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doc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A、政治前提: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B、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D、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F、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合作探究】1: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条件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集中(垄断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要求有自由的身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者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们的理念还是争取自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竞争的意识已经成为时尚。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

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

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8)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8)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教材题目: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概念和内容及特点。

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

知道并了解本茨和莱特兄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

能够列出本茨和莱特兄弟的主要发明,简述汽车和飞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的文字、图片或者其他资源,展示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与学习,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世界的深刻影响,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

认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能源领域的巨变,电的发明,汽车、飞机的发明。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授课过程:1、导入新课:在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中,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

大家完成黑板表格中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学生完成表格)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

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2、讲述新课:它包括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大家先阅读P90“能源领域的巨变”、P92“每课一得”、P95“非凡的轮子和翅膀”这三个部分,根据课文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表格)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为能源,被称为电气时代,动力机为内燃机,交通工具是本茨发明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

电的广泛使用是它最大的特点。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组织的产生及影响【知识与能力】(1)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3)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从世界交流的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总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至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了解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大家想象下,我们穿越回19世纪中期,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用的东西是当时没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呢?【新课讲授】解释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思考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参考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从政治保障、市场、技术、劳动力、资金原料等角度分析用表格展示出两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并进行对比用地图图片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处于领先的国家是:美国、德国【过度】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到底有哪些领域有重要大的突破和重要发明呢?思考:假设你是1902年美国博览会的策划者,你要设立几个展区,展出那些产品?用表格形式展示总结1.用填空和照片的形式展示电的广泛应用,得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用照片展示电力的主要发明。

高中历史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课题课型新课主备教师王玉虹班级高一5.7.14.15.16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概念和内容及特点。

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

知道并了解本茨和莱特兄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

能够列出本茨和莱特兄弟的主要发明,简述汽车和飞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的文字、图片或者其他资源,展示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与学习,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世界的深刻影响,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

认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备注1.新课导入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过度)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英国,一系列机重要的发明创造,把人类带入到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在大机器生产的推动下,19世纪末,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再次跃上一个新台阶,人类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又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呢?这些发明创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了这节课你就会明白。

2.展示目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自主学习提出问题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条件(1)欧美各国科学家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中后期,许多________________应用于生产。

(2)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3.自主学习提出问题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成功研制出__________。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8.评价反馈,持续改进: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9.跨学科整合,提高综合素质:结合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张描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的遐想,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描绘的是哪个时期吗?这个时期有什么特别之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会运用历史比较法,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产业、影响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直观感受。
4.针对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学生在价值观、国际视野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创新及其影响。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学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法。
3.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创新和影响。
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科学家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整体世界的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材分析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劳动力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4)市场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也进一步拓宽了国内市场。

(5)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概况:(1)能源——电力广泛应用: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利川市第五中学_一_年级__历史_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第_8次教案(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2)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3)资本:工业革命积累大量资本和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4)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5)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质提高||。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创制和新交通工具的使用(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4)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的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等)(5)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课外延伸】“钢铁时代”伴随“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

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

19世纪上半叶||,由于房屋结构和铁路的需要||,熟铁和铸铁的产量提高极快||,但钢的产量裹足不前||。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钢产量最多的国家||,1850年年产量不过6万吨||,同年它的铁产量却达到250万吨||。

由于冶炼工艺的限制||,钢产量不高||,价格昂贵||,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仪表||。

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

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概念阐释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形成过程【自主思考】:为什么垄断组织首先产生在新兴工业?新兴工业技术含量高||,生产要求集中||,如汽车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技术性强||,生产规模大||,要求资本集中||,管理高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问题,如:“科技进步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科技进步背后的人文关怀是什么?”“如何看待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其背后的社会问题。
2.引导学生开展案例分析,如选取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针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本节课将围绕以下核心内容展开: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2.科技革新背后的历史原因与条件;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格局、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该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如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如蒸汽机车、电气化城市、垄断企业等,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
3.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地点、主要成就等基本信息,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
3.小组合作互动频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思考,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
4.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收获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师:通过这几则材料,我们可以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影响吗?
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促使垄断组织的出现
师: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科技成就,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而且也催生了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师:以洛克菲勒创立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为例来说明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完成对开采地、产油地、炼油区、运输线、销售区的控制后,洛克菲勒雄心勃勃地向垄断全美石油工业的霸主地位挺进。
师: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哪些优点呢?
生:没污染等。
师:不需要燃烧、不会产生污染、又容易控制。科学家嗅到了它蕴藏的巨大潜力。核心发明是发明之母。继电力做为新能源出现后,与电相关的一系列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在试验过1600种耐热材料、6000种植物纤维后,1879年,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
此后,塔贝尔开始调查和揭露那些掩藏在财富背后的社会黑幕。她连续两年发表了长篇系列报道《标准石油公司的历史》,详细描述了这位石油大亨怎样依靠残酷的手段积累财富、建立起垄断帝国。这个系列报道后来被编订成书,在美国畅销一时。
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标准石油公司垄断违法,妨碍了自由竞争,并下令解散标准石油公司。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石油帝国被迫拆分成若干个小公司。今天的埃克森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都是由当年标准石油公司拆分后的小公司发展而来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亚非拉基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的同时,直接进行资本输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艰难发展历程。
30

524’Biblioteka 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师:下面,同学们跟随老师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
科学技术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一系列的科技成就给人类提供了新能源、新发明、新材料,迅速的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6

22
15’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师: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洛克菲勒在布朗大学的一次演讲。结合教材说明一枝独秀的合理性?
生: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数只有十几个人,有几百名工人的工厂就算是大工厂,而且每个工厂的运作都相对独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很多工厂有成千上万的工人,资本需求日益庞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方面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条件、成就
(2)能力方面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垄断组织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培养学生科学地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字和图表等历史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技能和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探究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差异性,掌握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从对世界市场的分析中,培养学生作为“世界人”应有的全局观念。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技术
应用
对应PPT页码
拍摄
要求
1’
导入设计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先从爱迪生说起。
师:有人问:“爱迪生先生,你是如何看待电的?”爱迪生自豪地回答:“今晚,美国总统正在我的灯下阅读,医院正在电灯的照亮下进行手术,全世界有数百万的人在电灯下读书和生活,这非常重要。”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发明,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科技条件下发生的呢?
生:电磁学领域的电磁感应现象。
师:19世纪30年代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电流。
师:数学、物理学、化学、电磁学等领域的自然科学成果卓著,哪位同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条件?
生: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师:而且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师: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走出了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开始把研究成果应用在生产领域。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呢?
3、
4、
5
15’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
师:根据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电怎么才能为人类造福呢?这是长期困扰科学家的一个问题。
师: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法国工程师格拉姆在布展时犯了个错误。把别的发电机发的电,接在自己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这时,他惊奇地发现,第一台发电机发出的电流进入第二台发电机里,使得第二台发电机变成了电动机。这一事件,直接促进了电动机的问世。
师:这幅漫画我们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垄断组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师:这幅漫画描绘了美国参议院在辩论反垄断法《谢尔曼法》时的场面,图
中的参议院大厅里,坐在议员席位上的是一些参议员,他们在开会时还不时向后张望。站在后排的是一群大腹便便的垄断资本家,他们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托拉斯”、“铜业托拉斯”、“食糖托拉斯”、“标准石油托拉斯”等。这些垄断资本家从右侧敞开的大门走进大厅,这个大门的门楣上写着“垄断者入口”几个字。而在二楼左侧,门楣标有“人民入口”字样的小门却被紧锁着。大厅后面的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This is a senate of the monopolists and for the monopolists)。垄断组织借控制国家经济进而操纵国家政治。已经渗入了国家政治生活。
3.世界市场的发展
师:新的科技成就和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必然导致世界出现新的变化。
从这幅图中能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了世界怎样的变化?
生: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师:这段话中谈到的世界市场中的原料来自于“未开化地区”,“未开化地区”指哪些地区?
生:亚非拉美地区。
师:生产产品的是哪些国家?
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首先在新兴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采购原料、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1901年无线电通信之父马可尼在英国和加拿大之间越洋发电报成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一项科技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
3.内燃机的创制
师: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用于哪些交通工具的动力?
生:轮船、火车。也用于工厂中。
师:蒸汽机和内燃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蒸汽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喷出烟尘,还需要不断加水、加煤,自身重量太大,不适于作为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动力。所以各国都在实验能否以新动力驱动交通工具。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和图片),培养学生掌握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讲述,引导学生深刻体验科技改变生活和世界的过程,学习发明家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提升国家科技实力的历史责任感;
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第一次成功地完成了载人飞行。它预示着在航海时代之后,人类将进入航空时代。
5、化学工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的发展也令人瞩目。科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6、钢铁工业的进步
1877年12月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会说话的机器”诞生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是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
1889年,爱迪生发明电影放映机。之后建起世界首家电影制片厂。
爱迪生一生中共有一千多项发明,这些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而爱迪生本人也只是当时美国众多发明家中的一员,19世纪后半叶,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sun)般出现在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
4.新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内燃机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人们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19世纪晚期,德国,美国等最先掌握内燃机技术的国家,以此为基础率先制造出新的交通工具,1885年卡尔•本茨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让火车摆脱铁轨的束缚自由奔驰”成了本茨儿时的梦想。1886年,本茨为他的汽车申请专利。德国人于是骄傲地认为第一辆汽车是在这里诞生的。奔驰在1887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他的事业一直延续至今。这第一辆汽车今天被叫做“奔驰一号”,陈列在斯图加特的奔驰汽车博物馆中,带着奔驰公司一百多年的荣耀,奕奕生辉。
生: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师:进行资本输出的是哪些国家?
生: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