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讲述:当心“意守丹田”的后果
意守丹田的好处

意守丹田的好处想要做到意守丹田,打坐是最好的方式,但是要求你要有一个平和的心理状态。
在这里,我就向您介绍几种集中意念的方法,让您顺利地把气血引向丹田。
第一种:蹲行炼丹术这个也可以叫蹲步走,很简单,就是蹲下来,环抱住膝盖,然后一直往前走。
请记住,做蹲行炼丹术的目的是让腰用力。
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让腰“走”。
当腰成了行走的原动力,气血才能不知不觉地聚集到小肚子处,您每天这样练一会儿,肚脐和腰的感觉就会非常舒服。
蹲步走有哪些好处呢?由于用力的部分是在腰部,所以这个动作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锻炼中医所称的“肾之府”——腰。
同时,蹲着走会把新鲜气血自然地引流到小腹部,肚子一会儿就热了。
如果肚子里哪处要是有淤血,这时候用手一按就能感觉到。
另外,气血导引到这里之后,就会开始冲击修复病灶。
所以,蹲步走对胃寒、便秘、前列腺疾病、妇科病、男科病等都有明显的改善功效。
第二种:搓手捂肚脐一般说来,不管是什么东西,人们单用一种的话,时间一长就会厌倦,甚至有一种疲劳感。
但是两种以上的方法配合着使用,效果就会好得多。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手搓热,然后放在肚脐眼上,这时,您会感受到一个热度。
您什么都不用想。
只要感知热度就行了。
当您感知的时候,身体其他部位的气血自然就会奔向您所关注的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呢?当您把手搓热以后,手就会和其他部位产生温差,这时一直想着热的地方,就能很轻松地导引气血。
其实,不光是热的时候会这样,就是它冷了,气血也能冲那块地方去。
只要你让这块部位的温度跟别处产生温差就行了。
然后,您用意念一直守着它,气血就跟着过去了。
第三种:在肚子上放热水袋我们想明白了这个原理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地使用了。
我给大家介绍的第三个方法就是这么推导出来的。
您要是嫌蹲步走或者搓手掌太麻烦,可以直接在肚子上面搁一个暖水袋,然后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上面,这样里面的气血就会自己动了,就这么简单。
第四种:多种组合术生活中,很多人膝盖痛并不是膝盖缺血,而是肠胃从一开始就存在问题。
南怀瑾老师:有些修道人屁也不敢放,怕漏了元气,久久会“中毒”

南怀瑾老师:有些修道人屁也不敢放,怕漏了元气,久久会“中毒”静坐后会打呃、放屁,是否有问题?在佛堂静坐时可不可以放屁?答:静坐的时候最容易打呃放屁,那是中宫的胃气要通了。
普通人饮食过度,食道和胃肠都不大通的,多半有消化不良或者胃酸过多的问题。
静坐坐得好,胃气通了,身体健康,上行是打呃,下行到肠子,肠子不健康的话,有很多废气在里头,自然要放屁。
道家有许多观念,认为放屁是元气漏了,不管哪一种屁,拼命夹着肛门,不让屁漏出来,这是很危险的事。
有些废气必须把它排泄掉,如果肠胃有问题,又忍屁不放,往往引起中毒的现象。
可是对完全辟谷的人而言,不吃东西,肠胃清了,功夫到某一极点的时候,有一种屁是很难得的,不能放,放了会有漏精现象。
究竟哪种屁是元气,哪种屁是精气,哪种屁是废气,要靠自己的智慧去体会,最好有废气就把它排掉。
至于在佛堂里打呃放屁,这是生理自然的现象,没有什么不敬的问题。
所谓不恭敬,是故意造成的便不恭敬。
如果是生理自然的反应,佛难道不慈悲吗?一个病人到佛堂,说这个病人很臭,应该赶出去,或者让他忍屁而死,那还叫做大慈大悲的佛吗?《如何静坐问答录》----------------有些修道家的人一辈子不洗澡,怕洗澡漏了元气,不敢放屁,说放屁也把元气放掉了。
所以忍屁不放,久而久之脸上一股黑气,大小便中毒了。
修道家的千奇百怪,千万不要走这样错误的路。
有许多修道的朋友一看就是这个路数,我说你肠子里的瓦斯不放掉,将来里头会结块成病的,那真是“结丹”了。
那个丹是担心之“担”!结成硬块就只有动刀了。
*****每人身体禀赋不同,有人生来体质弱,有人生来特别强,有人生来肝脏不好,有人肺脏不好,有人肾脏不好。
你这些法则懂了才可以去修神仙,所以说想做神仙谈何容易!一个仙佛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大家天天坐在那里屁都不懂,还想成神仙,还想成佛,不可能的!生命往来就是这股气,真的!我刚才讲的话,你们年轻人还笑,有些人说老师经常讲屁都不懂一个,这是真的。
太极拳锻炼时“意守丹田”是误区

太极拳锻炼时“意守丹田”是误区
龙城飞将
关于太极拳锻炼,有这样的理论:拳架、站桩与推手,三者是同一回事。
拳架是怎样的概念,推手时也是怎样的概念,站桩也一样。
关于太极拳锻炼,还有这样的理念:站桩非常长功夫。
甚至有人认为,不站桩几乎练不成太极拳。
这样,问题就来了:站桩往往要求“意守丹田”,那么盘拳和推手时意守哪里?在推手时,对方手脚来攻击,已方却仍要“意守丹田”,会不会乱了阵脚?盘拳时往前走路,又要“意守丹田”,会不会神与意不合?
我以为,无论盘拳、站桩、还是推手,都不能“意守丹田”,而是意在“手”。
就是说,意在推手的对方和自己手动作的方向。
为什么不能意守丹田?
其一,在站桩时意守丹田,会造成腹部脱离身体运动而独立地呼吸,这和手脚离开身体总体运动而单独行动是同样的道理。
其二,在推手时注意力一定是在对方,关注对方的动向,及时调整自己的手的去向,此时大脑是调整地运转的,哪有时间还去想丹田?
其三,盘拳时无人当有人,虽然是对拳空气行拳,但大脑中一定要有敌情意识,一定要假想有一个人在前面和你推手。
此时你仍是顾不得去想丹田。
所以说,练太极拳时“意守丹田”是误区。
2012-3-26。
打坐中以意领气的弊病(上中下)

打坐中以意领气的弊病(上中下)陆锦川先生太极养修说部分内容摘要气功界的讹传这里专门给大家讲一讲现在气功界普遍存在的一些讹传,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
本来这些都是传统的修炼知识,但由于历史上对这些知识一直保密,比如道家养修传承中五秘三禁的太极门、丹鼎门和剑仙门等,都是禁立文字的,所以传统修为的内涵不为一般人所了解。
正因为人们都不了解,所以偶尔传出来一星半点,就越传越玄。
于是形成讹传,以致以讹传讹,造成不良影响,误人害己,遗患无穷。
比如“意守丹田”呀,“舌抵上腭”呀,“以意领气”呀,“大小周天”呀,等等等等,气功界几乎都在讲。
当然,还有一些带有现代色彩的东西,比如带功报告、信息物治病、瞬息传功等等,气功界许多人也在搞。
这些到底对不对呢?有没有根据?会出现那些问题?带来那些后果?现在我就给大家剖析一下。
“意守丹田”的说法不是正传意守丹田,作为一种修为的方法,近年来在我们的气功界里,基本上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了,几乎没有人会去怀疑。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在近些年出版的气功书中,有百分之八九十,全都要求修学者意守丹田。
这也就是花说,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功法书和气功功法,在讲求意守丹田。
可见它的影响之大。
那么“意守丹田”这个词到底对不对呢?我可以告诉大家这句话,在正宗的传统修为的方法中,并没有这种说法。
所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丹田”一词的来历“丹田”这个词,是出自道家的丹鼎门。
丹鼎门是中国道家著名的修仙门派。
中国自秦汉以降,人们就开始对炼丹很重视,“丹田”这个词也就越用越多。
在我们的古书上和古代的小说上,凡是讲到修仙,几乎无一不讲到炼丹。
“丹田”一词,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史料记载,是《黄帝内经》。
在它的《遗篇•本病论》中,讲到“神游上丹田”。
这一篇的成书可能晚于黄帝内经,可能是后人补的,但不会太晚。
所谓“丹”,就是结丹;所谓“田”,就是结丹的田。
煮饭需要锅,结丹要有田。
谷子、稻子都是从田里长出来的,所以古人就用田来比喻丹生长的地方。
丹田不许坏,保养寿长生——浅谈意守丹田之法

丹田不许坏,保养寿长生——浅谈意守丹田之法
《中国医学大辞典》上说道:“人身脐下三寸日‘丹田,为男子之精室,女子胞宫所在地,可为修炼内丹之地”。
由此可见,丹田的位置是在腹内而非体表,所以意守丹田要意守在脐中入腹内一寸半至二寸半的地方,正如针灸时进针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否则刺在皮肤表面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有功夫的人,在意守丹田的时候,常常觉得小腹部,特别是丹田区域,总是暖烘烘的,让人乐滋滋的,沉浸在轻松愉快之中。
意守丹田说来简单,但要真正守好却非易事。
特别是初学气功时,常常会觉得意守有困难,思想波动大,守不住丹田,这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饮水法。
即在练功前先漱口或刷牙,以保证口腔清洁(特别是早晨起床后练功,不粘连,然后喝三口热水(以不烫嘴为宜),不要太多。
饮水法能够协助意守丹田,並容易产生气感,使得丹田里暖烘烘的,仿佛从丹田里升起一个火热的太阳,气贯丹田也就顺利了。
此法尤其适合于冬季。
二是指压法。
即在丹田处用手指压几下,使得该部位受到明显的酸胀或痛的刺激,这样在入静时丹田处就特别敏感,意守就轻而易举了。
三是摩腹法。
即用热手搓丹田,使小腹发热,也是快速得气,生发精气的好方法
古人有言:回头悟生死,养气惜精神。
丹田不许坏,保养寿长生。
足见田的作用是何等重要,而练功时要意守好丹田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开始练习气功意守何处

开始练习气功意守何处每个人刚开始练习气功,一般是要先意守身体某一个部位,这个部位到底是哪儿呢?如果去问一个没有练习过气功的人,他们可能说是丹田或者下丹田,这个是小说或者影视里面都这么说的。
就算去问外面教气功的一些气功师,他们也是说意守下丹田。
下丹田有人说在肚脐下面一寸多这个位置或者这个区域,或者是以肚脐内一寸多以这个点为立体的区域。
如果说是意守的话,在肚脐这个区域意守出入也不大。
但是对下丹田的位置还有很多不同看法,有认为下丹田在会阴穴附近的,有认为在两肾中间的,更有甚者认为在足底的。
然而一些丹书介绍的功法却不是意守这个位置,张三丰《玄机直讲》中炼丹火候说中话道:“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
这个‘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位置从生理的角度来说,不是肚脐周围。
如果以心脏为中心,半径为一寸三分画一个立体的圆和与两肾为中心半径为一寸三分为半径画的圆相交的话,这个区域只能是心窝里面区域,相当于中丹田区域。
在李少波著作的《真气运行法》功法中,开始练习的时候,也是呼吸注意心窝部即中丹田位置开始练习。
但是在吕洞宾著作的《太乙金华宗旨》中话道:“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曰月中。
”这个天心说的是两眼中间区域上丹田。
在赵避尘著作的《性命法诀明旨》中说道:“每于静坐之前,务要扫除一切杂念,宽放衣带,身体不受到束缚,自然血脉流通无阻,及入坐时,身如槁木,心似寒灰,两目下观鼻准,不可太闭,太闭则神气昏暗;亦不可过开,过开则神光外驰。
当以垂帘看鼻准,意念在两目中间齐平处为最佳。
”这个白话文的功法写的最直接了,说的是‘意念在两目中间齐平处’即为上丹田位置。
还有很多功法,意守位置都不一致,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是意守上中下这三个丹田位置。
那开始练习气功到底意守哪儿为好呢?这个没有标准答案,也许是每一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或者练功的过程不一样,开始需要意守的位置就不一样。
该不该守窍和如何守窍

该不该守窍和如何守窍守窍法门的后遗症初学者刚开始无法静心,不知道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守窍法门是许多同修使用过的,守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这个功法好用,坊间功法也常常提到,但是却没有完整的说明清楚守窍法门的后遗症。
守窍法门的后遗症是什么?守上丹田:眉心疼痛、头痛,像上了紧箍咒。
脑袋有头痛欲裂的爆炸感。
守中丹田:胸部疼痛、呼吸困难。
守下丹田:腹部胀大,肚子胀痛。
下面转贴南怀瑾书上说的守窍的另一个后遗症:“以这个法门(指守窍)使人常常会执着于现象,而以气脉的现象,来决定道力的深浅,最后反而陷入了着相的境界”。
这种执着到最后如果养成习惯了,是很难“戒掉的”。
守窍后遗症发生了怎么办?1.马上停止守窍法门2.每次打坐后要好好做收功3.静心法门改变为“做意”冥想放射性状光芒,让气疏散。
4.静心法门改变为《观涌泉》(脚底),让气别上脑,引导气走往下肢。
5.如果还是无法改善,建议停止打坐一阵子,多做“散气”的动作(如跑步、唱歌等等散元气的动作),等到气散开了,再重新来过。
6.重新来过时,请务必别再守窍了吧!除非遇到“明师指导”。
紧箍咒(念经、念咒的后遗症)常常有念咒、念经的师兄们抱怨头胀、头痛、眉心痛的现象。
这个现象来自师兄们无意识中做了类似守窍法门产生的后遗症。
建议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暂时缓解头胀、痛问题。
如果希望长期使用念经为静心法门打坐的师兄,请调整下面各点:1. 念经的速度2. 念经的力道3. 注意力正确的“放置”位置守窍法门真的不好吗?守窍法门不是不好,相反的,它是非常能够迅速养气的静心法门,但是有个前提,它需要有“明师指导”。
道文化爱好者免费交流群,每日分享干货,拼团、活动。
意守丹田的正确方法

意守丹田的正确方法丹田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修炼内功的关键。
意守丹田是指通过意念将注意力集中于丹田位置,以达到调整身体能量和提升内在力量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如何正确意守丹田的方法。
1. 姿势正确:在意守丹田时,坐姿是最常用的方式。
坐在椅子上或打坐都可以,重点是保持身体挺直,不要低头或驼背。
双脚平放在地上,双手轻轻放在腹部下方的丹田位置,稍微用力向内收紧腹部,保持轻松自然的呼吸。
2. 专注意念: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位置,用意念感受丹田的存在和能量。
可以想象自己的呼吸进出丹田,或者想象一团光球在丹田中旋转。
重要的是保持专注,不被外界干扰。
3. 呼吸调整:意守丹田时,呼吸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使呼吸平稳、深长而悠长。
吸气时腹部稍微鼓起,呼气时腹部稍微收缩。
通过调整呼吸,可以帮助调整身体能量,增加内在力量。
4. 恰当时间:意守丹田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是比较适合的时刻。
每次意守丹田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一般建议每次10分钟以上。
5. 内外结合:在意守丹田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修炼方法,如调整呼吸、冥想、气功等。
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丹田的感知和调整。
6. 坚持练习:意守丹田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修炼过程。
最好每天都进行一定时间的练习,坚持下来可以逐渐提升对丹田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通过正确的意守丹田方法,可以帮助调整身体能量,增加内在力量,提升身心健康。
但需要注意的是,意守丹田并不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效果。
此外,在练习过程中应遵循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勉强自己,以免引发不适。
总结起来,正确的意守丹田方法包括正确的姿势、专注的意念、调整呼吸、选择适当的时间、结合其他修炼方法和坚持练习。
通过长期的修炼,可以逐渐提升对丹田的感知和控制能力,从而达到调整身体能量和提升内在力量的目的。
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怀瑾老师讲述:当心“意守丹田”的后果
平常一般学习静坐的人,大体上都注重守在下丹田一窍,所谓“气沉丹田”,或者“藏神于丹田”,乃至“意守丹田”等,即此之谓。
有的认为只要守住了下丹田,便可“藏精固气”,或
者“炼精化炁”。
其实,从中国医学针灸等有关穴道的理论来讲,关于下丹田部分,前有“气海穴”,后有“命门穴”,也就是现代医学、生理学中肾上腺的主要部分,这的确是人体生命很重要的关键所在。
但是男女老幼,以及有病或无病的人,乃至肾上腺特别发达或特别衰弱的人,能不能守此下丹田的部位?或者可不可以守此下丹田?都是很大的问题,如非明师(有经验、有智慧、有成就的师长)指导,有时反而危害无穷。
例如肾脏衰弱,或本来患有遗精、手淫、以及其它有关疾病,如阳萎、早泄等人,开始守此,将促使此类病症,更加严重。
当然其中也有少数例外,那是生理上其它原因偶然的巧合,绝非初步合理的成果。
如果女子学习静坐,专心教以守下丹田的一窍,流弊更大,甚至,可能促成血崩等症,或者产生性变态心理等严重病症。
至于专守上窍(眉心或头顶),也要特别注意年龄、生理、疾病等情形而定。
如果一
味乱守上窍,很容易促成血压增高、神经错乱等严重病症。
有些人因守窍日久,稍有效果,就有红光满面的现象,自己乃至别人,就都认为是有道的高人。
其实如果年龄很大的人,
一有这种现象发生,就必须当心脑溢血等症。
此外,倘使身体上本来潜伏有性病的病菌,而并未彻底治疗痊愈,久守上窍,反而容易把性病的病菌引入脑部,而发生种种不堪设想的后果,此点尤须特别注意。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这些丹经所谓守一,是根据老子所讲一的道理,“得其一,万事毕”,一般守着这么一个地方,死死地打坐,认为是守窍,是守一,就是修神仙之道。
有没有效果呢?有效果,但并不是什么神仙的道法。
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某一点,久了以后,气血都向这一点集中,因此发生特别的现象。
有些守窍守到神经受气血的影响,内在震动。
像这些特别现象一来,配上自己心理上的观念,就认为这是气脉走通得道了,其实这都不相干的。
你如果每天看那个手指头,看了三年,这个指头会变长变胖,因为精神专注的作用。
但是守上窍,血压高不能守;血压低的或贫血的人,初步学也很困难,头会发晕。
守下丹田更严重,有些人越守肚子越大,不是小腹大就是胃这里特别鼓出来。
女性守下丹田往往毛病更多。
这三窍是有作用的,与一般中医所讲的上中下三焦有连带关系。
但三焦究竟是个什么很难讲,我们外行勉强讲内行的话,应该是属于荷尔蒙所分布的腺路。
但是,“得其一,万事毕”不是守窍这个道理这么简单。
一是个什么?我希望诸位看一下朱云阳真人的注解,他的注解等
于吃很稳当的中药,虽然不能救命,但是不会有后遗症。
他说:“太上云,得其一,万事毕。
又曰,谷神不死,是谓元牝。
”所谓太上就是老子,是道教对他的尊称。
在老子《道德经》上有谷神、元牝的名称,过去我们研究老子的时候已经提到过谷神,谷就是山谷,是个狭长阴暗的地方,有三角形、布袋形、长方形。
有一种山谷是进去之后没有出路,等于山洞一样,不过比较大而深,空气不对流,所以有回音,这样的地方不能住人。
另一种山谷是两头相通的,空气对流,但是幽深。
谷神是形容一个空灵的地方,越是空到极点,我们反而感觉很难受,好像其中有神,有不可知的一股力量,这是老子所讲的谷神。
元牝,现在用的这个“元”字,老子原书是“玄”。
这个“玄”字研究起来也很麻烦,根据老子自己所说,是“玄之又玄”,简直是不能解释。
后世的学术家又分两种解释:一种认为“玄”字代表了宇宙的形象,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是个连环圈,彼此相连,你说它属于哪一头,都不一定。
另一种属于唯物思想的解释,这个“玄”字古代是上面点一点,挂下来一条线,连着两个圆圈。
那个就代表细菌、微生物,或者人的精虫,这些东西都属于古代的“玄”字,它是个象形,像小虫一样活动的东西。
……
“谷神至虚而至灵,其妙生生不已”,这是谷神,至妙至灵是个空洞的东西,空洞的东西反应很快的,佛学所谓感应道交。
“感应”两个字从《易经·系传》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讲这个生命的本来。
谷神这个东西,生生不已,“从生生不已处,分出元牝”,是一个能够生万物的根源。
元牝与谷神名称不同,“其体则一,其用则两”,是一个东西,但作用不同。
一般修道家的,专门在身体上找这个东西。
身体上找就很难了,我们千万不要想在身体上找。
《我说参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