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最新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最新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最新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对于理解和解读过去的事件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同学们将会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全面介绍最新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单元: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兴起与发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重要的古代文明。

同学们将会学习到以下几个知识点:1.古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民主制度- 城邦的概念和特点- 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及其制度特点- 雅典民主的组织和实施方式2.古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衰亡- 古罗马共和政体及其特点- 军人执政的兴起与罗马帝国的建立- 危机与衰落:奴隶制度、经济危机与政治腐败第二单元:古代亚洲文明的崛起与交流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亚洲文明的发展与交流,特别是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

1.古代中华文明的兴起-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过程与特点- 社会制度:封建制度与农业经济-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传播2.古代印度的文明与佛教的兴起-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与衰退- 吠陀教与印度古典文明- 佛教的创立、传播与影响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统一与繁荣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王朝:秦朝和汉朝。

1.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的统一战争与秦始皇的改革-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运行- 秦汉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变革2.汉朝的疆域扩展与文化繁荣- 汉武帝的西北征战与疆域扩展- 先秦文化与汉代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第四单元:中世纪欧洲的转型与发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世纪欧洲的转型与发展,包括封建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等重要事件。

1.封建制度与领地制的建立- 封建制度的本质与特点- 领地制的产生与演变- 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的背景:路德宗教改革的兴起-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传播- 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地理大发现通过对以上几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将会对古代希腊、罗马、中亚和欧洲等地区的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重点 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重点 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第一课战后世界格局“两极”与“冷战”1.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聚会并签定了雅尔塔协定,这次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联合国——1945年成立,安理会会常任理事国有中、美、英、法、苏(俄),宗旨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2.为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与苏联的战时同盟,转而反苏、反共,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建立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建立针对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冷战”即美国要采用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对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美苏的军备竞赛;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4.二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就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20世纪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

亚洲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席卷非洲,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5.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周恩来出席了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国家间都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次会议表达了获得独立的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运的共同愿望。

(亚非会议是独立后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地区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6.二战后,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象。

九年级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一、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古代埃及1.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尼罗河的影响: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 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兴起: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

强盛: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衰落: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 古埃及的文明成果金字塔:它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其中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的建造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也体现了古埃及人在建筑、数学、天文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象形文字对后来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古代两河流域1. 两河流域文明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区域,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

2. 古巴比伦王国兴起: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它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等。

3.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这种文字是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笔画形状像楔子,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

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至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至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至三单元知识点梳理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至三单元主要涵盖了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希腊、罗马与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三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文明的定义与特征:城市、农业、手工业、贸易、文字等。

2.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特征与区别。

3. 三大古代文明: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地理环境、农业、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4. 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与特点:黄河流域的农业、玉器、青铜器、甲骨文、祭祀制度等。

5.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丝绸之路的形成与作用、古代航海活动的发展等。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1. 希腊城邦的特点与发展:雅典、斯巴达等城邦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军事制度等。

2. 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特点:雅典的民主制度、公民权利、大众参政等。

3. 希腊的文化与艺术:希腊神话、希腊剧、雕塑、建筑等。

4. 希腊与波斯战争:希波战争的起因、战争过程、结果以及对双方的影响。

5.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与文明的传播:希腊的哲学、历史、数学等对罗马的影响。

第三单元:罗马与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发展: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等。

2. 罗马帝国的统治与治理:凯撒大帝、奥古斯都大帝等的政治改革、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等。

3. 罗马的文化与艺术:罗马建筑、雕塑、文学等。

4. 东汉帝国的兴起与发展:王莽的新政、光武中兴等。

5. 东汉帝国的统治与治理:东汉的政治制度、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等。

6. 罗马与中国古代帝国的对比: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异同。

九上历史单元总结

九上历史单元总结

九上历史单元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国家统一和社会变迁1. 内容回顾夏、商、周的更迭:从三代的兴起、发展和更迭,讲述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一策略、六国的灭亡以及统一后的制度建设。

汉朝的崛起与繁荣:汉武帝的改革、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与匈奴的关系。

2. 重点与难点解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从夏商周到秦汉,多民族如何逐渐融合并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朝的暴政与覆灭:秦始皇的严苛统治与其迅速覆灭的原因。

汉朝的对外关系:丝绸之路对汉朝及周边国家的影响。

3. 知识应用与实践案例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问题探究:汉朝丝绸之路对现代国际贸易的影响。

4. 单元测试与反馈测试内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经济的变化以及文化的影响。

反馈建议:加强对历史背景的了解,深入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第二单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会统治1. 内容回顾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帝国的历史背景、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覆灭。

欧洲的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封建制度的形成、教会的影响及其与世俗政权的关系。

2. 重点与难点解析封建制度的特点与影响: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经济关系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会的世俗化与权力争夺:中世纪教会如何渗透到世俗生活,以及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3. 知识应用与实践案例分析: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问题探究: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4. 单元测试与反馈测试内容: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

反馈建议:加强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结构的理解,探究不同事件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对比记忆表)第1课:古代埃及①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古代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②统一与灭亡: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

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了古埃及。

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③科学文化:(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木乃伊)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建筑方面,(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全国最高统治者。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①位置:”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米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区。

②文化: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

③建国:(汉谟拉比)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还制定了(法典)④评价(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但《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⑤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第3课:古代印度(有“黄金之国”、“大象之国”的美称)①位置:古代印度在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②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建立许多小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③文化:“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到世界各地。

佛像艺术对中国产生很大影响: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④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级是(婆罗门);第二级是(刹帝利);第三级是(吠舍);第四级是(首陀罗)。

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历史第1-2单元知识梳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历史第1-2单元知识梳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历史第1-2单元知识梳理第1-2单元一、知识梳理:猿类正在形成的人()社会完全形成的人原始社会(氏族)社会古代埃及:公元前年,河流域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公元前年初步统一。

标志性建筑是。

古代巴比伦:新月沃地东部,河和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公元前年以后,人在这里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公元前世纪,古巴比伦国国王统一了这里并制定了法典。

这部法典维护阶级的利益,是古代世界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公元前年,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人入侵印度并实行制度,把所有的人分为、、、四个等级。

波斯帝国:前世纪,兴起于,前5世纪三次出征希腊,史称。

此次战争后,城邦的奴隶数量猛增,因此,奴隶制文明发展起来。

亚历山大帝国: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国强大起来,先打败了,接着扫荡了,攻入,灭帝国,远达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定都。

雅典:古代城邦国家中的典型代表,当政期间达到全盛。

它的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共和国:(前年——前年)通过战争,打败地中海西部罗马的强国,前世纪称霸地中海。

前49年夺取政权。

帝国:(前年——年)世纪时,疆域达到最大,东到,西临,南抵,北达,地跨三洲,成为它的内湖。

它的扩张使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二、选择题:1、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B 进化阶段的不同C 体貌特征不同D 生活习俗不同2、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相同点是:A 女子在经济中的地位B 婚姻关系C 商品生产已经出现D 财产公有3、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 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B 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C 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D 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4、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①地处大河流域②对外进行军事扩张③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④以农业经济为主⑤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A ①③④B ①③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5、下列文明,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A 古埃及B 古巴比伦C 古印度D 古希腊6、“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欧美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第一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化和经济准备向人性扼杀者宣战(艺复兴)1、时间及范围:14—17世纪,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

2、概念: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被称为艺复兴运动。

3、实质:资产阶级利用古典化进行的反封建斗争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思想:人主义5、历史作用:是资产阶级发起的促使思想解放的化运动。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化基础。

6、代表人物但丁(意大利)——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代表作品是《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意大利)——多才多艺的化巨人;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开辟)一、原因和条件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欧洲人对东方黄金等财富的狂热追求。

2、客观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了解(地圆学说)、中国罗盘针使用二、成果1、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海地。

发现美洲新大陆。

达迦马到达印度西海岸,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

4、麦哲伦:实现了环球航行。

三、作用或影响:1、把世界各大洲连在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使欧洲人开始了一场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活动。

第二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经过:1、起止时间:1640年——1688年2、斗争双方: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为代表的新贵族。

3、领导人:克伦威尔4、结果: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5、结束的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

这次政变又称“光荣革命”。

二、成果——《权利法案》的颁布(时间:1689年)。

1、《权利法案》的颁布的目的:限制王权2、主要内容:对国王权力进行严格的限定,规定国会拥有最高权力,规定不经国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不能随意废除和停止法律的执行。

对公民应有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3、《权利法案》的颁布的意义: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四、英国革命的历史意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一、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1、开始的标志:克星顿枪声(1775年)2、《独立宣言》发表(1)、时间:1776年7月4日( 7月4日为美国国庆节)(2)、制定机构:大陆会议(3)、执笔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

(4)、《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

A、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们享有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B、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5)、《独立宣言》的发表意义: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3、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2)军事胜利:1781年10月,英军司令康华利率领7 000名英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军事对抗阶段结束。

4、正式独立: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二、独立战争意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开国元勋”华盛顿的评价。

A.华盛顿领导了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他是独立战争总司令,取得萨拉托加大捷,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B.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拿破仑的韬武略(法国大革命)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节。

2、革命成果:《人权宣言》的颁布主要内容:宣扬人们生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是不可动摇的权利;财产权是不可侵犯的权利等。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热月政变(1794年),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拿破仑帝国1、执政: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国家政权上台执政。

2、《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法。

3对外战争: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帝国铁蹄几乎征服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

帝国铁蹄,一方面加速了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另一方面,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了各国的联合反抗。

1815年比利时的滑铁卢战役的惨败,拿破仑从此退出了法国的政治舞台。

对拿破仑的评价:颁布法典,维护了法国革命的成果;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垮台。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对比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时间1640----1688年1775---1783年1789----1794年任务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重要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确立政体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共和制历史意义(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这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过程特点:纺织业----蒸汽机------其他机器和交通运输工具3、最重大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的作用:为工业生产提供强大动力,它的发明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蒸汽机车(火车)。

火车出现及铁路发展出现使人类迈入“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5、影响:(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2)负面影响:出现环境污染。

(亚洲、拉美反对殖民扩张的斗争)古老印度的抗争、解放者的风采一、罪恶的三角贸易1、原因:解决美洲地区因大量屠杀和驱赶印第安人带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2、三角贸易路线及内容:欧洲(廉价工业品)非洲(黑人)美洲(金银、工业原料)欧洲。

3、三角贸易影响:对非洲:使非洲损失了一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贩卖黑奴还滋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对欧洲: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一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美洲、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同时黑奴把非洲化带到了美洲,促进了美洲化的形成和发展。

(亚洲、拉美反对殖民扩张的斗争)古老印度的抗争、解放者的风采二、古老印度的抗争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17世纪,东印度公司,克莱武。

殖民掠夺聚集了大量财富,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

2、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原因:民族歧视和宗教歧视(导火线是“涂油子弹事件”)开始:土兵起义;领导者:封建王公(以西女王为代表)。

参加:广大人民群众3、结果:最后失败,但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三、“解放者”的风采(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美地区的殖民化:16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地区,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完全征服。

西班牙(占据拉美大部分地区。

葡萄牙(占据巴西)2、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解放者”,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以玻利瓦尔命名)等。

(欧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开辟新时代的“宣言”、“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一、开辟新时代的“宣言”(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英国宪运动:1、时间1836年——1858年。

2、目的:争取普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3、地位特点:是无产阶级的第一次独立政治斗争;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二)《共产党宣言》: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因:欧洲早期工人运动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都未能成功,迫切需要正确理论指导。

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发表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二、英特那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的尝试1、巴黎公社建立:1871年3月28日(法国巴黎)2、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公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明公社是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的,所以是无产阶级政权。

3、五月流血周:1871年5月21日——28日,保卫巴黎公社的战斗。

最后遭到资产阶级镇压而失败。

4、《国际歌》: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谱曲)。

5、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创举,公社战士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