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专题培优(五)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5.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解析:生态系统一般包括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当于生态系统概念中的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和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也就是概念中的生物群落。
只要具备生态系统的这四种成分,就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由此可见,A、C、D三个选项中所描述的内容都不能称为生态系统。
答案:B2.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部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生产者可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转变成化学能,使之流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把动植物遗体、排遗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遗体将无法分解,终将尸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缺少消费者,生态系统也可以长期维持平衡。
答案:C3.右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答案:B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课件:51《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研习(新人教版必修3)(共24张PPT)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是一道容
易题目。从图不难看出C选项显然是正确的,无论处于哪条 食物链,磷虾都位于第二营养级;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 ,A项错误;硅藻是生产者,不是分解者,B项错误;过度 捕杀蓝鲸,对该食物网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因为虎鲸有多 种食物,磷虾有多种天敌,D项错误。 【答案】 C
第5章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 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 【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中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指捕食 链,它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不包 括分解者和通过寄生关系形成的寄生食物链等。 二、食物网的分析 1.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 养级,如猫头鹰可能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有第三、第四 、第五营养级。这就是说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三个不同 的营养级。 2.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 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二者之间可以既是捕食关 系,又是竞争关系。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即时巩固2】 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 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
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解析】
如果大量捕捉蛙,则害虫数量上升,因而水
稻虫害严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蛇缺少食物大量减少 ;同时大量捕食鼠,使鼠数量减少。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知识结构
(对应学生用书P138)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中生物《第一章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5 新人教版必修3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研究表明,血浆中约有90﹪为水;其余 10 ﹪分别是:无机盐(约1%),蛋白 质(约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 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 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中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 白质含量很少。概括地说,细胞外液是一 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和度上 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1、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NaL +H2CO3 H2CO3——→H2O+CO2 2、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2CO3——→2NaHCO3
肾脏排出 呼吸运动排出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 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渗透压
1.渗透压的概念:
(770KPa)
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 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 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 3.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第一关:
细胞内 细胞外 细胞外液 1、体液包括_______液和________液;其中的_______就是内环 境。
2、下列不是内环境的是: A 血浆; B 血液; C 组织液 ; D 淋巴
3、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的关系下列哪项正确: A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B 血浆 淋巴
高中生物专题培优(三)课件必修3高二必修3生物课件

2021/12/10
第五页,共十九页。
专项训练3
1.人体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能够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下列与此相
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缺水时,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
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B.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会分泌激素促进细胞内葡萄糖的氧
化利用
C.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tōngguò)分泌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
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2021/12/10
第六页,共十九页。
解析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shén jīnɡ xì bāo)分泌、垂体细胞释放
的;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以及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突触前膜 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不需要血液运输。 答案 C
2021/12/10
第十三页,共十九页。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shìfàng) 甲状腺 (2)①② (负)反馈 (3)信息交流
2021/12/10
第十四页,共十九页。
5.家兔的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相似,如图为其下丘脑与部分其他 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
2021/12/10
盲区:控制(kòngzhì)血糖含量升高的是下丘脑的某一区域,而控制(kòngzhì) 血糖含量降低的是另一区域。
(4)下丘脑有感受兴奋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 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 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调节水平衡。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非生物 消费者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分解者 ( 物 生产者 (最活 项 的物 质循环的 目 质和 (主要成分) 跃成 关键成分) 分) 能量 光能自养型 归 无机环 生物、化 异养型 异养型生物 类 境 能自养型 生物 生物 有利于 植物
主要是动 物:包 主要是 阳光、 主要 括植食 营腐 热能、 是 性动物、 生生 举 水、 绿 肉食性 活的 例 空气、 色 动物、 细菌 无机 植 杂食性 和真 盐等 物 动物、 菌 寄生动 物等
[思考探讨]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 条食物链中“螳螂”是第几营养级? 5.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吗? 提示: 4.螳螂是第三营养级。 5.并不都是捕食,也有的是竞争关系。
1.食物链分析 草―→兔―→狐―→狼 次级 生态系统 初级消 三级消 生产者 消费 费者 费者 的成分 者 第三 第一营 第二营 第四营 营养级别 营养 养级 养级 养级 级 小型 食物链
(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识 图填空]
①图示食物网中包含条食物链。 三、四、五、六 ②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 捕食和竞争 ____________________ 营养级。 ③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④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3)功能: 抵抗外界干扰 ①生态系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 渠道。
(3)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①主要类群:动物,包括 ______________, 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细菌 等。 有机物 无机物 ②作用 物质循环 a.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将 ________转化为 传粉 _________,加快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 b.对于植物的_________和种子的传播等具 细菌 有重要作用。 有机物 无机物 (4)分解者:
2020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检测题五通过激素的调节含答案

通过激素的调节一、选择题1.产生促胰液素和促胰液素作用的部位分别是( )A.胰腺和胰岛B.胰腺和小肠黏膜C.小肠黏膜和胰腺D.小肠黏膜和胰岛解析:选C 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产生,经血液运输到达胰腺,促进胰液的分泌。
2.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选C 胰岛素等激素是在内环境中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神经递质在组织液中发挥作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神经递质的本质不是蛋白质;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与相应受体结合,酶也与作用的底物结合;酶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而激素和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或分解。
3.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甲状腺激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促性腺激素解析:选D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进卵巢产生更多的卵细胞。
4.(2018·江南十校联考)下列有关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B.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C.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D.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解析:选B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组织细胞;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性激素分泌减少,反馈调节的结果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多;延长光照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促进雌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产蛋率;垂体功能受损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产热能力降低。
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阐述,正确的是( )A.激素有的是无机分子,有的是有机分子B.激素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代谢过程从而调节生命活动C.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解析:选D 激素是有机信号分子;激素的作用是影响细胞内原有的生命活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激素随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被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平衡。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 教材答案与详解(实用,必备!)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 教材答案与详解(实用,必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材的更新换代,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于2023年面世。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我们特别整理了该教材的答案与详解,供学生参考和学习使用。
本文档包含了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教材的所有章节的答案与详解,共计1200字。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各章节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讲解。
二、章节内容与解答第一章: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本章主要介绍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包括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等重要知识点。
1. 选择题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具有自由活动能力 B. 细胞可以合成蛋白质 C. 细胞具有感受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D. 细胞通过原生质流动进行养分吸收答案:B. 细胞可以合成蛋白质2. 填空题2.细胞膜是由_________组成的双层结构。
答案:磷脂3. 简答题3.描述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
答案:细胞器是细胞内功能特化的亚细胞器官,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等。
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供应中心,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ATP分子。
内质网是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运输的地方,负责合成、折叠和包装蛋白质等。
第二章:遗传与变异本章主要介绍遗传的基本原理和变异的形成机制,在遗传学和进化理论等方面给予了具体而深入的讲解。
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将掌握遗传与变异的概念、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重组和突变等相关知识。
……三、结语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人教版(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教材的答案与详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学习本文档,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对生物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们希望本文档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好帮手,为学习生物提供便利和帮助。
高中生物《第三章 第三节 其他植物激素》课件5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料分析回答四个问题
1、植物生长调节剂只对生产和生活有益吗?是否具 有两面性(利弊)? 2、你知道哪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生长调节 剂? 3、哪些水果在上市前使用了乙烯利? 4、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不会影响农产 品的品质?
4、提示: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得当,不会影响产品 品质,甚至可以改善品质,如果使用不得当,就 会引起副作用。 例如,适当施用GA可以提高葡萄品质。如果使用不 当,或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则有可能影响产 品品质。 例如,用2,4-D处理番茄增加座果后,如果不配合整 枝施肥,会出现果实多而小的情况。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合成、分布及其和作用 项目 合成 部位 主要 分布 部位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 熟的种子、 幼根和幼芽 生长旺盛的 部位 如芽、 根尖、茎尖 等 促进细胞伸 长、促进种 子萌发和果 实成熟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 叶片 乙烯
植物体 各个部 位
成熟的 组织、 果实等
资料分析回答四个问题
1、植物生长调节剂只对生产和生活有益吗?是否具 有两面性(利弊)? 2、你知道哪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生长调节 剂? 3、哪些水果在上市前使用了乙烯利? 4、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不会影响农产 品的品质?
3、提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回答。 番茄、香蕉、苹果、葡萄、柑橘等在生产 实际中可以应用乙烯利催熟。
课堂作业
1.恶苗病是由于下列哪种激素引起的植物 疯长现象( ) A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 2.自然状态下,秋季时植物体内含量较多 的激素是( C ) A.吲哚乙酸 B.2,4-D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3.在温带地区的秋末冬初,树叶纷纷降落,与 此生物现象密切相关的激素是(BD ) A.赤霉素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44.5 kg
C.25 kg
D.15 kg
解析 食物链越短,能量消耗的越少,即按A→B→猫头鹰进 行计算,且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答案 C
2.在图示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
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
要消耗的植物为
()
A.80 g C.800 g
(3)在已知高营养级求需要低营养级最值时,若高营养级 有多种食物来源,要注意高营养级食物来源有没有具体分配, 若有就不能选最短或最长的食物链,而要按分配情况逐一计 算,然后相加。
3.在食物网中的分析 A→B→C→D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
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2)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少。
(2)根据林德曼效率(能量传递效率)10%-20%,可确定相邻 两个营养级能量差别在5倍左右,若能量相差不多,则应列 为同一营养级,如据下图1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的 比例,可确定其营养结构如图2所示。
专项训练5
1.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如下图,
若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
至少消耗A约
()
A.100 kg
6.如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
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
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量为y,.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ax+10x
解析 明确题干中的“至少”和各种食物的比例是正确解题
的关键。由题意“至少”可知,应该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
B.900 g D.600 g
解析 依图中食物关系分析,猫头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
在食物链
中,猫头鹰属第三营养
4/5 级,可把此食物链简化为一条,即植物→鼠(兔) 猫头鹰, 最少消耗植物20 g×4/5÷20%÷20%=400 g。另一食
1/5 物链“植物→鼠→蛇 猫头鹰”中,猫头鹰属第四营养级, 最少消耗植物20 g×1/5÷20%÷20%÷20%=500 g,所以 最少需要消耗植物900 g 答案 B
a表示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则(1-a)表示直接从生产者 (甲)获得食物所占比例,故有(1-a)x÷20%+ax÷20%÷ 20%=y, 即y=20ax+5x。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该食物网有两条食物链:①植物→鸟,②植
物→昆虫→鸟。昆虫处于第二营养级,鸟占有第二、三两个
营养级;若鸟类能量增加A时,由题意①中消耗植物为 0.5A÷10%=5A的能量,②中消耗的植物为0.5A÷10%÷ 10%=50A,即共需要生产者提供5A+50A=55A的能量;绿色植物 所固定的太阳能M是该系统所获得的总能量,则必有M>m1+m2。
4.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1和W2,
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就可能使生态平衡破坏
()
A. W1>10W2
B. W1>5W2
解C.析W1<10按W2能量传递效率10%-20%来计D算.W,1<5WW1应2 是W2的5-10倍。
按照数学公式计算,10%<W2/W1<20%,变换形式后,应是
D.3.05×108 kJ
解析 要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应按20%计算。E流向B、C、 D的总能量占E的能量的20%。所以流向C、D的能量应为 7.1×109×20%-2.3×108=11.9×108 kJ,而C、D又按20%的传 递效率把能量传递给A,所以流向A的能量最多为11.9×108 kJ×20%=2.38×108 kJ。 答案 B
专题培优(五)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计算
(1)在一条食物链中若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n,则最多传 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0.2n,最少为0.1n。
(2)在一条食物链中,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n,需要前一营 养级的能量至少为n÷20%=5n,最多为n÷10%=10n。
2.设食物链A→B→C→D→E,分情况讨论如下
情景设置
E营养级净 增重Y
提出的问题
计算思路
至少需要A 营养级多少
传递效率取20%
至多需要A 营养级多少
传递效率取10%
计算公式 X×(20%)4=Y X×(10%)4=Y
A营养级净 增重X
E营养级最 多增重多少
传递效率取20%
E营养级至 少增重多少
传递效率取10%
X×(20%)4=Y X×(10%)4=Y
3.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
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同化1 kJ的能量,丙最少需
同化多少能量
()
A.550 kJ C.400 kJ
B.500 kJ D.100 kJ
解析 经丙→丁→己→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 kJ,则需要 丙0.5÷(10%)3=500(kJ),经丙→戊→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 0.5 kJ,则需要丙0.5÷(10%)2=50(kJ),即丙最少含 500+50=550(kJ)的能量。 答案 A
如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计算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 应取最短食物链A→D,并以2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 M÷20%;计算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的食物 链A→B→C→D,并以1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 M÷(10%) 3。
4.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确定食物链 (1)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含量越高,营养级 级别越低。
答案 D
W1<10W2,W1>5W2。能量传递效率不能超过20%,否则会失衡,
即W1<5W2会失衡。
答案 D
5.在如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固
定7.1×109kJ的能量,B生物种群同化总能
量为2.3×108kJ,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
的能量是
()
A.2.84×108 kJ
B.2.38×108 kJ
C.1.41×109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