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论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答案

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 自强不息2. 厚德载物3. 实用主义(实践理性)4.超脱圆滑(辩证思维)2、自强不息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觉上进☆.勤恳劳动☆.不怕困苦☆.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不仅是君子应有的风范、也是一般男子汉应有的风范,而且还是民族、国家应有的风范,3.厚德载物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易·坤卦·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宽厚待人。

宽即宽容、厚即厚道。

☆.和合兼容。

文化兼容,宗教兼容,神仙兼容4.汉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5个阶段,到汉晋时期遂完全成熟和定型。

5.简述汉字造字的六种基本方法。

① 象形,② 指事,③会意,④形声,⑤转注,同义互训。

⑥假借,同音替代。

6.“三皇五帝”正统的说法是指哪些人?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正统观点)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7.中国人为什么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龙最初是生殖图腾,后演化为政治图腾。

1.首先是远古人生殖崇拜的结果。

2.大国统治需要有某种神奇的强大超凡的力量的支助。

3.农耕文明需要雨水保护。

龙主管雨水。

8.简述《易经》包含的哲学思想。

1. 对立统一的思想2. 变化发展的思想3. 矛盾对立与转化的思想4.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5. 无限发展的思想3.简述“九五至尊”的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4.揭示《周易》精髓的“阴阳鱼图”最早是什么时代的作品?《阴阳鱼图》:据明朝初年的赵挥谦说,南宋时,朱熹派蔡元定到四川搜集这些图,蔡得到三副图,这是其中之一。

不知什么原因,朱熹没有见到这幅图。

赵挥谦也是好不容易才搜集到的。

李申认为,我们最好相信,这图是元朝末年的人创造的,也可能就是赵挥谦创造的。

5.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简述孔子君子观的知命思想。

尽人事而待天命孔子被隐者嘲讽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答案:ABCD2. 下列哪位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莎士比亚答案:D二、填空题1. 中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又称为“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答案:中秋节2.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书法字体包括楷、行、草、_______。

答案:隶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京剧的特点。

答案: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丰富的角色类型、精致的舞台美术和音乐伴奏而闻名。

京剧的特点包括:唱、做、念、打的表演技巧;脸谱的使用;以及高度程式化的表演动作。

2. 请列举中国四大发明,并简要说明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中国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快捷,知识得以广泛传播;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同时也促进了矿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指南针的发明则为航海和地理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工具。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答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特点包括:注重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强调茶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茶艺的社交功能。

在现代社会,茶文化不仅在传统的茶艺表演中得以传承,更通过茶馆、茶艺课程和茶文化节等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

五、案例分析题1. 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特色表现在:深刻的社会现实批判,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精湛的叙事技巧。

小说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

同时,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暗示等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六、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节日?a) 万圣节b) 情人节c) 中秋节d) 圣诞节答案:c) 中秋节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个?a) 火药b) 纸张c) 指南针d) 电视答案:d) 电视3.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乐器?a) 古琴b) 萨克斯管c) 笛子d) 古筝答案:b) 萨克斯管4.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饮食?a) 汉堡包b) 包子c) 麻辣烫d) 粽子答案:a) 汉堡包5.《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谁创作的?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吴承恩答案:a) 曹雪芹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族观念,注重孝道和尊师重道。

答案:正确2.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以行草、楷书等字体闻名。

答案:正确3.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

答案:正确4.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也称为中国的新年。

答案:正确5.中国传统建筑以宫殿、寺庙和园林为代表,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答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

古时中国人民相信拜月可以获得好运和丰收,因此在中秋节这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主要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赋诗等。

此外,还有一项特色活动是家庭团聚,亲友之间相聚共度佳节。

2.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答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现情感和意境,强调音乐与诗歌、舞蹈等文艺形式的结合。

传统音乐器乐有丰富的种类,如古筝、古琴、笛子等。

音乐中常采用八度音阶和五度音程,旋律优美而和谐。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还注重节奏的变化和强调音符的轻重,讲究平仄、长短音节的组合。

四、综合题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并说明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故事。

主要角色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他们一路上经历了各种困难和危险,最终成功取得真经。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 多元性与包容性B.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C. 封闭性与开放性D. 传统性与现代性答案:A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A.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电报C.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电话D.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计算机答案:A3.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其核心是()。

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4.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其核心是()。

A. 道B. 德C. 无为D. 自然答案:A5.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其核心是()。

A. 法B. 术C. 势D. 刑答案:A6.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其核心是()。

A. 兼爱B. 非攻C. 节用D. 尚贤答案:A7. 中国古代的兵家思想,其核心是()。

A. 兵法B. 兵势C. 兵形D. 兵略答案:A8.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其核心是()。

A. 阴阳B. 五行C. 阴阳五行D. 五行相生相克答案:C9. 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其核心是()。

A. 阴阳平衡B. 五行相生相克C. 经络学说D. 脏腑学说答案:A10.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其核心是()。

A. 抒情B. 叙事C. 议论D. 描写答案:A11.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其核心是()。

A. 笔墨B. 线条C. 色彩D. 构图答案:A12.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其核心是()。

A. 木结构B. 石结构C. 砖结构D. 土结构答案:A13.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其核心是()。

A. 自然B. 人文C. 宗教D. 政治答案:A14.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其核心是()。

A. 唱B. 做C. 念D. 打答案:A15.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其核心是()。

A. 民俗B. 民间C. 民艺D. 民情答案:A16.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其核心是()。

A. 佛教C. 儒教D. 基督教答案:B17.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是()。

中国文化概论(1参考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1参考题及答案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答案:C
二、判断题 1.中国古代,春天是生产的季节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2.甲骨文中四方的概念已经形成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3.《老子》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4.古史辩派的思想是要反封建的。
28.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
A、木结构 B、左右对称 C、讲究装饰 D、廊柱结构
答案:B
29.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大基本经济区,并对各地的地域文 化习俗进行了全面介绍。
A、六 B、五 C、四 D、三
答案:C
30.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答案:C
2.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
A、磨制石器的使用 B、打制时期的使用 C、农业的出现 D、陶器的制造
答案:B
3.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答案:A
4.被人们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宋代科技著作是
A、道德规范
B、道德修养 C、文治教化 D、礼治教化
答案:B
14.“礼”在中国古代可以指整个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叫
A、礼制 B、礼让 C、礼仪 D、礼貌
答案:B
15.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
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陆龟蒙《耒耜经》 C、元王桢《农政全书》 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答案:A
11.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问题: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正确答案D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B:宋陆龟蒙《耒耜经》C:元王桢《农政全书》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问题: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自然经济正确答案CA:林业B:木业C:农耕D:渔业问题:被人们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宋代科技著作是正确答案BA:《天工开物》B:《梦溪笔谈》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问题:东汉灵帝时,太学生联合在朝的“清流”力量,与宦官集团展开咯激烈的斗争,宦官一张皇帝的势力对他们残酷的打击,制造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正确答案C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党锢之祸D:五侯秉政问题: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正确答案BA:磨制石器的使用B:打制时期的使用C:农业的出现D:陶器的制造问题: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打基本经济区,并对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进行咯全面介绍正确答案C A:六B:五C:四D:三问题: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正确答案AA:温带气候B:亚热带气候C:高原气候D:海洋气候问题:在中国境内,地形是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走向是正确答案A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C:北高南低D:南高北低问题: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以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正确答案CA:文化产品B:文化政策C:文化事项D:文化思潮问题:《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斌,然后君子”其中的“文”指的是正确答案AA:品德B:文化C:文艺D:文采问题:中国戏曲发端于正确答案AA: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意识B:汉魏时期的百戏C:唐代的参军戏与歌舞戏D:宋元时期的杂剧和南戏问题: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正确答案DA:知行合一B:尽心知性C:天理人欲D:伦理道德问题:道教全真派的创立者是正确答案CA:丘处机B:寇谦之C:王重阳D:刘修静问题:明确指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正确答案CA:荀子B:董仲舒C:张载D:刘禹锡问题:最早对五行理论做出笔记哦啊系统简述的温县是正确答案BA:《论语》B:《上述》C:《春秋》D:《国语》问题:我国最后一步封建发电是正确答案CA:《唐律》B:《九章律》C:《大清律例》D:《法经》问题: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标志是正确答案DA:宗法制的确立B:分封制的确立C:三公六卿制的确立D:三省六部的确立问题: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B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应刑事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问题:在中医“四诊”中最主要是——方法的应用正确答案DA:望貌B:闻息C:问询D:切脉问题: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正确答案AA:鲁班传说B:皇帝传说C:伏羲传说D:李耳传说问题:我国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正确答案B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问题: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距今四千余年的——遗址中已经能够出现咯初具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正确答案B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屈家岭文化问题:王安石变法时期,对变法主张进行猛烈批判和地址的“旧党”领袖是正确答案DA:苏轼B:欧阳修C:范仲淹D:司马光问题:在中国,首先实行“九品中正制”的皇帝是正确答案BA:汉武帝B:魏文帝C:晋武帝D:唐太宗问题:氏族制度形成于正确答案B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夏代D:商代问题:被司马迁称为“先王之遗风”的地区是正确答案BA:四川碰地B:关中地区C:山东地区D:河套地区问题:中国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正确答案C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问题:在中国境内,地形呈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的走向是正确答案B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C:北高南低D:南高背低问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事象的是正确答案AA:词盛行于宋代B:行业禁忌C: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问题:文化的“文”,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29. 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A.环境标志B.等级标志C.性别标志D.年龄标志E.体型标志30. 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5-213A.艺术B政治C.道德D.风俗习惯E宗教26 •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A •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D.运河的开凿E. 土地的开垦27 •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A•战争B.宗教C.农耕D.渔猎E.天灾28 •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A .求子礼俗B .催生礼C.洗三D.满月礼E.周岁礼29 •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30 .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A .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 .广义文化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

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 •制度文化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岀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 •楚辞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

楚辞的岀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的全部试题(有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的全部试题(有答案)

2011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A.出入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A.查B.验C.测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C)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l2世纪D.公元16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l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
悬赏分:20|解决时间:2009-12-6 15:07 |提问者:容易宝贝|检举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易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D、《国语》
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的观点。

A、八卦
B、天人感应
C、五行相胜
D、天道自

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
B、老庄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学思

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
B、相国寺
C、大理寺
D、白马寺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A、《论语》
B、《孟子》
C、《易传》
D、《尚书》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A、达摩
B、六祖慧能
C、神秀
D、济颠
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

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
B、隶书
C、籀文
D、大篆
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A、李贽
B、王阳明
C、陆九渊
D、顾炎武
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

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

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
B、战国
C、汉代
D、唐代
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创立的。

A、昆仑山
B、巴山
C、鹤鸣山
D、武
当山
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A、《列子》
B、《文子》
C、《春秋繁露》
D、《周易》
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A、法家思想
B、老庄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学思想
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 D ),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
B、相国寺
C、大理寺
D、白马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
B、《孟子》
C、《易传》
D、《尚书》
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
B、六祖慧能
C、神秀
D、济颠
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
B、隶书
C、籀文
D、大篆
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 B )。

A、李贽
B、王阳明
C、陆九渊
D、顾炎武
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

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

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
B、战国
C、汉代
D、唐代
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 C )创立的。

A、昆仑山
B、巴山
C、鹤鸣山
D、武当山
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D )
A、《列子》
B、《文子》
C、《春秋繁露》
D、《周易》
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B )
A、《尚书》
B、《春秋·公羊传》
C、《左传》
D、《史记》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道教的信仰特征。

(1)首先指出道教把道家的“道”人格化为什么。

(2)指出道教的核心内容与终极关怀是什么。

(3)指出道教有哪两重理想境地。

(4)指出道教乐生、重生、贵术的特点。

(5)最后指出道教对“命”的态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

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

“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
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

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在经书的字体、文字、篇章等形式上,在经书中重要的名物、制度、解说等内容上都不相同。

今文经学近于哲学,强调“经世致用”;古文经学近于史学,讲究考据。

在东汉,两者之间还有有神论与无神论、政治与学术的区别。

但从纯学术的观点来看,今文经说有异说,古文经学中也有异说,谁也不能算解释五经的权威,更不能说谁得了孔子的真传。

东汉时期,经今古文学的争论,其实质问题是谁是经学的正统和如何统一经学的思想。

今文经学既已立于学官,士子也依赖学习今文经入仕,朝臣又通过学习今文经而获位,因此古文经学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

学术一旦跟政治利益结合起来,学术问题也就成为政治问题了。

正因为此,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由单纯的对书籍本身的不同看法,扩大到了学术思想、学派体系、政治观念和社会地位等诸方面,几乎贯穿了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不仅对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评述刘禹锡“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哲学观点。

唐代刘禹锡提出的关于天人关系的哲学观点。

所谓“天人交相胜”,就是肯定天与人都是万物中最优秀的部分,但是天与人各有所长,不能相互取代。

所谓天人“还相用”,就是指天人能够相互作用。

这一理论观点,比较全面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人生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中的主导地位,在中国天人之际的哲学问题上作出了很大贡献。

2、宗法制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a、“人道亲亲”(亲爱自己的亲属)的人伦关系。

“人道亲亲”指的是个人和群体的关系。

在宗法观念下,个人是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的,因此,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个人的权力则显得不那么重要,这就是所谓“人道亲亲”。

b、家族本位。

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单元是宗族。

在宗族内,每一个人都不被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而起码要和上下两代人发生关系,各个家庭成员在经济上不独立,必须仰赖家庭的共同财产生活,家庭的命运也就是个人的命运。

因此,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正是由于传统文化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因而总是强调个人在群体中的义务和责任,而忽略了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也就使得“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样的道德平等意识仅仅是一种理想,而“法制”在这样的系统之内没有用武之地。

c、修齐治平的政治学说。

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思想上表现为儒法合流,文化上表现为“内圣外王”心态的形成。

其作用是以伦理修养来沟通政治关系和家族关系,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强调从个人修身开始,由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到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最终到天下国家秩序的稳定它以个人的道德实践为基础,以实行道德为核心,从小到大,由近及远。

d、宗法制和“家天下”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

在组织结构方面,“家国同构”,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

这种模式,形成了忠孝两全的政治伦理和传统,宣扬孝悌为“忠”之本,忠是孝的极致。

当然这种学说也形成了中国古代重道德、轻法律的局面,往往以德代法,以人治代替法治,从而影响了法律的效力。

e、专制主义的充分发展,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一方面使中华民族在心理文化上普遍认同整体利益和集体原则,因而成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得以产生的源泉;另方面也培植和强化了国人迷信权利、服从权威的官本位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