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答题技巧18--地理事物分布图类
高中地理18类题型规范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18类题型规范答题模板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
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答题建模】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答题建模】三、河流水文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答题建模】四、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二是分析形成该地貌的成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的;三是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答题建模】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的答题模板该类型问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是先确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
【答题建模】六、人口迁移类题目的答题模板1.人口迁移类题目常以各种图表为载体,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贴近现实,尽管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量大,但考生审题障碍不大。
只要把握材料和题干中的关键字词,便可准确快速联系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2.背景材料多变,设问角度不同,但考查的知识一直比较平稳,如对人口迁移状况及其影响的考查。
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工业生产特征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区域特征
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贸易、旅游等)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 1 、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 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把握关键词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
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对其它地区(事物)的影响 一般可从“三个效益”的角度回答问题。
注重书面表达
3.画蛇添足,做无用功:这类问题绝大部分由于审题不清,对题干要求中的限定词理解不清或疏忽大意,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脱节或超出要求范围。常见的有只要求评价自然原因,却长篇累牍地阐述人为原因;只要求答出某种地理要素,却过多地一一展开等。 4.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字较多、涉及面较广的论述性、评价性的简答题中。有些考生在展开分析时往往不能遵循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或者按照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思维层次一一表述,而是出现时空的跳跃或层次的混杂。例如,在描述某地的地理特征时,一会儿描述东部的地形条件,一会儿又描述西部的人口状况,一会儿又回过头来描述东部的交通状况等,不能给人清晰的思维顺序。
2020年高考地理18类题型规范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18类题型规范答题模板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类题型各位同学:现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一些问答题的规范答题模板印发给你们,希望各位同学要认真识记,并在平时的做题中对应答题模板,规范答题、严格运用地理术语、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条例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
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答题建模】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答题建模】三、河流水文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答题建模】四、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二是分析形成该地貌的成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的;三是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答题建模】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的答题模板该类型问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是先确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
六、人口迁移类题目的答题模板1.人口迁移类题目常以各种图表为载体,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贴近现实,尽管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量大,但考生审题障碍不大。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点拨高考】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有增多的趋势,而学生在这类题目的答题中,往往把握不准角度,失分现象严重;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通过对图表或材料的分析、提取加工,论证回答地理事物分布特征、过程特征、变化特征等。
【知识梳理】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
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
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
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很多,描述语言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较稀或较密”“该地理事物在区域地图中的分布方位”等。
其常用答题模板如下表所示。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
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
线段的长短、粗细可能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
具体可分为两类:(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
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
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以等值线图居多,其他也有,如交通线分布图等。
高考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地理图表

等温线数值南向北 递减 ; 东部沿海较 稠密 , 内陆 较甲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简述 130°经线以东地区等 温线分布的显著特点。
图 11示意1992年10月~ 20071992 年5月我国某海域海 夏季高,冬季低( 2分); ~2007年海平 平面的月变化和年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面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分)。
季节性:同一季节,某地理现象变化一样
说出该海域海平面的时间变化特点。
周期性:相邻两个最值时间相差相等
答题模式:结构型统计图表
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
------图表专题
图表类的高考综合题的考查类型主要以特征 类为主:
题型一:等值线图 题型二:点状分布图
题型三:面状分布图 题型四:统计图表
题型一:等值线图
1、描述某一条等值线的(走向、延伸方向) 特点。 2、描述多条等值线的分布特点。
3、描述某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等值线图) 。
特点: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沿河谷和铁路线分布。 差异:与丙城市相比,乙城市的服务级别高,服务种类 多,服务范围广。
题型二:面状分布图 答题模板:描述点状分布图特点
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 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对其面积 大小、形状、极值应加以注意。
答题模式:形状;延伸方向;与其他地 理事物的关系;极值;面积大小。
典型特征:
一般数据以百分比出现:结构、比重、比例等
考查方式:
①读数值;②计算比例与数量;③分析主导 因素;③描述特点。
描述用语:
**以**为主(**占绝对优势);**比重波动大 (小);**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下降)...
地理事物特征类设问答题方法及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及答题模板一、高考地理综合题解题步骤•审题目(中心词、限定词、指令词)•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读信息(图例、图表、注记)•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一)、审题目(中心词、限定词、指令词)操作步骤:1.先划分题干的“句子结构”2.找出“中心词”、“限制词、指令词”例1:试评价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例2、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例3:松花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河流,请描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二)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例如:河流水文特征要素:1.补给水源(降水、地面积雪、冰川积雪、地下水)2.流量大小、流量变化情况(汛期时间、长短)3.流速、水能大小(上中下游)4.含沙量大小5.结冰期(有无、长短)6.凌汛(哪些河段?)(四)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修饰词:1.把握答题方向(自然、人为)2.界定答题范围(时间、空间;异?同?)3.注意地区特点(位置)4.结合具体地理事物(农作物、工厂)(五)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3.富有逻辑:前因后果、有理有据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6.简洁精炼:不啰嗦、不拖沓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8.格式整齐:编“序号”或用“分号”二、综合题的设问类型:1、特征类设问2、判断类设问3、原因分析类设问4、比较类设问5、对策措施类设问6、辩证评价类设问7、意义作用类设问三、不同类型综合题的答题方法(一)、特征类设问:1、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
的特点”“描述。
的分布状况”,“简述。
的特征”,从。
等方面归纳。
的“主要特征”等。
如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
地理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描述分类:根据属性分为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某区域的地理特征2、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要正确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2).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B、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C、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等。
专题十八--各种类型地图的判读与运用剖析

1.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数约为
A.14亿
B.13.4亿
C.12.8亿 D.12亿
2.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变化特点是
A.人口增长幅度加快
B.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C.人口老龄化加重
D.人口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专题十八 各种类型地图的判读与运用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统计图有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从柱状图可 以看出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数约为13.4亿。从折线图可以看出 人口增幅减慢。从饼状图可以看出城镇人口低于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从60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的柱状图可以看人口老龄化加重。 【答案】1.B 2.C
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时到澳大利亚旅游,澳大利亚是
(夏 ,冬)季。如果到美国旅游,美国是 季,此时我国的塔里木河水
位较 。(高,低)
专题十八 各种类型地图的判读与运用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若为等高线,等高线弯向数值 大处,为山谷;等高线弯向数值小处,为山脊,山谷中可能有河流发育。若 为等温线,北半球的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 。夏季,同一纬度陆地比海洋温度高;冬季,同一纬度海洋比陆地温度高。 【答案】(1)山脊 丙丁 (2)北 夏 北 昼长夜短 冬 夏 高
专题十八 各种类型地图的判读与运用
【典型例题】(2012·广东茂名)读广东省茂名市某村景观图,回答1~2题
。
1.图中所示地形主要为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丘陵
2.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大豆
【点拨】从景观图片可以看出该村的地形主要为丘陵,广东省茂名市位于 秦岭以南,属于南方地区,粮食作物应以水稻为主。 【答案】1.D 2.B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表述

在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高,等温线向北突 出。在山脉地带,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向 南突出。
描述北美洲西部等温差线的分布特点(6分)
北美洲西部等温差线比较密集(2分),且与 海岸平行(2分),年温差从沿海向内陆递增 (2分)
分布 特点
A
a
相同 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2分) 点
不同 A东西延伸至内陆, a南北狭长,面 点 面积大(2分); 积小,仅分布在
沿海;接近赤道
★描述面状、片状等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①在哪(如纬度、经度、温度带、海陆 位置);
②面积大小;
③延伸方向或形状。
解题思路
①判读图反映哪个地理事物? ②判断地理事物的形状?
③依据形状,调用相关的答题题版
例如河流、沿海、铁路线、山麓、沙漠、 平原、绿洲等,
2.(07北京文综)读图9,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2分)。 (2)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4分)。
5.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4分)。
5. 东段(110°E以东):大致为东西走向;西 段(110°E以西):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
6. (2010深圳一模)读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 分布图,描述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特点?
6.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2分),新疆西部略增多 (2分)。
综合题答题技巧之一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表述
高考试题
09年北京文综第 36题
09年福建文综第 40题
09年浙江文综第 36题
08年广东第33题
08年北京文综36 题
07年北京文综36 题
考核内容
考核角度 分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龙十八掌18损则有孚---地理事物分布图类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杨开鸿(ykhbisu)
☆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方法:
第一,分布不均,这句话是必写的,不会有分布均匀的事物让我们来描述。
第二,怎么分布,包括数量多少的变化和空间多少的变化,或者由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变多变少。
第三,极值区域,什么地方分布最多最集中,什么地方分布最少。
再加一条,
第四,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描述出点状事物分布的形状,比如呈环状、呈线状条带状等。
比如我们教材上对塔里木盆地中城镇分布特点的描述,呈串珠状。
☆面状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和点状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大同小异,依然要第一点要说出分布不均,第二点是说分布在哪儿和怎么分布,第三点是分布形状(什么状、沿什么、面积大还是小、成片还是碎片等)几个方面。
地理事物分布图类(一)
例题1.(2020石景山期末)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图7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
图中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甲为世界著名渔场。
图7
描述乙半岛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
(3分)
参考答案: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或沿海多,内陆少);东南、东部沿海密(多),西部、北部沿海疏(少)。
例题2. (2020西城期末,16)读图“我国某地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图示区域不同地形条件下交通与聚落的特点。
(6分)
参考答案:
平原地区交通线路数量多、密度大,聚落规模大;山区交通线路数量少,聚落规模小、分散。
地理事物分布图类(二)
例题3.(2020石景山期末)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1分)
小洋山深水港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距国际主航线45海里,经东海大桥与上海浦东新区芦潮港相连通,它的建成结束了上海没有深水泊位的历史,大大提高了上海港的航运中心地位。
东海大桥全长32.5公里,大桥两侧建有10万千瓦风电场。
图13为上海及周边区域图。
据图归纳从唐代到现代崇明岛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变化:岛屿面积不断扩大;向北向东(东南)扩展的趋势明显。
(2分)
原因:长江输沙量大,泥沙在河口堆积,导致岛屿面积扩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崇明岛北部堆积更明显。
(2分)
例题4.(2020顺义一模)(20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概括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分布不均,沿海地区数量多,内陆地区少;主要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
备用题
下图为中国省级行政区淘宝网店铺数量分布图(不含港、澳、台)。
描述淘宝网店铺数量空间分布特点。
(3分)
分布不均匀(第一条,分布不均),西部省级行政区较少,东部省级行政区较多(第二条,怎么分布),尤以沿海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数量最多、最密集(第三条,极值区域)。
下图示意2016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东部沿海省市多;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下图为德国和日本的城市分布状况。
比较德国和日本城市的等级和分布特点。
【答案】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分布比较均匀。
日本大中城市多,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多;城市分布极不均匀(第一条,分布不均);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中部山地和北部(或北海道)城市少(第二条,怎么分布);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第三条,极值区域);城市毗连构成带状的巨型城市带(第四条,分布形状)。
例题4:[2016课标Ⅱ,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
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答案】(1)20世纪70 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变化特点也主要是从三方面来描述。
一是面积或者数量的变化,二是形状变化,三是位置的变化。
例题5:[2013四川卷,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提示:本题没有考查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区域东西城市分布的差异,说出西部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侧重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注意从疏密和城市等级两角度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