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王维诗四首超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及赏析5篇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及赏析5篇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及赏析5篇王维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酬张少府朝代:唐朝|作者: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是唐代诗人王维酬答友人的作品。

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

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

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诗人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西施咏朝代:唐朝|作者: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咏》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人借西施从平民到宫廷宠妃的历史典故,来揭示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并表达对小人的嘲讽,揭露当时社会上潜藏的危机。

终南山朝代:唐朝|作者: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第1课 王维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第1课 王维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明珠,在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中光彩熠熠。

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

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典型的象征;唐诗精神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虽然初唐诗歌的开端仍然弥漫着六朝的靡丽,但当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的题材,唱出永恒的宇宙人生主题时,在陈子昂、“初唐四杰”等人的努力下,“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创作倾向也逐渐强劲。

盛唐诗歌的帷幕开启,扑面而来的是山水田园诗的清音远韵,是边塞诗的奇丽雄健;是李白的雄奇奔放,是杜甫的沉郁顿挫。

兴象玲珑的优美华章与风骨遒劲的壮丽交响,交融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诗史盛况。

1.了解初唐、盛唐诗歌的写作特点,并进一步了解初唐、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

2.了解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的著名诗篇。

3.了解即景抒情、山水田园、边塞战争三种不同诗歌题材。

4.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初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能分析和理解作品。

1.了解发展。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厘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重在诵读。

诵读不仅可以把握内容,还可以充分体味语言的美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诵读要注意基本的技巧,包括字音要读准,节奏要协调,韵调要和谐等。

3.知人论世。

即通过了解和分析背景知识来解读作品。

背景知识包括时代风貌和作者的人生经历。

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1课王维诗四首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擅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一语文王维诗四首粤教版 知识精讲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一语文王维诗四首粤教版 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王维诗四首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王维诗四首二. 学习目标: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2、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3、送别诗中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4、王维诗歌中蕴含的佛理。

学习要点:一、关于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

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

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

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

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

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

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

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

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可捉摸的禅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抒发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

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二、王维和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

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

三、作品研读(一)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王维诗十首赏析

王维诗十首赏析

王维诗十首赏析辋川闲居赠裴秀才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这首诗即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首联写山中秋景。

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

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

“转”和“日”用得巧妙。

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颈联写原野暮色。

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

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

“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

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

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

“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

“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赏析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赏析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赏析唐代诗人王维的篇一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首诗是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征蓬:随风飘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像一只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地区,也是诗人自喻。

胡天:胡人领地的上空。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官名。

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河西节度使。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里代指前线。

【赏析】《使至塞上》不同于一般写景的诗,而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诗中描绘了塞外的荒凉景象、塞上的战争风云、诗人的悲凉心情以及边将的赫赫战功。

全诗感情沉郁,笔触雄浑,画面宏阔,格调苍凉,是王维的杰作。

这首诗的特点是:诗中叙事虚中有实,其妙处在善于用事,基本上是借汉喻唐。

全诗缀联汉人与匈奴对抗的各种典故,包括物名、官名、地名、人物、事件等。

制造出一种寓于诗情画意的境界,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诗中写景,则是实中带虚,其妙处在于善用比兴。

“征蓬”、“归雁”,是塞上景物,但蓬草飞转在秋天,鸿雁北归在春天,二物实不可得兼。

而诗人妙在实物虚写,不受时空限制,意在融注他奉命出使飘泊在外的悲壮情怀。

“大漠孤烟”,也是西北边塞实景,但实中带虚,景中寓事,诗人不仅以此阔大景象烘托悲壮的感情,更借以渲染战争的紧张气氛,或一场战争刚刚结束。

《王维诗四首》解析教案资料

《王维诗四首》解析教案资料

(景色
表达了作者 。
(情感)Βιβλιοθήκη 概括诗歌的主旨:诗歌描写久雨中的辋川优美(景色), ↓ 意象→意境
表达了作者淡泊宁静的(情感)。
↓ 情
艺术鉴赏: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请以诗中的颔联做分析。
探究一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 有画”是王维上水田园诗的显著特点。请以《积雨辋川
2、后二句 “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写 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
之情。
3、这概首括诗诗写歌的主写旨送:别友人之场景 , 表达了 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颈联“忽过新丰市,还 归细柳营”紧承“马蹄轻” 而来,描写了将军猎归之迅 速,有瞬息千里之感。
尾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 云平”与开头遥相呼应,猎后风 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 得。
探究——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于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此诗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狩猎时风劲鹰疾,气氛相当之紧张; 猎后风定云平,猎手们心满意足, 踌躇满志。
下了好久的雨,空寂的丛林上空, 炊烟缓缓上升,农妇蒸了藜菜,煮好黍 饭,送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吃。雨后 迷茫的水田上飞着白鹭,浓荫的树丛中 黄鹂鸟婉转地鸣叫。
我素喜习静,早上去看木槿花,又 在松树下准备斋食,去采摘带露水的嫩 葵叶。我已经与世无争了,谁又何必再 对我起疑心呢?
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歌描写 ),
生词正音:
辋(wǎnɡ)藜(lí) 黍(shǔ)饷(xiǎnɡ) 啭(zhuàn)槿(jǐn) 萼(è) 罟(ɡǔ)

诗篇第四篇解读分享

诗篇第四篇解读分享

诗篇第四篇解读分享一、《山居秋暝》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写山水的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表面上,只用了“赋”的手法描摹山水,但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用了“比兴”的手法。

因而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二、《从军行》(之四)王昌龄:(—约),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其七绝能以精练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

有《王昌龄集》。

《从军行》为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孤城”中将士固守边疆,整体表现他们身先士卒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广袤的青海湖飞过,连绵不断的阴云把雪山都啰亮了,东站在玉门关这座孤城中向四处张望。

在沙漠里的战场上,出战的将士身经百战铁甲都弄断了,尽管这样,不击溃敌人决不回家乡。

但也存有相同的认知,有些评论家例如沈德潜就指出“崩楼兰终不还”存有“归期无日看看”的意味,因而主张学生存有自己的认知。

三、《登高》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于河南),其祖父为杜审言。

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裘马清狂而科场失利,没能托福中进士。

后入长安,困苦十年,以献上三大礼诗赋,始招来看护兵器的小官。

王维诗四首解析ppt课件

王维诗四首解析ppt课件
17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8
19
内容梳理:
请用自己的话 翻译理解.
20
辛夷坞
译文: 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 在 山中绽放鲜红的颜色。 山 沟的出口没有人, 它纷纷 开后又片片洒落。
21
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歌描写 辛夷坞幽静之景(境) (景色), 表达了作者宁静淡泊情怀(情) (情感)。
16
分析颔联“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 盎然的印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 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 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于白鹭描绘 其飞行,而黄鹂则直说其啼鸣。在背 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 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 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 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 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正可谓“诗中
7
生词正音:
辋(wǎnɡ)藜(lí) 黍(shǔ)饷(xiǎnɡ) 啭(zhuàn)槿(jǐn) 萼(è) 罟(ɡǔ)
8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9
用自己的话翻译这首诗
10
内容梳理
下了好久的雨,空寂的丛林上空, 炊烟缓缓上升,农妇蒸了藜菜,煮好黍 饭,送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吃。雨后 迷茫的水田上飞着白鹭,浓荫的树丛中 黄鹂鸟婉转地鸣叫。
我素喜习静,早上去看木槿花,又
在松树下准备斋食,去采摘带露水的嫩
葵叶。我已经与世无争了,谁又何必再
对我起疑心呢?
11
概括诗歌的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雨辋川庄作 赠别诗
辛夷坞 山水田园诗
送沈子福归江东
观猎
边塞诗
宁静淡泊 依依惜别 豪情壮志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描绘夏季久雨后辋川山 庄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归隐后的闲适 生活。
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
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小结: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转写自我,物我交
融。全诗以赞颂的笔触写大自然的静美与农村 生活的纯真,无一字提及都市与官场,而对都 市、官场争名逐利、尔诈我虞的厌恶之情,已 从言外传出。
鉴赏探究1:
此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唐诗之旅
唐代诗歌—— 一个丰厚的精神王国
略说近体诗——
无固定的句数
无固定的句式

旧诗
(古典
古体诗(古风)无 韵固律定的平仄、
近体诗 绝句 五言
歌 诗歌) (格律诗)
七言
词曲 律诗 五言
新诗
七言
(现代 诗歌)
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唐 盛唐:
(刚健骨气)
山水田园诗:孟浩然 王维(清新自然)
走近王维
王维出身官僚地主家庭。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 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他的文学创作就是建筑在 这样全面的艺术修养之上的,因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二十一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的事,贬 为济州司库参军。后来回长安,得张九龄的提拔,任右 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等官职。由于张九龄罢 相等原因,他大约在四十岁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 生活,最初隐居终南别业,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 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 琴赋诗”啸咏终日,并吃斋奉佛,“退朝之后,焚香独 坐,以禅诵为事”。安史之乱,他追随玄宗不及,为安 禄所获,逼迫他作给事中伪官。肃宗回京后,他一度被 贬官,最后又升至尚书右丞,卒于官。
➢ 你觉得那些字用得好呢?
答:静,清
“山中”已“静”,还要“习静”,静观槿 花自开自落;“松下”已“清”,还要“清 斋”(吃素),摘取带露的绿葵。
写幽居之清静而兼寓禅 悟,自然过渡到尾联。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辋川庄作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独处这空情山调之,中在,一幽般栖世松人林看之来下,,未免过分清幽孤寂, 然参而木早槿已而厌悟倦人尘生世短喧暂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 兴采味露,葵比以起供那清纷斋纷素扰食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简直是 天壤之别!
(2) 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小结:首句以动形静,写雨后村景极传神。 因“积雨”之故,空气润湿,炊烟从树林中缓 缓升起。也因“积雨”之故,农夫下地较晚, 做饭亦相应较晚。“烟火迟”三字,兼有以上 二义,非久于农村生活者不能道,先写“烟火” 而补叙“蒸藜炊黍”,是逆起法.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辛夷坞 wù
王维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
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 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
山中发红萼。 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
涧户寂无人, 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
纷纷开且落。 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 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
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
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
和精神气质。
《列子·黄帝》,说海边有一人与鸥鸟相亲近,后 来其父要他将海鸥捉回来,等他再到海边时,海鸥 便飞得远远的不再理他。
此二典都充满了老庄色彩,一正用,一反用, 共同抒写诗人澹泊宁静的心境。
➢ 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答: 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和辋川 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
王维除诗作优美外,又擅书画,为当时著名画家, 后人甚至推许他为南宗画派之祖。宋代大诗人苏轼《书 摩诘蓝田烟雨图》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评极为精当。
作为一代才子,王维少
年得志,名传遐迩,但终其 一生,仍然多遇坎坷,极不 顺利,竟至险遭杀头之祸。
作为一个诗人,王维以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反我于还用早人有,这已 无 谁两两绝 碍 会相个俗 , 无结充念 与 端合满, 世 地,随无猜老缘争忌抒庄任了我写色遇,呢诗彩,?人的淡典泊故自,然一的正心用境,,一 而我这可种以心免境除,尘正世是烦恼上,联悠所写“清斋”“习静” 的悠结然果沉。浸于山林之乐了。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写花的“落”。山中的一树芙蓉花, 面对着寂寞的涧户,只好自开自落, 在深山中悄悄结束自己美丽而短暂的 花期。
辛夷坞
艳丽的花在清幽的山
木末芙蓉花, 鲜艳灿烂,
充满生机
山中发红萼。
林中,由绽放到凋零, 自开自落,没有生的 喜悦,亦无死的悲哀,
涧户寂无人, 自然景物
王维诗歌诵读
• 使至塞上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关键词: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 “王孟”
王维以山水诗成就最大,是盛唐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和山水田园诗
• 源于老庄哲学, • 成于渊明手笔, • 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 • 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 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尾联是诗人对自己与世无争志向的表白:既然 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无端 地猜忌我呢?我应该可以脱离世间烦恼,悠游于林泉 之中了。野老,诗人自谓。
《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 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客 人们再也不让座与他,而是与他“争席”,说明杨 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不再有隔膜了。
自己的优秀诗篇,为盛唐诗 坛大增光辉,是唐代乃至中 国古代的重要诗人。
王维的诗在唐代自成一 派,影响久远。现存诗400 余首,有集传世。清人赵殿 成《王右丞集笺注》可资研 究参考。
王维诗鉴赏
王维的诗
王维诗歌诵读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诗歌诵读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 恬静优美 )的辋川山野、 ( 怡然自乐 )的农妇农夫和 ( 闲适脱俗 )的隐居诗人,共同构 成了一种( 空阔清幽)的意境,抒 发了诗人( 隐居山林、脱离尘俗 的淡泊宁静之情怀 )。
• (规律:主要景物——景物的特征— —意境——思想感情)
诗词鉴赏贴士:一、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OR: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词语解释: 【槿】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交开花,
有红、紫、白数种,朝开暮落,故 称朝槿。古人常喻人生无常。
【斋】佛以过午不食为斋,俗以素食为斋。
在山中修身养性参悟禅理,在幽深的 松林下,采摘露葵素食斋戒。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鉴赏探究2:
你认为《积雨辋川庄作》这 首诗中哪些诗句具有“诗中有 画”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
➢白鹭飞翔,黄鹂啼鸣,一取其动态,一取其 声音。
➢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空阔广漠 的景象;“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清幽的 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解答分析:这是最常见题型。要从景、情、 境三方面去分析。
• 3、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忠实地再现画面, 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孤寂凄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等;(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答 得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 不行,应答为什么而感伤。
[译文]: 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 朵。崖谷山涧寂静无人,它纷纷开后又片片洒落。
辛 夷 坞
“读之身 世两忘, 万念俱 寂”—— 胡应麟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辛夷 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的蓓 蕾,是那样灿烂,显示着一派春光。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问题探究:
据唐李肇《国史补》,三四句是取李嘉祐“水 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成句。但明人胡应麟《诗 薮》则认为王早于李,当是李袭王句。考二人大约 同时,谁袭谁诗实难断定。 你认为“漠漠”、 “阴阴”二词于前,在诗句的意境上,有何效果, 是点睛,还是添足?
漠漠,形容水田广阔,视野苍茫;阴阴, 夏木茂盛,境界幽深。加上两叠词,确实画面 就显得开阔而深邃,精彩传神。清人胡以梅说" 雨后之景,用叠字独能句圆神旺"。如宋人叶梦 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 四字,此乃摩诘为嘉韦占点化,以自见其妙。”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高大的树木 广漠的水田上翩翩飞起了白鹭,夏天的浓 密的树林中黄鹂悦耳地鸣叫着。
人说“三四句写景极活现,万古不磨之句”,你觉 得好在那里呢?
颔联承“饷东菑”而写“水田”、“夏木”美 景,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碧、白、绿、 黄映衬,色彩绚丽,且有黄莺歌唱,声、色、动、 静结合,构成“有声画”,已是佳句。更加双声词 “漠漠”、“阴阴”点染,既与“积雨”照应,又 增强了画的迷蒙感与幽深感。前四句以我观物,别 有会心。
诗 边塞诗:高适 岑参(慷慨奇伟)
的 诗仙:李白(豪放洒脱) 发 诗圣:杜甫(沉郁顿挫)
中唐:
展 元白诗派:元白:白居易 元稹 (浅显平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