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基因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基因教案

初中基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3. 能够运用基因的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教学难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些遗传现象的图片,如双眼皮、肤色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基因吗?基因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它决定了生物的某一性状。
2. 讲解基因的作用: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3. 讲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亲子代间传递,决定了后代的遗传特征。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假设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a 控制,分析父母和子女的基因组合,得出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规律。
2. 分析肤色遗传:假设肤色由基因A和a控制,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分析父母和子女的基因组合,得出肤色的遗传规律。
四、小结与思考(10分钟)1. 总结基因的概念、作用和遗传规律。
2. 提问:基因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基因突变会对生物产生什么影响?五、课堂作业(10分钟)1. 根据PPT上的案例,完成基因遗传的填空题。
2. 思考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基因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案例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了基因的概念、作用和遗传规律。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作业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了对基因的理解。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答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初中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1. 基因的概念
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规律的实质和方法
4. DNA的结构和功能
5. 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3. 熟悉遗传规律的实质和方法
4. 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5. 了解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2. 遗传规律的实质和方法
3. DNA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
3. 复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概念复习:复习基因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2. 知识点讲解:讲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介绍遗传规律的实质和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4. 拓展延伸:介绍DNA的结构和功能,探讨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5. 练习巩固: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 总结复习:总结当天教学内容,梳理遗传学知识点,并与学生讨论相关问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复习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在基因和遗传方面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下一步需要更多地进行细化教学,并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和实践。
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提
供相关资源和资料,让他们更好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基因初中生物教案

基因初中生物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基因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基因的传递方式。
3.了解基因突变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基因的定义和作用。
2.了解基因的传递方式。
教学难点:
1.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基因传递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通过引入基因与遗传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对基因的兴趣和好奇。
Step 2:概念解释
教师简要介绍基因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基因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Step 3:基因传递方式
教师通过图示或实例,向学生介绍基因的传递方式,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传递规律。
Step 4:基因突变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会导致生物体的变异和变化。
Step 5:实验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基因传递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基因传递规律的理解。
Step 6: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讨论基因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布置有关基因的课外阅读或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基因的神秘世界。
板书设计:
主题:基因
1.基因的定义和作用
2.基因的传递方式
3.基因突变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基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能够理解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初中生物基因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基因试讲教案
目标:了解基因的定义、结构及作用,认识基因与遗传的关系
一、导入(5分钟)
1. 观察题:什么是基因?基因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什么作用?
2. 提出问题:基因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遗传的现象?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什么是基因?
2. 基因的结构:DNA、RNA、蛋白质
3. 基因的作用: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传递遗传信息
三、实验与展示(10分钟)
1. 实验一:提取DNA
2. 实验二:基因突变的展示
四、知识巩固(10分钟)
1. 选择题:基因的结构包括(A. RNA B. DNA C. 糖类)
2. 判断题: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是非?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1. 小组讨论:基因对生物的影响有哪些?
2. 课堂练习题:如果一个人的父亲是戴眼镜的,母亲是不戴眼镜的,那么这个人是否会近视?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回顾: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 总结:基因和遗传的关系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
七、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章节,总结基因的定义、结构与作用
2. 查询一种遗传病的信息,了解其对人体的影响
(备注:以上教案仅为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4. 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
5.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和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4. 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5. 遗传和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和作用,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互动提问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基因的定义、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3. 讲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以孟德尔遗传定律为例,讲解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规律。
4. 讲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及意义;讲解基因重组的类型、意义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 讲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分析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6.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遗传和变异的实际例子,如“无籽西瓜”、“抗病植株”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的概念、作用、传递规律、突变和重组以及生物变异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故事引导:以有趣的遗传变异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复习详细教案

初中生物复习详细教案
主题:遗传与进化
一、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
2. 掌握遗传与进化的相关概念和知识;
3. 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二、教学内容:
1. 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
2. 遗传与变异;
3. 进化的概念和机制。
三、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种的遗传特征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要求学生注意掌握交配、生殖、基因型和表现型等概念。
3. 实验演示:通过基因型和表现型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探究遗传规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遗传与变异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对进化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通过各种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6. 知识梳理:进行复习梳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作业安排:
1. 预习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讲解所需资料;
2. 完成本课知识点的笔记,整理重点知识;
3. 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评价方式:
1. 课堂表现评价:考察学生在实验、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表现;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拓展延伸:
1. 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深入讨论生物进化的相关话题;
2. 外出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物种的遗传特征。
以上是初中生物复习详细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初中生物生物技术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生物技术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 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和DNA指纹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熟悉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能够评价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复习内容: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2. 基因克隆技术
3. 转基因技术
4. DNA指纹技术
5. 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6. 生物技术的影响评价
三、复习重点:
1. 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
2. 了解转基因作物的优点和风险;
3. 熟悉DNA指纹技术在法医领域的应用;
4. 思考生物技术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四、复习方法: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概念和原理;
2. 利用多媒体资源,观看生物技术实验视频,加深理解;
3.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4. 参与讨论和分享,拓展思维,提升综合能力。
五、复习措施:
1. 准备相关复习资料,包括教材、笔记、练习题等;
2. 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保证复习效果;
3. 注意复习方法,灵活运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 保持积极心态,勇于思考和探索,做到理解掌握。
六、复习评价:
1. 完成复习计划,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2. 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深入思考,评价生物技术的价值和影响;
4. 考试中表现积极,取得理想成绩。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教案教学内容:基因的遗传与变异一、复习内容1. 遗传物质是DNA,由基因组成。
2. 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单位。
3. 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表达:DNA复制、RNA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
4. 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5.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显性、隐性遗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律。
6. 遗传的分子基础:染色体结构和遗传物质基因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DNA、基因、染色体的关系。
2. 掌握DNA复制、RNA合成与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3. 能够解释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原理。
4. 能够运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解释遗传现象。
5. 了解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DNA、基因、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 DNA复制、RNA合成与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3. 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互配合。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DNA复制、RNA合成与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
3. 设计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复习基础知识,引出DNA、基因、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 展示DNA复制、RNA合成与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进行讲解。
3. 讨论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原理。
4. 运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解释遗传现象。
5. 介绍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六、教学反馈1. 学生通过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习效果。
2. 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补充。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基因变异的讨论与研究。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DNA复制等过程。
【备注】以上为范本,具体教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专题复习教案
一、复习设计思路
专题复习的目的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
因此,不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
本节课以癌症作为情境素材, 从讨论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对知识自主整合、迁移和构建。
基因相关知识内容繁多,本节课选择的复习内容是高中生物主干知识:基因本质、基因表达、基因结构、基因突变、基因工程。
通过复习,既可达到“温故”、“知新”与“提高”的目标,又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梳理基因相关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整合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珍惜生命的情感
养成勇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在分组讨论中
学会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过程
卫生部信息; 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分别为70万、117万和150万。
目前全国癌症死亡已位居各类死因的第一位,每分钟约有三人死于癌症,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
其中研究的较清楚的是膀胱癌,相声泰斗马三立就死于膀胱癌。
已知环氧化酶-2与膀胱癌的形成有关,能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使DNA受损细胞的生存期延长,可抑制机体对癌细胞局部免疫,从而促进癌症的发生、生长和扩散。
环氧化酶-2的合成?根源(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1)人类膀胱癌基因和人类的正常基因相比较,这两种基因都有5000个碱基
长,但除一对碱基外,它们完全相同。
正常基因其中一片段碱基排列如右图。
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精氨①—CGGCCGCCA—
②—GCCGGCGGT—
酸—脯氨酸—组氨酸—”的氨基酸序列。
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突变形成癌基因,所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成为“——精氨酸—谷氨酰氨—组氨酸—”。
(精氨酸的密码子是CGU、 CGC、 CGA、 CGG、 AGA、 AGG;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组氨酸的是CAU、 CAC;谷氨酰氨的密码子是:CAA、 CAG。
)请推断哪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2)大量吸烟者膀胱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多10倍多,这可能是香烟中多种致癌因素造成的。
探究香烟是否能使人致癌
实验方法步骤:
①材料准备:从医院妇产科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组织,高倍显微镜,培养瓶若
干,配制好的培养液,香烟浸出液、剪刀,培养箱,所需要的酶等。
②制备检测细胞:
a.配制细胞悬浮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悬浮液分装到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检测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略)
参考答案: ②a.将上述组织用剪刀剪碎,再用胰蛋白酶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利用培养液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
③检测:取两只培养瓶,标号为1、2,分别往其中加入等量配制好的培养液,再往1中滴加几滴香烟浸出液,摇匀。
将上述某一个培养状况较好的培养瓶的细胞培养液分成两份,分别加入
1、2培养瓶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从1、2培养瓶中取样作多次镜
检,计算出变异细胞占观察培养细胞的百分数。
通过探索膀胱癌的根源来复习基因表达和基因突变的知识,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验能力
4.讨论3:治疗
(1)基因治疗即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抑癌基因、“自杀”基因
(2)用转基因技术改造肿瘤细胞做疫苗
科学工作者分离得到了膀胱癌抑癌基因片断,将其解离成两条单链,用其中一条与
基因的信使RNA 杂交配对,结果如下图所示,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如果要获取此基因,一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复习基因结构、基因工程、基因治疗知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推断能力。
5.讨论4: 检测基因已发生突变,却不会致病,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①不表达的DNA 片段突变
②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③蛋白质不同,功能相同
④隐性突变
(1).在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中与基因相关的概念有哪些?
(2).请用概念图的形式,建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