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地球运动

合集下载

地球的运动专题训练题

地球的运动专题训练题

地球运动得特点知识点一地球得自转运动1、下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得图示,正确得就是()A.甲B.乙C.丙D.丁2.如果下图就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得()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1、C[地球自转得方向就是自西向东。

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瞧,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瞧,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丁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经度得变化矛盾。

2.B[由图中得箭头可以判断,该图就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得位置,可判断甲点位于乙点得西南方。

知识点二地球得公转运动读“太阳日与恒星日比较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A、B得叙述,正确得就是()A.A就是地球自转得真正周期B.B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得一天C.A得时间就是24时3分56秒D.B得时间就是23时56分4秒4.下列关于A、B得叙述,不正确得就是()A.若地球公转方向不变,自转方向相反,则B得时间比A长B.若地球公转方向相反,自转方向不变,则B得时间比A长C.A与B得时间不同就是由于A时间内,地球多自转了59′D.北斗七星绕北极星360°得视运动周期为一个A3.D4、D[B就是地球自转得真正周期,A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北斗七星绕北极星360°得视运动就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得,即地球自转得真正周期就是一个B。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得因素分析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得线速度明显不同,仅从地形因素分析,原因就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方法技巧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得因素有两点:一就是纬度。

纬度越低,速度越大,南北纬60°约为赤道得一半。

二就是海拔。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运动专题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运动专题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运动专题训练题(附答案)地球公转便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以下是地球的公转运动专题训练题,请考生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本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骨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剖析: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克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

b点向东靠近远日点,骨气应为夏至,故选B项。

答案:B2.本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剖析: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最慢,A项正确,C项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与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无关,B、D项错误。

答案:A读四地昼长距平(昼长距平=某日昼长-年均匀昼长)年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a、b、c、d四地中,位于联合半球的是()A.a、bB.c、dC.a、dD.b、d剖析:读图可知,北半球冬半年时,a地昼长为0 h,北半球夏半年时,a地昼长为24 h,由此可知a地为北极点;北半球夏至日时,b地昼长为0 h,北半球冬至日时,b地昼长为24 h,由此可知b身分于南极圈;北半球夏至日c地的昼长为14 h 52 m,由此可知c身分于40N相近;北半球冬至日d地的昼长为18 h 29 m,由此可知d身分于60S相近。

综上可知,a、c两身分于北半球,b、d两身分于南半球。

答案:D4.a、b、c、d四地中,纬度值最小的是()A.aB.bC.cD.d剖析:连合上题鉴别,四地中纬度值最小的是c地。

答案:C如下图所示,2019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

读图,完成5~6题。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环境的为()剖析:考察光照图的判读。

北京时间15时该地地方时为14时,太阳位于西南方,连合图中指向标可知选项D正确。

答案:D6.若不思虑气候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中所示情形的日期大抵为()A.4月12日B.7月13日C.8月28日D.10月14日剖析:考察昼夜长短的漫衍纪律。

地球的运动--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地球的运动--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地球的运动一、单选题该图中弧OMP为晨昏线,Q、K为一段纬线且与晨昏线OMP相切于M点。

此时,在距图中M点正南约2750km的某地,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约为5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约为( )A.15°S,100°EB.15°N,80°WC.15°N,100°ED.15°S,80°W2.此时,在西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占(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三分之二D.四分之一某公司员工乘飞机从杭州(30°N)前往西亚卡塔尔首都多哈(25°N)出差一周,刚到达时就给家里的儿子发了一条微信消息报平安。

儿子早上起床后看到该消息是4点收到的。

下图为该员工登机牌部分截图(牌上时间为机场所在地使用的区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员工乘坐的飞机飞行了约( )A.4小时B.8小时C.9小时D.10小时4.根据材料推算多哈所在时区为( )A.东三区B.东一区C.西二区D.西六区5.下面是该员工到达多哈后,给儿子发的其中4条微信,不可信的是( )A.当时在萧山机场准备起飞时,看到太阳在西北方向的地平线附近B.晴朗的白天时,太阳辐射强度比杭州大C.出差期间,多哈的昼渐短夜渐长D.出差期间,多哈昼长比杭州更长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7.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

若屋顶高度不变,从排泄雨水的角度看,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是(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20:00,第19届亚运会在我国杭州开幕,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全球直播。

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地球运动》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1~3题。

1.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2.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六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A.8日14时B.9日2时C.9日20时D.8日8时3.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读1989年中、美、苏、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考察路线图,回答4~5题。

4.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A.12日14时B.13日2时C.12日2时D.13日14时5.在上题情况下,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12日、13日的范围相等B.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一半C.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3倍D.13日的范围是12日的一半6—8题。

城市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甲5:28 19:00乙7:23 20:276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7.当甲地日出时,地球上两个日期的分界线理论上除180°经线外,还有()A.0°经线B.38°W经线C.38°E经线D.60°W经线8.下列地理现象发生在此季节的有()①恰逢中国“植树节”②洞庭湖水系储水变化量为正值③寒潮、台风频繁肆虐 ④中纬地区对流层厚度达最大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图12为某时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水平直线表示纬线,竖直的直线表示经线,读图回答9—10题。

9.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2时B .0时C .12时16分D .11时44分10.M 、N 两地的经度差( )A .大于10°B .小于10°C .等于10°D .可能大于10°,也有可能小于10°正当美国宇航局为“勇气”号出现的问题一筹莫展时,“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仍按照原计划于太平洋标准时间2004年1月24日晚9时05分(北京时间25日下午1时05分)在火星表面登陆,以寻找火星上是否存有水的线索。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①②③④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2-3题。

2.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A春分B秋分C冬至D夏至3.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地球公转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4.下列图示表示6月22日太阳光照情况的是A.B.C.D.5.下面四幅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读下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表示极圈,中心表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日期相同的是()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7—9题7.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 点这一天A .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B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C .太阳黑子数目最多D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8.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 点这一天A .南极圈出现极昼B .北极圈出现极昼C .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D .北京、伦敦、莫斯科、悉尼昼夜平分 9.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 点这一天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10.如果右图代表某纬线圈,阴影部分为11月6日,空白部分为11月5日,那么图中C处的地方时是A .11月5日4时B .11月5日12时C .11月5日14时D .11月5日19时11.某学校(1050E ,东七区)的同学在北京时间l5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根据太阳方位和手表来确定方向,使用的方法与步骤如下:①将手表时间转换为当地地方时;②将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③手表l2时刻度线与时针之间夹角(<1800)的角平分线大致为正南方。

图11中能够大致反映此时正南方位的是23.50 N23.50 SACBDA二、综合题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1)图中A 、B 、C 、D 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其中A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B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C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D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2023年中考地理训练专题02 地球的运动(含答案及解析)

2023年中考地理训练专题02  地球的运动(含答案及解析)

2023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专题02 地球的运动一、选择题地理课上,老师经常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演示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图为模拟地球运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此模拟实验可以演示()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地球上四季冷暖差异现象④昼夜更替现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下列图正确反映了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B.C.D.3.图中四个城市最先看到日出的是()A.北京B.东京C.雅加达D.悉尼【答案】1.D 2.B 3.D【解析】1.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拨动地球仪模拟的是地球的自转现象,可以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地球上四季冷暖差异现象是地球公转的地理现象。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D 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

读图可得,悉尼的位置最偏东,该城市最先看到日出。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飞行约40万千米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读下图“地球、月球、太阳运动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地球上看见太阳、月球东升西落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月球自转D.月球公转5.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运动的关系正确的是()A.太阳绕月球转B.地球绕月球转C.太阳绕地球转D.月球绕地球转6.“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这一天,下列地球上有关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北半球B.北半球白昼一年中最长C.北半球昼短夜长D.北回归线正午立竿不见影【答案】4.A 5.D 6.C【解析】4.地球上看见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与月球无关,A正确,CD错误。

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自然现象,B错误。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练习题及答案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运动分为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完成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这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一天的长度。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完成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长度。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各个地区在不同时间将面对太阳,所以会出现昼夜交替。

而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则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不同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变化,导致阳光照射地球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不同季节的气候差异。

三、地球公转的影响地球公转决定了年份和季节的变化。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所以在公转过程中,距离太阳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强,这时候为夏季;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弱,这时候为冬季。

四、练习题及答案1.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久?答: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2.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久?答: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25天。

3. 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答: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4. 地球公转产生了什么现象?答: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的现象。

5. 地球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答: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导致了不同季节的气候差异,从而引起了四季变化。

6. 地球离太阳较近时是什么季节?答:地球离太阳较近时为夏季。

7. 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是什么季节?答:地球离太阳较远时为冬季。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巩固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并加深对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的认识。

地球运动的规律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气候变化,也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同时,了解地球运动对我们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也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试题训练二地球的运动(含解析)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试题训练二地球的运动(含解析)

专题训练二:地球的运动一、单选题甲和乙两位同学一起合作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如图1所示。

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1.关于演示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对的是A. 甲代表太阳,乙代表地球,乙围绕甲运动B. 甲平举的胳膊代表太阳直射光线C. 乙斜举的胳膊代表赤道,四个位置倾斜角度不变D. 乙一直面朝一个方向,因为地球公转的时候不自转2.如图2所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再过半年,地球将运动到图1中的位置A. ①B. ②C. ③D. ④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欧洲区域的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这将是全球球迷的狂欢盛宴。

有中国球迷已经制定了熬夜观看赛事电视直播的时间表;完成下列各题3.2018俄罗斯世界杯举办期间:A. 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B. 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4.首场半决赛于7月11日莫斯科时间21:00开赛,即北京时间:A. 7月11日16:00B. 7月11日凌晨2:00C. 7月12日凌晨2:00D. 7月11日凌晨23:005.造成北京与莫斯科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地球公转B. 纬度位置差异C. 地球自转D. 海陆位置差异6.如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点比③点早看到日出B. 此时刻②点的白昼比①点长C. 从③点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可以直接到达②点D. ④点的经纬度是(23.5°S,90°W)7.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

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

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某行星凌日图某行星冲日图下列关于凌日和冲日说法正确的是A. 水星和金星可发生凌日现象B. 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行星,可发生凌日现象C. 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可发生冲日现象D. 在地球上既可看到火星凌日,也可看到火星冲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一)地球运动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图2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

读图完成1~2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A.东南7月1日06时B.东北7月1日06时C.东北1月1日12时D.东南1月1日12时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1中的()A.甲B.乙C.丙D.丁解析:1.D 2.C第1题,由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日出地方时为6时左右。

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

图示经度范围大致为25°E~35°E,与120°E相差85°~95°,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计算可得北京时间应为12时左右。

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第2题,由题干可知,该“日出”美景是在广阔的草原上拍摄到的。

图中甲地点位于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景观为热带雨林,并非热带草原;从乙地点向东拍摄的是湖面;丁地点东面有超过3 000 m的高地;丙地地势平坦开阔,最有可能拍摄到“日出”美景。

读天津市年平均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图(单位:h),完成3~4题。

3.影响天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势高低B.经度位置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4.甲地日照时数少的原因是()A.地势低洼,气压低降水多B.热岛效应强,蒸发较旺盛C.建筑物密集,遮挡阳光多D.大气污染重,阴雨天气多解析:3.C 4.D第3题,图示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与由沿海向内陆的位置变化一致,据此可判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选C项。

天津基本上为平原地形,地势差别较小,故A错误。

第4题,甲地日照时数低于周边,而平均昼长基本相同,则是天气状况影响所致,可能是位于城区,大气污染较严重,同时雨岛效应强而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于周边地区。

(2017·山西大学附中诊断)某兴趣小组每天在国际标准时间为17点钟时,测得一年中该树正午影子顶端在AB之间来回移动,树高为4 m,OP为4 m,P 点为AB中点。

读图完成5~6题。

5.该树位于()A.黑海沿岸B.日本海沿岸C.维多利亚湖沿岸D.五大湖沿岸6.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A.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渐长B.非洲斑马迁往赞比亚C.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孟买盛行风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解析:5.D 6.D第5题,根据国际标准时为17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可计算出该地为75°W,该地树影始终朝正北说明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因为图中OB为冬至日树影,OA为夏至日树影,P为AB中点,故OP为二分日树影,根据树高和影长均为4 m,可知该地纬度为45°N,故选D。

第6题,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此段时间内,北京昼短夜长变为昼夜等长,再变为昼长夜短,故A错;此时非洲斑马向北迁徙,故B错;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故C错;孟买先吹东北风再转为西南风。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据此完成7~8题。

7.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日,黄河流域最接近()A.清明忙种粟B.白露忙割地C.小雪河封严D.冬至数九天8.小满至芒种期间()A.我国各地日出东南方向B.地球公转速度变快C.我国各地正午日影朝北D.合肥白昼逐渐变长解析:7.C8.D第7题,二十四节气均匀分布,每两个节气之间相距约15天,根据12月22日前后为冬至,可以推断出11月30日在小雪节气至大雪节气之间,故C项正确。

第8题,根据二十四节气时间分布及夏至在6月22日前后可知,小满为5月21日前后,芒种为6月5日前后。

小满至芒种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且向北回归线移动,此段时间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方向,故A项错误;根据地球公转速度在7月初最慢可知小满至芒种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慢,故B项错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5月21日至6月5日太阳直射点大约从15.5°N移至19°N,我国此纬度以南地区正午日影有朝南现象,故C项错误;合肥位于北半球,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白昼逐渐变长,故D项正确。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利用的方向之一。

下面左图是天津市某新型居住小区楼房二楼正南方向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照片,右图是太阳能集热器装置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冬季某日晴朗的午后2:30左右,太阳照射该壁挂太阳能集热器所产生的影子偏向于照片中()A.①处的左下方B.②处的左上方C.③处的右下方D.④处的右上方10.关于使用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的叙述,可信的是()①该装置的“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随楼层不同不发生变化②所安装的墙壁朝向南、北半球相同③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集热器冬季集热时间会缩短④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应该拉长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9.C10.B第9题,该地位于天津,冬季某日晴朗的午后2:30左右,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在一天中,此时的太阳高度仅次于正午时段,太阳高度较大,太阳照射该壁挂太阳能集热器所产生的影子朝向照片中③处的右下方,选项C正确。

影子不可能向西偏,①处、②处在西侧,A、B错。

太阳在高处,影子不会在热水器上方,D错。

第10题,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的“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随楼层不同不发生变化,因为其安装角度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而正午太阳高度取决于纬度,①正确。

所安装的墙壁朝向南、北半球不相同,②错误。

上海纬度比天津低,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集热器冬季集热时间会增长,③错误。

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应该拉长,④正确。

历时两天的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于2016年9月4日下午3时开幕,当日杭州夜长为11小时20分钟。

据此回答11~13题。

11.在下列四个城市近地面测量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应是()A.德黑兰B.拉萨C.杭州D.北京12.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期间()A.新德里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C.德黑兰正午太阳高度减小D.北极地区极昼范围增大13.若出席此次峰会的新加坡(约104°E)总理李显龙于该日7:30(当地地方时)出发,坐5小时的飞机到达杭州(约120°E),李总理这一天经历的昼长约为()A.10小时50分钟B.11小时16分钟C.12小时20分钟D.13小时16分钟解析:11.B12.C13.B第11题,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可确定拉萨、杭州的线速度较德黑兰、北京快,因而排除A、D两选项;又因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于杭州,故拉萨的线速度最快。

第12题,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近赤道且向南移动,则新德里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大,德黑兰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北极地区极昼范围缩小。

第13题,新加坡处于赤道附近,早上约6时日出,到出发时间7:30李显龙总理已经历了1小时30分钟的昼长;从新加坡到杭州飞行时经历的5小时也是白天;到达杭州(地方时比新加坡约早1小时4分钟)的时间约为当地13日34分,杭州日落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8时20分,李总理又经历了4小时46分钟昼长;三段昼长相加为11小时16分钟。

二、练重难小题——不失分如图中的工具是北欧的维京人使用的一种航海工具,用来指引航行方向。

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注:小木棍的高度等于其与凹槽之间的距离。

14.夏半年某月,维京人在从欧洲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

该月份最可能是()A.5月B.1月C.7月D.4月15.若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长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所经海域的纬度范围约为()A.54°N~60°N B.58°N~66°NC.63°N~68°N D.45°N~66°34′N解析:14.C15.B第14题,维京人在从欧洲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纬度位置不断变低,要想保持木棍的正午影长不变,即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不变,则太阳直射点需向南移动,选项中最符合的为7月。

第15题,由“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长恰好与凹槽重合”可知,航行过程中所经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均等于4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约为7.8°/月,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N,则7月1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21°N,7月31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13°N;7月1日航行海域的纬度约为66°N,7月31日航行海域的纬度约为58°N。

如图为8月某日四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16~17题。

16.四地中()A.自转线速度排序:①=②>③>④B.自转角速度排序:④>③>②>①C.夜长排序:④>②>①>③D.正午太阳高度排序:①=②>③>④17.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A.15°N B.15°SC.23°26′N D.23°26′S解析:16.C17.A第16题,结合图示信息,根据各地日出和日落时间,可计算各地昼长;结合昼长和夜长关系计算夜长,然后比较可知,四地夜长排序为④>②>①>③。

第1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昼长为12小时,说明该地位于赤道,结合其正午太阳高度为75°可计算出直射点位置位于15°。

8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据此确定太阳直射点位于15°N。

2016年国庆前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前的光伏电站工程建成并顺利并网运行。

读太阳能光伏电站电池板景观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属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条件的是()A.雨日较少,光照时间较长B.靠近消费市场,可解决机场的电力供应问题C.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D.土地资源丰富,山地、丘陵面积广大19.若太阳能电池板可灵活调整朝向和倾角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则一天中,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变化正确的是()A.春分日—先朝东,后朝北,再朝西B.夏至日—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C.秋分日—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D.冬至日—先朝东北,后朝北,再朝西北解析:18.A19.C第18题,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地处我国华北北部,属于半湿润区,全年除7、8月份阴雨天气较多外,其余各月阴雨天气较少,光照时间较长;机场是耗电大户,建太阳能光伏电站靠近消费市场,但太阳能电站发电量较小,只能作为机场电力的补充,不能解决机场的电力供应问题;机场所在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首都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稀缺,而且机场建设在平原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