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用野果毒蘑菇安全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案一、教案背景野生菌是一种美味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但一些野生菌种类中存在毒性,如果误食了这些有毒的野生菌,可能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帮助人们正确识别野生菌,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发生,制定本教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野生菌中毒的危害和常见的有毒野生菌种类。

2. 学习正确的采摘和食用野生菌的方法。

3. 掌握野生菌中毒的紧急处理措施。

三、教学内容1. 野生菌中毒的危害野生菌中毒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危险情况。

2. 常见的有毒野生菌种类(1)毒鹅膏菌:外观与可食用的鹅膏菌相似,但其有毒,食用后可能引起中毒症状。

(2)鳞伞菌:有些鳞伞菌种类有毒,如毒鳞伞菌、红鳞伞菌等,食用后可能导致中毒。

(3)鹿茸菌:鹿茸菌有毒,食用后可能引起中毒症状。

(4)鹿花菌:鹿花菌有毒,食用后可能导致中毒。

3. 野生菌的采摘和食用方法(1)了解野生菌的外观特征:学习野生菌的外观特征,包括菌盖、菌褶、菌柄等,以便能够准确识别野生菌种类。

(2)寻找适宜的野生菌生长环境:野生菌通常生长在湿润的土壤或枯枝落叶上,学习寻找适宜的野生菌生长环境。

(3)采摘野生菌的注意事项:学习采摘野生菌时的注意事项,如不要采摘已经腐烂的野生菌、不要采摘不确定的野生菌等。

(4)正确处理野生菌:学习如何正确处理野生菌,包括清洗、烹饪等步骤,以确保食用的野生菌安全无毒。

4. 野生菌中毒的紧急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食用野生菌。

(2)漱口:用大量清水漱口,以尽量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

(3)就医:立即就医,告知医生野生菌中毒的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野生菌中毒的危害、有毒野生菌种类、野生菌的采摘和食用方法以及野生菌中毒的紧急处理措施等知识点。

2. 示范法: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野生菌样本,让学生观察和辨认。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加深对野生菌中毒预防的认识。

防止误食有毒野生植物蘑菇安全教育教案

防止误食有毒野生植物蘑菇安全教育教案

防止误食有毒野生植物蘑菇安全教育教案
目标
本安全教育教案旨在提高人们对野生植物蘑菇的认识,帮助他们有效防止误食有毒蘑菇,以保障人身安全。

教育内容
1. 野生植物蘑菇的特征
- 植被环境
- 外观特征
- 常见种类介绍
2. 有毒野生植物蘑菇的危害
- 生理反应
- 中毒症状
- 后果严重性
3. 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 藏毒标志
- 危险形态
- 辨识技巧
4. 采摘与食用安全
- 采摘注意事项
- 处理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 烹饪前的必要处理步骤
5. 食用有毒蘑菇的应急处理
- 毒蘑菇中毒急救知识
- 就医指导
教育方法
研究活动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 班内讲解:由教师讲解蘑菇的特征、危害和识别方法。

2. 现场参观:组织学生前往野外,实地感受和观察野生植物蘑菇。

3. 影片展示:播放相关教育视频,增加学生对蘑菇认知的多样性。

4. 图片展示:展示真实蘑菇图片,帮助学生学会识别。

5. 模拟演练:采用充分准备的模拟蘑菇采摘和食用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安全操作。

评估方法
学生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估:
1. 蘑菇特征和危害的描述准确程度。

2. 识别有毒蘑菇的准确率。

3. 采摘和食用安全操作的规范性。

4. 对于有毒蘑菇中毒应急处理的应用能力。

其他注意事项
- 教育过程中,不要使用未经证实的文献和信息。

- 请确保教育内容简洁明了,避免引入法律复杂性和混淆。

- 如需引用内容,请确保可靠性并加以注明。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案一、背景介绍野生菌是一种美味且营养丰富的食材,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有毒的菌种。

为了确保公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育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向学生和社区居民传授预防野生菌中毒的知识和技能,以保障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野生菌的基本分类和常见有毒菌种;2. 掌握野生菌的正确采摘、处理和烹饪方法;3. 能够识别常见的有毒野生菌,避免误食;4. 掌握应对野生菌中毒的紧急处理方法;5. 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野生菌的分类和常见有毒菌种(30分钟)a. 介绍野生菌的基本分类,如菌盖型、菌褶型等;b. 列举常见的有毒野生菌种类,并介绍其外观特征和毒性表现;c. 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野生菌种有直观的认识。

2. 野生菌的采摘、处理和烹饪方法(40分钟)a. 强调采摘野生菌时的注意事项,如选择干燥、无污染的环境;b. 介绍野生菌的处理方法,包括清洗、切割和烹饪等;c. 演示正确的烹饪方法,确保野生菌的烹饪温度和时间充分杀菌。

3. 野生菌的识别和避免误食(30分钟)a. 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常见的有毒野生菌,如通过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b. 强调不要采摘或者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种;c. 提醒学生不要盲目相信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菌,要选择可靠的商家购买。

4. 野生菌中毒的紧急处理方法(30分钟)a. 介绍野生菌中毒的常见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b. 教授学生紧急处理方法,如即将住手进食、饮食清淡、大量饮水等;c. 强调在浮现严重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

5. 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30分钟)a. 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遵守食品卫生规范;b. 教育学生要保持自我保护意识,不要盲目相信他人的判断;c.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家人和朋友,共同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四、教学方法和工具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传授知识;2. 图片展示:使用图片展示野生菌的外观特征和有毒菌种;3. 实物展示:准备一些野生菌的实物,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辨识;4.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参预讨论,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

防范食用有毒野生果实蘑菇安全教育教案

防范食用有毒野生果实蘑菇安全教育教案

防范食用有毒野生果实蘑菇安全教育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提供有关防范食用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安全知识,以加强学生对食物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将研究如何识别有毒野生果实蘑菇以及防范误食导致的健康危害。

教学目标- 了解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危害和影响;- 研究识别常见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特征;- 掌握防范食用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安全知识;- 培养学生对食物安全的意识和自主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及方法1. 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危害和影响(15分钟)通过展示有关有毒野生果实蘑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影响的图片和案例,介绍它们可能导致的中毒症状和严重后果。

以提高学生对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

2. 识别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特征(20分钟)为学生介绍常见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外形特征,例如颜色、形状、气味和孢子等。

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进行示范,让学生能够准确辨别有毒野生果实蘑菇和食用蘑菇之间的区别。

3. 防范食用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安全知识(30分钟)通过讲解防范食用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安全知识,包括:- 不随意采摘和食用野生果实蘑菇;- 购买蘑菇时选择可靠的商家;- 研究与家长一起识别食用蘑菇;- 食用蘑菇前进行充分烹饪;- 不将未知蘑菇当作食材;- 若误食有毒野生果实蘑菇,及时就医等。

4. 学生实践活动(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识别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实践活动。

在由教师提供的实物和图样中,让学生尝试辨别有毒野生果实蘑菇。

并根据之前学到的安全知识,告知是否可以食用。

5. 总结和讨论(10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并总结学到的知识,让他们发表对于食用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看法和建议,以及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价通过考试、小组讨论、学生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对学生对于防范食用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

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再教育和提升。

教学资源- 有关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图片、案例和故事;- 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实物样本和图片;- 食用蘑菇的实物样本和图片;- 防范食用有毒野生果实蘑菇的安全知识资料。

小学谨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安全教案

小学谨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安全教案

小学谨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安全教案活动目标: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与野果;2.有毒野生菌与野果中毒有那些表现;3.野生菌野果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4.禁止乱捡野生菌乱摘野果吃。

活动过程:一、教师介绍野生菌中毒症状:夏季是食菌中毒的多发期,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诡妄、幻视等症状。

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原因:1.误食有毒菌类。

2.加工环节失误。

3.生长环境因素。

三、介绍辨别有毒野生菌的方法:1,一般来说,有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菌帽上可能会有疙瘩、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

2.有毒菌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3.看生长地带。

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航脏地带;4.看颜色。

有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

有毒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5,看形状。

无毒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

有毒菌菌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杆上一般有菌轮,菌托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6.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菌撕断菌秤,无毒菌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菌的分泌物稠浓,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7,闻气味。

无毒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

有毒菌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8.是化学鉴别。

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菌,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四、食用野生菌注意要点: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菌;对自己熟悉并确定为无毒菌的,也不要混杂加工食用,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杂炒煮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预防食用野果毒蘑菇安全教育教案

预防食用野果毒蘑菇安全教育教案

预防食用野果毒蘑菇安全教育教案预防食用野果和毒蘑菇的安全教育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食用野果和野生食用菌的危害和安全知识,认识食用野果和毒蘑菇中毒的特征。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食用野果和毒蘑菇中毒。

教学重点:1.认识食用野果和毒蘑菇中毒的特征,包括胃肠道症状如腹泻、腹痛、呕吐和发热等。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如遇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及时向老师报告。

教学过程:一、新闻导入,了解野果、野菌和梧桐子的危害在春季,野生菌大量出现,但野生菌不易辨别,有些菌的毒性非常大,可引起神经性中毒、肾脏和肝脏损伤等。

因此,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菌食用。

野生蕨菜、野生竹笋、扣子菜等野菜也要控制好量,一次不宜吃太多。

桐油果含有桐油,会对黏膜有刺激性,误食后会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

未成熟的青桃和野生的西红柿等野果也建议不要食用。

二、关于误食梧桐子的相关报道12名幼儿误食掉在地上的桐子后中毒,经过3天的抢救,全部脱离危险。

以上内容提醒我们,野果和野菌不易辨别,误食后会引起中毒,因此不要自行采摘食用。

如果误食了野果或毒蘑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向老师报告。

3月19日上午,一群4-5岁的中班幼儿在游戏课后集体上厕所时,有几个同学捡起地上的XXX吃了。

吃午饭时,老师发现有7个同学出现呕吐现象,其中一个同学说吃了地上捡的XXX。

随后,又有5个幼儿出现了相同的症状。

这些12名幼儿被紧急送往XXX儿科救治。

经过医院的急救绿色通道,所有中毒幼儿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目前已经全部脱离危险。

其中10名幼儿已经出院,另外2名幼儿仍在医院观察治疗。

据了解,麻风树的果实XXX有毒,尤其是种子含有大毒素。

误食XXX后,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衰竭和少尿,最后甚至会出现溶血现象、尿血和呼吸窒息等严重后果。

解救方法包括催吐或洗胃、导泻、注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盐水、每日服小苏打5~15克等。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幼儿园应该更加重视儿童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游戏活动中,应该有足够的监护人员来确保幼儿的安全。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教案一、背景介绍野生菌是一种美味且富含营养的食物,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有毒菌种。

为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预防野生菌中毒非常重要。

本教案旨在提供预防野生菌中毒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帮助人们正确辨别和处理野生菌,以及避免野生菌中毒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和危害;2. 学习如何正确辨别可食用的野生菌和有毒的野生菌;3. 掌握采摘和烹饪野生菌的安全方法;4. 培养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发生。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和危害(20分钟)a. 介绍常见的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b. 强调野生菌中毒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2. 野生菌的辨别方法(30分钟)a. 分类介绍常见的可食用野生菌和有毒野生菌的特征;b. 演示如何辨别可食用野生菌和有毒野生菌的外观、气味和质地等特征;c. 提醒学员不要轻易尝试未知的野生菌,以免发生意外。

3. 采摘野生菌的安全方法(30分钟)a. 强调采摘野生菌时要选择生长在无污染的环境中的野生菌;b. 讲解正确的采摘方式,如使用工具、避免破坏菌丝等;c. 提示学员采摘野生菌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摔倒或受伤。

4. 烹饪野生菌的安全方法(30分钟)a. 强调烹饪野生菌前要进行充分的清洗和煮熟,以杀死潜在的有毒物质;b. 演示正确的烹饪方法,如煮、炒、蒸等;c. 提醒学员不要生吃野生菌,以免引发中毒。

5. 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20分钟)a. 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包括野生菌的采摘、烹饪和食用过程中的安全;b. 提醒学员定期参加相关的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c. 鼓励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保障自己和家人的食品安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传授相关知识和技巧;2. 互动讨论:鼓励学员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3.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的野生菌样本供学员辨别和操作。

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主题班会教案(9篇)

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主题班会教案(9篇)

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主题班会教案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主题班会教案(9篇)上学期间,许多人都参加过一些经典主题的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

那么问题来了,要如何准备一个主题班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主题班会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目的:1、学生明白食用了有毒或变质的食物会怎样。

2、知道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活动重点、难点:1、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食物中毒,谨防食物中毒。

2、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了解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活动时间:星期五下午第3节活动地点:本班教室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预防食物中毒”。

先请大家聆听一个故事《“瘦肉精”害人精上海毒倒三百人》。

20xx年9月,上海市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先后有300多人次到医院或医务室就诊,其中有180余人是在单位食堂就餐时吃过猪肉引起中毒的。

食用添加“瘦肉精”的动物内脏和肉,会引发中毒,其临床表现为心跳过速,面颈、四肢肌肉颤抖,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

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可能会加重病情而导致意外。

二、学会预防(1)慎购买。

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和安全的食品,不要购买和食用不明的食品。

(2)小心吃。

陌生植物不乱吃,变味(异)食物不要吃,生的食品煮熟吃,水果蔬菜洗净吃。

陌生植物是指一些生长在野外的磨菇、鲜黄花或其他不认识的植物;此外,发芽的土豆、发霉的花生、长黑斑的红薯、霉变的淀粉以及末炒熟的扁豆等,都不能吃。

春季宜于磨菇等菌类的生长,在我国农村山区,尤其应当心磨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3)分开放。

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用于处理生食、熟食的刀具、案板也要分开,避免污染。

(4)加热透。

储存的熟食在食用前必须再次彻底加热;腌腊罐头食品,食用前应煮沸6分钟~10分钟。

(5)不过期。

不要食用超过保持期的食品。

(6)勤清洗。

保持厨具和厨房的清洁,抹布经常煮熟消毒,加工制作食品前和间歇后应将手洗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食用野果毒蘑菇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食用野果及及野生食用菌危害的安全知识,认识食用野果及及野生食用菌中毒特征,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用野果及及野生食用菌中毒。

教学重点:
1、认识食用野果及及野生食用菌中毒特征。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如有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了解野果野菌及梧桐子的危害
野生菌——除非被人普遍食用,否则不要采摘野生菌春天这个季节,野生菌大量出现。

由于野生菌不好辨别,除非是被人普遍食用过,否则不要采摘野生菌食用。

野生菌味道确实鲜美,但是有些菌的毒性非常大,可引起神经性中毒、肾脏损坏、肝脏损坏等。

吃菌中毒发病很快,一般两三个小时后便会出现中毒症状,如果食用得多,1个小时便会有反应。

所以,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菌食用。

蕨菜——食用超过人体承受量,也会引发人体不适
水蕨、苦蕨等蕨菜是各地很地道的野菜。

因口感好,且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不仅当地人喜欢吃,前往当地旅游的游客也喜欢吃。

不过,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这种野生菜的食用量一旦超过人体的承受量,便会引发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专家建议,食用野生蕨菜、野生竹笋、扣子菜等野菜时,要控制好量,一次不宜吃太多。

市场上销售的一些蕨菜,其实是经过脱毒处理的,所谓的“毒”,是指植物中含有的大量生物碱。

食用野生蕨菜、野生竹笋时,建议先用热水煮,破坏植物中所含的生物碱,用凉水泡或用盐腌制后才食用。

野果——见到野果最好不要采摘食用,家长要留意看好孩子曾有孩子食用桐油果
桐油果的味道与花生相似,因此经常有小孩误食。

桐油果内含桐油,对黏膜有刺激性。

人误食桐油果会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

当脱水量大时,会有生命危险。

一旦误食桐油果,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野外较常见的果子还包括青桃。

有小孩因为食用了未成熟的青桃,也出现了中毒症状。

另外,未成熟的青桃不同于制成蜜饯的青色桃子。

未成熟的青桃本身含有氰化物,食用后会导致上吐下泻。

不仅青桃,野生的西红柿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果,建议市民不要摘食,别让疾病扰了踏青的好心情。

二、关于误食梧桐子的相关报道
汉建始县三里乡小学附属幼儿园的12名幼儿在上完游戏课后,吃了掉在地上的桐子,不幸中毒。

昨日,经过3天的抢救,中毒儿童全部脱离危险。

据园长崔应珍介绍,3月19日上午10点,4-5岁左右的中班幼儿上游戏课,老师把班上48个同学带到操场上做游戏,游戏课完了后,同学们集体上厕所,在这过程中,几个同学捡起地上的桐子吃了。

吃午饭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出现呕吐现象,其中一个同学说吃了地上捡的桐子,老师就把7个出现呕吐的同学送到三里卫生院抢救。

随后,又发现5个幼儿出现该症状。

当天下午6时,12名中毒幼儿全部被转到建始县人民医院儿科救治。

建始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胡文江介绍说,当天医院获悉后,立即启动急救绿色通道,到晚上12点,所有的中毒幼儿病情得到控制,现在已经全部脱离危险。

目前,已有10名幼儿出院,另2名继续留院观察。

麻风树上生长桐子,其果实像花生大小,果实有涩味,误食多因小儿好奇所致。

一般误食的量不是很大,桐子有毒,尤以种子有大毒(含毒蛋白),误食中毒后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衰竭和少尿,最后出现溶血现象,尿血,逐渐呈现呼吸窒息而死亡。

解救方法:催吐或洗胃,然后导泻,并注射生理盐水或5%
的葡萄糖盐水;防止血红素或其产物在肾中沉淀,可每日服小苏打5~15克;如溶血严重并有窒息现象时要给氧,小量输血及使用中枢兴奋剂,进行人工呼吸。

三、请学生发表新闻观后感
四、老师总结
五、作业:出一期有关本次安全教育的黑板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