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事故的分类与级别
教学事故分级及处理办法

XXXX职业学院教学事故分类级别及处理办法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行为,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努力防范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各种教学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原《XXXX职业学院教学事故分类级别及处理办法》进行修订后执行。
一、教学事故依据教学运行管理的不同环节,分为课堂教学类(A)、实践教学类(B)、考试与成绩管理类(C)、教学常规管理类(D)和教学保障类(E)五类,并根据事故性质和所造面的影响程度分为三个级别:I级为重大教学事故,II级为较大教学事故,III级为一般教学事故(详见附表)二、教学事故发生后,事故责任人或发现人、知情人应及时将事故情况报告相关单位和教务处。
经教务处和相关单位查实,依据本办法对事故级别或责任人提出初步认定和处理意见,并填写《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情况表》,报教务处、人事处、主管院长核定。
有关单位领导对本部门事故隐瞒者,或管理人员对发现的事故拖延不报者,一经发现均列为事故责任人。
三、教学事故一经核定,要视事故级别和情节给予以下处分:1.I级给予全校通报批评扣减当月20%绩效津贴或课时费(外聘教师);2.II级给予全校通报批评并扣减当月10%绩效津贴或课时费(外聘教师);3.III级视情节及影响程度在全校通报并扣减当月5%绩效津贴或课时费(外聘教师);5.发生教学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在本期不得参与各类评优。
6.一学期内累计发生教学事故两次(含)以上的相关责任人,其本年度考核结论只能定为不合格或基本合格,且不能晋升职称。
四、本办法由教务处、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教学事故分类与级别列表教学事故分类与级别一、课堂教学类(A)二、实践教学类(B)三、考试与成绩管理类(C)四、教学管理类(D)五、教学保障类(E)注:未尽事宜,由教务处、人事处会同学校相关部门、相关规定处理。
教学事故分类及级别

Ⅰ
Ⅱ
Ⅲ
D06
因教师错误指导或擅离岗位,上课过程中致使学生受到严重伤害,医疗费5000元以上
因教师错误指导或擅离岗位,上课过程中致使学生受到伤害,医疗费在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因教师错误指导或擅离岗位,上课过程中致使学生受到伤害,医疗费在1000元以下
监考教师缺席
Ⅲ
Ⅲ
Ⅱ
C12
监考教师考前未按规定时间贴好考号、清理、整顿、规范考场
Ⅲ
C13
监考教师考前未检查考生的规定证件,导致无证件学生考试
监考教师考前未认真检查考生的规定证件,导致学生代考等作弊行为
Ⅲ
Ⅱ
C14
监考教师未按考试规则发放试卷,影响考生考试尚能弥补者
监考教师未按考试规则发放试卷,影响考生考试无法弥补者
Ⅲ
Ⅰ
C22
未按规定报批,擅自更改学生学籍
Ⅰ
教学保障事故(D类)
类别
事 故
级别
D01
教材科因工作失误使学生在开课一周内尚未得到教材
院(系、部)没有按规定及时报出所用教材或所报教材有误,使学生在开课后未得到教材
由于管理人员失职,导致学生开课两周以上,仍有缺供教材,在短期无法解决的
Ⅲ
Ⅲ
Ⅱ
D02
未按时打开教室或实验室,导致推迟上课或考试时间5分钟以内的
Ⅲ
D12
教学楼清洁卫生差,教师休息室上课期间无饮用水供应
Ⅲ
D13
实验室责任人未按实验教学计划要求将实验仪器设备准备好,或实验室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未及时报修,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Ⅲ
因排课、排考或调课失误,小范围内影响教学秩序,未能及时妥善解决
教育事故认定和处理的规定

教育事故认定和处理的规定为了促进我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贯彻依法治校,提高教学质量,避免或减少教学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一、凡违反学校有关教学管理规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视为教学事故。
二、教学事故分为以下四类:1.教学管理方面事故;2.教学过程方面事故;3.考试与成绩方面事故;4.教学保障方面事故。
三、教育事故按程度分为三级: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一般)事故。
四、教学事故可以由检查人或发现人,在发现后两天内向各专业部、德育处或教务处报告。
专业部、德育处或教务处调查核实后应按一次一表的方式填写《教学事故记录表》,作好详细记录,并由教务处将教育事故认定通知发至责任人和责任人所在部门。
五、《教学事故记录表》应明确列出责任人(一人或多人),不得以部门集体代替。
部门领导对本部门的教学事故隐瞒不报,或教学检查人员对执勤中发现的教学事故拖延不报者,应同时记为责任人。
六、Ⅰ级事故由分管教育的副校长核定,Ⅱ、Ⅲ级事故由教务处长负责核定,并由教务处将处理结论书面报校长办公室、通报人事科以及相关的责任部门,由人事科执行经济处罚决定。
Ⅰ级事故通报全校。
七、教学事故分类与级别:八、对其他有关部门的教育事故认定与处理的规定:1.未按照《作业指导书》明确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完成时间”完成有关工作影响教学的,对责任人(有关岗位人)认定为Ⅱ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为Ⅰ级事故;完成工作时间略有拖延但工作质量符合标准的,可认定为Ⅲ级事故。
2.校长院长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财务室、督导室等行政职能科室未及时履行或未履行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平衡协调、考核奖惩工作,而影响教育工作的,对部门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有关岗位人)可认定为Ⅱ级教育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为Ⅰ级教育事故。
3.经学校培训部统筹安排后,执行部门没有安排好教学场地、设备、教师,影响职后培训工作的,场地、设备、教师所在部门的主要领导和教务员视为责任人,造成一定后果的,可认定为Ⅲ级教育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为Ⅱ级教育事故。
教学事故界定处理办法

教学事故界定处理办法为保证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及时有效地处理教学环节中的各类事故,促进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事故分类及等级界定本办法将教学事故分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等,按其情节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即:重大教学事故(Ⅰ级),一般教学事故(Ⅱ级),教学违规(Ⅲ级)。
第一类课堂教学Ⅰ级1.未经批准,随意删减课程教学内容。
2.对学生实施体罚,造成严重的影响。
3.非客观原因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
4.整个学期未完成教学进度1/2以上。
5.无故旷堂三学时及以上。
Ⅱ级1.旷堂1——2学时。
2.酒后上课,课堂吸烟。
3.整个学期未完成教学进度2/3。
4.在课堂上用语言或行为贬损、侮辱学生,造成严重影响的。
5.教师上课迟到10分钟或提前下课10分钟及以上。
6.擅离课堂外出办理其它事情,严重影响教学。
7.未经学校及相关部门批准,随意停课。
Ⅲ级1.未经教务处批准,随意调课。
2.未经教务处批准,随意请人代课或代他人上课。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明显不备课现象或无案上课。
4.上课迟到10分钟或提前下课10分钟及以内。
5.教态不规范,坐着上课,穿背心、穿拖鞋,体育教员不按规定穿运动服上课等仪表不整。
6.上课时,接听或打电话。
7.上课不按时登记学生点名册,没有记录;教案不规范。
8.缺乏责任心,课堂秩序混乱。
第二类实践教学Ⅰ级1.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因教师的错误指导或擅离职守,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学生严重伤亡事故。
2.未经批准,教师擅自取消实训大纲规定的实习内容。
3.实训室因管理人员的不善,而造成重大事故或故意隐瞒不及时报告的。
其余条款参照课堂教学Ⅰ级。
Ⅱ级1.教师和实习指导人员不按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指导学生实习,致使学生实习达不到教学相应要求。
2.教师责任心不强,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造成财产损失或学生受伤。
3.实训室管理人员不负责任或管理不善,造成设施、设备严重损坏,影响正常教学。
学院教学事故分类与级别

2.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停电、停水,使上课或实习、实验中断。
保
3.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怠于履行职责,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的。
障
1.因管理不善,造成财产损失及长期停课。
Ⅰ 2.因实验材料供应失误,造成财产重大损失和人身伤害。
级
3.由于管理人员管理不善,致使教学设备损坏,造成重大经济损
失及影响正常教学。
-4-
级 实
5.指导教师对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未予以指导或
践
指导不负责任,致使出现严重抄袭现象,且未及时发现和纠正;或有
教
1/2 学生的论文(设计)质量未达到基本要求,或不附合实际评定成绩
学
者达到所指导学生人数的 1/2。
6.丢失或不按规定整理上交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Ⅰ 1.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因教师的错误指导或撤离职守,造成 级 重大财产损失或学生严重伤亡事故。
下课 30 分钟以上按旷课计)。
6.教师擅离课堂外出办理其它事情,严重影响教学。
7.教师不按教学要求布置作业。
8.课堂教学不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教学任务无法正常完
成。
1.在讲课中散布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反动言论和违反国家法律内
容,散步传播淫秽内容。
Ⅰ 级
2.对学生实施体罚,使学生受到严重人身伤害。 3.非客观原因造成较大范围教学秩序混乱。 4.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教学安排,造成严重后果的。
束课程一周以内。
课 堂
2.上课无故迟到 5 分钟以上 10 分钟以内或提前下课 10 分钟以上
教
但在 30 分钟以内的。
学
3.教师酒后上课或上课抽烟,造成不良影响者。 Ⅱ 4.课堂上用语言或行为贬损、侮辱学生,造成严重影响者。
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

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事故是指在教学或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辅人员或教学后勤保障人员违反学院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影响教学正常秩序,在师生中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
二、按照教学与管理的不同环节,教学事故分为政治思想(A)、课堂教学(B)、考试与成绩管理(C)、教学管理(D)、教学保障(E)五类。
根据事故性质和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分为三个级别:Ⅰ级为重大教学事故,Ⅱ级为严重教学事故,Ⅲ级为一般教学事故(详见附表一)。
三、教学事故发生后,事故责任人或教学管理与监督部门相关人员应及时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和影响报告教务处。
教务处查实后,填写教学事故认定表(附表二)。
并依据本办法对事故级别和责任人提出初步认定和处理意见。
Ⅰ级事故由院长核定,处理意见经学院党委会讨论,由院党委行文通报。
Ⅱ级事故由分管院长核定,处理意见经院长办公会通过,由学院行文通报。
Ⅲ级事故由教务处核定,交分管院长审查,由学院行文通报。
四、对教学事故责任人,视其事故级别和情节给予以下处分:Ⅰ级教学事故责任人作书面检查,给予记过处分,当月扣发绩效奖800元,取消2年评优评先资格,2年内不得晋升职称;事故责任人认识较差的,调离教学岗位或予以解聘。
Ⅱ级教学事故责任人作书面检查,给予警告处分,当月扣发绩效奖400元,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1年内不得晋升职称。
Ⅲ级教学事故责任人作书面检查,给予全院通报批评,当月扣发绩效奖200元,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附表一:教学事故分类与级别政治思想类(A)课堂教学类(B)考试与成绩管理类(C)教学管理类(D)教学保障类(E)附表二:教学事故认定表。
教学事故的分类、事项和级别

2.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II
I
B4
非极特殊不可抗拒的原因提前下课(含上机、实验):
1.提前下课5至10分钟;
2.提前下课超过10分钟。
II
I
B5
各类人员在教学、实验、实习以及教学管理等教学活动中故意散布违反 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书 育人基本宗旨的言论,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
2.发给了不应发给者:
1)及时追回,未造成不良后果;
2)及时追回,造成轻微不良后果;
3)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或证书无法追回。
III
III
II I
A 5
出具与事实严重违背的学历、学籍、成绩及各类证书、证明:
1.过失;
2.故意。
II
I
A 6
单位领导或经办人员对本部门事故故意隐瞒者,或教学检查人员对值勤 中发现的事故拖延不报者:
2)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
III
II
III
II
F3
周内有两天上课铃声不响或明显不准而未及时修复。
III
F4
因管理原因致使电教设备不能按教学计划正常使用:
1.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影响正常教学工作不超过20分钟;
2.影响正常教学工作超过20分钟。
III
II
F5
需通知而未及时通知、能修复而未及时修复的停电造成停止或中断考试、 上课、实验、实习等正常的教学工作:
II
试卷:
D10
1.相邻两届学生的试卷内容重复率超过30%、与教学大纲相比试题
II
份量明显不足或难易程度明显偏离教学大纲要求;
2.试卷重复使用。
I
D11
教学事故的分类与级别

27
监考、巡视人员暗示考试内容,为学生作弊提供方便或者姑息、纵容、袒护学生作弊
Ⅰ或Ⅱ
28
监考、巡视人员违反规定在考场中使用手机
Ⅱ或Ⅲ
29
监考教师失职,造成考场秩序混乱
Ⅱ或Ⅲ
30
主考、监考、巡视人员迟到5分钟以上
Ⅱ或Ⅲ
主考、监考、巡视人员迟到5分钟及以内
Ⅲ
31
由于监考教师失误,造成考试收回试卷数与参加考试人数不相符
Ⅱ或Ⅲ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明显不备课现象
Ⅲ
未携带任何教案或教学资料进入课堂上课,或错带教材,耽误教学
Ⅲ
6
教师上课迟到5分钟以上
Ⅱ或Ⅲ
教师上课迟到5分钟及以内
Ⅲ
教师提前下课10分钟以上
Ⅱ或Ⅲ
教师提前下课10分钟及以内
Ⅲ
7
教师在上课或教学活动中使用手机
Ⅱ或Ⅲ
8
因保管不当遗失教学班作业
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按要求布置和批改作业
Ⅲ
50
不能按时提供学生成绩,影响正常学籍处理
Ⅲ
51
未经学校批准,擅自变更教学计划
Ⅱ或Ⅲ
52
学院制定的开课计划与教学计划不符,使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影响
Ⅱ或Ⅲ
第五类教材
53
由于工作不落实等原因,造成开课后既无教材又无补救措施
Ⅰ或Ⅱ
54
所用教材严重不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Ⅰ或Ⅱ
55
因教师没有按规定及时报出所用教材或教材供应部门工作失误,使学生在开学2周后尚未得到教材
Ⅱ或Ⅲ
56
选用教材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达不到教学基本要求
Ⅱ或Ⅲ
57
教师无正当理由,不使用计划订购的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
65
教室或其它教学活动场所卫生状况差,未能按规定清扫和整理,造成不良影响
Ⅲ
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表
海南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表
责任人姓名
所在单位
事故发生时间
200年月日
事故发生地点
教学事故内容:
责任人所在单位对事故级别初步认定及处理意见:
负责人签字:
Ⅱ或Ⅲ
44
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疏忽,造成学生成绩登记严重失实
Ⅱ或Ⅲ
45
教学管理人员丢失学生原始成绩,造成严重后果
Ⅱ或Ⅲ
46
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本单位所发生的教学事故有意隐瞒不报,造成严重影响
Ⅱ或Ⅲ
47
因排课、排考不当造成教室冲突,或造成无教师到岗上课,未能在接报15分钟内及时处理。
Ⅲ
48
教师已办理停调课手续,但管理人员未能及时通知学生,影响教学秩序
Ⅲ
23
任课教师及其他有关人员考前泄露试题
Ⅰ
24
试题有严重错误,造成考试延误、中断或失效,影响考试正常进行
Ⅰ或Ⅱ
25
考试现场发现试卷未准备好,致使考试无法进行
Ⅰ或Ⅱ
26
监考、巡视人员无故缺席
Ⅰ或Ⅱ
27
监考、巡视人员暗示考试内容,为学生作弊提供方便或者姑息、纵容、袒护学生作弊
Ⅰ或Ⅱ
28
监考、巡视人员违反规定在考场中使用手机
Ⅲ
10
超过规定时间提交教学进度表达2周
Ⅲ
11
任课教师穿背心、拖鞋上课(必须穿背心、拖鞋上课的场合除外)
Ⅲ
第二类实践教学
序号
事故
等级
12
学生在实习、实验过程中因教师错误指导或擅离职守,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学生严重伤亡事故
Ⅰ
13
未经批准,教师擅自取消教学大纲规定的实习或实验内容
Ⅰ或Ⅱ
14
因教师责任心不强,致使学生在实习、实验过程中造成财产损失或学生受伤
(盖章)
200年月日
教务处意见:
负责人签字:
(盖章)
200年月日
主管校长意见:
签字:
200年月日
备注(附件材料等):
注:此表一式三份,责任人所在单位、教务处、人事处各执一份。
Ⅲ
49
档案管理混乱(含学生档案、教学档案、试卷保存、成绩管理等),造成不良影响
Ⅲ
50
不能按时提供学生成绩,影响正常学籍处理
Ⅲ
51
未经学校批准,擅自变更教学计划
Ⅱ或Ⅲ
52
学院制定的开课计划与教学计划不符,使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影响
Ⅱ或Ⅲ
第五类教材
53
由于工作不落实等原因,造成开课后既无教材又无补救措施
Ⅰ或Ⅱ
Ⅱ或Ⅲ
15
教师和实验人员不按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指导学生实习、实验,致使学生实习、实验达不到教学相应要求
Ⅱ或Ⅲ
16
教师对学生实习、实验过程不认真考核,不批阅学生实习、实验报告,随意给定实习、实验成绩
Ⅱ
17
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负责任或管理不善,造成实验仪器设备严重损坏,影响正常教学
Ⅱ或Ⅲ
18
指导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责任心不强,致使毕业论文(设计)错误较多、质量较差
Ⅱ或Ⅲ
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课程表安排的上课时间和地点
Ⅲ
教师擅离课堂外出办理其它事情,严重影响教学
Ⅱ或Ⅲ
4
非客观原因造成较大范围教学秩序混乱
Ⅰ或Ⅱ
教师课堂上不负责任,对学生放任自流,课堂教学纪律很差
Ⅲ
5
不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上课时无教案、讲稿,致使教学出现明显失误,教学效果较差
Ⅱ或Ⅲ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明显不备课现象
教学事故的分类与级别
第一类 课堂教学
序号
事故
级别
1
违背教书育人的基本宗旨,其言行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
Ⅰ
在教学中发表错误观点或不负责任的言论,造成不良影响
Ⅱ或Ⅲ
2
未经批准,教师随意删减课程教学内容1/4以上
Ⅰ
自行减少教学学时2学时及以上
Ⅱ或Ⅲ
3
擅自停课、旷课
Ⅰ或Ⅱ
擅自调课、请人代课或代他人上课
Ⅱ或Ⅲ
擅自请人代课,由此导致教学效果很差,影响教学质量
Ⅰ或Ⅱ
60
管理不善,设备丢失,严重影响教学正常进行
Ⅱ
61
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停电、停水,使上课或实习、实验中断
Ⅱ或Ⅲ
62
因校内各种原因造成停电、停水10分钟内响应,进行现场处理
Ⅲ
63
教室管理人员疏忽,延迟开门时间5分钟以上,影响上课或考试
Ⅱ或Ⅲ
64
Ⅲ
34
不按评分标准阅卷,教师在非教学因素作用下,擅自提高或压低学生考试成绩10分以上
Ⅱ或Ⅲ
35
不按评分标准阅卷,教师在非教学因素作用下,擅自提高或压低学生考试成绩10分及以内
Ⅲ
36
批改试卷不认真,出现差错
Ⅲ
未提交试卷分析表或试卷标准答案
Ⅲ
37
成绩上报后因批改错误而更改学生成绩
Ⅲ
38
任课教师在考试结束后遗失学生试卷及学生考试成绩
54
所用教材严重不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Ⅰ或Ⅱ
55
因教师没有按规定及时报出所用教材或教材供应部门工作失误,使学生在开学2周后尚未得到教材
Ⅱ或Ⅲ
56
选用教材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达不到教学基本要求
Ⅱ或Ⅲ
57
教师无正当理由,不使用计划订购的教材
Ⅲ
58
未经学校批准,擅自使用自编教材
Ⅲ
第六类教学保障
59
由于管理人员管理不善,致使教学设备损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影响正常教学
Ⅱ或Ⅲ
29
监考教师失职,造成考场秩序混乱
Ⅱ或Ⅲ
30
主考、监考、巡视人员迟到5分钟以上
Ⅱ或Ⅲ
主考、监考、巡视人员迟到5分钟及以内
Ⅲ
31
由于监考教师失误,造成考试收回试卷数与参加考试人数不相符
Ⅱ或Ⅲ
32
监考、巡视人员对学生违反考试纪律行为视而不见,未严格执行考试规定,从而造成严重影响
Ⅱ或Ⅲ
33
管理人员和主、监考教师不按考试规范组织考试;监考教师在考场内做与监考工作无关的其它事情如吸烟、看报纸、杂志等
Ⅱ或Ⅲ
39
考试后教师或教学秘书不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成绩
Ⅲ
第四类教学管理工作
40
管理人员违反规定,发放虚假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
Ⅰ
41
私自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学历、学籍、成绩等各类证书、证明,私自更改或伪造学生成绩档案
Ⅱ
42
审查不认真,错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
Ⅱ或Ⅲ
43
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学籍管理办法要求及时进行学籍处理,造成严重后果
Ⅱ或Ⅲ
指导的毕业论文(设计)格式不规范,选题不符合要求
Ⅲ
19
实验室管理人员未按计划将实验仪器设备准备好,影响实验课的正常进行
Ⅲ
20
实验室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管理人员不及时报修,或维修人员不及时修理,影响教学正常进行
Ⅲ
第三类考试与成绩管理
21
考试命题内容和份量不符合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Ⅲ
22
命题教师不按时交付试卷,造成不能及时印制,影响考试
Ⅲ
未携带任何教案或教学资料进入课堂上课,或错带教材,耽误教学
Ⅲ
6
教师上课迟到5分钟以上
Ⅱ或Ⅲ
教师上课迟到5分钟及以内
Ⅲ
教师提前下课10分钟以上
Ⅱ或Ⅲ
教师提前下课10分钟及以内
Ⅲ
7
教师在上课或教学活动中使用手机
Ⅱ或Ⅲ
8
因保管不当遗失教学班作业
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按要求布置和批改作业
Ⅲ
9
不让教学督导员或教务处安排的其它人员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