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 (36张PPT)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交通出行
01
航空运输
气压带和风带对飞机航行的时间和路线有直接影响。航空公司需要了解
这些因素,以制定安全、高效的飞行计划。
02
海上运输
在海上,风是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了解风带的特点对于船舶航行和货物
运输至关重要。
03
公路和铁路运输
在长途运输中,天气条件(如风暴)可能会影响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和
安全性。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活动有助于预测这些天气事件并采取相应
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灾害对人类 生命财产的损失。
指导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保护生态 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其研究成 果可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的预防措施。
06
未来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数据获取的局限性
目前的气象观测站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数据 缺失或不足,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模型预测的精度
现有的气象模型在预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方面仍存在一定 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非线性过程的理解不足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过程,目前的研究 对其理解仍不够深入。
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增强观测能力
通过建设更多的气象观测站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
改进模型预测
研发更精确的气象模型,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变 化的预测能力,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 更可靠的依据。
2.2气压带和风带 (共67张PPT)

(1)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赤道低压——热带雨林气候 副热带高压——热带沙漠气候 盛行西风——温带海洋性气候 (2)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夏季——赤道低压北移 冬季——东北信风南移 夏季——副热带高压北移 冬季——盛行西风南移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30°
东 北 信 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0° 30°
60°
盛
行 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90°
气压带和风带的干湿属性
空 气 下 沉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 水汽受热难以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高气压 地面
30°N 0°N
空 气 上 升 低气压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 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大西洋
极地东风(少雨) 极 地 气 候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终年严 寒干燥, 夏季短促)
太平洋
距海洋 较远终 年受大 陆气团 控制
副极地低压(多雨) 盛行西风(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 () 性气候( ) 地中海气候( ) 热带沙漠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短促温暖,冬季漫长严寒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干 燥,夏季短 促
大陆 内部 极地 地区
雨 热 同 期
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ppt36

赤道低气压带
0°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面低气压带
夏威夷高压
理想模式 夏季:大陆增温速度快于海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一月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大 西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 副 极 利亚高压) 地 低 气 压
带
60N
太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亚欧大陆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Page
7
极锋:俯倾向极地一 侧;高气压带不易成 云致雨,气候干燥; 低气压带易成云致雨, 气候较多雨; 气团由较高纬吹向较 低纬,不易成云致雨 (信风和东风);气 团由较低纬吹向较高 纬,易成云致雨(盛 行西风);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3.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季风环流2.swf
LOGO
小结:
理想状态下 地转偏向力
LOGO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海陆分布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7个气压带 6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季风环流
Page
22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LOGO
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
请阅读教材39页案①例,思
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气候
特点、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Page
23
(1)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状况
(2)气压带风带对大陆西部气候形成的影响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气候
分布 规律
气候特 征
形成原 因
0°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面低气压带
夏威夷高压
理想模式 夏季:大陆增温速度快于海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一月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大 西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 副 极 利亚高压) 地 低 气 压
带
60N
太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亚欧大陆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Page
7
极锋:俯倾向极地一 侧;高气压带不易成 云致雨,气候干燥; 低气压带易成云致雨, 气候较多雨; 气团由较高纬吹向较 低纬,不易成云致雨 (信风和东风);气 团由较低纬吹向较高 纬,易成云致雨(盛 行西风);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3.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季风环流2.swf
LOGO
小结:
理想状态下 地转偏向力
LOGO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海陆分布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7个气压带 6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季风环流
Page
22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LOGO
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
请阅读教材39页案①例,思
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气候
特点、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Page
23
(1)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状况
(2)气压带风带对大陆西部气候形成的影响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气候
分布 规律
气候特 征
形成原 因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PART 03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REPORTING
季节性移动规律
夏季北移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和风带在夏季时会向北移动。
冬季南移
在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相应地向南移动。
年度性移动规律
随季节而变化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
低纬度地区主要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和 信风带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和热带 沙漠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低纬 度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中心 。空气上升后冷却,形成对流雨,形 成热带雨林气候。
•·
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外围的空气向 两侧流动,形成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 ,由于水汽含量少,不易形成降水,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03
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全球 气候变化,如极端天气 、干旱、洪涝等。
04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机制 与厄尔尼诺现象类似, 也与地球大气和海洋环 流有关。
季风现象
季风现象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引起的气候变化,导 致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风向的现象。
季风现象会导致降水、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异常变 化,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回归线附近,由于空气下沉, 在近地面上形成高压,气流由低 压区流向高压区,形成副热带高 气压带。
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由于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在极地附近 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在极地附近,由于空气下沉,在近地 面上形成高压,气流由低压区流向高 压区,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影响,导致它们在一年中不断变化 位置。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共36张PPT)

6
6
30°
6
6
地中海气候
0°
6
30°
60°
7月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6燥0°。
6
6
30°
0°
6
6
6 30°
60°
成因地:副中热带海高气气压带与候西风带交替控制。
1.在终年只受单一气总压结带或风带控制下的地区,
所形成的气候是单调的
气候类型2.受分气布压规律带和气风候带特交征替控形制成的原地因区,形成分的布举气例候
2.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读右图,回答3--4题。 3.右图季风环流所表示的时 间是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4.右图①风向形成的原因主 要的是
A.海陆热力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不同纬度的气压差异 D.高低纬度的气温差异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回顾: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太阳直射点 海陆热力 偏向力 的南北移动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 图,回答1—2题。
1.A、B两地的气压类型是:
A.A是高压,B是低压
B.A是低压,B是高压
C.A、B都是高压 D.A、B都是低压
多雨,冬 差大,降 寒干燥
季寒冷干 水少
燥。
甲
乙
丙
丁
气候类型的判别方法
判别步骤:(1)判别南、北半球 (2)以“温”定“带” (3)以“水”定“型”
判别下列两幅图所处的半球位置
2.2.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共36张PPT)

2.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 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热带 季风气候
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 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和 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 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 控制 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 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
3、 八字方针法
(1)以最热月均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6、7、8月最高 ——北半球
波峰型 7月
12、1、2月最高 ——南半球
波谷型
(2)以“温”定带
以最冷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
15°C以上 ——热带 0 ° ~15 °C——亚热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0 °C以下 ——温带和寒带
(3)以“水”定型
冬长严寒、夏 短温暖 全年严寒、降 水少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北美落 基山脉、南美安第 斯山脉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南极洲、北冰洋、 格陵兰岛等地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类型 热带季 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 候 温带季 风气候
成因
特点
分布 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大 我国秦-淮线以南,北 陆 美、南美、澳大利亚 东 东南 岸 我国华北、东北,俄 罗斯远东,朝鲜北部、 日本北部
海陆热力差异、气 全年高温、降水 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量大 动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海 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亚热带 季风
主题6大气环流与气候——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信风带
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定向风叫信风。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风向发生偏离,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终年吹着信风 的地带,叫信风带。
季风及季风气候类型
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 现象。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主要分布 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 线之间来回移动,周期为一年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地球上 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 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气候。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季节变化 密切相关,如北半球的夏季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 近。
气压中心移动规律
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 而移动,如亚洲大陆 上的蒙古高压和阿留 申低压。
03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低压带和高压带气候特点
低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 阴雨天气。如:赤道低气压带终 年高温多雨。
高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 天气。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 极地低气压带的南北两侧(中纬 度)地区多晴朗天气。
西风带和信风带气候特点
西风带
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 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
探讨全球变暖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 响及应对措施
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主题6 大气环流与气候—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
汇报人:
2024-01-26
目录
• 引言 • 大气环流基础知识 •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 气压带风带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目录
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定向风叫信风。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风向发生偏离,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终年吹着信风 的地带,叫信风带。
季风及季风气候类型
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 现象。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主要分布 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 线之间来回移动,周期为一年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地球上 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 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气候。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季节变化 密切相关,如北半球的夏季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 近。
气压中心移动规律
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 而移动,如亚洲大陆 上的蒙古高压和阿留 申低压。
03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低压带和高压带气候特点
低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 阴雨天气。如:赤道低气压带终 年高温多雨。
高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 天气。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 极地低气压带的南北两侧(中纬 度)地区多晴朗天气。
西风带和信风带气候特点
西风带
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 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
探讨全球变暖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 响及应对措施
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主题6 大气环流与气候—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
汇报人:
2024-01-26
目录
• 引言 • 大气环流基础知识 •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 气压带风带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目录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共39张ppt课件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副高
东南季风
东南信风
西南季风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特征:
高温多雨
季风环流(夏季风)
探究
7月北移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 道
A
B
1. 图中A、B分别代表的月份是:A 月 , B 月(1月或7月)。 2.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气压中心名称 : 。 3. 图中①~④数字代表的季风名称分别为 。 4. 图中①③的成因是什么?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 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 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风 带
气压带
年降水量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少雨带
温 带 多雨带
温 带 多雨带
极 地 少雨带
赤道多雨带
探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有何规律?
说一说:
90°
60°
30°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23.5ºN
23.5ºS
0º
祝您成功!
说一说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分布规律
A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季风
风向
冬季:西北季风
夏季:东南季风
气候类 温带季风
型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气候特
点
冬寒冷干燥
夏炎热多雨
冬温和少雨 夏炎热多雨
南亚季风
冬季:东北季风 夏季:西南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洋带 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 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三个特性:全球性 有规律 长期平均状态 (2)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3)意义:促进地球的水热平衡 2、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1)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 北极
----单圈环流
赤道
赤道
南极 因素:高低纬间受热不均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热力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风
动力 成因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热力成因
极地高压带
冷却收缩下沉 冷暖气流辐合上升 聚积下沉 受热膨胀上升
(4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就全球而言:大致是7月北移,1月南移
66°34´N
23°26´N 0° 23°26´S
副极地低压
高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副极地低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块状分布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相间分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申 低 高压
月 伯利亚高压)
压
冰岛低压
七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 夏 威 夷 高 低压
月 压)
压
亚速尔高 压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带状分布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 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 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一月 低压
大
西
阿留申
副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低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洋
七月 亚速尔
(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 因素: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3)气压带和风带 ----“六风七带”
热力成因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动力 成因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风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 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
气团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西风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 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东北信 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与东北信 风交替控制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 终年高温多雨
距海洋较 远终年受 大陆气团
控制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
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 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 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 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 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 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 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 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使谷子、高粱、玉米、 大豆、土豆等。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活动
1.(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 ,空气冷而重。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 ,空气暖而轻。
活动
2.分别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图中的气压带被高低压中心切断,呈块状分布; 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
不是惟一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 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 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 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这两个地 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 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 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因素: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6°34´S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1)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单圈环流 (2)形成过程----三圈环流 (3)气压带、风带(六风七带)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地球表面均匀的情况下: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北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风
高压
副 亚热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夏威夷
高压
30°N
因素: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2、季风环流
①概念: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 的现象
②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主要原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
东 亚 季 风
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三.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重要因素
请阅读教材40页,思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气候特点、 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