石油焦 损失 燃料油 9.0 催 126.86 焦 柴 氢耗 加 1.20% 氢 H2S 气体 石脑油 柴油 损失
# # # # # # # #
2.16 8.43 7.35 36.75 69.18 28.54 62.70 1.08
46.80 脱 酸性气 硫 损失
27.41 19.34 0.05
19.34 硫 硫磺 回收 损失
15.67 3.67
返回
图2
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减渣加氢加工方案
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
乙烯料 71.55 H2 S 气体 常 <165 1000.00 压 165~230 蒸 230~350 馏 >350 损失 0.10 9.40 166.70 110.40 211.20 0.00 500.20 2.00 预 H2S 109.95 处 气体 氢耗 理 拔头油 重整料 0.05% 0.02 0.11 20.90 88.97 乙烯料 氢气 重 干气 88.97 整 LPG 重整汽油 损失 2.98 1.45 4.77 79.33 0.44 H2S 气体 石脑油 柴油 >350℃ 损失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H2S 制 氢气 氢 蜡 油 催 化 裂 化 干气 LPG 汽油 柴油 澄清油 烧焦
焦 H2S 汽 气体 加 汽油 氢 气 丙烯 体 轻C4馏分 分 重C4馏分 馏 柴 H2S
甲醇
聚 丙 聚丙烯 烯
焦干气等
H2S 干气 延 LPG 迟 汽油 焦 柴油 化 CGO 甩油 石油焦
M T MTBE B E 异丁烷等
原油 加工 方案

原油加工方案概述原油是一种天然资源,通常是地下深层岩石中的化石燃料。
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它们以不同的比例组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原油。
原油加工是指将原油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程,分离出其中的有用组分,得到各种石化产品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原油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加工方案。
原油加工的基本原理原油加工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对原油进行处理,目的是分离出其中的有用组分,如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润滑油等。
原油加工的基本原理如下:1. 蒸馏分离原油加工的第一步是蒸馏分离。
原油在蒸馏塔中受热分解,不同沸点的组分逐渐分离出来。
在蒸馏塔的底部得到的是重质油,如渣油和石油焦;在塔中部得到的是汽油和柴油;而顶部则得到的是轻质油,如液化气和石脑油。
2. 催化裂化催化裂化是一种常用的原油加工技术,通过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加入催化剂,使原油中的长链烃分子裂化为短链烃分子。
这样可以将重质原油转化为轻质石化产品,如汽油和液化气。
3. 加氢处理加氢处理是原油加工中的另一种常用技术,通过在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原油中的硫、氮、氧等杂质和不饱和化合物去除,并使其转化为饱和化合物。
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品质。
4. 延迟焦化延迟焦化是一种将重质原油转化为焦炭的过程。
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原油中的杂质和重质组分被分解和裂化,生成石油焦和其他副产品。
石油焦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制造铝、钢铁等工业产品。
常用的原油加工方案根据不同的原油种类和市场需求,人们开发了各种不同的原油加工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原油加工方案:1. 原油直接分馏方案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原油加工方案。
将原油直接送入蒸馏塔进行分离,得到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润滑油等产品。
这种方案适用于原油品质较好、成本较低的情况。
2. 原油催化裂化方案对于原油品质较差、密度较高的情况,常常采用催化裂化方案。
通过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加入催化剂,将原油中的长链烃分子裂化为短链烃分子,得到更多的汽油和液化气产品。
原油蒸馏操作过程分析

特点: 1、气相产物中含有较多的低沸点轻
组分; 2、 液相产物中含有较多的高沸点重
组分; 3、在平衡状态下,所有组分同时存
在于气液两相中; 4、这种分离是比较粗略的。
三、简单蒸馏----渐次汽化
简单蒸馏是实验室或小型装置上常用于浓缩物料
或粗略分割油料的一种蒸馏方法。
1.简单蒸馏----又称为微分
1.蒸馏操作的基本原理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差异,以热
能为媒介使其部分汽化从而在汽相富集轻组分, 液相富集重组分而分离的方法。 2.基本类型 (1)闪蒸→平衡汽化→平衡汽化曲线 (2)简单蒸馏→渐次汽化→恩氏蒸馏曲线 (3)精馏→连续式和间歇式→实沸点蒸馏曲线
二、闪蒸----平衡汽化
1、闪蒸-----指进料以某种方式被加热到部分 汽化,经过减压设施,在一个容器的空间(如 闪蒸罐、蒸发塔、蒸馏塔的汽化段等)内,在 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液两相迅速分离,得 到相应的气相和液相产物的过程
塔内的汽液相负荷分布是不均匀的,即上大下小, 而塔径设计是以最大汽液相负荷来考虑的,对一定 直径的塔,处理量受到最大蒸汽负荷的限制,因此, 经济性差。同时,全塔的过剩热全靠塔顶冷凝器取 走,一方面要庞大的冷凝设备与大量的冷却水,投 资、操作费用高。另一方面低温位的热量不易回收 和利用。因此采用了中段回流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顶冷回流、塔底重沸器、塔内有 汽液接触措施:塔板或填料;
进料塔以上是精馏段,进料塔 以下是提馏段;
塔顶回流:塔顶送入轻组分浓 度很高的液体,称塔顶回流;
塔底气相回流:塔底有一再沸 器,加热塔底流出的液体产生一 定量的气相回流,是轻组分含量 很低而温度较高的蒸气。
3. 精馏的原理 由于组分相对挥发度的不同,可以将不同的组分
原油加工方案和流程图

8
2、含氮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的危害
导致催化剂中毒
催化裂化催化剂
油品中的氮易生成胶状沉淀,影响油品的安定性 油品燃烧生成NOX,造成环境污染
9
3、含氧化合物
氧在石油中的存在形态
石油中的氧元素是以有机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重油轻质化
二次加工、化学加工 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焦化 提高轻质油收率
24
炼油工艺过程
油品精制
二次加工、化学-物理加工 脱硫氮、提高辛烷值和十六烷值 生产清洁油品调和组分
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生产
二次加工、化学加工 轻烃异构化,提高汽油前端组分的辛烷值 C4烷基化,生产高辛烷值的汽油调和组分-理想组分 醚化-高ON的含氧化合物,环境污染?美国加州 烯烃叠合-烯烃,但是汽油标准对烯烃含量有限制
、吲哚
N H
五员环
N H
、卟啉类化合物
N
CH3
7
2、含氮化合物
分布规律
与硫在原油中的分布一样,石油中的氮含量也是随馏分 沸程的升高而增加的,但其分布比硫更不均匀
石油中的硫约有70%是集中在其减压渣油中,而石油中 的氮则更集中,约有90%集中于其减压渣油中
对多数原油而言,其碱性氮含量约占总氮含量的 1/4~1/3
13
4、石油中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
一是以乳化状态分散于原油的水中所含的盐类,如K、 Na、Ca、Mg的氯化物
二是结合于有机化合物或络合物中, 如V、Ni、Fe、Cu 等
三是悬浮于原油中的极细的矿物质微粒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馏分及渣油中的氮则主要是非碱性氮
8
二、石油产品基本性质要求
汽油:低硫、低烯烃、低芳烃、高辛烷值 柴油:低硫、低芳烃、低凝点、高十六烷值 润滑油:粘温性能好、低温流动性能好、抗氧化性 能好 沥青:延伸度好、软化点与针入度适宜 固体蜡:滴点高、含油量低 石油焦
33
原油评价
原油评价按其目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常原油的一般性质分析 ➢减原油的常规评价 ➢压原油的综合评价 ➢装通常,在取得详细的原油性质数据的基础上,还需对该
置原油的加工方案提出建议
34
二、原油的常规评价
包括原油一般性质测定和实沸点蒸馏数据及窄馏分 性质 1、实沸点蒸馏装置
➢ 间歇釜式精馏设备,理论板数15~17,回流比5:1,馏出 物的最终沸点为500~520℃
39
三、原油的综合评价
包括原油一般性质测定、实沸点蒸馏数据及窄馏分 性质,还包括直馏产品的产率和性质 根据需要,可增加某些馏分的化学组成、二次加工 性能的评价等
40
三、原油的综合评价
原油 脱水 脱水原油
一般性质分析
实沸点蒸馏
平衡蒸发
1、窄馏分性质 测定 2、不同深度的 重油、渣油性 质测定
1、直馏产品的 性质分析 2、二次加工原 料的性质分析 3、沥青性质分 析
中比性质曲线:以测得的窄馏分性质为纵坐标,以 窄馏分馏出一半时的累计馏出质量分数为横坐标
✓某个窄馏分是从累计收率 为16.00%开始到19.46%结 束,密度为0.8161 g/cm3
✓在标绘时,以0.8161为纵 坐标、 (16.00%+19.46%)/2 =17.73%为横坐标,就得到 中比密度曲线上的一个点
元素组成 C、H、O、S、N、微量元素
石油的化学组成 烃类组成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非烃类组成 含S、N、O化合物
烃类组成表示方法
单体烃 族组成 结构族组成
3
一、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 硫在石油中的存在形态
➢ 元素硫--极少 ➢ 酸性硫:H2S、硫醇(RSH) ➢ 中性硫: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 ➢ 热稳定性硫:噻吩、苯硫酚
涉及到催化汽柴油脱硫,干气与液化气脱硫,有酸性水 催化油浆中含硫转化到加热炉燃烧后的烟气
原料
中间物
产物
烷烃&异构烷烃
裂化
裂化
环烷烃
裂化
芳香烃
烯烃
缩合
H-转移 裂化
异构化 芳构化
聚合
烷烃 烯烃 异构烯烃 芳香烃
焦炭
各种烃类催化裂化反应网络示意图
S S S
S S
中国石油大学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该技术将传统的一 段提升管改为两段,总长度与原来相比大大缩短: ①反应时间大大降低,很好的将柴油馏分保留下来,提高了柴 油品质; ②不同馏分的油品在不同的反应段反应,可以减少竞争反应, 大大降低干气收率,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如果配以多产 丙烯催化剂的话,还能显著提高液化气中丙烯的含量,同时 降低汽油馏分中的烯烃含量。
油)、常压重油、减渣(掺一部分馏分油)、脱沥青油。
反应条件: 460~530℃,2~4atm,催化剂。
产品分布及特点: ★ 气体: 10~20%,气体中主要是C3、C4,烯烃含量很高 ★ 汽油: 产率在 30~60%之间,ON高,RON可达90左右 ★ 柴油: 产率在 0~40%, CN较低,需调和或精制 ★ 油浆:产率在 0~10% ★ 焦炭: 产率在 5%~10%,C:H=1:0.3~1
加氢脱硫
总S控制10ppm以内
非加氢脱硫(针对汽油)
④蜡油 ⑤减压渣油 含硫污水
16
➢ 催化重整装置介绍
在催化剂作用下,对汽油组分中烃类分子进行重排 成新分子结构叫催化重整
就是将辛烷值相对较低的烃类变成辛烷值高的烃类
直链烷烃 脱氢+异构+环化 芳烃
低 辛
直链烯烃
烷
值 环烷烃
异构 脱氢
高
异构烯烃
辛 烷
✓连接各点即得原油的中比 密度曲线
20℃的密度, g/cm3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
10
20
30
40
中比收率, wt%
中比密度曲线
50
60
38
3、中比性质曲线
中比性质曲线表示窄馏分性质随沸点和累计馏出百 分数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测窄馏分的性质 大多数原油的物理性质没有加成性(密度除外), 因此,这种预测方法只适用于窄馏分,对宽馏分是 不适用的 馏分越宽,预测结果的误差越大
汽油、柴油 和减压馏分 的烃族组成 分析
润滑油、石 蜡和地蜡的 潜含量测定
41
第三节 原油分类
一、特性因数分类法
➢ 特性因数K ➢ 特性因数K
>12.1
石蜡基原油
11.5~12.1 中间基原油
➢ 特性因数K 10.5~11.5 环烷基原油
K可以通过下式求得,也可根据运动粘度和比重指 数等查图求定
K
值
芳烃
产品:高辛烷值汽油(大于100)或BTX与氢气
17
➢ 催化重整原则流程
S
S
S
18
➢ 催化重整装置介绍
在催化剂作用下,对汽油组分中烃类分子进行重排 成新分子结构叫催化重整
就是将辛烷值相对较低的烃类变成辛烷值高的烃类
直链烷烃 脱氢+异构+环化 芳烃
低 辛
直链烯烃
烷
值 环烷烃
异构 脱氢
高
异构烯烃
于胶质、沥青质中;这部分含硫化合物的分子量更大、 结构也复杂得多
5
1、含硫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对加工过程及产品的危害 对石油产品质量影响--催化裂化、焦化产品,催 化剂污染 设备腐蚀--硫化氢腐蚀、硫醇腐蚀、元素硫腐蚀 对环境污染--硫氧化物
对策:产品精制、气体脱硫、废水处理
6
2、含氮化合物
氮在石油中的存在形态
13
炼油装置
3、油品改质及油品精制装置
➢ 此类装置的作用是提高油品的质量以达到产品质量指标 的要求,如催化重整、加氢精制、电化学精制、溶剂精 制、氧化沥青等;加氢处理、减粘裂化也可归入此类
4、油品调合装置
➢ 为了达到产品质量要求,通常需要进行馏分油之间的调 合(有时也包括渣油),并且加入各种提高油品性能的 添加剂
36
2、实沸点蒸馏曲线
实沸点蒸馏曲线:以 馏出温度为纵坐标, 累计馏出质量分数( 欧美多用体积分数) 为横坐标作图
该曲线上的某一点表 示原油馏出某累计收 率时的实沸点
沸点, ℃
500 400 300 200 100
0 0
10 20 30 40 50 60
累计收率, wt%
实沸点蒸馏曲线
37
3、中比性质曲线
1、原油分离装置
➢ 原油加工的第一步是把原油分离为多个馏分油和渣油, 因此,每个正规的炼厂都应有原油常压蒸馏装置或原油 常减压蒸馏装置。在此装置中,还应设有原油脱盐脱水 设施
2、重质油轻质化装置
➢ 为了提高轻质油品的收率,须将部分或全部减压馏分油 及渣油转化为轻质油,此任务由裂化反应过程来完成, 如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焦化等
含氮 化合物
碱性氮:吡啶 、喹啉、
N
N
氮杂蒽、氮杂菲
非碱性氮:吡咯 咔唑
、吲哚
N H
N H
、卟啉类化合物
N
CH3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含氮化合物
分布规律
➢ 与硫在原油中的分布一样,石油中的氮含量也是随馏分 沸程的升高而增加的,但其分布比硫更不均匀
➢ 石油中的硫约有70%是集中在其减压渣油中,而石油中 的氮则更集中,约有90%集中于其减压渣油中
汽油 柴油 石油焦 石油沥青 燃料油
11
常
减
原
压
油
蒸
馏
VR
原油的常见加工方案2
催化重整 AGO VGO
加氢精制
芳 烃 分 离
乙苯合成
催
化 LPG
气体
裂 化
分离
延
迟
焦
化
蜡油
加氢精制 加氢精制
裂解原料 液化气 苯 甲苯 二甲苯 汽油 裂解原料 干气 乙苯
丙烯 丁烯
汽油 柴油
石油焦 燃料油
12
炼油装置
③ 加裂重油(尾油)
重整装置
④含硫污水
21
➢ 加氢裂化原则流程
S
S SS
22
➢ 延迟焦化装置介绍
延迟焦化是一种石油二次加工技术,是指以贫氢的重质油为原料,在高 温(500℃)进行深度的热裂化和缩合反应,生产富气、粗汽油、柴油 、蜡油和焦炭的技术。
所谓延迟是指将原料油经过加热炉加热迅速升温至焦化反应温度,在反 应炉管内不生焦,而进入焦炭塔再进行焦化反应,故有延迟作用,称为 延迟焦化技术。 延迟焦化原理是通过加热炉炉管高线速(可注汽驱动到50m/s),进入焦 化塔后低线速,来实现延迟焦化的
《现代石油加工技术》教学课件
第2章 原油加工方案 及流程
孟祥海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石油的化学组成及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原油评价 第三节 原油分类 第四节 炼油工艺过程简介 第五节 原油的加工方案 第六节 世界炼油技术发展趋势 第七节 炼油厂的主要构成
2
第一节 石油的化学组成及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
23
延迟焦化的原料和产品
延迟焦化原料:减压渣油、沥青、催化油浆、焦油等
极重的原料,被称炼厂“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