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依法行使权利》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2课时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我国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良好品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依法行使权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在实际生活中滥用权利或忽视义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提高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依法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良好品质。
4.提高学生在生活中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原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4.小组竞赛法: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材料。
4.划分学习小组,分配角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正确行使权利?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2《依法行使权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教材从权利意识、法治观念、公民责任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在行使权利时,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权利观念,但对于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以及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和原则,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概念和原则。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和原则。
2.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素材。
3.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权利意识、法治观念、公民责任等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权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强调依法行使权利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3.2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掌握解决权利争议的方法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依法行使权利的基本要求及其在生活中的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依法行使权利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依法行使权利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激发他们自觉遵守法律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自觉维护法律秩序的现代公民。
二、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解决权利争议的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如何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法治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某地居民因环保问题集体维权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为什么居民们要集体维权?他们是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学生活动】观看新闻报道,思考并回答问题。
自由发言,分享对居民维权原因和维权方式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新闻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同时引出本课的主题——依法行使权利。
(二)新课讲解(30分钟)1.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和原则(8分钟)【教师讲解】详细阐述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即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同时强调依法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等。
【学生活动】听讲、记笔记,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你如何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和原则?”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优秀教案

依法行使权力教学设计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海市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业主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
同时,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的确,老洋房是业主花8000万元买下来的,公民的“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
但是,公民行使财产权也是受到法律约束的,不能够“无法无天”。
思考:王某是在依法行使财产权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提示:不是。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活动一:角色扮演江苏徐州的一位大妈火了。
因为她闯红灯和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后,多次爆出雷语:“我有心脏病,如果犯病你要赔我钱;不差钱,明天继续闯;我就教育孙子去偷,去闯红灯;我50多,不,我60多了。
”一时间,网友热议不断。
“闯红灯大妈”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诸多层面的问题。
闯了红灯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还如此蛮横……1.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这一情景。
2.对徐州大妈的言行,你是怎么看的?提示:这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不懂法律,不依法行使权利。
3.如果你是现场的交警,会对她讲哪些道理?提示:闯红灯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
活动二:情景再现——足球比赛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时,要懂得规范自身言行,明确权利边界,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1.阅读教材第41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2.认识球迷的错误行为,并思考其危害性,思考公安机关对这些球迷进行惩罚的必要性。
3.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提示: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行使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不深,容易在行使权利时忽视义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2.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行使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情况。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分别为: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的场景。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公民在行使权利时,是否需要注意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公民行使权利的情况。
提问:案例中的公民是如何行使权利的?他们在行使权利时是否遵守了法律规定?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活动。
每组设计一个情景,模拟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场景。
8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依法行使权利》

教师总结:上述情境中公民没有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已超过了法律的界
限,而且对其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探究二:
观看视频《坐式维权》
提问:视频中这位顾客的维权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视频中这位顾客维护自身权益没有错,但是在维权的过程中,她损害了4S店的汽车,破坏私有财物,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启示我们维权要守程序,依法维权。
知识小结: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案例分析
探究三:
村民张某在某机械厂购买了一台小麦播种机,为周边村民播种小麦,并收取费用。
不久,村民发现小麦出苗缺行,要求张某赔偿损失。
张某前往厂家查找原因,厂家经过检查认为播种机无质量问题,但由于交付机器时未进行试机,未能发现出种口被堵挡。
张某要求厂家承担赔偿责任,厂家只同意对播种机进行重新调试,不同意赔偿相关损失。
想一想: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
方式一:协商
张某找到厂家负责人,与其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将由于播种机故隙造成的小麦出苗缺行情况给村民造成的损失与厂家负责人进行沟通。
最终,该厂决定对受损村民提供赔偿,并给予一定经济上的补偿。
特点:快速、简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明白权利是可以依法行使的,但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提高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对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如何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提高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明白权利是可以依法行使的。
2.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3.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明白权利是可以依法行使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提高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情境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依法行使权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强调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依法行使权利》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行使权利的边界,以及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利,如何正确行使权利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行使权利的边界。
2.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行使权利的边界。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明确行使权利的边界。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
3.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权利和义务,讨论主人公行使权利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行使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
利》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
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
观念
能力目标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
护自身权益
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了解维护公民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海市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
业主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
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
同时,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的确,老洋房是业主花8000万元买下来的,公民的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
但是,公民行使财产权也是受到法律
约束的,不能够无法无天。
思考:王某是在依法行使财产权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不是。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
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活动一:角色扮演
江苏徐州的一位大妈火了。
因为她闯红灯和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后,多次爆出雷语:
我有心脏病,如果犯病你要赔我钱;不差钱,明天继续闯;我就教育孙子去偷,去闯红灯;我50多,不,我60多了。
一时间,网友热议不断。
闯红灯大妈就像是一面
镜子,照出了诸多层面的问题。
闯了红灯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还如此蛮横
1.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这一情景。
2.对徐州大妈的言行,你是怎么看的?
提示:这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不懂法律,不依
法行使权利。
3.如果你是现场的交警,会对她讲哪些道理?
提示:闯红灯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公
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公
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
活动二:情景再现足球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生
活时,要懂得规范自身言行,明确权利边界,自觉维护
公共利益。
1.阅读教材第41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2.认识球迷的错误行为,并思考其危害性,思考公安机关对这些球迷进行惩罚的必要性。
3.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提示: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
体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归纳:引导学生认识超越边界的危害,懂得超
越边界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责任,从而引导学生规范自
身言行,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知识拓展: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
规定:
(1)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3)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4)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目标导学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活动三:探讨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好处
2017年7月16日上午,在北京飞往上海的某航空公司航班上,因一名四岁儿童在未购票的情况下登机,致
该航班的全体乘客不得不重新安检,原计划6点55分起飞的飞机延误至11点59分起飞。
航空公司对于此次航班长时间延误而耽误旅客的行程深表歉意,并表示,针对
当日航班旅客的补偿工作已经启动。
思考:假如你是这次航班的乘客你会主动维权吗?
维护权利时需要遵守程序吗?为什么?
提示:会(或不会)。
需要。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
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每个公民
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
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活动四:经济纠纷求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了解生活
中解决纠纷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所采用方式的优缺点进
行全面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采用适当的方式化解纠纷。
1.阅读教材第42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依据情境材料和生活经验,围绕两个设问展开讨论。
(1)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
提示: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2)你认为哪种解决方式较为合适?
提示:协商。
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
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3.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的内容,了解相关的解
决纠纷的方式、方法以及下列图片:
归纳总结:
维护权利守程序
原因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
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方式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
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依法行使权利。
了解了行使权利有界限,知道了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
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的道理,知道了维护权利守程
序的原因和方式,明白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来维权。
3板书设计
依法行使权利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
的
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维护权利守程序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
懂得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不多,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依法
行使权利。
第一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
行
使权利的界限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认识,特别是
结合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来认识,这
些限制性的要求就是权利的界限;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
理解,结合例子容易当堂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