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合集下载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合理确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对于提高城市排水能力、避免城市内涝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展开讨论,探讨该概念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一、定义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是指某一雨洪频率和雨洪强度下,雨水管渠在一定期限内内涝发生的概率。

简言之,设计重现期越小,表示该管渠的抗洪能力越强,发生内涝的概率越低。

二、计算方法确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需要进行雨洪频率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经验公式法、频率分析法和抛物线法。

1. 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总结得出的计算方法,适用于缺乏观测点的区域。

常见的经验公式有MDF(Molinari, 1950)公式、SPA(Sherman, 1952)公式等。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缺乏可靠的观测数据,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 频率分析法频率分析法基于雨洪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雨洪频率分布模型,通过计算雨水管渠在不同重现期下的水位或流量,确定其设计重现期。

常用的频率分析方法有概率密度函数法、重现期推测法和极值理论法等。

3. 抛物线法抛物线法是一种近似估算设计重现期的方法,适用于中小流域或缺乏观测数据的情况。

该方法通过确定适宜的频率分布曲线形状参数,结合关键雨洪事件进行近似计算。

三、应用实例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以某城市某个区域的雨水管渠设计为例,介绍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1. 数据准备首先,需要收集该区域的雨洪频率数据,包括历年来的降雨量和径流量观测资料。

同时,还需获得该区域的地形地貌数据、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状况等信息,以便进行流域特征分析。

2. 频率分析基于收集到的降雨量和径流量数据,采用频率分析法进行雨洪频率分析。

根据统计学原理,建立雨洪频率分布模型,拟合出适合该区域的概率密度函数,并计算不同重现期下的水位或流量。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1.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雨水管渠或地面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类。

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

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方式。

檐沟外排水由檐沟、雨水斗、承雨斗及立管组成。

天沟外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及排出管组成。

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或排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检查井组成。

内排水系统按每根立管接纳的雨水斗的个数,分为单斗和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两类,单斗系统一般不设悬吊管。

按雨水排至室外的方法,内排水系统可分为架空管排水系统和埋地管排水系统。

架空管内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将雨水排人埋地管中,由于使用要求不同,又可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

内排水系统两种。

(1)架空管排水系统将雨水通过架空管道系统直接引到室外排水管(渠)中,室内不设埋地管,可以避免室内冒水。

架空管道需用金属管材多,易产生凝结水,管系内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2)埋地管排水系统埋地管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立管将雨水接入室内埋地管排至室外,按使用要求又分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1)敞开式内排水系统。

由架空管道将雨水引入室内埋地管的检查井中,然后由埋地管引至室外。

若设计和施工不当,会引起检查井发生冒水现象。

此种系统可使用非金属材料,并可排入生产废水。

2)封闭式内排水系统。

封闭式内排水系统是压力排水,埋地管在检查井内装设封闭的三通管,管口用盖封闭以防冒水。

封闭式排水系统用于不允许冒水的建筑物。

系统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1.2.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雨水量计算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量的大小是设计计算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其值与该地暴雨强度、汇水面积、以及径流系数有关。

1)设计降雨强度应按当地或相邻地区暴雨强度计算确定。

建筑屋面、建筑物基地、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A.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按5min计算。

雨水排水重现期

雨水排水重现期

雨水排水重现期【篇一:室外排水设计规2016年版调整】室外排水设计规(2016年版)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会同有关单位对《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4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容是:在宗旨目的中补充规定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补充了超大城市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和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的标准等。

本规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总则1.0.1 为使我国的排水工程设计贯彻科技发展观,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达到防治水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保障安全的要求,制订本规。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3.2 雨水量3.2.4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城镇类型、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表3.2.4的规定取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口密集、涝易发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宜采用规定的上限; 2新建地区应按本规定执行,原有地区应结合地区改建、道路建设等更新排水系统,并按本规定执行;3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表3.2.4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注:1按表中所列重现期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时,均采用年最大值法; 2雨水管渠应按重力流、满管流计算;3超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特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中等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小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条文说明】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城镇类型、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原《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1年版)中虽然将一般地区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调整为1年~3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设计标准仍偏低。

排水工程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排水工程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排水工程第五版思考题答案1. 雨水管300mm管径(钢筋混凝土管)的最小设计坡度是( )。

[单选题]A、0.001B、0.002C、0.003(正确答案)D、0.004答案解析:无2. 倒虹管最小设计流速应大于( )m/s。

[单选题]A、0.8B、0.9(正确答案)C、1.0D、1.2答案解析:无3. 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 )。

[单选题]A、直排式合流制B、不完全分流制C、完全分流制(正确答案)D、截流式合流制答案解析:无4. 生活污水设计总变化系数KZ表示( )。

[单选题]A、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时的污水量比值B、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最高日平均时的污水量比值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最高时的污水量比值D、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的污水量比值(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5. 排水管道跌水水头大于( )时,应设跌水井。

[单选题]A、0.5mB、1.0mC、2.0m(正确答案)D、4.0m答案解析:无6. 当工业废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管道系统中必须设置( )。

[单选题]A、检查井B、跌水井C、水封井(正确答案)D、事故排放口答案解析:无7. 地下污水管线布置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A.小管让大管B.刚性结构管让柔性结构管(正确答案)C.有压管让无压管D.设计管线让已建管线答案解析:无8. 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 ),雨水口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连超过( )。

[单选题]A、15m、4个B、20m、4个C、25m、3个(正确答案)D、30m、5个答案解析:无9. 某给排水工程师在设计穿越河道的倒虹管时,采用了下列设计数据,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单选题]A、倒虹管的管径为400mmB、倒虹管内流速为1.2m/sC、倒虹管的管底距规划河底的垂直距离为0.5m(正确答案)D、倒虹管的工作管线为两条答案解析:无10. 各种不同直径的室外排水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应采取( )连接方式。

[重点]暴雨重现期取值问题

[重点]暴雨重现期取值问题

暴雨重现期取值问题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有关规定:3.2.4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 0.5~3 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 3~5 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4.10.2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的地面径流量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1 设计重现期不小于 3 年,重要区域标准可适当提高,同一立体交叉工程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重现期。

2 地面集水时间宜为5~lOmin。

3 径流系数宜为 0.8~1.0。

4 汇水面积应合理确定,宜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互不连通的系统,并应有防止高水进入低水系统的可靠措施。

郑州市暴雨强度公式1、暴雨强度公式 2387(10.257lgp) q=———————— t10.605 0.792 q—设计暴雨强度(升/秒ha) p—重现期(年) t—降雨历时(分钟) 2、雨水管渠设计流量公式计算: QΨqF Q—雨水设计流量(升/秒)Ψ—径流系数 q—设计暴雨强度(升/秒ha)F—汇水面积(ha) 3、地面径流系数的确定结合高新区地理特点,参照城市总体规划和郑东新区起步区总规,确定大面积绿化地区径流系数取 0.15,其他规划区综合径流系数为 0.60。

4、设计重现期 P 的确定结合本规划区特点,确定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为 P=1年,城市干道、中心区等重要地区 P=2 年,立交及地道涵洞等地区重现期P=5 年。

5、集水时间的确定tt1mt2 t—集水时间(分钟) t1—地面集水时间(分钟)t2—管渠雨水流行时间(分钟) m—折减系数管道 m2,明渠 m1.2。

0000。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篇一:雨水管道设计要点】雨水管道设计要点:221降雨强度: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l(l/m)/min =10000(l/min)/hm,可得i和q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式中 q—降雨强度,(l/s)/hm;i —降雨强度,mm/min。

2(9-2)2暴雨强度的计算:式中—设计暴雨强度,(l/s)/hm;—设计重现期,a;2(9-9)—降雨历时,min。

—地方参数(待定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9-12)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径流量和降雨量的比值,其值小于1;—汇水面积,hm;假定:(1)暴雨强度在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2)单位时间径流面积的增长为常数;(3)汇水面积内地面坡度均匀;径流系数的确定设计规范》gb50101-2005中有关径流系数的取值见表9-3。

径流系数值表9-322实际设计计算中,在同一块汇水面积上,兼有多种地面覆盖的情况,需要计算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值。

(9-14)式中-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m;-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全部汇水面积,hm。

22在设计中可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国内部分城市采用的综合径流系数值见表9-5。

一般城市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采用0.5~0.8,城市郊区的径流系数采用0.4~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推荐的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取值见表9-6。

1. 设计重现期p的确定一般情况下,低洼地段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高地;干管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支管;工业区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居住区。

市区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郊区。

设计重现期p的最小值不宜低于0.33a,一般地区选用0.5~3a,对于重要干道或短期积水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地区,一般选用3~5a,并应与道路设计相协调。

特别重要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23页)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23页)

3
4
5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流量叠加法
t=15min 1
t=16min 2
t=17min 3
4
5
t=15min 1
t=16min 2
t=17min 3
4
5
径流系数的确定
1 降雨在整个汇水面积上是均匀分布的;
2 降雨强度在选定的降雨时段内不变;
假定条件
3 4
雨水从计算管段的起端汇入管段; 径流系数为确定值,为讨论方便假定其值等于1;
影响地面集水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地面坡度、地面覆盖、降雨强度和地面集水距离
对还是错?
集水时间的确定
L——各管段的长度,m; 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 60——时间的单位换算系数。
5min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极限强度理论
Q
q
F
Q=q × F
集水时间
降雨历时
极限强度理论(一句话概括):承认面积增加的影响大于雨强减小的影响,即在汇水面积最大前提 下降雨历时最短时,Q最大。即降雨历时=集流时间(最远点面积雨水刚到达设计断面时间)时, Q 最大。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极限强度理论
Qs =ψqF
Q一雨水设计流量(L/s) ;
q一设计暴雨强度[L/ (s-hm2) ];
Ψ一径流系数;
F一汇水面积(hm2)。
注:当有允许排入雨水管道的生产废水排入雨水管道时,应将其水量计算在内。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一、地面上产流过程
思考: 1. 地面入渗率在降雨过程中是否变化? 2. 降雨量一地面入渗流=径流量?
圆石路面
0.6
非铺砌路面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 S=qΨF 式中Q S———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q=3245.114(1+0.2561lgP) (t+17.172)0.654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t=t1+mt2,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t1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t1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t1=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t1=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t1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t2的确定:t2=∑L 60v式中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R=A X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m2)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雨水排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合理设计和建设雨水管渠系统,是确保城市排水畅通与防洪安全的重要环节。

而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则是评估管渠系统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指标。

本文将介绍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合理确定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

一、概念与背景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是指管渠系统在一定年限内重现某一特定的设计险情的概率。

其中设计险情包括渠道水流量超过设计能力、水位超过允许高程、溢流、决口等情况。

通过确定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可以对管渠的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进行合理评估,从而为城市防洪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计算方法
常用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计算方法有概率分析法和频率分析法。

1. 概率分析法
概率分析法是通过对降雨频率进行概率分析,计算管渠在不同设计重现期下的水量、水位等参数值。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获取设计区域历时雨量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同频率的设计降雨。

然后,利用水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计算管渠的水量、水位等参数。

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确定管渠的设计重现期。

2. 频率分析法
频率分析法是通过统计降雨数据和灾害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管渠
系统在不同设计重现期下的设计降雨量。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收集历年来的降雨资料,并进行频率分析,确定不同频率下
的设计降雨量。

然后,利用水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计算管渠的水量、
水位等参数。

最后,通过分析不同设计重现期下的设计降雨量,确定
管渠的设计重现期。

三、影响因素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标准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设计标准会直接影响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


为发达的地区通常会采用较大的设计重现期,以提高抗洪能力。

2.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情况也会对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产生影响。

例如,城市
中大量的建筑物会限制雨水的自然渗透和收集,增加了雨水的径流量,使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缩短。

3.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是影响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导
致的降雨强度和频率变化会直接影响管渠系统的设计。

4.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重现期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地势
较低或者存在陡坡的区域,排水需要更快,设计重现期可能会相应缩短。

四、合理确定设计重现期
合理确定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是确保城市排水安全的关键一环。

下面是几点建议:
1. 结合实际情况
在确定设计重现期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如土地利用
情况、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对于不同区域,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
重现期,以满足各地的排水需求。

2. 保持灵活性
由于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等原因,管渠系统的设计重现期可能需要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3. 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
设计重现期的选择不仅要确保排水安全,还要兼顾经济性。

较小的
设计重现期可以提高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但会增加建设和维护成本。

因此,需要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是评估管渠系统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指标。

通过合理计算和确定设计重现期,可以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和抗洪
能力,确保城市的防洪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保持灵活性,并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