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150字(必备3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150字(必备3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150字第1篇一、项目概况1、本项目的案名:西雅图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本项目以“西雅图”为名,不但点明了项目在大郑州的区位,并且通过西雅图的品牌捆绑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雅图,郑州西部最美丽的城市版图。

2、区位分析一期启动区项目基地位于基地北边。

用地西接河南工业大学用地、南靠小学用地、东临牡丹路、北连主干道新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西雅图”住宅区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和基地红线图。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住宅设计规范》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三、规划设计原则本居住区定位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

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

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1、和谐性: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

2、可持续性: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整体性: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便利居住环境的需求,提供合理的居住空间和配套设施。

本文旨在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规划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总体要求1. 基本原则:遵循人性化、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居住区的整体性和功能性。

2. 规划范围:明确规划设计的范围和边界,确保规划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3.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居住区内的道路、绿地、建筑物等空间布局,确保交通便利、绿化率高、景观美观。

4. 功能分区:明确居住区内的功能分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确保各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和互补性。

5. 配套设施: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规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配套设施,确保居住区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6. 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绿化、水系、垃圾处理等设施,确保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7. 安全防护:考虑居住区的安全性,规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监控设施、消防设备等,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详细要求1. 道路规划:规划合理的道路网,包括主干道、支路、人行道等,确保交通畅通和行人安全。

道路宽度、弯道半径、交通标志等要符合相关规范。

2. 绿地规划:合理规划绿地,包括公园、花坛、草坪等,绿地面积要符合相关要求,绿化植物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物种。

3. 建筑规划:规划合理的建筑布局,包括住宅楼、商业建筑等,建筑物高度、密度、外观等要符合相关规范,确保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4. 配套设施规划:规划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配套设施,设施的数量、面积、功能要符合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需求。

5. 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合理的绿化、水系、垃圾处理等设施,确保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6. 安全防护规划:规划包括但不限于监控设施、消防设备等,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1、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也日益增加。

本住宅小区的建设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美观的居住空间,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的需求。

2、现状分析项目用地位于_____,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用地现状为_____,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项目的开发建设。

但周边存在一定的噪音干扰和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加以考虑和解决。

二、规划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 年版)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 年版)4、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项目委托书及相关设计要求三、规划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行为习惯,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2、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结合项目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4、整体性注重小区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总体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小区分为住宅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区域、休闲娱乐区域和绿化景观区域。

住宅区域包括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包括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商业配套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区域包括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等,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绿化景观区域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

2、道路交通小区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支路。

主路宽_____米,连接小区出入口和各个功能区域;次路宽_____米,主要用于住宅区内的交通联系;支路宽_____米,方便居民出行。

小区内设置地下停车场,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3、空间组织通过建筑的布局和景观的营造,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条件。

本文将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二、规划目标1. 提供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包括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不同类型的住宅,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保护自然环境: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如保留绿地、湖泊等自然景观。

3. 优化交通布局:合理规划交通路网,确保居民出行便利,同时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 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5. 创造社区互动空间:规划设计中要考虑社区公共设施的设置,如公园、健身设施、商业中心等,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规划原则1. 人性化原则: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注重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空间布局原则:规划设计要合理布局住宅、公共设施和绿地,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 交通便利原则:规划设计要合理规划交通路网,确保交通便利,减少交通拥堵。

5. 安全原则:规划设计要注重居住区的安全性,包括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的设置。

四、规划内容1. 住宅区划分:根据居民需求和市场需求,将住宅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住宅,如高层公寓区、别墅区、商住混合区等。

2. 公共设施规划:合理规划社区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公园、健身设施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3. 绿地规划:保留足够的绿地,增加居住区的景观价值,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4. 交通规划:规划交通路网,包括道路、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确保交通便利和安全。

5.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五、规划实施1. 确定规划方案:根据居民需求和市场需求,确定最合适的规划方案。

居住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住宅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规划设计依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如《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等;《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暂行技术规定》;住宅与居住小区的设计任务书及要求;二、区位分析小区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滨河地段,规划建设用地120000平方米。

基地的北部为洛阳市市中心一繁华商业区,南部为一滨河公园,西部是一居住小区,东部则为洛河水域。

整体环境非常有利于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

其中基地的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洛阳市的两条主干道余沣路,滨河路邻接,使得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内部的居民交通出行十分的便利。

右图为小区基地地势高差分析图,南北两端的高差相差十米左右,且南高北低。

三、总平面布置分析该规划设计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且适合各类人群居住的生活社区。

现今有很多的居住小区都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人们建造一个清幽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住宅户型的合理设计,小区环境的优美设计,及各项生活设施的完善等等。

但是在我们对新老居住小区的调研过程中,却是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改变仅仅是表面上的,并未给小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影响,也就是不实用,比如很多居住小区中小水渠等景观设计,就算是在很高档的社区也有水渠干涸的现象存在,还不如将其改成室外座椅,或者多种植一些能够美化环境的植物。

所以,在规划的最开始我就摒弃了这些类似的设计,寻找那些既能更好的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又能美化居住环境的设计。

在我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我大量的使用了室外运动场地与小区绿地及小区广场结合的景观。

四、住宅分析该小区规划任务是要以多层为主,同时有要求居住人数不小于6000人。

我将高层住宅作为提升小区入住人数的关键。

高层选用的是一梯六户,同时偶数层与奇数层之间又有两个小楼梯连接,形成高层住宅的每个奇偶层为一个单元。

高层住宅的每一层都有两个三室两厅,两个二室两厅,两个一室一厅,户型搭配比例适当。

又因为小区的周边环境非常好,又添加以少量的中高层作为高档住宅。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一、项目概述本住宅小区位于具体地理位置,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二、规划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行为习惯,打造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施配置,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小区的生态效益。

3、融合社区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三、总体布局1、建筑布局小区内建筑采用行列式与围合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既能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又能形成相对独立的院落空间。

2、道路交通小区设置两个主要出入口,内部道路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

同时,合理设置停车位,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3、景观绿化在小区中心设置大型中央景观花园,结合宅间绿地和道路绿化,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系统,为居民提供优美的景观环境。

四、建筑设计1、住宅户型设计多种户型,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户型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离,采光通风良好。

2、建筑外观建筑外观采用现代简约的风格,色彩搭配协调,注重线条的简洁与流畅,展现出时尚与大气的形象。

3、建筑材料选用环保、节能、耐用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公共服务设施1、物业管理用房设置专门的物业管理用房,为小区的物业管理提供便利。

2、社区活动中心配备社区活动中心,包括健身房、阅览室、儿童游乐区等,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3、商业配套在小区周边设置适量的商业配套,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购物需求。

六、消防与安全设计1、消防设计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进行设计,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栓等消防设施,确保小区的消防安全。

2、安全防范采用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七、环保与节能设计1、雨水收集与利用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灌溉和景观用水,节约水资源。

202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最终版

202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最终版

3.2 住宅建筑的根本设计要求 3.2.1 套内空间 〔1〕套型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根本空间。
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下表的规定。
套型分类
----------------------------------------------------------------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 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 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 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 人行通道;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 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 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 12m×12m的回车场地;
〔四〕.空间环境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 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 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以下 原那么: 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 使用和社会化效劳;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稳防卫; 构思新颖,表达地方特色。
3.1.2 住宅的合理间距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根底,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1.日照间距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一定的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2〕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 旧区改建的工程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述本文档旨在说明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详细描述小区的布局、设计理念、功能区划以及配套设施等。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使小区成为一个宜居、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小区的具体情况,选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法,确保小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便捷舒适。

2.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注重居民的需求和生活品质,提供便利的居住环境和优质的公共配套设施。

3.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倡导节能、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小区布局1.整体布局根据小区面积、地形地势等因素,采用合理的布局形式,如环形、中庭式等,确保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同时形成和谐的整体画面。

2.建筑布局建筑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以确保采光、通风良好,同时注重隐私保护。

建筑设计要统一风格,形成整体的美感。

3.景观布局合理安排公共绿地、景观道路、景观水体等,形成美观的绿化景观,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功能区划1.住宅区住宅区是小区的主要功能区域,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合理划分户型、楼栋、楼层等,提供不同类型的住宅供居民选择,如多层住宅、联排别墅等。

2.娱乐区在小区内设置儿童游乐场、运动场地、健身区等设施,满足居民的娱乐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活动场所。

3.商业区设置商业设施,如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等,方便居民的生活购物需求,同时为小区带来商业活力。

4.教育区设置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设施,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满足居民子女的教育需求。

5.社区服务区设置社区服务设施,如物业管理中心、社区医疗站等,提供居民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和便利。

五、配套设施1.交通设施设置合理的道路网,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同时设置停车位,解决小区内停车问题。

2.景观设施设置花园、喷泉、假山等景观设施,提供美丽的环境,增加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3.生活设施设置生活设施,如公共厕所、公共洗衣店等,方便居民的生活。

4.安全设施设置监控设备、门禁系统等安全设施,保障小区居民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及现状分析
第二章设计理念
第三章总体规划
一、总平面布局
二、功能、结构形式
三、交通组织
四、建筑布局
五、绿化景观规划
第一章项目概述及现状分状
居住区属较高档类别,周围风景优美。

其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通过
合理的设想,完善的规划理念进行统一规划、实施。

如何能合理利用周围的环境,体现
其地方特点,是设计中首要考虑的。

本设计以现代居住水准为目标,积极采用新方法和
新观念,在兼顾居住环境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同时,以“地方性居住环境”为主题力
求创造舒适优美、方便的居住环境,促进该地区住宅建设和新型住宅产业的形成和发
展。

第二章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 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

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
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
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
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
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
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

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

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总体规划
1.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

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出入口,其中,主入口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

小区主景观为中心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 功能、结构形式:
结构分析
一轴两中心——以南北向干道为轴;以发展方向为重心;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

将住宅区与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与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西向东为沿河绿化带;南北为规划绿地片区。

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两界——以纵向条道路为界。

规划区以中心主干道为界分为几个居住组团,各自配有相应规模的公共设施,主干
道附近的商业用地,考虑了对外商业价值,将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也体现了服务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

功能分析
景观区域——由绿化广场区、以及道路两侧和院落内若干片状绿化带组成;
公共服务设施——由会所、幼托组成。

分析过程:整个规划区以广场为中心,各住宅组团分片布置在周边。

因地制宜,与地形、自然环境相结合,丰富了小区内的绿地系统。

绿地以" 点、线、面"相组合的原则,使绿化空间更有层次感。

中心广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聚会、活动、健身等场所,作为小区的中心它不仅是供人们居住的居住区,而却是人们的交流区、生态区,"人-居住-休闲- 健康"的体系更充分的体现了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为方便居民我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小区的中间位置,由于小区的规模的限制,仅仅设置了幼托;会所内有供人们参观和集会的场所,还有为整个小区服务的业务部门。

总结:各个住宅区域、景观区域、公共设施区域有机的组合形成整体,并各自发挥各自的功能特点为整个小区服务,延和了小区内部各类用地充分" 为居民服务"的规划设计宗旨。

3 交通组织:
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4m;
小区内道路红线宽度8m.
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器官、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

小区内部以双车道为主,并形成回路,是连接各个组团的主要交通。

机动车道和各地块之间均有方便的联系,各地块设有独立的机动车出入口。

4 建筑布局
居住组团成为其构成的基本元素。

照常理应是每个组团都应有比较完整的公建来配套,但这样存在两个矛盾,一是使用不便,一些居住区级的公建如果单放在一个组团里其它组团的居民使用起来势必不太方便,但每个组团都配置齐全了又不可避免的造成浪费。

二是若把公建都均匀地布置在各个组团里,整体布局又显得太散,居住区里没了聚的力量。

因此设计中每个组团在配置了满足其必需的公建前提下,居住区级的公建集中布置。

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居住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成为居住区的核心(商业的集中、步行街的形成,使居住区中的商业运作更为合理化)。

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层,局部可高出(如居住区内的标志建筑),中央公建以商业为主,
5 绿化景观规划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

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

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