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病菌的预防与控制汇报PPT模板(图文)
合集下载
布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 上。
畜舍:4-5个月以上
水:5天-4个月
鲜牛乳:2天-18个月 月
土壤:4天-4个
冻肉:14-47天
尘埃:21-72天
对湿热、消毒剂、第紫3页/外共43线页 、抗生素敏感,对低
流行过程
贮 存 宿 主 及 传 染 源 传 播 途 径 及 传 播 因 子 人 群 易 感 性
毫升及以上 虎 红 平 板 凝 集 试 验 : 血 清 0 . 0 3 毫 升 , 检 查 出 现 可 见 凝 集 。
第23页/共43页
诊断标准
二、畜间布病的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
(一)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临床症状:实验检查:病原分离、血清学及其他试验。
A、初筛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全乳环 状试验(牛)、皮内变态反应(羊),任选一种或多种进 行初筛。
第4页/共43页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 禽、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 氏菌贮存宿主。然而,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 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 传染病。
各种饲养动物: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 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既是动物布病的主 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 犬和其他家畜居次第5要页/共地43页位。
第9页/共43页
传播途径
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 吸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 生活习惯有关。
❖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 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 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因此, 我国和某些国家或区把布病定为职业病。
第10页/共43页
布鲁氏菌病预防和措施PPT

预防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及时接种布鲁氏菌 病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保持卫生:彻底清洁和消毒动 物场所和用具,避免近距离接 触有感染风险的动物。
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佩戴手套和口 罩,在处理动物分泌物时要注 意个人卫生。
饮食安全:食用充分煮熟的肉 类和乳制品,避免喝生牛奶或 未经处理的动物产品。
感染后的处理
感染后的处理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布鲁氏菌病症 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应尽 早就医。 抗生素治疗:布鲁氏菌病可通过使 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预防传播
预防传播
预防动物感染:对家畜进行定 期检查和疫苗接种,减少其感 染布鲁氏菌的机会。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布鲁氏 菌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采取 适当的预防措施。
总结
总结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措施对于 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至关重要 。
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保持卫生, 合理接种疫苗和采取个人防护 措施。
总结
如若感染,及时就医并进行抗 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布鲁氏菌病预 防和措施PPT
目录 引言 了解布鲁氏菌病 预防措施 感染后的处理 预防传播 总结
引言
引言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 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本PPT旨在介绍预防和措施以减少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
了解布鲁氏菌 病
了解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 菌。
布鲁氏菌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 的动物或其分泌物传播。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PPT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 方法PPT
目录 布鲁氏菌病简介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性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 社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措施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结
布鲁氏菌病简 介
布鲁氏菌病简介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 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接触感 染动物或其分泌物传播。 布鲁氏菌病可引起发热、关节 炎、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 可损害内脏器官。
总结
加强社区预防措施和早期诊断 治疗也是预防布鲁氏菌病的关 键步骤。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预防布鲁氏菌 病的重要性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性
预防布鲁氏菌病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和传 播。 采取预防措施可以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 康。
预防布鲁氏菌 病的有效方法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 括勤洗手和正确使用卫生纸巾 。 避免接触感染动物或其分泌物 ,特别是生病的动物。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
在接触动物后,及时洗手并清洁皮肤。 食用动物产品前要确保其熟透,避免生 食。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
使用安全可靠的水源和食品。
社区预防布鲁 氏菌病的措施
社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措施
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 提供相关教育和宣传,增加公众的预防 意识。
社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措施
促进兽医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 作,加强疫情监测和应对能力 。
布鲁氏菌病的 早期诊断与治
疗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如出现发热、关节炎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临床诊断。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 措施,减轻病情。
总结
总结
预防布鲁氏菌病是保护个人和社区健康 的重要措施。
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 触感染动物和使用安全可靠的水源和食 品,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
目录 布鲁氏菌病简介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性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 社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措施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结
布鲁氏菌病简 介
布鲁氏菌病简介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 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接触感 染动物或其分泌物传播。 布鲁氏菌病可引起发热、关节 炎、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 可损害内脏器官。
总结
加强社区预防措施和早期诊断 治疗也是预防布鲁氏菌病的关 键步骤。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预防布鲁氏菌 病的重要性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性
预防布鲁氏菌病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和传 播。 采取预防措施可以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 康。
预防布鲁氏菌 病的有效方法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 括勤洗手和正确使用卫生纸巾 。 避免接触感染动物或其分泌物 ,特别是生病的动物。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
在接触动物后,及时洗手并清洁皮肤。 食用动物产品前要确保其熟透,避免生 食。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
使用安全可靠的水源和食品。
社区预防布鲁 氏菌病的措施
社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措施
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 提供相关教育和宣传,增加公众的预防 意识。
社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措施
促进兽医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 作,加强疫情监测和应对能力 。
布鲁氏菌病的 早期诊断与治
疗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如出现发热、关节炎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临床诊断。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 措施,减轻病情。
总结
总结
预防布鲁氏菌病是保护个人和社区健康 的重要措施。
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 触感染动物和使用安全可靠的水源和食 品,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
《布病临床与防控》课件

对动物的危害
母畜发生流产或死胎,公畜出现睾丸 炎,造成不孕、不育,严重时导致死 亡。
02
布病的临床症状
急性期症状
发热
多汗
急性期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通常为不规 则热,可持续数日,最高温度可达39°C, 甚至40°C。
患者常常伴有大量出汗,特别是在晚上。
关节疼痛
肌肉疼痛
关节痛是布病急性期的常见症状,尤其是 大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
健康教育
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 识和防控意识。
04
布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
患者应充分休息,减少剧烈运动 ,以减轻身体负担。
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足够 的营养物质,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
降温
对于发热患者,可采取适当的降 温措施,如冰敷、酒精擦浴等。
药物治疗
抗生素
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四环素类、磺胺 类等。
控制。
检测技术
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如ELISA、 凝集试验等,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 。
监测和检测机构
设立专门的监测和检测机构,负责 实施监测和检测计划,提供技术支 持。
防控措施
牲畜管理
加强牲畜的饲养管理,提 高牲畜抵抗力,减少疾病 发生。
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 报告并采取措施控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 扩散。
布病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
病畜或其皮毛、流产物、粪、尿等→人的皮肤伤 口、黏膜。
消化道传播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生肉。
呼吸道传播
吸入被病菌污染的尘埃。
布病的危害
对人的危害
对畜牧业和经济的危害
布病的防治PPT课件

常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必要时亦可使用喹诺酮 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
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
18
治疗措施
慢性期:
抗菌+菌苗+免疫增强+中医中药
抗菌: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例治疗多采用四环素族、利福霉素类 药物,用法同急性期治疗,部分病例需要2~3个疗程的治疗。
切记切记:慢性布病很难治愈***
17
治疗措施
急性期及亚急性期
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补充营养,给高热 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注意维持水分及电解质平 衡。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可用退热剂等 对症治疗。
抗菌治疗:
抗菌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 止复发及慢性化。
8
慢性期:
慢性活动型:慢性炎症表现明显,低热、症 状体征反复出现或加重者 。 血清学检查阳性。
病程超过一年
相对稳定型:症状、体征较固定,功能障碍 仅因气候变化,劳累过度才加 重。但久病后体力衰竭、营养 不良、贫血。
9
10
复发
经系统治疗后约10%患者出现复发。 复发时间:初治后数月内;或数年后。
15
二、饲养管理中布病的预防 (1)提倡圈养,羊(牛)棚圈应建在远离住房处,不得在居室
内产羔、养羔;不抱(玩)羊羔。 (2)羊(牛)要定期检疫,检疫阳性的羊(牛)报告畜牧部门统
一淘杀处理,不得自行处理,也不能随意转卖,否则很容易感 染布病或造成布病流行。
(3)在剪毛、接羔和处理流产物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 罩、戴帽子和带乳胶手套,用后要进行彻底消毒,严禁赤手抓 拿流产物,以免感染布病。
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
18
治疗措施
慢性期:
抗菌+菌苗+免疫增强+中医中药
抗菌: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例治疗多采用四环素族、利福霉素类 药物,用法同急性期治疗,部分病例需要2~3个疗程的治疗。
切记切记:慢性布病很难治愈***
17
治疗措施
急性期及亚急性期
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补充营养,给高热 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注意维持水分及电解质平 衡。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可用退热剂等 对症治疗。
抗菌治疗:
抗菌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 止复发及慢性化。
8
慢性期:
慢性活动型:慢性炎症表现明显,低热、症 状体征反复出现或加重者 。 血清学检查阳性。
病程超过一年
相对稳定型:症状、体征较固定,功能障碍 仅因气候变化,劳累过度才加 重。但久病后体力衰竭、营养 不良、贫血。
9
10
复发
经系统治疗后约10%患者出现复发。 复发时间:初治后数月内;或数年后。
15
二、饲养管理中布病的预防 (1)提倡圈养,羊(牛)棚圈应建在远离住房处,不得在居室
内产羔、养羔;不抱(玩)羊羔。 (2)羊(牛)要定期检疫,检疫阳性的羊(牛)报告畜牧部门统
一淘杀处理,不得自行处理,也不能随意转卖,否则很容易感 染布病或造成布病流行。
(3)在剪毛、接羔和处理流产物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 罩、戴帽子和带乳胶手套,用后要进行彻底消毒,严禁赤手抓 拿流产物,以免感染布病。
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PPT

食品安全控制
食品安全控制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确保畜产 品的安全和卫生质量。 确保屠宰和加工环节的卫生标 准符合要求,避免交叉感染。
环境卫生管理
环境卫生管理
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对养殖 场进行消毒。 做好污水和粪便的处理,避免布鲁氏菌 在环境中的传播。
宣传教育与培 训
宣传教育与培训
加强对公众和养殖从业人员的 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布鲁氏菌 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对养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指 导其正确的防护和管理措施。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PPT
目录 简介 早期诊断与报告 动物疫苗接种 个人防护措施 食品安全控制 环境卫生管理 宣传教育与培训 监测与监控 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Hale Waihona Puke 简介简介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 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 通过摄入受感染的动物产品或 与感染动物接触而传播。
本PPT旨在介绍布鲁氏菌病的防 控策略,帮助用户了解如何预 防和控制该疾病的传播。
早期诊断与报 告
早期诊断与报告
提高医务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诊 断水平,加强早期诊断。 对疑似或确诊病例要及时报告,以便及 时采取措施遏制疫情扩散。
动物疫苗接种
动物疫苗接种
加强对家畜的定期疫苗接种, 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加强兽医监管,确保疫苗的质 量和有效性。
个人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接触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或动物产 品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人防 护用品。 遵循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避免口鼻接触等。
监测与监控
监测与监控
建立布鲁氏菌病的监测与监控体系,定 期对养殖场、屠宰场、动物产品等进行 检测。 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疫 情扩散。
布鲁氏菌病危害及预防课件

食品安全:避免食用生或未经处理的食 物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与治疗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与治疗
动物疫苗接种:预防动物感染 抗生素治疗:针对感染的治疗方法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与治疗
疫情监测:早期发现和控制疫情的重要 性
总结
总结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染病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播途 径和加强个人防护
总结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食物传播: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引发布鲁 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和诊断
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发热、关节痛、疲劳等 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症状分析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家畜管理:加强动物检疫和饲养管理 个人防护: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布鲁氏菌病危害及预防 课件
目录 引言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和诊断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与治疗 总结
引言
引言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
引言
本课件将介绍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动物传播:感染动物的途径 人与人传播: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方式
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 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和发病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与治疗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与治疗
动物疫苗接种:预防动物感染 抗生素治疗:针对感染的治疗方法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与治疗
疫情监测:早期发现和控制疫情的重要 性
总结
总结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染病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播途 径和加强个人防护
总结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食物传播: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引发布鲁 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和诊断
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发热、关节痛、疲劳等 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症状分析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家畜管理:加强动物检疫和饲养管理 个人防护: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布鲁氏菌病危害及预防 课件
目录 引言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和诊断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与治疗 总结
引言
引言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
引言
本课件将介绍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动物传播:感染动物的途径 人与人传播: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方式
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 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和发病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PPT课件

1. 布鲁氏菌病的概述
病症的表现:病症多样化,包括发热、 关节炎、脾肿大等。
2. 布鲁氏菌病 的传播途径
2.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动物传播:通过接触带菌动物 或其分泌物、排泄物传播。 食物传播:通过食用未经充分 处理的感染动物产品传播。
2.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实验室传播:在无适当预防措施的实验 室操作中传播。
3. 布鲁氏菌病 的预防措施
3.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掌握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 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 接触感染动物。 安全处理食物:避免食用未经 充分加热的动物产品,尤其是 乳制品。
3.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防护设施:在动物养殖场、实验室 等场所加强防护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接种疫苗:进行布鲁氏菌病疫苗接种可 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并发症:加强护理管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进一步感 染。
5. 踏上预防之 路
5. 踏上预防之路
教育宣传: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职业防护:在从事与布鲁氏菌病相关的 职业时,严格遵守防护规定。
5. 踏上预防之路
积极参与:积极参与布鲁氏菌 病的预防工作,共同维护社会 健康。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PPT课 件
目录 1. 布鲁氏菌病的概述 2.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3.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4.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5. 踏上预防之路
1. 布鲁氏菌病 的概述
1. 布鲁氏菌病的概述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 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 种传染病。 病菌的特点:布鲁氏菌是一种 革兰氏阴性菌,可感染多种动 物和人类。
3.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感 染动物和患者,采取控制措施 防止疫情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性发病13例,女性5例 性别比为13︰5。
总之,布病在我县的高发季节和病例人群特征变化不明显,仍为春、夏高发,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布 病的主要传染源仍为病羊。提示当前我县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径仍为与牲畜的密切接触。
我县布病流行原因分析
自然因素
布病的自然疫源性,宿主、传播媒介的 多样化,传播途径的复杂化,致使疫情
流行病学(其他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感染
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 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二、门诊监测
一:血清学监测工作
全县共监测14个镇,血清学监测298人(上 级要求不少于200人),虎红平板初筛试验 298人,阳性9人,经试管凝集试验确定阳 性9人,阳性率为3.02%;发病数为0人,发 病率为0,圆满完成了布病监测任务。
2019年布病防治工作成效
发放布病宣传画15000张、布病宣传册10000余 张、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袋500余个,全县集中 组织布病知识培训1次,培训人数达到40余人 次,各乡镇针对辖区内高危人群自行开展布病 防治知识培训1次,培训人数达800余人次,并 在发放布病宣传画及日常督导过程中,向群众 讲解宣传布病防治知识300余次
02
PRAT TWO
布鲁氏病菌的预防与控制
定义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称布氏菌) 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 的传染病。
传染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 乙类传染病。
布病临床表现
潜伏期
1-3周,平均2周,个别可长达一年之久。
下,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收获颇多
目录
01 2019年布病防治工作完成情况 02 布鲁氏病菌的预防与控制 03 2020工作计划与建议意见
01
PRAT ONE
2019年布病防治工作完成情况
2019年布病防治工作成效
2019年疾控中心门诊对因持续发热等可疑病人 监测472例,经实验室血清学检测,阳性28人 (6例为隐性感染者),阳性率为5.93%。发病 16人,发病率3.39 %。
2019年布鲁氏菌病疫情概况
2 0 11 年 以 来 我 县 布 病 发 病 数
272
60 2011
42 2012
51 2013
152 2014
2015
88 2016
35 2017
18 2018
18 2019
近年来我县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严峻,2011年后发病逐年增多,2015年几近历史最高发病水平, 随后由于大范 围宣传教育、羊肉价格下跌,畜间羊只饲养量较往年下降,布病发病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3.5
3 3
2.5
2
2
2
2
2
2
1.5
1
1
1
1
1
1
0.5
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9年布病病例报告高峰和发病在春、夏季。
2019年布病发病青年男性农民发病较多
职业发病以农民为主 占总发病数的88.89%
年龄发病以青壮年为主,30-60岁 发病13人,占总发病数的72.22%
布鲁氏病菌的预防与控制
本模板有完整的逻辑框架,内容详实,稍作修改可直接使用
授课人:XXX
时间:201X年X月
1
前言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 我们告别斐然的2019,迎来了充满希望的 2020。过去的一年我们有付出,也有收获, 我们欢笑也有泪水。2019年在中心领导的 正确领导下,同事们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
去年同期发病数 2 0 1 0 0 0 1 0 1 1 2 1 1 2 1 1 1 1 1 1 18
升降比(%) 50 0 0 0 0 0 -200 0 -100 0 -50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0
2019年各月份我县布病发病概况
2019年各月份我县布病发病数分布表
主要症状
发热: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常见而且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以波状热 自觉症状烦热加重。
为主。高热时常无不适,热退后
多汗:甚至可湿透衣被,常与热退相伴。游走性疼痛;大骨关节与肌肉疼痛,
乏力:自觉疲乏无力。
主要体 征:
生殖系统表现:男性病例的20%~40%睾丸肿痛,睾丸炎及附睾炎,为单侧性。女性病人有卵巢炎等
2019年三个乡镇布病发病率上升
乡镇 城关 羌白 八鱼 张家 石槽 苏村 韦林 埝桥 段家 双泉 沙底 下寨 官池 西寨 冯村 许庄 范家 伯士 高明 赵渡 全县总计
2019年1-12月发病数 1 1 1 1 1 2 3 1 2 1 3 1 0 0 0 0 0 0 0 0 18
发病率(1/10万) 0.14 0.14 0.14 0.14 0.14 0.27 0.41 0.14 0.27 0.14 0.41 0.14 0 0 0 0 0 0 0 0 2.45
四、宣传教育
三、医疗机构检测
各医疗机构共发现临床有发热、出汗、关节 疼痛、睾丸肿大、乏力等可疑布病患者36例, 及时转送疾控中心检测,阳性2人,阳性率 5.56%。发病2人,发病率5.56%。
五、治疗督导
2019年以来,我们采取由疾控中心及乡村 医生共同督导的方法,对所有新发布病患者 进行服药督导,截止12月底共督导治疗40 余次,其中全程服药患者15例,3例正在治 疗中,治愈15例,治愈率100%。
难以根除
管理因素
•检疫管理措施落实困难, “花钱买疫 情”和出售病畜现象时有发生
•疫情处置不严格 ,群众不配合疫情处置
社会经济因素
• 畜牧业发展、牲畜数量上升 • 养殖者的防疫认知、防疫意识和防疫
条件 较差
人为因素
• 饲养者不注意饲养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 养殖者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卫生意识
差,在得知自己感染布病和牲畜检出布 病后,立即将其卖掉,增加了疫情的传 播机会。
骨关节肿大,肝脾肿大等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之皮肤黏膜)
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 检查牲畜; 饲养放牧病畜; 接触病畜的尿、粪; 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 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 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 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