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疆域》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疆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疆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教师姓名:课题: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课标内容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课标分解"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已经对学习地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并且已具备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但是,再利用资料和图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转化能力、抽象思维、概括归纳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这些方面需要加强。

"教材分析了解并认识我国的疆域是学习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也是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节教材从“优越的地理位置”入手,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领土面积、邻国、临海、疆界线等方面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通过活动题,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及其优越性,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1. 通过读图、描图、画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利用图文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 运用图文资料从我国陆地领土面积、陆上国界线、大陆海岸线、邻国、临海、我国领海和管辖海域面积,我国所跨经纬度及东西、南北距离说明我国疆域辽阔,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让学生增强国土意识,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

4. 通过读图、识图认识并记住我国的14 个邻国、6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和濒临的海洋。

"学习重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我国领土的面积辽阔的疆域及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学习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及辽阔的疆域产生的影响和优势。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外交部长王毅谈南海仲裁案》课件展示:中国疆域图过渡语:这就是南海,散布在海洋中的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根本无需仲裁。

《疆域》教案(精选4篇)

《疆域》教案(精选4篇)

《疆域》教案(精选4篇)《疆域》篇1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相关]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1.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包括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疆域》的第一节《疆域教案(新版)》。此外,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练习册、阅读材料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2. 辅助材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国的疆域知识,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准备我国地理位置图、疆域范围图、行政区划图等,以及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我国疆域的自然风光、行政区划的介绍等。
在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存在差异,对于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我国的疆域知识。同时,老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我国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等知识点。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疆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疆域》教案三篇

【导语】疆域是⼀个汉语词汇,读⾳为jiāng yù,意指领⼟的范围或⾯积。

例如,我国疆域辽阔。

《荀⼦·君道》:“使⽆去其疆域,则国终⾝⽆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国也是海洋⼤国,并能运⽤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法:运⽤地图分析法和⽐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的领⼟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法 运⽤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具 PPT,地图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师)导⼊: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想,回忆⼀下,待会请⼀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 (⽣)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个既邻海⼜有⼴阔⼤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 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家⼀致。

(⽣)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江汇⼊⿊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龙江江⼼,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疆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国疆域的基本概念,包括疆域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以及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疆域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多样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疆域的地理位置和主要行政区划,理解我国疆域的分布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地图和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疆域的广阔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信息整合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初中地理教材、地图册、投影仪及中国地图等教具。

2. 课件与资源:制作包含中国疆域分布、行政区划、地理特点等内容的PPT课件,准备相关地理图片和视频资源。

3. 学生预习: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我国疆域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地理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如中国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等。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都有哪些省份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疆域》这一课。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课展开(一)了解疆域概念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疆域的概念,包括疆界、国土面积、地形地貌等。

通过图示和文字描述,使学生对疆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中国疆域的概述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国疆域的概况,包括领土面积、东西南北的边界、海岸线等。

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主要省份介绍1. 分类介绍:将中国省份按照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等进行分类,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等,并逐一介绍每个地区的代表省份。

2. 互动学习: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自己指出每个省份的位置,并回答一些关于该省份的简单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分享该省份的特色美食、名胜古迹等。

3. 视频教学:播放关于中国各省份的短片或图片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省份的风土人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疆域》课时1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疆域》课时1教学设计(表格式)
师:从纬度位置上来说,加拿大和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北寒带,气候寒冷;巴西大部分位于?带,纬度较低,气候严热。中国大部分位于?带,南部少部分地区位于?带,没有?带,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经济提供有利条件。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合孩儿们的偎依。
师:因为南北跨纬度广,所以1月黑龙江是冰天雪地,海南却是烈日炎炎,这是因为南北跨纬度广,我国南北温差大。晚上8点,黑龙江省已经路灯已经点亮许久,而新疆天还是亮的。这是因为东西跨经度广,东西产生时差。15度1小时,我国最东和最吸相差近4个小时。我们看段视频听听小新拍摄到的一段视频(晚上11点在看夕阳)。
《疆域》课时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
2.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及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上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授新课
导入:播放歌曲视频《大中国》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初一我们遨游了世界,这学期我们了解祖国,熟悉祖国的大美河山。放眼世界,胸怀中国,中国的生存离不开世界,世界会因中国的发展而更加精彩。爱国不需要理由,爱它我们就要了解它。了解它是为了更好的建设他。今天我们就开始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 《疆域》。
活动:来自海南的小南请请同学们帮她在图中找中国的四至点。
生:上台找四至点
师:记忆口诀(结合中国地图):北—头上顶着黑龙江53度;南—脚踩曾母暗沙岛4度;东—嘴喝两江汇合水135度;西—帕米尔73度上摆摆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疆域1》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疆域1》教案

课题名称: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疆域(1)课时:1【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领土的面积和范围。

2.了解我国的领海、岛屿和邻国的分布。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领土的面积和范围。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高分突破)、地图册。

【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2—3页。

重点图幅:图1.1、图1.2、图1.3.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高分突破》P1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图1.1,中国地理位置的介绍。

图1.2,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图1.3,中国疆域范围的介绍。

图1.4、1.5,疆域的优势。

4、巩固记忆。

(10分钟)知识点一:位置优越。

读课本第2页图1.1,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②分析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越性:知识点二:国土辽阔。

阅读课文4-5页及图1.3,认识我国辽阔的国土:①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

②我国陆上国界线达2.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我国海岸线达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国家有6个。

③四大领海由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独立完成课堂精练P2习题6、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岛屿和半岛。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我国疆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节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疆域概念、四至点以及行政区划等方面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

2.难点:疆域的概念、四至点的确定、行政区划的划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疆域的相关知识。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疆域概念、四至点及行政区划。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展示我国疆域的地图、四至点等资料。

2.准备疆域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小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领土的面积吗?四至点在哪里?”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等基本知识。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对我国疆域有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讲解疆域的概念,明确疆域包括陆地和海洋。

3.操练(10分钟)针对疆域、四至点、行政区划等知识,设计一系列练习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就疆域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疆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2.了解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3.培养初步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发展学生们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不同类型和特点;
2.熟悉我国的疆域,以及重要的山脉、水系、岛屿、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学会将地理知识的内容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
2.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3.1 活化背景
1.让学生观察一张展示中国地图的海报,让他们找出自己所在省份的位置,并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省份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特点。

2.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有怎样的影响?”让同
学们充分讨论并在白板上写下自己的看法。

3.2 白板讲解
1.对于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如山地、平原、盆地和沿海等,进行简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影响;
2.着重讲解我国的疆域,以及重要的山脉、水系、岛屿、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概念。

3.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讨论当地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组织学生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他们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辩论。

3.4 辅助教材阅读
1.学生阅读和理解《疆域》这一章节的核心内容,了解我国的疆域、边界、领海和海洋资源;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其中涉及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5 总结课堂
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明确当天所学习的重点;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提出对于环保、气候变化之类的相关问题自己的看法,并阅读相关资料和新闻。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自己会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对于当地环保问题的解决措施;
2.学生们会学会分析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并对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
3.学生们能够掌握关于中国疆域、边界、领海和海洋资源等方面基本地理概念;
4.学生们能够进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模拟辩论,并学会在阅读辅助教材的时候进行思考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