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和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和错误回忆的影响

合集下载

什么使记忆出错——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什么使记忆出错——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第36卷第3期2021年3月靠R评乾曇俛学报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No.3Vol.36Mar.,2021DOI:10.16069/ki.51-1610/g4.202L03.017什么使记忆出错?——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谭成慧1,幸琪琪2,宋欢织必(1, 2.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3.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4.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00)摘要:根据提取准确性,记忆可分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错误记忆是指个体在记忆中错误地把未曾发生过的事件当作发生过,或对事件的记忆与其本身并不相符。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影响错误记忆的年龄、人格和情绪等内部因素,以及呈现方式、预警提示、加工水平和时间压力等外部因素。

基于各种影响因素,以多样化形式呈现并注意信息的多元特征,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有意识的认知监控,同时尽量避免在高唤醒状态下记忆和回忆重要信息等应对策略能够预防错误记忆的产生。

关键词:错误记忆;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21)03-0122-07记忆通常是可靠的,但有时候人们也会对自己并未经历过的事件产生错误的回忆,认为以前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发生过,或对事件的记忆与其本身并不相符,这就是错误记忆(false memo­ry),也是记忆的主要内容之—[1]o Roediger和McDermott在模糊痕迹理论(fuzzy-trace theory, FTT)和来源监控理论(source monitoring frame-work)的基础上,提出错误记忆的产生是编码和提取两个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1]O目前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广泛采用的范式为DRM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包括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主要用于研究个体内部自发产生的错误记忆。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B卷 含答案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B卷 含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B 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______ 的______ 特征。

2、表象是从______到______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注意保持在某一______上的时间是狭义注意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______上的时间是广义注意稳定性。

4、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______和______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5、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型差异、______的差异和 ______ 差异。

6、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______和______的总合。

7、从______到______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8、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______和______两大部分。

9、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有______指向性的______操作过程。

10、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______,又称注意的______。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 )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干扰抑制D.双重抑制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 )过程。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3、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4、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是( )A.感觉B.知觉C.需要D.能力5、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6、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7、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是()A.脑的机能B.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来自客观现实9、“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10、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11、下列哪个选项是根据动机对活动作用大小划分的。

心理学对人类记忆失误与回忆变形的解释

心理学对人类记忆失误与回忆变形的解释

心理学对人类记忆失误与回忆变形的解释人类的记忆是非常复杂和脆弱的,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依靠记忆来辅助决策和信息存储,但是记忆并不是完美可靠的。

很多研究表明,人类的记忆存在失误和回忆变形的问题。

在心理学领域,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解释进行了广泛探索。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对人类记忆失误和回忆变形的解释。

一、记忆失误的解释1. 遗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忘记一些信息或经历。

有时候,这种遗忘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记忆的淡化导致的。

此外,遗忘也可能与记忆的干扰有关,当我们同时获得大量信息时,旧信息与新信息会相互干扰,导致旧信息的遗忘。

2. 干扰干扰是导致记忆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干扰可以分为主动干扰和迁移性干扰。

主动干扰指的是当新的信息干扰了旧信息的记忆,造成旧信息的遗忘。

迁移性干扰指的是相似的信息在记忆过程中相互干扰,导致记忆的混淆。

3. 提取困难有时候,我们可能记得一些信息,但无法准确提取出来。

这可能与记忆的编码和存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有关。

例如,当记忆的编码不够深入时,我们可能无法正确提取出信息。

二、回忆变形的解释1.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指我们无意识中产生的回忆。

它与外显记忆相对,后者是我们有意识地回忆和表达的记忆。

内隐记忆对于回忆变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内隐记忆的影响,我们可能对经历的顺序、细节或特定信息进行改变或遗漏。

2. 重构记忆根据心理学家巴特里特的观点,我们的回忆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先前的经验、个人信念和情感状态。

因此,在回忆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回忆的变形。

3. 社会压力社会压力也可能导致回忆的变形。

当人们受到他人的质疑或压力时,他们可能会无意识地改变或修饰自己的回忆,以符合社会期望或他人的期待。

三、应对记忆失误与回忆变形的策略1. 多次回忆通过多次回忆同一个事件或信息,可以提高信息的记忆和存储,减少遗忘和回忆变形的可能性。

2. 使用提示和提醒使用提示和提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忆过去的信息。

启动情绪以及呈现方式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启动情绪以及呈现方式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1 引言
1.2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相关概念及由来
所谓外显记忆就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 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个体在外显记忆下 能够运用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并能意识到记忆活动的 过程,能意识到自己在主动的搜索记忆。内隐记忆就 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 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5.2 实验方法
5.2.3 实验材料
5.2.3.5 词干补笔试卷
将所呈现的词单中的每一个词去掉最后一个字, 组成词干补笔试卷。(试卷见附件5)
5.2 实验方法
5.2.4 实验程序
5.2.4.1 情绪启动程序 将被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人数相等,每组120人。一组为 对照组,不进行相关情绪诱导;另外两组为实验组,一组接受 积极情绪诱导,一组接受消极情绪诱导。 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用笔记本电脑向被试呈现实验材料。 首先让被试观看情绪诱发材料,积极情绪诱导组观看奥运夺金 视频,消极情绪诱导组观看《沉默的羔羊》片段,对照组不观 看相同时间新闻联播的视频。两实验组在观看视频前对被试宣 读指导语:“接下来你们将会看到一段视频,请您认真观看, 并尽可能的将自己置身在影片中,充分体会影片中的情绪,就 像身临其境一样。”对照组(无情绪组)对其被试说:“过一会 才开始试验,在此期间我们先观看一段视频,打发时间。”
5.2.4.2 学习阶段 将之前每组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每两组中再随机决定一组 为学习材料为分类呈现,另一组随机呈现,共六组被试(积极 情绪分类呈现组A1B1,积极情绪随机呈现组A1B2,无情绪分类 呈现组A2B1,无情绪随机呈现组A2B2,消极情绪分类呈现组 A3B1,消极情绪随机呈现组A3B2),每组被试60人。 向被试呈现记忆材料,分为随机呈现和分类呈现(一种情 绪词一个接着一个呈现完,再呈现下一组情绪词)两种方式。 呈现前告知被试:“下面您将看到一组词汇,请尽量记住每一 个词。”呈现结束后马上进行掩蔽任务,安排被试做三位数加 减法1分30秒,避免被试复习。

心理学复习题整理1

心理学复习题整理1

教育心理学部分教师心理素质: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认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等。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所担任的职责所决定的,也是教师劳动及职业特点的反映。

教师的心理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教育教学素质、人格素质、教育信念。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也即人们所熟知的科目知识。

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

实践性知识:教师在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炼,它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教学情景之中和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行为,带有明显的情景性、个体性,体现出教室个人的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

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分为三方面: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教学认知能力: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以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

简言之,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调控的能力。

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迅速的作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的结合,是教师优良心理素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总体概括。

教学反思能力: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育信念:具有动力作用的教育观念系统,它直接支配、调节教育教学活动,影响活动效率。

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

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
效 , 且 不 同研 究 方 法 下 的 影 响 因 素 产 生 的 结 果 还 有 所 不 而
同。这一方 面要 求实验过程 中要更 有效地 控制无关 变量 的 干扰 , 另一方面也表 明可能还存 在其 他的影 响因素 , 这需要 我们作进~步 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 ] e s .O e rdc o f c urn eo rc lr eb 1 I D eeJ nt e i i o c r c p t ua ra h p tn o e f ai v
中图分类号 :8 2 3 B 4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 7 3 (0 1 0 00 0 1 1— 86 2 1 ) 3— 12— 2 0
着学 习程度的增 加 , 错误再认率会显著下降。因此重复学 习


刖 昌
对项 目击 中率的提高和关键诱 饵虚报率 的下降都有显著影
响。根据激活/ 监测理论 , 重复学 习使被试 在细节监测和熟
2 情绪 。已有的研究表 明被试 的情绪对 作业 和记 忆有 . 时会起促进作用 , 有时则会起妨碍作用 。Sobc Coe trek和 lr 研 究 发现积极情绪组被试 比消极 情绪组 被试 会 出现更多 的错
误记忆效应 。原因在于积 极情感 状态 下 的被试容 易进行 整 体 的加工 , 注项 目之 间的关 系 , 关 而消 极情感 状态 下的被试 则更易对信息进 行局部的加工 , 注项 目的具体性。 关 3 .认知方式。杨娜 等指出认 知方式对 错误记 忆的影 响 体现着个体在组 织和表征 信息 时的差 异 j 。杨 建伟 的研究 均认为认知方式 与注 意水 平之 间存在 明显 交互 作用 ‘ 场 】 …, 依存一 场独立 的个体 , 在分散注意下场独立个体 的错误再认

预警和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和错误回忆的影响

预警和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和错误回忆的影响

预警和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和错误回忆的影响Ξ周 楚ΞΞ1 杨治良2(1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433)(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摘 要 采用DRM 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学习阶段的预警和词表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与错误回忆的影响异同以及其发生作用的可能条件。

采用视觉-视觉通道的学习-测验模式,实验1使用再认测验,结果发现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不存在影响,而预警提示有效地降低了错误再认;实验2使用回忆测验,依然没有发现呈现时间对错误回忆的影响效应,预警的效应也消失。

以上结果表明:(1)预警对错误回忆的影响受到编码时呈现通道的影响,视觉编码条件下预警效果甚微,而错误再认则无此通道效应;(2)呈现时间的较大变化可同时促进激活与监测过程,错误记忆效应的大小是激活与监测双加工过程此消彼长的交互作用结果。

关键词:错误再认 错误回忆 DRM 范式 预警 呈现时间1 引言 近年来错误记忆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通过对错误记忆的研究来探寻记忆的本质。

DRM 范式是目前为止用于错误记忆研究的最有效实验室范式之一[1]。

在该范式中,先向被试呈现一系列词表,词表中的每个项目都与一个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关键诱饵存在高语义关联,结果发现尽管被试在学习阶段并未真正见过关键诱饵,却会表现出对该词的高水平错误回忆或错误再认,甚至还会声称记得这些词曾经出现过的细节。

很多研究者认为在错误记忆的产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两种加工过程:激活过程与监测过程[2,3,4]。

激活过程是指当被试对词表中的学习项目进行编码时会产生激活,激活可以通过一个大的语义联想网络进行扩散,进而启动了有关信息(如关键诱饵)并使它们后来变得更容易提取。

监测过程则指在提取时的决策性判断或归因过程,监测过程的失败会导致错误记忆的产生。

周楚(2005)的系列研究[5]中曾指出,激活与监测这两个重要加工过程都能潜在地影响对记忆经验的编码和提取,激活过程与对记忆准确性的监测过程及其交互作用都可以导致错误记忆的产生。

《心理学》:回忆和再认中的干扰和错误

《心理学》:回忆和再认中的干扰和错误

回忆和再认中的干扰和错误
在回忆和再认时,经常会出现一种干扰的现象。

一种是旧经验的干扰。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无论是回忆或再认都需要利用中介性联系,亦即利用旧经验。

有些旧经验有利于回忆和再认,有些旧经验却起着干扰的作用。

例如,学生在考试时想起了一种解决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并不适用,却反复出现在头脑中,结果就妨碍学生回忆起其他适用的方法,因而不利于解答问题。

另一种是情绪的干扰。

学生在考试时由于情绪紧张而回忆不起某些知识,乃是常见的事情。

占优势的旧经验或紧张情绪之所以能起干扰作用,从生理机制方面来看,是由于大脑皮质上的神经过程产生了负诱导,出现抑制,因而妨碍着回忆和再认。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暂时转移注意,过了一段时间,等抑制解除后,再进行回忆和再认。

考试时若一时想不出某一试题的答案,就不要紧张,可以先做其他试题,然后再回头来做原来的试题,这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回忆和再认时发生错误,例如记错了历史年代,认错了字等等,也是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出现的事情。

这种情况之所以产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在回忆和再认时运用了错误的中介性联想,或是由于发生了泛化现象。

学生常会错认“荼”为“茶”就是这个缘故。

这就要求随时注意检查,多方验证回忆和再认的结果,及时地改正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警和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和错误回忆的影响Ξ周 楚ΞΞ1 杨治良2(1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433)(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摘 要 采用DRM 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学习阶段的预警和词表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与错误回忆的影响异同以及其发生作用的可能条件。

采用视觉-视觉通道的学习-测验模式,实验1使用再认测验,结果发现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不存在影响,而预警提示有效地降低了错误再认;实验2使用回忆测验,依然没有发现呈现时间对错误回忆的影响效应,预警的效应也消失。

以上结果表明:(1)预警对错误回忆的影响受到编码时呈现通道的影响,视觉编码条件下预警效果甚微,而错误再认则无此通道效应;(2)呈现时间的较大变化可同时促进激活与监测过程,错误记忆效应的大小是激活与监测双加工过程此消彼长的交互作用结果。

关键词:错误再认 错误回忆 DRM 范式 预警 呈现时间1 引言 近年来错误记忆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通过对错误记忆的研究来探寻记忆的本质。

DRM 范式是目前为止用于错误记忆研究的最有效实验室范式之一[1]。

在该范式中,先向被试呈现一系列词表,词表中的每个项目都与一个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关键诱饵存在高语义关联,结果发现尽管被试在学习阶段并未真正见过关键诱饵,却会表现出对该词的高水平错误回忆或错误再认,甚至还会声称记得这些词曾经出现过的细节。

很多研究者认为在错误记忆的产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两种加工过程:激活过程与监测过程[2,3,4]。

激活过程是指当被试对词表中的学习项目进行编码时会产生激活,激活可以通过一个大的语义联想网络进行扩散,进而启动了有关信息(如关键诱饵)并使它们后来变得更容易提取。

监测过程则指在提取时的决策性判断或归因过程,监测过程的失败会导致错误记忆的产生。

周楚(2005)的系列研究[5]中曾指出,激活与监测这两个重要加工过程都能潜在地影响对记忆经验的编码和提取,激活过程与对记忆准确性的监测过程及其交互作用都可以导致错误记忆的产生。

但目前为止,关于激活与监测过程在错误记忆的产生过程中发生交互作用的机制研究相对较少。

在对激活因素的考察中,有研究发现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回忆在较快的呈现时间(20ms 或250ms )下会随着呈现时间的延长而提高[6],而在较慢的呈现时间(1000ms 以上)下则会随着呈现时间的延长而降低[7]。

但对于错误再认,呈现时间的影响模式尚未有一致性结论。

Arndt 和Hirshman (1998)[8]的研究发现错误再认会随着呈现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系统的增加。

周楚(2007)[9]则发现错误再认不因呈现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这些研究结果上的较大差异促使研究者在当前研究中将错误回忆和错误再认进行联合考察,以探明测验类型的不同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呈现时间的效应。

同时,错误回忆受呈现时间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变化模式,以及错误再认随呈现时间所发生的不确定性变化也说明单纯的激活过程不能完全解释错误记忆效应。

错误回忆在较慢的呈现时间下表现出的随呈现时间延长而下降,以及错误再认在有些实验情境下不随呈现时间而发生变化,都可能是监测过程发生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当前研究中研究者还引入另一个变量(即预警提示)来探讨学习阶段中影响监测过程的因素对错误记忆的作用。

鉴于在先前研究中尚未获得关于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和错误回忆影响的一致性结论,研究者将在实验1中集中考察预警与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的影响,在实验2中集中考察预警与呈现时间对错误回忆的影响。

这样,通过对预警与呈现时间的同时操纵,旨在探明激活因素与监测因素在错误记忆产生过程中的共同作用,以及它们是否以同样的模式影响错误再认和错误回忆效应。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当前研究采用了视觉-视觉通道的学习-测验匹配模式,而非听觉-视觉通道模式。

2 实验1:预警和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的影响 实验中分别操纵20ms ,600ms 和2000ms 三种ΞΞΞ通讯作者:周楚,E 2mail :zhouchu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0700231),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2007E J Y001),复旦大学文科科研推进计划“金苗”项目(批准号06J M024)。

546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31(3):546-552呈现时间条件以及预警提示,探讨从较短暂到较长呈现时间变化范围内的错误再认效应。

根据先前研究,可以预期错误再认不会随呈现时间而发生变化[9],但有效预警可以降低错误再认。

2.1 方法2.1.1 被试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共82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45人)。

平均年龄21.34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均为自愿参加,且未参加过类似的记忆实验。

实验完毕后获得小礼品作为报酬。

2.1.2 材料本实验中所采用的10张12词词表均选自Stadler,Roediger和McDermott(1999)。

每张词表内的12个词都与同一个关键诱饵产生联想,并按照与关键诱饵的联想程度由高到低排列。

所有词表在学习阶段完全随机呈现。

再认测验由90个项目组成,其中60个项目为旧的,均选自学过的词表;30个项目为新的,包括关键诱饵和无关项。

对于60个旧的项目,分别选自10张学过的词表,每张词表随机选取6个;对于30,其中10个项目为未学过的关键诱饵,分别对应于每张学过的词表,20个为未学过的无关项。

另外,还有3个无关项目作为缓冲项,始终在测验的最开始呈现。

所有测验项目的呈现顺序完全随机。

2.1.3 实验设计采用2×3×3混合设计。

自变量1(被试间变量)为预警,分为两个水平:无预警和有预警;自变量2(被试间变量)为呈现时间,分为三个水平:20ms、600ms和2000ms;自变量3(被试内变量)为项目类型,分为学过项目、关键诱饵和无关项三种。

因变量为被试的再认成绩,包括对学过项目的击中率和对未学过项目(关键诱饵和无关项)的虚报率。

2.1.4 程序整个实验分为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均在计算机上进行。

被试以单独或者小组的形式接受测验,每次同时接受测验的人数不超过4个。

学习阶段先向被试呈现指导语,然后被试开始学习所有10张词表。

每张词表呈现完毕,屏幕中央出现“下一个词表”的提示,直到所有词表呈现结束。

词表中词的呈现时间分为20ms、600ms和2000ms三种,所有的82名被试分成三组分别接受上述三种呈现时间条件。

三种呈现时间条件下,每个词表中词呈现完毕后都伴随着一个100ms的掩蔽刺激(@%@%@% @%),该掩蔽刺激足以覆盖上每个呈现的词,词与词之间呈现的时间间隔均为0s。

所有词表完全随机呈现。

由于20ms呈现时间条件下,词表中词的呈现速度非常快,因而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会先有一个练习,练习中词的呈现速度与后来正式实验相同,以让被试熟悉正式实验中词的呈现节奏。

作为平衡, 600ms和2000ms的呈现时间条件下同样安排有练习。

对于无预警组被试,接受标准指导语,要求他们尽可能的记住更多的单词并随后将对其记忆情况进行测验。

对于预警组被试,参照McDermott和Roediger(1998)[10]以及Watson,McDermott和Balota(2004)[11]所使用的预警指导语。

在开始学习所有词表之前,被试被事先告知即将看到的所有词表都是关联词表,目的是为了能使之产生对某个特定的没有呈现过的关键词的错误记忆。

鼓励被试能够尽量避免这个“欺骗性词”。

为了让被试能够更清楚预警指导语的内容,先向被试呈现一个样例词表作为练习(即:音乐,见Stadler等1999)。

测验阶段同样在计算机上完成,被试被告知将对屏幕中央呈现的词做出新旧反应。

全部实验完毕后,询问被试是否猜测出实验目的并向其说明本实验的真正目的。

2.2 结果不同呈现时间和有无预警提示下被试对各种项目的再认率见表1。

表1 不同呈现时间和有无预警条件下的正确和错误再认率项目类型呈现时间20ms600ms2000ms无预警学过项目0.647±0.1500.780±0.1560.758±0.140关键诱饵0.769±0.1650.739±0.1560.746±0.137无关项0.154±0.1270.050±0.0500.027±0.041有预警学过项目0.621±.1940.715±0.1050.796±0.092关键诱饵0.677±.2270.655±.2770.650±.235无关项0.193±.2000.091±.0830.063±.083 呈现时间×预警×项目类型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项目类型主效应非常显著,F (2,152)=566.068,M S E=0.017,p<0.001;项目类型与预警的交互作用显著,F(2,152)=4.669, M S E=0.017,p<0.01;项目类型与呈现时间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4,152)=8.664,M S E=0.017, p<0.001;其他主效应与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对项目类型与预警之间显著交互作用的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有无预警提示下对学过项目的击中率没有显著变化[t(80)=1.000,p>0.05],关键诱饵的虚报率在有预警提示下显著降低[t(80)= 2.018,p<0.05],无关项的虚报率没有显著变化[t (80)=-1.769,p>0.05]。

而且,无论有无预警提周楚等:预警和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和错误回忆的影响547示,关键诱饵的虚报率均接近学过项目的击中率,且显著高于无关项的虚报率。

有无预警提示下三种类型项目再认率的变化见图1。

图1 有无预警提示下三种类型项目再认率的变化 对项目类型与呈现时间之间显著交互作用的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三种呈现时间条件下被试对学过项目的击中率显著提高[F (2,79)=8.009,M S E =0.023,p <0.01],并且20ms 呈现条件下的击中率显著低于600ms 和2000ms 呈现条件;对关键诱饵的虚报率不受呈现时间的影响[F (2,79)=0.045,M S E =0.,p >0.05];对无关项的虚报率随着呈现时间的延长而降低[F (2,79)=9.498,M S E =0.016,p <0.001],并且20ms 呈现条件下的虚报率显著高于600ms 和2000ms 呈现条件。

而且,20ms 呈现条件下,对关键诱饵的虚报率显著高于对学过项目的击中率和对无关项的虚报率,三种再认率之间的两两差异均显著;600ms 和2000ms 呈现条件下,对关键诱饵的虚报率等于对学过项目的击中率,且二者均显著高于对无关项的虚报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