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养生保健 脾胃养生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调理脾胃

调理脾 胃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脾胃为后天之本。 2 如何理解中焦脾胃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
精神调摄过程,要注意肝木与脾土的 关系,及时的疏肝解郁,调畅肝气。
调理脾胃的方法
调理脾 胃
思考题
1 举例说明调养脾胃的方法。 2 如何理解“形劳而不倦”的养生思想。
脾胃在中医养生中的地位及作用
定义
调理脾胃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调理脾胃的方法 如饮食调节、药物调养、精神调摄、针灸按 摩、气功调养、起居劳逸调摄等,从而达到 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目的的养生 方法。
1.起居劳逸调摄方面
脾主四肢肌肉,劳倦容易伤牌,故不宜过劳。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形劳而不倦” 的养生思想。
调理脾胃的方法
调理脾 胃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药物调养方面
药物调养中,主要以药食同源类药物 为主,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
调理脾胃的方法
调理脾 胃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精神调摄方面
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位居中焦,属土,为水谷之海、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中的气血、津液、精髓、元气等物质 基础,均依赖于脾胃的化生,脾胃健旺,化 源充足,则五脏六腑功能强盛。
调理脾 胃
脾胃为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
脾胃在中医养生中的地位及作用
中焦脾胃气机协调,则上焦及下焦脏腑功 能得以安康。
上焦心肺所居,脾胃功能正常,其土生金 能力旺盛,肺主气功能则得以发挥。
调理脾胃的方法
定义
调理脾胃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调理脾胃的方法 如饮食调节、药物调养、精神调摄、针灸按 摩、气功调养、起居劳逸调摄等,从而达到 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目的的养生 方法。
中医养生之脾胃养生全文

胃痛、胃痞
泄泻、便秘
中脘
(剑突与脐中连线的中点)
天枢
4寸
2寸 神阙 2寸 天枢
下脘
天枢
2寸
2寸 神阙 2寸 天枢
3寸
关元
1.5寸
气海
常
用
方
法中 药 穴 位 贴 敷
腹部穴位图
常
用
方水
法
针 疗
法
:
足
三
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 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主治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足三里作 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要穴,现代常用于治疗 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 胃痉挛,急慢性胰腺炎,食欲减退,赢瘦虚弱, 口腔疾患,腹膜炎,便秘等症。此穴主治甚广, 为全身强壮穴。
脾
1. 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气血不足
胃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嗳气、返酸、
受
便溏或便秘、口苦、口干、头昏、乏力等。
伤
2. 生“湿”、生“痰”、生“滞”、生“瘀”
• 脾虚生湿——口水多,舌苔厚腻
的
• 湿聚为痰——痰涎多
•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危
• 脾虚气滞——腹胀、嗳气、食欲不振
常用方法——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是中医内 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 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 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 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 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Hale Waihona Puke 常用方法中 药 直 肠 滴 入
优点:
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强。药物 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 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 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 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 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 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 液循环。
中医补脾胃养生法是什么

中医补脾胃养生法是什么
中医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以治本为标准,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于身体的恢复较为有帮助,中医补脾胃养生的方法是比较多的,关键还是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去了解一下相关的医学知识。
健康养生是需要我们自己坚持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医补脾胃的养生方法吧。
十宝粥的组方塬料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可以补脾胃、
益肺肾、强身体、抗病毒、抗衰老及延年益寿。
材料:茯苓一两,枸杞子四钱,党参五钱,松子仁四
钱,葛根一两,玉米两根,山药一两,冬菇六只,银耳四钱,粳米四两。
做法:
1.将山药先用水浸透,葛根用水洗净,取出晾干。
2.茯苓、党参用水冲洗后,把党参横切成小段。
3.银耳用水泡,去蒂后撕成瓣状。
4.玉米洗净,每根横切成五段(煮熟后剥玉米粒六段,备用)。
5.冬菇泡发后,去蒂切薄片。
6.枸杞子、松子仁用水冲洗、晾干。
7.粳米浸泡后洗净,备用。
8.将葛根、茯苓、党参叁味药先放入药袋,取砂锅一个,加适量水(约十五碗),放入药袋、山药、玉米于砂锅内用大火煮开。
水开后,用文火熬一小时,拿出药袋(去药渣不用)及玉米。
再放入银耳、枸杞子、冬菇、粳米。
等水开后,用文火熬一小时(期间当搅动,防止煮焦粘底)。
煮至粥浓稠,放入玉米粒、松子仁,再煮沸5—10分钟,加调味,即可。
以上的中医补脾胃养生方法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相信你们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脾胃,对于脾胃的养生还是较为有效的。
中医对于养生的功效还是较为有效的,养生是近几年来颇受关注的,养生可以使人们延年益寿,倒是可以尝试看看的,而且都是较为温和的食疗方法。
中医养生脾胃的重要性与调理方法

中医养生脾胃的重要性与调理方法脾胃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被视为人体的“后天之本”。
脾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消化吸收、营养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
因此,中医强调脾胃的养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脾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调理方法。
一、脾胃的重要性脾胃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后天之本”,它们的功能主要包括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输布营养等。
脾胃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
1. 消化吸收:脾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进食的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并吸收到血液中供给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使用。
脾胃功能强健,消化吸收能力就会提高,人体得到的营养也会更充足。
2. 营养代谢:脾胃的功能还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脾胃功能正常,能够保证人体的营养代谢平衡,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3. 免疫功能:脾胃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脾胃功能良好,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脾胃的调理方法中医养生强调通过调理脾胃来维护身体的健康。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脾胃调理方法。
1. 合理饮食:中医认为饮食是调理脾胃的关键。
应该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即多吃谷类、水果、肉类和蔬菜,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的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不吃过于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2. 定时定量:养生中强调饮食的定时定量。
每天应该按时进餐,不要过度饥饿或过饱。
同时,要注意饭前便后的清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3. 调理情绪:情绪波动对脾胃的影响很大。
中医认为,愉快的情绪可以促进脾胃的健康,而过度的压力和消极的情绪则会损伤脾胃功能。
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4.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适合调理脾胃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5. 中药调理:中医药对于调理脾胃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

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脾胃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们被认为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对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代生活中,由于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等因素,很多人都面临着脾胃不适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提供了一些调理脾胃的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做法。
1. 饮食调理中医重视调整饮食结构来保证脾胃的健康。
首先,要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禁食或暴饮暴食。
其次,要注意食物的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和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同时,要注重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在吃饭时分心或匆忙进食。
此外,适量添加一些有益于脾胃消化的食材,如山药、薏米等,也有助于促进脾胃功能的调理。
2. 调养生活方式除了饮食调理外,中医还强调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脾胃状况。
首先,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睡前避免过度劳累或过度消耗脾胃的活动。
其次,要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或抑郁,因为情绪不稳定会对脾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要适度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控制好运动时的饮食摄入。
3. 使用中药调理中医药对于调理脾胃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症状的中药来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陈皮、白术、茯苓等,它们具有健脾、健胃、消食的作用。
中药的使用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在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上要注意合理。
4.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也是一种常见的调理脾胃的方法。
可以通过按摩腹部的穴位来促进脾胃的运转,提高其消化吸收功能。
常用的按摩方法包括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脐部,以及轻柔揉捏腹部的方法。
按摩时间可以选择在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进行,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中医提供了多种调理脾胃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调养生活方式、使用中药以及中医按摩等。
在进行调理时,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
通过合理的调理,可以改善脾胃的功能,维护身体的健康。
中医养生调理脾胃的有效方法

中医养生调理脾胃的有效方法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
脾胃功能强壮、健康的人往往具备良好的消化吸收能力,身体也更加健康。
而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中医养生调理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脾胃功能,提升整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调理脾胃的有效方法。
一、饮食调理饮食是调理脾胃的核心,中医强调饮食养生,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调理,可以帮助增强脾胃功能。
1. 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
尽量保持每天三餐的规律,避免过量或暴饮暴食,特别是晚餐不要吃得过饱。
2. 饮食应健康多样。
应多摄入粗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品。
3. 精细咀嚼食物。
细细咀嚼可以增加唾液分泌,有助于初步消化,减轻脾胃的负担。
4. 避免过度饮酒和长期吸烟。
酒精和烟草都会对脾胃产生负面影响,应适度限制。
二、调理作息合理的作息也对脾胃功能的调理有重要作用。
1.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
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每晚睡眠时间应保持在7-8小时。
2. 不熬夜。
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使脾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和调整。
3. 避免饭后立即休息。
进食后应等待一段时间再休息,这样有助于消化吸收。
三、运动调理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脾胃功能。
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都是比较适合调理脾胃的运动方式。
2. 坚持运动。
每天适量运动,保持身体的活跃状态。
四、中药调理中医养生调理中常采用草药、药膳等方法调理脾胃。
1. 参汤。
将人参、山药、枸杞等放入煲汤中煮熟,可以增强脾胃功能。
2. 熬粥。
选择薏米、红豆、山药等食材熬制粥品,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养胃的功效。
五、情绪调理情绪的波动也会对脾胃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合理的情绪调节也是养生调理的重要环节。
1. 保持心情愉快。
多参与一些喜欢的活动,与亲友交流沟通,有助于缓解压力,舒缓情绪。
2. 学会放松自己。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冥想、瑜伽等,缓解压力,舒缓身心。
中医养生之道脾胃健康的重要性及调理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脾胃健康的重要性及调理方法脾胃健康是中医养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脾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其功能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为了保持脾胃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正确的养生方法和调理措施。
一、脾胃健康的重要性脾胃是消化系统的中心,它们负责将我们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供给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使用。
如果脾胃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好,甚至出现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因此,保持脾胃健康对于维持人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二、调理脾胃的方法1. 合理饮食养生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合理饮食。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暴饮暴食、过度进食辛辣或油腻食物。
饮食应偏向于清淡,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帮助消化和排泄。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饮食的规律,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2. 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健康的生活作息对于脾胃的调理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空腹。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脾胃功能的正常运作。
3. 情绪调节情绪波动对脾胃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过大都会对脾胃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适度放松自己,减少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
4. 中医调理中医的养生方法在调理脾胃方面有独特的效果。
例如,中医推荐的食疗法对于调理脾胃具有积极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稀饭等,帮助改善脾胃功能。
此外,中医的针灸、拔罐等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脾胃的健康。
总之,脾胃健康对于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情绪调节以及中医的辅助调理,我们可以维护脾胃的正常功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希望以上的调理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我们尽早开始关注和养护我们的脾胃,享受健康的生活!。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脾胃功能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脾胃功能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的健康对于我们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中医养生中,调理脾胃功能有着丰富的方法和理念。
首先,饮食调理是关键。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物的选择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甜腻的食物。
辛辣之物容易刺激脾胃,导致胃火上升;油腻食物则会增加脾胃的负担,难以消化;生冷之品易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甜腻食物易生痰湿,阻碍脾胃的正常运转。
主食方面,适当多吃一些五谷杂粮,如小米、玉米、薏米等。
小米健脾和胃,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玉米调中开胃,促进脾胃的消化;薏米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
蔬菜中,山药是健脾益胃的佳品,它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补中益气、消炎杀菌、止痛。
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每日三餐要按时,不要饥一顿饱一顿。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让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这样有助于减轻脾胃的负担,促进消化吸收。
其次,情志调节也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思伤脾。
过度的思虑会影响脾胃的功能。
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忧愁等不良情绪。
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旅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再者,运动对于调理脾胃也有很大的帮助。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蠕动,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
像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些运动强度适中,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而且还能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脾胃的血液循环。
另外,按摩也是中医调理脾胃的常用方法。
我们可以自己按摩腹部,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次 10 15 分钟。
这样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还可以按摩足三里穴,这是一个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够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中医还有很多调理脾胃的方剂和中药。
比如,参苓白术散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的人群;补中益气汤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对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脾胃养生保健脾胃养生法
中医脾胃养生保健脾胃养生法,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医脾胃养生保健脾胃养生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脾胃养生保健
①揉带脉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
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
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
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②爬山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谷气通于脾”。
请注意,在繁体字中,山谷的谷写作“谷”,而谷物的谷写作“毂”,二者不可混同。
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谷空虚,脾受纳故”。
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汗水淋漓,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法,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气,山谷之气。
这就是我们的古人所说的微言大义,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哲理,暗合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③踮足功
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
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
你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④推腹法
以穴位为点,以经络为带,在腹部从上至下推。
总之绝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过此法来解决。
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
脾胃养生法
⑤跪膝法
此法可引气血下行,使气血流注于胃经。
因此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当然此功法的好处远不止这一点,在此不一一列举,坚持练一阵子就会知道的了。
⑥捏脊法
简言之,就是捏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捏脊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
⑦吞唾液养生法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
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
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
中医学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
意思是唾液为脾肾所化,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富集了五脏之精,气血之华,故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对养生保健有着特殊的作用。
古代医家认为,唾液充盈者必体质强壮,并根据唾液盛衰来判断疾病状况。
唾液养生法有二种,其一为西汉道人蒯京所创食玉泉,此法过于繁复,不太易掌握,故在此略过不提。
其二为赤龙搅华池。
所谓赤龙即舌头,华池即口腔。
就是说,在非饮食情况下,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拌,使体内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再徐徐咽下。
当然,你还可以化繁为简,那就是用舌头抵住上颚几分钟,口腔中自然后充满了唾液。
据书报所载,长寿之乡如皋的很多老人,每天都要练此功法。
⑧拉筋
人的肝、脾、肾经都从大腿经过,所以拉筋对这三条经的拉伸和调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我个人的感觉是最好采用卧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