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情况总结(总)
学科生物工作总结

学科生物工作总结
作为生物学家,我一直在致力于研究生物领域的各种问题,并且在过去的一段
时间里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就。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下我在生物工作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首先,我在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通过对细胞内部结
构和功能的研究,我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信号通路,这对于治疗某些疾病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我还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凋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我们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次,我在遗传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我发
现了一些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并且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这为我们治疗遗传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同时,我还在遗传变异对个体表型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我们对遗传学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见解。
此外,我还在生物技术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工作。
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我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生物材料,这在医学和工程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我还在生物信息学方面进行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为我们对生物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总的来说,我在生物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是我也清楚地意
识到,生物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我将继续努力,为生物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细胞生物学复习总结(有题有答案)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一、将真核细胞内的结构体系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系统:(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2)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3)由特异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代表生物细菌、蓝藻和支原体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细胞大小较小(1-10μm) 较大(一般5~100μm)细胞膜有(多功能性) 有核糖体 70S(由50S和30S两个 80S(由60S和40S两个大小大小亚基组成) 亚基组成)细胞器极少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有核膜和核仁染色体一个细胞只有一条一个细胞有两条以上的染色双链DNA, DNA不与或 DNA与蛋白质联结在一起很少与组蛋白结合DNA 环状,存在于细胞质很长的线状分子,含有很多非编码区,并被核膜所包裹。
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并且有分泌与运输蛋白质作用。
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细胞,直径为0.1~0.3 μm;◆具有细胞质膜,但没有细胞壁;古细菌:古细菌可能是细胞生存的更为原始的类型。
在系统发育上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
它们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细胞核膜及细胞器),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还具有它们独有的一些特征(如细胞壁的组成,膜脂质的类型),人们称之为古细菌。
真核生物可能是起源于古核生物。
古细菌(archaebacteria)与真核细胞曾在进化上有过共同历程主要证据。
(1)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相似,而非由含壁酸的肽聚糖构成.(2)DNA与基因结构:古细菌DNA中有重复序列的存在。
多数古核细胞的基因组中存在内含子。
(3)有类核小体结构:古细菌具有组蛋白,而且能与DNA构建成类似核小体结构。
(4)有类似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多数古细菌类的核糖体较真细菌有增大趋势,含有60种以上蛋白,介于真核细胞(70~84)与真细菌(55)之间。
细胞生物学反思总结

细胞生物学反思总结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长和分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细胞生物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在细胞生物学的学习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细胞的知识。
首先,我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我还学习了细胞器的功能,如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等。
这些细胞器的功能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我还学习了细胞的代谢过程。
细胞代谢是细胞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的总和,这些反应为细胞提供能量和合成物质。
了解这些代谢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细胞如何获取能量和生长。
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也进行了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我观察了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学习了使用显微镜和各种实验技术来研究细胞。
这些实验操作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细胞的生命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比如在学习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代谢过程时,我感到有些吃力。
但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请教老师和同学以及做笔记等方式,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
通过学习细胞生物学,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复杂性和神奇性。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每个细胞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结构和功能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着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我认为细胞生物学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领域。
比如,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了解细胞如何感知和响应外界信号;我们也可以探索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领域,了解如何利用干细胞治疗疾病和修复损伤;此外,我们还可以研究细胞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了解基因和蛋白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总之,通过学习细胞生物学,我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能力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动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细胞生物学课程总结范文(精选8篇)

细胞生物学课程总结细胞生物学课程总结范文(精选8篇)细胞生物学课程总结1本人于xxxx年x月xx日至xxx日参加了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教材培训会,听了xxxx三位专家讲课。
我收益非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培训体会:一、新课程理念的改变。
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课堂中来,提高生物科学培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摆脱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了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二、课程目标的变化。
新教材内容删繁就简,只保留了一些基本事实,即学习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必需的事实。
这就为教学留下了许多空间,师生能更多地思考、交流与实践。
这不仅让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能锻炼他们的语言、思维和实践能力,即在能力方面加强了对学生实践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变化。
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抛弃学科体系,综合考虑高中学生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对原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补和整合,精选出三个模块,即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
三个选修模块除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和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少数的内容来自原大纲教学内容的选修部分,其余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全新的。
选修模块共有14个实验,除“DNA粗提取和鉴定”这个实验外,其余13个实验全部集中在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都是全新的内容。
1、必修模块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指导理论,选修模块以传统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为侧重选材,构建了主线突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总结5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总结5篇教学总结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学习的方法您都了解清楚了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总结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总结1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
(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3.双缩脲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4.高血糖症≠糖尿病。
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
因血液是红色。
5.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6.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殖的原理。
7.细胞板≠赤道板。
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8.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
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
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①单倍体,②纯合子(如bb或XbY),③位于Y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基因组三者概念的区别。
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
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或XY。
15.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新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只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细胞生物学总结

细胞生物学总结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对于我们了解生命的基本单位和生命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我们探索了细胞的组成、结构、分工和生理过程等方面的知识,懂得了细胞乃至生命本质的奥秘。
本文将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和遗传信息传递以及细胞的特殊功能进行总结。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屏障,它通过选择性渗透和运输蛋白质来维持细胞内外物质的平衡。
细胞质包含了细胞的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协同工作使细胞得以正常运转。
细胞核则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其中储存了细胞的遗传信息,通过DNA的复制和转录,指导细胞的生命活动。
二、细胞分裂和遗传信息传递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通过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可以分裂成两个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细胞,这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其中丝分裂发生在体细胞中,而减数分裂则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在丝分裂中,细胞经历了有丝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最终分裂成两个细胞。
减数分裂也经历了两次分裂,最终形成四个具有半数染色体数目的细胞。
细胞分裂的遗传信息传递通过DNA的复制和有丝分裂特有的染色体分离过程实现。
DNA在细胞分裂前复制,保证子细胞得到完整的遗传信息。
而染色体的分离则依靠纺锤体的形成和对丝粒的牵引来实现。
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对于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
三、细胞的特殊功能除了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外,细胞还具有许多特殊的功能。
其中,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植物细胞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质。
细胞膜的运输功能也是细胞的特殊功能之一,通过膜上的运输蛋白质,细胞可以主动地吸收和排出物质,维持细胞内外的物质平衡。
此外,细胞还可以通过细胞骨架的支撑和蠕动来实现细胞的形态和运动变化。
细胞生物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报告旨在总结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发展趋势,为我国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二、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 细胞膜与信号转导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界面。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1)细胞膜的结构:研究者通过冷冻电镜技术揭示了细胞膜的动态结构,发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
(2)信号转导: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在接收外界信号后,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部,调控细胞功能。
研究者成功解析了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分子,如G蛋白、磷酸化酶等。
2.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细胞骨架是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的重要结构。
近年来,细胞骨架的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1)细胞骨架的组成:研究者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揭示了细胞骨架的动态结构,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2)细胞骨架的调控:细胞骨架的组装、解聚和重构受到多种分子的调控,如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微管相关蛋白等。
3.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是细胞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近年来,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的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1)细胞周期调控:研究者通过研究细胞周期蛋白、周期素依赖性激酶等分子,揭示了细胞周期调控的机制。
(2)细胞分裂:研究者通过研究纺锤体、染色体分离等分子,揭示了细胞分裂的机制。
4. 遗传与基因表达遗传与基因表达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以下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1)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为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有力工具。
(2)转录组学:研究者通过转录组学技术,揭示了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机制。
三、细胞生物学发展趋势1. 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研究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细胞生物学总结

㈠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紧密连接( ) 分布: 分布 : 体内管腔及腺体上皮细胞靠腔面的相 邻面。 邻面。 结构: 结构: • 是一种将相邻细胞膜网状嵌合在一起的连接 方式,将连接处的细胞间隙封闭。 方式,将连接处的细胞间隙封闭。 • 相邻细胞的膜嵌入蛋白相互融合形成 连接蛋 相邻细胞的膜嵌入蛋白相互融合形成连接蛋 白。 • 多数连接蛋白相连形成条索状 , 称为 封闭线 多数连接蛋白相连形成条索状, 称为封闭线 对合线。 或对合线。
•过程:被吞噬的颗粒首先吸附在细胞表面→随后吸附区 过程:被吞噬的颗粒首先吸附在细胞表面 随后吸附区 过程 囊口部分的膜融合封闭→ 域的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囊口部分的膜融合封闭 域的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 囊口部分的膜融合封闭 形成囊泡从膜上分离下来,进入细胞质内运行 吞噬作 形成囊泡从膜上分离下来,进入细胞质内运行→吞噬作 用形成的囊泡称为吞噬体 吞噬体( 用形成的囊泡称为吞噬体(phagosome)或吞噬泡 ) (phagocytic vesicle) →吞噬体 + 初级溶酶体 → 次级 ) 吞噬体 物质被降解→未消化物质形成 溶酶体 →物质被降解 未消化物质形成残质体 物质被降解 未消化物质形成残质体 (residual body)。 )
•过程:细胞周围环境中某些液体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 过程:细胞周围环境中某些液体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 过程
即引起细胞产生胞饮。 即引起细胞产生胞饮。这些物质靠静电力或表面某些物 质结合吸附在细胞表面→通过这部分质膜下微丝的收缩 质结合吸附在细胞表面 通过这部分质膜下微丝的收缩 作用使质膜凹陷包围液体物质→与质膜分离,形成胞饮 作用使质膜凹陷包围液体物质 与质膜分离,形成胞饮 与质膜分离 体(pinosome)或胞饮小泡(pinocytic vesicle),进入细胞内 或胞饮小泡 , 部。 也有的胞饮过程是质膜凹陷深入胞质内形成小的胞 也有的胞饮过程是质膜凹陷深入胞质内形成小的胞 饮渠道→通过渠道末端膜的断裂、融合再形成胞饮小泡, 饮渠道 通过渠道末端膜的断裂、融合再形成胞饮小泡, 通过渠道末端膜的断裂 进入细胞内。 进入细胞异性结合, 概念 : 借助于 与 载体蛋白 的特异性结合 , 通过 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总结一、绪论1.什么是细胞?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功能单位细胞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完整的遗传单位细胞是最小的生命单位2.什么是细胞生物学?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关键事件四个阶段:16世纪到19世纪30年代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到如今关键事件:第1~5页二、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有哪些区别。
2、简要说明细胞培养的过程。
三、细胞膜1.细胞膜主要构成成分及其化学组成、特性和功能是什么?答:细胞膜主要由膜脂、膜蛋白和膜糖类。
其中,膜脂是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总称,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这三类脂类都是双亲性分子,有一个亲水末端(极性头部)和一个疏水末端(非极性尾部),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各有其作用;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也具有双亲性,根据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可分为膜内在蛋白质、膜外周蛋白质以及脂锚定蛋白质;膜糖类分为糖脂和糖蛋白,具有保护细胞表面、细胞识别和黏着、信息传递功能。
2.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特点?答:生物膜结构上具有流动性,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
3.什么叫做流动镶嵌模型?简述其基本内容。
答:流动镶嵌模型是Singer和Nicolson于1972提出的,该模型的特点是: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它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膜中蛋白质分子以不同形式与脂双层分子结合,有的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有的则附着在脂双层的表面。
它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地结构。
4、叙述细胞膜小分子及离子物质的运输方式。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代谢能,依靠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梯度就能够将物质从膜一侧运输到膜的另一侧。
主要包括不需要蛋白介导的简单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
而主动运输时物质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代谢能,细胞才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主要包括离子泵、离子梯度驱动的协同运输。
5、以钠钾泵为例说明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1)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2)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3)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4)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三个Na+,转进两个K+. Na+-K+泵的意义(作用):•①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②为葡萄糖协同运输泵提供了驱动力;•③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6、叙述细胞膜大分子及颗粒性物质的运输方式。
大分子物质以膜泡形式运输,根据物质分子流向分为胞吞作用(吞噬作用、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二者均需要消耗能量。
四、内膜系统1.以80S核糖体为例,说明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其功能。
核糖体是一种没有被膜包裹的颗粒状结构,其主要成分:核糖体表面r蛋白质40%,核糖体内部rRNA60%。
80S的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由60S大亚单位与40S 小亚单位组成,60S大亚单位相对分子质量为3200×103,40S小亚单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0×103。
小亚单位中含有18S的rRNA 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900×10,含有33种r蛋白;大亚单位中含有一个28S的rR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1600×103,还含有一个5S的rRNA分子和一个5.8S的rRNA分子,含有49种r蛋白。
核糖体大小亚单位常游离于胞质中,只有当小亚单位与mRNA结合后大亚单位才与小亚单位结合形成完整核糖体。
肽链合成终止后,大小亚单位解离,重又游离于胞质中。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唯一的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
2.已知核糖体上有哪些活性部位?它们在多肽合成中各起什么作用?1.氨酰基位点(aminoacy l site):受位(A位)与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位于大亚基2.肽酰基位点(peptigyl site):给位(P位)与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位于大亚基3.肽酰基转移酶位点:催化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
位于大亚基4. GTP酶位点:供给催化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到P位点所需能量5.E位点(exit site):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tRNA的结合位点,位于大亚基。
3.何谓多聚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常由3-5个或几十个甚至更多聚集并与mRNA结合在一起,由mRNA分子与小亚基凹沟初结合,在与大亚基结合,形成一串,称为多聚核糖体(游离多聚核糖体及固着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 或polysome)4.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在结构组分的异同点.5.内质网的形态特征,功能内质网(ER)的形态特征: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连续的网状膜系统光面内质网SER粗面内质网RER功能脂质的合成参与糖原分解代谢(肝细胞)蛋白质合新生多肽链的折叠和装配6.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84到86页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 GC)(1)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而成的复杂的囊泡系统,电镜下由小囊泡、扁平囊和大囊泡组成(2)有极性;扁平囊凸面称生成面或未成熟面,凹面称成熟面或分泌面凹面:分泌(反)面大泡(分泌泡) 凸面:生成(顺)面小泡扁平囊反面膜囊(分选运输) 中间膜囊(糖基化) 顺面膜囊(筛选)(3) 标志酶是糖基转移酶(4)功能(一)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二)糖蛋白的加工合成糖基化的结果1、使不同的蛋白质带上不同的标记2、改变多肽的构象和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三)蛋白质的水解(四)蛋白质分选与胞内膜泡运输7.什么是信号肽?试述蛋白质合成的信号假说信号肽是首先在游离核糖体上由信号密码翻译出一段肽链信号假说看书本80页第一段,参与分子(1)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2)信号识别颗粒SRP (3)信号识别颗粒受体(4)通道蛋白移位子8.溶酶体是怎样形成的?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具有哪些功能?初级溶酶体GC的运输小泡+内吞体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
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没有活性次级溶酶体①自噬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内源性物质②异噬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外源性物质三级溶酶体(残余小体)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留物溶酶体的形成过程:①ER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酶蛋白进入ER腔进行N-连接糖基化②进入GC顺面膜囊③寡糖链上甘露糖残基磷酸化,形成6-磷酸-甘露糖(M6P)④与TGN上的M6P受体结合⑤出芽形成特异性运输小泡+内吞体⑥内体性Ly功能:(一)对细胞内吞物质的消化(二)对自身物质的分解(三)细胞营养作用(四)防御保护功能(五)在个体发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如:蝌蚪尾巴的消失9.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吗?能量由哪里提供?需要能量,由线粒体提供10.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尝试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信号肽假说(79页) 协同翻译转移(79页右下角)内质网上蛋白质的转运(81页左下角)高尔基体参与分泌活动(85页右边第四段)经历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分泌蛋白合成时,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上由信号密码翻译出一段肽链,称为信号肽,信号肽引导核糖体向内质网靠拢。
在此期间,信号肽与SRP结合形成SRP-核糖体复合体,蛋白质合成暂时中止。
SRP 与粗面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结合,使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此时SRP与受体分离并离开核糖体A位。
新生肽链继续合成,多肽链在翻译过程中穿过移位子孔进入内质网腔内,当信号肽进入内质网腔后会被腔内的信号肽酶切掉。
多肽链在内质网膜腔里后经过一系列的修饰和折叠后,内质网膜以芽生的方式形成囊泡包裹着加工后的多肽链运输到高尔基体的形成面,多肽链在高尔基体的中间扁平膜囊中继续加工。
加工完毕后,在高尔基体的成熟面形成分泌泡,包裹着分泌蛋白到质膜,与质膜融合,排出。
简化由粗面内质网合成的多肽链在内质网膜腔内进行一系列的修饰加工后,由囊泡包裹着运输到高尔基体顺面,在高尔基体中间膜囊中进一步加工后在反面由分泌泡包裹着,到质膜,与质膜融合,排除。
五、线粒体1.描述线粒体的结构.分为外膜,膜间腔,内膜(向基质折叠形成脊,附着有基粒),和基质P93-P942.描述线粒体结构与ATP合成的联系.答:1.内膜折叠成脊,扩大了内膜表面积,为基粒提供了了更多的附着位点,极大地提高了线粒体进行生化反应的效率。
2.基质是三羧酸循环的场所。
3.内膜通透性很低,这种通透性的屏障在ATP合成过程中起特别关键的作用。
4.除转运蛋白外,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也位于内膜上,因此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说,内膜起重要作用。
3.描述化学渗透假设。
P100的第三节,一的第三段。
4.为什么你认为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P98 2.线粒体的半自主性六、细胞骨架1.描述微管、微丝及中间丝的组装。
P106,P112,P1182.三种细胞骨架成分的比较。
第104页从组成成分和功能两方面回答七、细胞核1 简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及其功能P123 核孔复合体由胞质环,核质环,轮辐,中央栓四部分组成,核孔复合体是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参与主动运输和被动扩散,既能介导蛋白质入核转运,又能介导RNA,核糖核蛋白的出核转运。
2 简述染色体的组装过程P1251.组蛋白组成盘装八聚体,DNA缠绕其上,成为核小体颗粒,两个颗粒之间经过DNA连接,形成外径10nm的纤维状串珠,称为核小体串珠纤维,是为染色体一级结构.2.核小体串珠纤维在酶的作用下形成每圈6个核小体,外径30nm的螺旋结构. 是为染色体二级结构3.螺旋结构再次螺旋化,形成超螺旋结构(微带)4、超螺线管(微带),形成绊环,即线性的螺线管形成的放射状环.绊环再非组蛋白上缠绕即形成了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结构3 简述核仁的超微结构与功能超微结构:(1)纤维中心(FC):低电子密度岛,含rRNA及RNA聚合酶(2)致密纤维成分(DFC):含正在转录的RNA(3)颗粒成分(GC):含RNA的前体功能: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组装4 简述细胞核的功能(1)遗传物质DNA的储存(2)遗传物质DNA的复制(3)遗传物质DNA的转录5 核纤层和核骨架的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