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点,改革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他发展的特长。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合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更不能从根本上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根据十几年当班主任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德育工作中探索创新性教育的体会,使我深刻理解到:搞好创新性德育工作也应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尊重信任学生原则,表扬鼓励学生原则,关心爱护学生原则,准确评价学生原则等。

一、尊重信任学生原则

班主任尊重和信任学生,具体表现在:

1、了解学生。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分析学生中的每一件事,探索他们心灵的奥妙,特别是善于发现他们身上隐藏着的那怕是极其微小的闪光点,不要把他们看死、看扁。

2、尊重学生。尊重,是待人的起码要求,又是医治自暴自弃的良方。我们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尊敬长辈,自己也理应尊重学生。

3、相信学生。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依靠自己的水平展开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他们分配适当的工作,让他们有发挥自己智慧和才能的机会,并在工作中受到教育、锻炼。

二、表扬鼓励学生原则

班主任表扬、鼓励学生,体现在:

1、表扬、鼓励必须是学生自觉努力的结果,而不应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表扬、鼓励不是目的,而是推动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所以,班主任表扬、鼓励学生时应着眼于学生的自觉性,把自觉性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标准,并且引导学生持续提升行动的自觉性。

2、表扬、鼓励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表扬、鼓励的

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三、关心爱护学生原则

班主任尊重和信任学生,体现在:

1、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俗话也说“严师出高徒”。实践证明,教育是

与要求紧密相联系的,没有严格的要求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班主任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信任学生,还要善于点燃学生心灵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把教育和感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2、情感渗透。既是老师,又是朋友,这是很多班主任老师带班所希望达到的境界。要真正做到这个点,首先必须对学生充满爱

心。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道德就成了只培养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亲其师,而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情感往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也只有通过情感渗透,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所以班主任在实行教育时,应该注意师生情感的沟通,它有利于消除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学生体验了被尊重、理解、关心、信赖的积极情感,就会把你当成可敬、可亲的师长、朋友。反之,则会拉大师生距离,增强隔阂。轻则怕你、躲你;重则对抗。这样一来,班任工作便陷入困境。

四、准确评价学生原则

班主任对学生评价要公平公正,要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全面看问题,从发展看问题。对学生要看主流,看本质,

看发展,既要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又要恰如其分地提出存有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如:对表现好的学生,既要给予表扬和嘉奖,也要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和努力目标;对后进生,既要明确指出其存有的主要问题,更要善于发掘他们的点滴成绩,加以肯定和鼓励,决不轻率地扣帽子,要提出恳切的希望,指出努力的方向,使他们提升自信心,增强上进的勇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