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膨胀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姓名:王蓉班级:大班学科:科学课题:有趣的膨胀设计意图: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每位幼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的,但是幼儿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

例如:在班级的植物角中,我用水泡了一些黄豆、绿豆,让幼儿观察这些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幼儿看见后就说它们都鼓起来了,而不知道黄豆、绿豆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

另外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教育内容因从身边取材,这样就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

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针对幼儿这方面知识比较贫乏,以及新《纲要》的精神,选择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小组操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从而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

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优秀模板《有趣的膨胀》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优秀模板《有趣的膨胀》

《有趣的膨胀》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膨胀的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未知世界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现象,并能通过实验验证。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物体膨胀的条件,以及膨胀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热水、冷水、盐、糖、放大镜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实验记录表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气球,问幼儿:“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会变大吗?”2.实验一:气球在水中的膨胀教师将一个气球放入热水中,让幼儿观察气球的膨胀现象。

引导幼儿讨论:气球为什么会膨胀?膨胀的原因是什么?3.实验二:气球在盐水中的膨胀教师将一个气球放入盐水中,让幼儿观察气球的膨胀现象。

引导幼儿讨论:气球为什么会膨胀?膨胀的原因是什么?4.实验三:气球在糖水中的膨胀教师将一个气球放入糖水中,让幼儿观察气球的膨胀现象。

引导幼儿讨论:气球为什么会膨胀?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膨胀,如受热、遇到不同物质等。

6.拓展活动教师出示一个放大镜,让幼儿观察放大镜下的物体,发现物体在放大镜下会显得更大。

引导幼儿讨论:这是为什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认识到:膨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观察和发现。

五、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膨胀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膨胀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让幼儿将所学应用于生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与幼儿对话: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奇妙的现象呢?”幼儿:“气球变大了!”教师:“是的,气球变大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膨胀现象。

大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膨胀》含反思

大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膨胀》含反思

大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膨胀》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主要涉及膨胀现象的认知。

教材章节为《有趣的膨胀》。

详细内容包括:1. 膨胀的定义;2. 膨胀的原因;3. 膨胀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膨胀的定义和原因,知道膨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膨胀的定义和原因,知道膨胀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膨胀现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水、气球、塑料管、热风机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吹起来的气球,提问学生们是否知道气球为什么会变大。

2. 讲解膨胀的定义和原因:通过PPT讲解膨胀的定义和原因,让学生们了解到膨胀是由于物体受热或内部压力增加而体积增大的现象。

3.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们观察教具中的塑料管,讨论在加热塑料管时,为什么它会变大。

4. 动手实践: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热风机加热塑料管,观察塑料管的膨胀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分享和交流:每组选代表分享实验成果,全班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有趣的膨胀》板书内容:1. 膨胀的定义:物体受热或内部压力增加而体积增大。

2. 膨胀的原因:受热、内部压力增加。

3. 膨胀的应用:冬天衣服容易变大、气球吹起来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彩笔在记录本上画出今天实验的塑料管膨胀的过程。

2. 请写一篇关于今天膨胀课的小作文。

答案:1. 学生画的塑料管膨胀过程图。

2. 学生关于膨胀课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到膨胀现象。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膨胀现象,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优秀模板《有趣的膨胀》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优秀模板《有趣的膨胀》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优秀模板《有趣的膨胀》本次活动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优秀模板《有趣的膨胀》里面包含了: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种黄豆,其形状并与没浸泡过的黄豆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看膨化食品,对其进行食品卫生教育。

怎么提高上课技巧最快?本站有海量优质课教学课件PPT长期更新,欢迎收藏!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

2.引导幼儿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观察物体膨胀前与膨胀后的有趣变化。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用水浸泡过和没浸泡过的黄豆若干,木耳若干,小盘、小勺若干,瘪的乒乓球一个,电热锅一个,植物油、白糖少许。

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师:今天,老师来的时候,有一只小青蛙看到了我,说要来我们这里做客,大家欢迎吗?幼:欢迎。

师:咦,小青蛙怎么哭了?小青蛙说:“我的乒乓球不小心弄瘪了,怎么办呢?我还想和你们一起玩呢,呜……”师:小青蛙别哭,你看,这儿有那么多聪明的宝宝,他们一定会想出办法的,孩子们,你们谁能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呀?幼:扎个眼儿吹起来!幼:用热水蒸起来!(教师按幼儿的两种说法做示范,先扎眼发现不行,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热水放进电热锅,再将瘪了的乒乓球放进去,过一会儿用小勺捞出,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变化)师:瘪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就鼓了起来,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膨胀。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趣的膨胀现象。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种黄豆教师出示用水浸泡过的黄豆,让幼儿观察其形状并与没浸泡过的黄豆进行比较。

师:你们知道用水泡过的黄豆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幼:它变大了。

幼:摸起来比原来的软。

师:我们把黄豆用水泡过后变软变大的这种现象也叫膨胀。

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动手摸一摸两盘黄豆的软硬度;并观察它们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3.做一做让幼儿动手把木耳放到小盆里,倒上温水,用手稍微搅动,观察木耳在水中的变化。

(幼儿在轻松的音乐中以愉悦的心情亲自体验木耳在水中的变化,引发活动的兴趣)师:木耳用水泡过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幼:木耳也变大变软了。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膨胀》精选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膨胀》精选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膨胀》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有趣的膨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膨胀现象,探索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膨胀情况,了解膨胀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膨胀的定义,知道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膨胀情况。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膨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膨胀现象的本质,以及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膨胀差异。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掌握膨胀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气球、试管、温度计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烧杯、气球、试管、温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气球,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吗?”(2)引导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膨胀。

2. 例题讲解(1)讲解膨胀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膨胀现象。

(2)介绍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膨胀情况,如水、空气、金属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膨胀现象。

(2)分析不同物质膨胀的原因。

4.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膨胀情况。

(2)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

(2)强调膨胀现象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膨胀》2. 主要内容:(1)膨胀现象的定义(2)不同物质的膨胀情况(3)膨胀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膨胀现象。

(2)简述不同物质膨胀的原因。

2. 答案:(1)如:气球鼓起、热胀冷缩等。

(2)不同物质膨胀的原因:温度变化导致分子间距变化,从而使物质体积发生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膨胀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材料的膨胀和收缩;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膨胀;3.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膨胀现象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物质的膨胀和收缩 1. 物质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 膨胀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二、实验观察物质的膨胀 1. 实验材料: - 纸巾 - 水杯 - 热水2. 实验步骤:(1)将一张纸巾放在水杯底部,并用手指按紧;(2)将滚烫的热水倒入水杯中;(3)观察水杯底下的纸巾。

三、生活中的膨胀现象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2.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物质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Step 2 学习物质的膨胀和收缩现象1.以幼儿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理解物质的膨胀和收缩现象;2.指导学生了解材料膨胀和收缩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Step 3 实验观察物质的膨胀1.展示实验材料,并解释实验过程;2.指导学生依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3.帮助学生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Step 4 生活中的膨胀现象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膨胀现象;2.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膨胀现象的应用,如温度计等。

Step 5 下课1.温馨提示学生收起实验材料;2.整合本堂课所学知识,填写学科小记。

教学评估1.让学生回答课堂问题,如“物体膨胀是怎么回事?”等;2.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并做出评价;3.在教学过程中点名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外作业1.完成学科小记;2.在家观察和记录膨胀现象的应用。

讲师提示1.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小朋友的安全;2.控制实验过程中的温度,以免小朋友烫伤;3.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感谢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膨胀的概念。

2.掌握物体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观察和实验物体膨胀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金属圆环。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引入: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即物体膨胀的现象,简要解释膨胀的概念。

2.激发兴趣:通过问题引导,例如:夏天,我们把冰块放在温水中或阳光下会发生什么?为什么?3.导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步骤二:理论探究1.学习膨胀的原因:通过课件或书本,向学生们介绍物体膨胀的原因,包括热胀冷缩和吸湿膨胀等。

2.分析膨胀的影响因素:向学生们解释影响物体膨胀的因素,例如温度、湿度等。

步骤三: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金属圆环的膨胀–实验目的:观察金属圆环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现象。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金属圆环放在室温下,观察记录直径和温度。

•步骤二:将金属圆环加热到较高温度,观察记录直径和温度。

–实验结果:学生们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并进行分析。

2.实验二:观察水的膨胀–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现象。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较高温度,观察记录水位和温度。

•步骤二:将烧杯中的水冷却到较低温度,观察记录水位和温度。

–实验结果:学生们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并进行分析。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展开讨论。

2.学生总结物体膨胀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步骤五:拓展活动1.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自行设计一个关于物体膨胀的实验,并进行实施。

2.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并展示给全班。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体膨胀的概念和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主动提问和讨论,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大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膨胀》含反思

大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膨胀》含反思

大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膨胀》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有趣的膨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物体因温度、湿度等因素而发生的膨胀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膨胀是物体体积增大的现象,了解膨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膨胀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膨胀现象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物体膨胀的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材料(气球、水、瓶子、绳子等)、PPT、视频、卡片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气球,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会变大吗?”(2)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膨胀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膨胀现象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2)教师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膨胀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实验记录表,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2)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的膨胀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5分钟)(1)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膨胀现象的原因。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膨胀现象的更多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膨胀》2. 板书内容:(1)膨胀现象的定义和原理(2)膨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3)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发生了膨胀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1)热水袋在加热时,体积会膨胀。

(2)夏天,自行车轮胎会因为热胀冷缩而膨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膨胀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6
7
8
9
暖水袋里放上热水肚子鼓鼓的
10
← 这条缝隙能保护马路在
温度过高的天气不被膨 胀所破坏
11
香喷喷的面包是这 样来的:
小小的面团在温热的阳光下发酵 成白白胖胖的样子
12
13
松松软软,宝宝最爱!
14
来做实验吧!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18
实验3
• 老师这里有好多瘪了 的乒乓球,我们怎样 能够把它们变成原来 的样子?
• 幼儿尝试操作,比较。
19
教师小结:
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 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 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20
让我们来继续 寻找生活中的 膨胀现象吧!
21
22
23
看看香菇的变化
香菇遇水以后膨胀了
2
教学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 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 探索欲望。
3
什么是膨胀呢?
当物体受热时,其中的粒子 的运动速度就会加快,因此 占据了额外的空间,这种现 象称为膨胀。固体、液体、 气体都有膨胀现象。
4
生活中有哪些膨胀现象?
15
实验1
• 准备好的干海带放到热水里观察一会,出 现了什么现象?
海带泡的大大的,软软的,长长的,厚厚的。
16
实验2
• 将干木耳,银耳,紫菜放在温水里,会有 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 它们吸水以后体积慢慢的变大了,全都变 得软软的,大大的。
17
教师小结:
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 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 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 水膨胀的现象。
1
设计意图:
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位幼儿在生 活中都会遇见的,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 科学的教育内容应从身边取材,这样就有益于 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 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针对 幼儿这方面知识比较贫乏,以及新《纲要》的 精神,选择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 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小组操作和小 组讨论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 解物体膨胀的条件,从而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 观察的方法。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 索欲望。
24

25
பைடு நூலகம் 26
课后小结
幼儿在课上通过身边 的例子了解什么是膨 胀,并且在亲身实验 中对膨胀概念加深印 象,让孩子们体会到 科学在身边,通过本 次教育活动,幼儿不 仅学到了科学知识, 并且在科学实验中获 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